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2氨硝酸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2514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2氨硝酸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2514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2氨硝酸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25144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1硫含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3硅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4反应速率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6乙烯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2氨硝酸含解析
展开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稀硝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HNO3被Cu还原为NO2
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又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1.自然界的氮循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N2与O2反应生成NOB.②中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③中氮元素只被氧化D.氧元素参与了氮循环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C.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铵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得不到氢气
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A.NOB.HClC.NH3D.NO2
5.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条件或浓度,不会引起产物改变的是()
A.N2和O2B.Na和O2C.Cu和HNO3溶液D.CO2和Ca(OH)2溶液
6.如图,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不考虑瓶内溶液向烧杯中扩散)()
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
7.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①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②铵盐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③铵盐与碱共热放出氨气;④铵盐都不能与酸反应;⑤铵盐都易分解。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
8.检验NHeq \\al(+,4)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加入到试管中,然后()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检验其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
9.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10.“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说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1.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稀硝酸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12.工业上常用NOx+NH3N2+H2O,使NOx转化为无毒的N2,现有NO、NO2的混合气体3.0L,可与3.5L相同状况的NH3恰好完全反应,全部转化为N2,则在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B.2∶1C.3∶1D.1∶1
13.X、Y、Z、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 X、W可能的组合有()
①C、O2②Na、O2③Fe、HNO3④S、O2 ⑤N2、O2 ⑥H2S、O2 ⑦NH3、O2
A.四项B.五项C.六项D.七项
14.将2.56g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A.0.05mlB.0.13mlC.1mlD.1.05ml
15.下图中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X为正盐,A、C、D均为无色气体。
(1)写出有关的物质化学式。X:_______;C:_______;E:_______;F: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氮的氧化物既是可导致酸雨的物质,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物质,加大对氮的氧化物的治理是环境保护重要举措。
(1)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
(2)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现有V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ml NO2和mml 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_m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eq \\al(−,3))∶c(NOeq \\al(−,2))=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_________。
③用含n和m的代数式表示所得溶液中NOeq \\al(−,3)和NOeq \\al(−,2)浓度的比值c(NOeq \\al(−,3))∶c(NOeq \\al(−,2))=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答案】
1.C
【解析】
1.A.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故A错误;B.Cu与稀硫酸不反应,但硝酸铜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继续与Cu反应,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弱,故B错误;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正确;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可以和稀硝酸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选C。
【答案】
1.C
2.B
3.A
4.C
5.A
6.C
7.B
8.D
9.D
10.C
11.D
12.A
13.A
14.B
15.(1)(NH4)2CO3 NH3 NO NO2
(2)2Na2O2+2CO2=2Na2CO3+O2
(3)8H++2NOeq \\al(−,3)+3Cu=3Cu2++2NO↑+4H2O
16.(1)6NO2+8NH3eq \(==========,\s\up7(一定条件))7N2+12H2O NO2 NH3
(2)(m+n)/V 3∶2 (n-m)/(3m+n)
【解析】
1.A.N2和O2在放电作用下化合,生成NO,NO被氧化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故A正确;B. 氮的固定是指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过程,大气中氮气转化成氮肥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C.③中细菌还原硝酸根中正五价的氮,生成无污染的0价的氮气,所以③中氮元素被还原,而不是被氧化,故C错误;D.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氧元素参加,故D正确;故选C。
2.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得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到得电子多少无关。
3.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取氨气,装置中试管口应朝下,故选A。
4.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A.N2和O2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O,只有一种产物,反应物的用量、条件或浓度改变,不会引起产物改变,A符合题意;B.Na和O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常温下生成Na2O,点燃生成Na2O2,B不符合题意;C.Cu和HNO3溶液反应,硝酸的浓度不同,产物不同,Cu和稀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Cu和浓HNO3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C不符合题意;D.CO2和Ca(OH)2反应,CO2量不同,产物不同,CO2不足时生成CaCO3,CO2过量时生成Ca(HCO3)2,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6.假设圆底烧瓶为VL,①中NH3的物质的量为:,NH3溶于水后,溶液体积为VL,则浓度为:;②中NO2的物质的量为:,NO2溶于水后,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根据方程式可得,生成HNO3为:,生成NO为:VL,则溶液体积为:VL-VL=VL,则浓度为:,所以浓度①=②。答案选C。
