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声现象练习巩固(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62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声现象练习巩固(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62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声现象练习巩固(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662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二胡是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2.老奶奶在选购瓷碗时,总爱用轻轻敲打瓷碗,仔细听声的方式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瓷碗是否有不易观察到的裂纹。这种辨别方法依据的是声音的( )
A.响度和音色B.音色和音调C.音调和响度D.响度、音调和音色
3.下列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其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①摩托车的消声器 ②听到巨大响声时,用双手堵耳 ③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a.阻断声音的传播 b.防止声波进入人耳 c.防止噪声的产生
A.①和a,②和b,③和c
B.①和c,②和a,③和b
C.①和b,②和c,③和a
D.①和c,②和b,③和a
4.下列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用硬卡片在梳齿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5.疫情过后,小雨同学去音乐厅听一场音乐演奏会,当她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时,联想到初中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听众可以通过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悠扬的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D.音乐厅的门窗在演奏时关闭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戴耳罩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B.乙丙响度不同C.丙丁音色不同D.都不相同
9.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20000Hz
C.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是因为音调发生了变化
D.鼓发出声音是鼓面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
11.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
二、填空题
12.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7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3.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同时演员用不同力度来调节声音的强弱,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14.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声在空气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真空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16.如图所示为我市南二环路一段全长近千米的全封闭降噪隔音装置。它是由金属复合吸音板、采光隔音板及通风金属格栅板三类材料组成。采用全封闭隔音是通过_______来控制噪声的;路旁还安装了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7.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声波的频率是正常播放时的2倍,此时声波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简要说明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能听到更多的声音的原因:______。
三、简答题
18.小阳和小亮同学做实验验证固体也能传声.小亮用手捂住一只耳朵,然后把另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小阳用手敲击桌面,小亮听到小阳敲桌子的声音,旁边站着的同学也听到了.你认为这个实验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两个:
(1) ________ 、
(2)________.
20.深夜,某歌舞厅仍然在播放着节奏强劲的音乐,严重干扰了人们的学习和休息.
(1)深夜放出的音乐是不是噪音?为什么?
(2)应怎样做才能减少这些声音对人们的影响,说说你的建议(至少两点)
21.春秋时期,有个小偷想偷范氏家门口的青铜大钟,可是钟又大又重,不好带走,小偷就想敲碎了带回去。可是一锤下去,只听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想:钟声一响,不就告诉别人有人在偷钟吗?他灵机一动,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就听不到声音了,放心地砸起钟来。才敲了几下,人们就纷纷赶来把小偷团团围住。小偷惊讶地问:“你们是怎么听到钟声的呢?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22.(1)假如你的邻居引吭高歌,影响了你的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办法减弱这种噪声的干扰吗?
(2)某种昆虫靠翅膀发声音,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做了8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
23.向暖瓶灌开水时,根据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水快要满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拉二胡演奏时,琴师的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
假如有裂纹,声音传导受到阻碍,音色变得破裂而因为裂纹吸收声音的能量,振动较快;反之,没有的话,音色圆润而且振动较慢;故可以通过音色和音调辨别瓷碗是否有裂纹。
故选B。
3.D
【详解】
①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②听到巨大响声时,用双手堵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声波进入人耳;③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
故选D。
4.B
【详解】
A.改变硬卡片在木梳齿上划过的速度,纸片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能改变音调,故B符合题意;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刚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
D.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听众可以通过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
C.悠扬的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故C错误;
D.音乐厅的门窗在演奏时关闭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A.只有振动在20Hz~20000Hz之内的声音才有可能够听到,故A错误;
B.戴耳罩是从人耳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动幅度不相同,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
ABD.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BD错误;
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C正确。
故选C。
9.D
【分析】
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发声体的长度或体积改变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
【详解】
甲图: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使之振动,两次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乙图: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丙图:蝙蝠能够顺利躲避障碍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丁图: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杯子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当杯子中的水越多,越不容易振动,杯子振动越慢,故其振动的频率变慢,音调越低;
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甲和丙。
故选D。
10.C
【详解】
A.真空无法传声,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故B错误;
C.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有关,向保温瓶中装水时,空气振动发声,不断加水,空气柱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高,所以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故C正确;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也是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上物理课时,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350 能
【详解】
[1]它振动的频率是
[2]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人能听到这种声音。
13.音调 响度
【详解】
[1]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短,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演员用不同力度来调节声音的强弱,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14.空气 水
【详解】
[1][2]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在吼”涉及到的声源是空气;“黄河在咆哮”涉及到的声源是黄河水。
15.介质 声波 不能
【详解】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2]声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故选填不能。
16.在传播过程中隔声 响度
【分析】
噪声可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详解】
[1]采用全封闭隔音是通过在传播过程中隔声来控制噪声的。
[2]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17.不变 声音的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原来的部分次声波(或频率低的声音)变成可听声音
【分析】
(1)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详解】
[1]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变,所以声波的速度不变。
[2]大象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属于次声波,人耳听不到,当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声波的频率是正常播放时的2倍,部分次声波变成可听见声音,故能听到更多声音。
18.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研究其中某种介质传声时,应该排除气体介质的干扰,小阳和小亮的这个实验中没有考虑空气也能传声,所以答案为:没有排除气体传声的因素,不能证明小亮听到的声音是固体传播的
【解析】
由题意知,小亮听到小阳敲桌子的声音,但旁边站着的同学也听到了,所以实验中不能排除声音是由空气传播过来的,是这个实验设计存在的缺陷.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递声音的介质,所以设计实验验证固体也能传声时,应当排除气体或者液体的干扰,使声音只能依靠固体传播,这样实验才有说服力.
即缺陷是:没有排除气体传声的因素,不能证明小亮听到的声音是固体传播的.
19.声音能传递能量 气体能传播声音
【详解】
如图的实验说明了右边音叉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并通过空气传递到了左边的音叉,即空气可以传递声音或者说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左边的塑料球被弹开.
20.(1)是噪音.因为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休息.(2)①向邻居提出问题,并说出他的行为对我的困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拉上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戴上耳塞,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解析】
【详解】
(1)根据噪音的定义知道,凡是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所以,深夜放出的音乐是噪音,因为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2)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所以为了减小噪音:①向邻居提出问题,并说出他的行为对我的困扰,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拉上窗帘,使噪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戴上耳塞,即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噪声及其来源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21.见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是从声源处向外传播的,而不仅仅只传到小偷的耳朵里,还可以传到距声源一定距离内其他人的耳朵里。小偷把耳朵塞住自己听不见,但别人可以听见的。“掩耳”既不能阻止大钟发声,也不能阻止钟声的传播。只有不让物体振动,声音才不会产生。
22.(1)我们自己戴上耳机,或者关上门,还可以请求邻居小声唱歌等.
(2)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做了800次振动,频率是=4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能够听见.
【解析】试题分析:(1)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答:(1)我们自己戴上耳机,或者关上门,还可以请求邻居小声唱歌等.
(2)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做了800次振动,频率是=4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能够听见.
【点评】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和应用,能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并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解答的关键.
23.因为随着暖瓶中水位的升高,空气柱变短; 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也越来越高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音调的高低判断水快要满了.
向暖瓶灌开水时,暖水瓶上方的水柱越来越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音调变高,根据音调的变化可以判断水要满了.
答案:因为随着暖瓶中水位的升高,空气柱变短; 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也越来越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