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声现象练习(4)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564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声现象练习(4)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564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声现象练习(4)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564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声现象练习(4)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物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有效控制噪声2.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C.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3.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4.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5.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声源的( )A.频率 B.结构 C.材料 D.振幅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7.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音调变大8.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9.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0.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走一些以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11.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12.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装水多的瓶子音调高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装水多的瓶子音调高13.小刚制作了一个哨子:先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然后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如图所示,当小刚用嘴吹哨子塑料管的上端时,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该哨子的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哨声是由于塑料管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当活塞向下拉时,哨声的音调将变高C.当活塞向上推时,哨声的音调将变高D.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二、填空题14.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响度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15.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判断这是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_控制噪声。16.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选填“无规则振动”、“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大小,噪声超过______分贝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其中分贝是声音______的单位。(选填“音调”、“响度”、“音色”)17.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____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均填“气体”“液体”或“固体”)18.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_m/s。19.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产生的;加大敲打的力度,使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发现泡沫球弹起得更高,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用力敲击256Hz的音叉,听其发出的声音,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512Hz的音叉,则后者发出的声音________(填“音调高”或“响度大”),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三、简答题20.想一想:坐在教室靠后的同学听到的讲台上老师的讲话声和坐在教室靠前的同学听到的有何不同?为什么?此时老师可以采取什么方式让靠后的同学也听得清楚?21.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各种方式来控制噪音,从防止噪音产生、阻断噪音传播和防止噪音进入耳朵三个方面,请你至少举出一个例子.22.下面有四项减弱噪声的措施:①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②市区内种草植树;③戴上防噪声的耳塞;④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其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哪项?其他项分别是从哪些环节减弱噪声的?23.铁路工人为了确定远方是否有火车来,就用耳朵趴在铁轨上听下远方是否有火车,请说出其中道理。24.贵阳市正在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如:对饮用水源的治理与保护、提高空气质量开展的治污工程……充分体现了我们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请你以身边的小事为例,从物理的角度提出两条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举措.25.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要,鱼儿被吓跑了,如图所示。小欣认为是他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大军却认为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它们。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
参考答案1.C【详解】A.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故A错误;B.振幅与响度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故C正确;D.噪声监测装置是显示噪声的强弱,并不能控制噪声,故D错误。故选C。2.C【详解】A.佩戴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道路两旁栽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C【详解】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和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A【详解】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A【详解】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材料、结构影响声音的音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太空中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7.A【详解】手机软件所测量的声音由30dB变为50dB,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物体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则可知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A错误;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9.B【详解】A.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我们要听到声音,还必须要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响度足够大等因素,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故B正确;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频率低于20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C错误;D.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故选B。10.A【详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符合题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说明声音的音调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A【详解】A.“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这里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智能音箱接收语音信息,并根据用户的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发声体的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2.D【详解】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和水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敲击瓶子时,装水多的瓶子,振动的慢,故音调低,故B错误;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用嘴吹气时,装水多的瓶子,空气柱短,振动频率高,故音调高,故D正确。故选D。13.C【详解】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于塑料管中的空气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当活塞向下拉时,塑料管中的空气柱变长,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变小,音调将变低,故B错误;C.当活塞向上推时,塑料管中的空气柱变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变大,哨声的音调将变高,故C正确;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空气柱振动的幅度变大,哨子响度变大。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C。14.音调 音色 【详解】[1]调节录音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大小,故响度是不同的,声音没有跑调,说明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2]播放出来声音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15.音色 在传播途中 【详解】[1]音色是表示声音所具有的特色,不同物体振动有不同的特点,吉他相对于其它乐器,有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可以根据其独有的音色进行区分。[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关上窗户,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16.无规则振动 90 响度 【详解】[1]无规律的、难听刺耳、使人心烦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大小。[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90分贝,噪声超过90分贝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3]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其中分贝是声音响度的单位。17.气体 固体 固体 【详解】[1][2][3]当别人嚼脆饼时,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发出的声音通过人体的骨头传导。前者听到的声音小,后者听到的声音大,说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慢,所以,前者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后者的声音靠固体传播,且固体的传声能力强。18.大于 340 【详解】[1]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传播相同的距离,声音通过铁轨传播所用的时间比通过空气传播所用的时间短。[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种类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9.振动 振幅
音调高 便于观察音叉的振动 转换法 【详解】[1]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音叉正在振动,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敲打的力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即响度大,泡沫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振动幅度越大,即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用力敲击256Hz的音叉,这个音叉1s振动256次,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512Hz的音叉,则这个音叉1s振动512次,后者振动频率大,故发出的声音音调高。[4]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5]物理学中将这种不易观察的物理量转换为另一种易于观察的物理量的方法叫做转换法。20.靠后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因为当声音的振幅不变时,人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要使靠后的同学也能听得清楚,老师可以加大讲话的响度或者走近靠后的同学.【解析】解答: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除根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当声音的振幅不变时,人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所以靠后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要使靠后的同学也能听得清楚,老师可以加大讲话的响度或者走近靠后的同学.21.见解析所示【详解】防止噪音产生: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工地停止施工、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阻断噪音传播: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道路两旁的隔音板防止噪音进入耳朵: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22.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②,①、④是防止噪声产生,③是防止噪声入人耳.【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环节有三个: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防止噪声入人耳(即在人耳处减弱).其中②,①是防止噪声产的④是防止噪声产生,③是防止噪声入人耳..2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铁路工人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就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详解】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当火车发出声音时,铁路工人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就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不用等到空气把声音传播过来,铁轨能把声音更快传播过来。24.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少使用景观灯【解析】试题分析:1、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可以节约化石燃料,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2、为了节能环保要尽量少使用景观灯。【考点定位】物理与生活25.见解析
【详解】实验方案设计如下:①在鱼儿看不到地方发出声音,根据鱼的反应来验证是不是声音吓跑了鱼;②在鱼缸边,不发出声音,而做出动作,根据鱼儿的反应来验证是不是动作吓跑了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