7.①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和+5价,错误;②铵盐都是离子晶体,都易溶于水,正确;③铵盐与碱共热能够反应放出氨气,正确;④碳酸铵能够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错误;⑤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正确。其中正确的有②③⑤,故选B。
8.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则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故合理选项是D。
9.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装置中应该短管进,长管出,A错误;B.浓盐酸与MnO2制氯气需要加热,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所以c中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应该在bc之间应添加除去氯化氢的装置,B错误;C.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NO2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水不能完全吸收,C错误;D.浓硫酸可以与亚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c装置中应该长管进,短管出,SO2气体会污染空气,所以要吸收尾气,D正确;答案选D。
10.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在制备的过程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带有酚酞的水吸收溢出的氨气防止污染环境,故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用沾有碱液的棉团可以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因此也符合绿色化学的范畴;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挥发的氯化氢和氨气会污染大气,因此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可活动的铜丝可控制反应物用量、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及时收集在气球里面,也可以做到防止污染环境,也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要求,故答案选C。
11.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因此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A正确;
B.硝酸是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B正确;C.硝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2、氧气和水,因此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C正确;D.稀硝酸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硝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使溶液碱性降低,红色褪去,利用的是硝酸的酸性,D不正确,答案选D。
12.根据反应可知:氨气被氧化为氮气, ,一氧化氮被还原为氮气,,二氧化氮被还原为氮气,,设一氧化氮体积为V,二氧化氮体积为3.0L−V,氨气的体积为3.5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3.5L×3=2V+4×(3.0L −V),V =0.75L,则一氧化氮体积为0.75L,二氧化氮体积为2.25L,则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0.75∶2.25=1∶3;答案选A。
13.①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①符合;②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氧化钠可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②符合;③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稀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铁,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③符合;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硫与氧气不能直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④不符合;⑤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⑤不符合;⑥氧气不足时,硫化氢燃烧生成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⑥符合;⑦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氨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⑦不符合;所以,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有:①②③⑥,故答案为:A。
14.铜和硝酸反应,随着浓度的减少,硝酸的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而与稀硝酸反应时则生成NO,故生成的气体有NO2和NO,则n(NO2)+n(NO)==0.05ml,即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ml,n(Cu)==0.04ml,则生成n[Cu(NO3)2]=0.04ml,可知表现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4ml×2=0.08m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ml+0.08ml=0.13ml;选B。
15.X为正盐,A为无色气体,能与Na2O2反应生成无色气体D,则A为CO2,D为氧气,X能与强碱反应生成无色气体C,C与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E,则C为NH3,E为NO,所以X为(NH4)2CO3,碳酸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CO2和水,则B为水,NO和氧气反应生成F,F为NO2,F与水反应生成G,则G为硝酸,硝酸与木炭反应生成CO2、NO2和水,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1)根据上述推断,X为(NH4)2CO3,C为NH3,E为NO,F为NO2;(2)根据分析和框图可知反应①是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3) 根据分析和框图可知反应②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H++2NOeq \\al(−,3)+3Cu=3Cu2++2NO↑+4H2O。
16.(1)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8NH3eq \(==========,\s\up7(一定条件))7N2+12H2O,反应中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2)①根据方程式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知,只要NO不剩余,氮原子和氢氧化钠的关系式是1∶1,所以完全吸收nmlNO2和mmlNO组成的混合气体所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氮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之和,所以c(NaOH)=,故答案为:;(2)设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n和m,
NO2+NO+2NaOH===2NaNO2+H2O,
1 1 2
mml mml 2mml
2NO2+ 2NaOH=== NaNO2+NaNO3+H2O,
2 2 1
(n−m)ml (n−m) ml ml
所得溶液中c(NOeq \\al(−,3))∶c(NOeq \\al(−,2))=ml∶[2m+ml]=1∶9,所以n∶m=3∶2,故答案为:3∶2;(3)同一溶液中,c(NOeq \\al(−,3))∶c(NOeq \\al(−,2))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c(NOeq \\al(−,3))∶c(NOeq \\al(−,2))=ml∶[2m+ml]=(n-m)/(3m+n),故答案为:(n-m)/(3m+n)。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1硫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1硫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4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8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8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乙酸和乙醇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7乙醇乙酸的性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下学期暑假训练7乙醇乙酸的性质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