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不能传播声音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可以传声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3.下列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其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①摩托车的消声器 ②听到巨大响声时,用双手堵耳 ③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a.阻断声音的传播 b.防止声波进入人耳 c.防止噪声的产生
A.①和a,②和b,③和c
B.①和c,②和a,③和b
C.①和b,②和c,③和a
D.①和c,②和b,③和a
4.如图所示,试管中加进适量的水,用力吹响;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响,听到发出的声音不同,其主要差别是( )
A.音调B.声速C.响度D.音色
5.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图丁中扬声器播放声音时,它面前的蜡烛的火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6.下列对图中的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甲: 用手拨动尺子
乙: 两列声波的波形
丙: 摩托车的消声器
丁: 曾侯乙编钟
A.甲图中听到的声音越大音调越高B.乙图中的两列声波的音色不同
C.丙图中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钟的大小决定了其声音的响度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戴耳罩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不断降低,响度不断减小
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9.把橡皮筋绷在直尺上,用两支铅笔将橡皮筋垫起拨动橡皮筋产生声音,下列操作能改变声音响度的是( )
A.改变橡皮筋的粗细程度
B.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
C.改变拨动橡皮筋的力度
D.改变铅笔之间的距离
10.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整体上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音调相同
B.甲乙丙三种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C.甲乙丙的响度、音调、音色都不相同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1.目前的智能音箱通过连接网络,可以让用户以自然语言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出行路况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智能音箱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智能音箱发声需要物体的振动
C.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D.人们可以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不同歌手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1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刺耳的轰鸣声,②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②④⑤
13.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情景,下列对这些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逐渐减小到几乎听不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乙图:拨动刻度尺既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也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丙图: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用到了转换法
D.丁图: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最左边音调最高
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下雪后夜晚格外寂静是由于雪能吸收噪声
C.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音色
D.密闭玻璃罩内闹钟响铃,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减小,推论真空不能传声
二、填空题
15.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再把瓶口封上,这时你将 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如果逐渐把瓶内的空气抽去,你听到的手机声的大小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这实验说明________
16.下图是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响度小,图_______音调高。二胡演奏时,手指压着弦的不同地方来调节声音的________(后三空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17.如图是一款“便捷洗衣笔”,洗衣时笔头振子在_____(选填“高”或“低”)于20000Hz的声波振动下,将污渍去掉。这是利用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8.“掩耳盗铃”和“刻舟求剑”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而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
19.在声音的三大特征中,音调跟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越大;闻其声,就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______辨别的,给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是______减弱噪音。
20.根据你学习的声音相关知识,在横线上填上空缺。
(1)悠扬的古筝声是琴弦_____产生的;
(2)如图为三种声音的波形图,观察波形比较声音的特性,A和B的_____相同;B和C的_____相同。(以上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简答题
21.美文《声音》中有一段对青蛙声音的描写:青蛙的声音是最为嘹亮的,脆生生的,不会有一丝藕断丝连,它们对自己的嗓子是很有自信的,所以少了遮遮掩掩的欲断难断,却多了几分无所畏惧的理直气壮,也许就是源于它们的快乐歌唱吧,稼轩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唤起了无数的共鸣,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用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来解释诗人为什么能听到蛙声并能辨别出是蛙声?
22.现给你如下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橡皮筋、鼓、纸张、小橡皮锤。请你从中挑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23.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
(1)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3)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幅度越大”。
24.如图甲中,某同学用手敲桌子,另一同学贴在桌面上的耳朵听到声音,该现象说明了什么?如图乙中如果将收音机的音量调大,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如图丙中一手按住高脚杯的底部,另一手指蘸水后摩擦酒杯的杯口,酒杯发出声音,当逐渐向杯子中加水时,酒杯发出声音的音调将怎样变化。
25.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
(填“能”或“不能”)事实是: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均能传播声音,所以水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结构不变则音色不变,振动幅度不同,则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真空不能传声,故A选项错误;
B.“女高音”中的“高”是音调高,故B选项错误;
C.从振动的橡皮筋、声带、发声的音叉,都可以得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选项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敲击的力度影响振幅,而振幅影响响度,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①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②听到巨大响声时,用双手堵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声波进入人耳;③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
故选D。
4.A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越高,则声音的音调越高。
【详解】
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时,是试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变短,其振动变快(即振动频率变大),所以声音的音调变高,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A.拨动尺子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显示噪声的等级,但不能控制噪声,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扬声器播放声音时,它面前的蜡烛的火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
A.甲图中,钢尺伸出的长度相同时,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越大,则响度越大,故A错误;
B.乙图中,两列声波的振幅和振动的快慢相同,但波形的形状不同,说明两列声波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丙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丁图中,编钟的大小决定其声音音调的高低,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其振动快慢不,故D错误。
故B正确。
7.D
【详解】
A.只有振动在20Hz~20000Hz之内的声音才有可能够听到,故A错误;
B.戴耳罩是从人耳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动幅度不相同,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8.C
【分析】
(1)超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详解】
A.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BD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振动的快慢不变,因此振动的频率不变;振幅逐渐减小,因此响度不断减小,故C错误,C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影响声音响度的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改变橡皮筋的粗细、松紧及铅笔之间的距离均是改变振动的频率,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改变拨动橡皮筋的力度可以改变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C。
10.C
【详解】
AC.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生体的结构、材料有关。由图可知,音叉、钢琴、长笛三图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及振动幅度相同,因此音调、响度相同,故A正确,C错误,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D.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
A.智能音箱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是语音包含的信息传递给智能音箱并完成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智能音箱发声也需要物体的振动,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D.人们可以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不同歌手的声音,是由于不同的歌手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歌手,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
根据噪声的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机起飞时的声音,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
故选C。
13.B
【详解】
A.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逐渐减小到几乎听不到,推知在玻璃罩内没有空气时,就不能听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只有改变刻度尺伸出的长度时才能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音叉振动时发声,音叉振动微小,通过乒乓球来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这种方法是转换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瓶子内装水越少,瓶子和水越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故最左边的音调最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详解】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下雪后夜晚格外寂静是由于雪能吸收噪声,减弱了声音的反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主要依据,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音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密闭玻璃罩内闹钟响铃,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减小,可以推理,如果将空气抽完,将听不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能 变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所以我们可以在广口瓶外听到铃声,
[2]当把空气逐渐抽去,听到的手机声的大小会变小,当里面接近真空时,就听不到声音了;
[3]实验说明: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16.乙 乙 音调
【详解】
[1]振幅描述物体振动幅度,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如图所示,甲比乙的振动幅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2]每秒物体振动的次数是频率,如图所示,相同时间内,甲振动了1.5次,乙振动了4次,甲的频率小,乙的频率大,所以乙图的音调高,甲图的音调低。
[3]二胡演奏时,手指压着弦的不同地方是改变弦的振动频率,调节发出声音的音调。
17.高 超声波
【详解】
[1][2]洗衣笔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来清洗物体的,所以振子振动的频率高于20000Hz。
18.产生 传播 相对
【详解】
[1][2]“掩耳盗铃”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也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
[3]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刻舟求剑”指的是: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这是船在行驶过程中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而剑掉下去后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
19.频率 响度 音色 在声源处
【详解】
[1][2][3]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音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物理中用振幅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发声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就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辨别的。
[4]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给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20.振动 响度 音色
【详解】
(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古筝曲是靠古筝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2)[2]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B比A振动的快,B的音调高,所以A和B的音调不同。
[3]由图可知,A与B偏离原位置距离相同,A与B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B和C的波形相同,音色相同。
21.见解析
【解析】
答:青蛙的声带振动发声,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根据音色判断出是青蛙的声音.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音色.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声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辨别声音的依据的理解和掌握.
22.见解析
【详解】
实验器材:鼓,纸张,小橡皮锤
实验步骤:将纸张撕成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小橡皮锤敲击鼓面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纸片跳动起来,说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
实验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23.(1)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道理。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将刻度尺的一端夹紧在抽屉缝里,用手指使刻度尺的伸出部分弯曲,一松手,刻度尺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刻度尺弯得越厉害,松手后听到的声音就越强,反之就越弱,以上实验证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详解】
(1) 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道理。理由是: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因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天狼号爆炸发出的声音根本无法传到神鹰号上。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响度和振幅、距声源的远近的关系。在距声源一定时,改变刻度尺偏离原位置的大小,来感受声音的响度。具体做法:将刻度尺的一端夹紧在抽屉缝里,用手指使刻度尺的伸出部分弯曲,一松手,刻度尺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刻度尺弯得越厉害,松手后听到的声音就越强,反之就越弱。以上实验证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4.桌子(固体)可以传声;纸屑跳起的更高;音调变低
【详解】
甲图实验中另一同学贴在桌面上的耳朵听到的声音是由桌子传播的,说明桌子(固体)可以传声;乙图实验中将收音机的音量调大,音箱纸盆振动幅度变大,观察到纸屑跳起的更高,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丙图实验中用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酒杯由于振动发声,当逐渐向杯子中加水时,水量越多,越不容易振动,杯子振动越慢,故其振动的频率变慢,音调变低。
25.能 岸上人的说话声把水中的鱼儿吓跑 (合理均可)
【解析】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如利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和反射的特性制成声纳,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和海水的深度等。
考点:声音的传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