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解析版)-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江苏)
展开命题分析:高考考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涉及运动学概念、规律及图像等问题;试题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基础,突出实验,强调能力。
趋势分析:利用运动图像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热点,以质点的直线运动为背景命制试题,重点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处理和应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物理观念:1.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等基本概念;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3.运用运动观念求解相关运动问题。
科学思维:1.构建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及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2.善于运用物理图像对运动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科学探究:1.掌握处理纸带数据的方法;2.了解利用光电门、频闪照相及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1.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2.通过实验,形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三个推论
(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相等,
即x2-x1=x3-x2=…=xn-xn-1=aT2.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eq \x\t(v)=eq \f(v0+v,2)=.
(3)位移中点速度=eq \r(\f(v02+v2,2)).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
(2)前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2∶22∶32∶…∶n2.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eq \r(2)-1)∶(eq \r(3)-eq \r(2))∶(2-eq \r(3))∶…∶(eq \r(n)-eq \r(n-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
(2)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gt.
②位移公式:x=eq \f(1,2)gt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x.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①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
②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
2.竖直上抛运动
(1)运动特点: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运动性质:匀变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v0-gt
②位移公式:h=v0t-eq \f(1,2)gt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veq \\al(2,0)=-2gh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eq \f(v\\al(2,0),2g)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eq \f(v0,g)
(4)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①对称性
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如图所示,则:
②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命题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基本思路
eq \x(画过程示意图)―→eq \x(判断运动性质)―→eq \x(选取正方向)―→eq \x(选用公式列方程)―→
eq \x(解方程并加以讨论)
2.方法技巧
除时间t外,x、v0、v、a均为矢量,所以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例1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已知经过ab、bc和cd的时间分别为t、2t、4t,ac和bd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 )
A.B.C.D.
【答案】D
【解析】
设a点的速度为v,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有
联立解得
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变式1(2020·江苏高三专题练习)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第一段位移x1的过程中,其速度变化量为Δv,紧接着通过第二段位移x2,速度变化量仍为Δv.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段位移x1一定大于第二段位移x2
B.两段运动所用时间一定不相等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通过两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C
【解析】
AC、设通过第一段位移的末速度为,则有通过第一段位移的初速度为,通过第二段位移的末速度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有,,解得,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故A错误,C正确;
B、根据,通过两段运动所用时间一定相等,故B错误;
D、通过两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
故选C.
命题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1.六种思想方法
2.方法选取技巧
(1)平均速度法:若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多个过程的运动时间及对应时间内位移,常用此法.
(2)逆向思维法:匀减速到0的运动常用此法.
考法1 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2(2020·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一模)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最初内的位移为,则它在第内的位移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得:
带入数据得:
计算得出:
则第四秒内的位移
故选A.
变式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T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在第3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3m,在第3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是3m/s。则( )
A.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
B.物体在第1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是0.6m/s
C.时间间隔T=1s
D.物体在第1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0.6m
【答案】D
【解析】
由得,3Ts内的位移
2Ts内的位移
第3个T秒内的位移
由公式v=at得,3Ts末的速度
联立解得,
第一个T末的速度
第一个T内的位移
故选D。
考法2 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例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时间经过A、B两根电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则( )
汽车经过A、B间的平均速度为
B.汽车经过A杆时的速度为
C.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D.汽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
【答案】B
【解析】
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有,故A错误;
B.根据,联立以上可得汽车经过A杆时的速度,,故B正确;
C.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汽车的加速度为,故C错误;
D.车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3(2021·江苏泰州市·一模)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s,第二段用时2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B.C.D.
【答案】B
【解析】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从开始运动第一段时计时,则2s时的瞬时速度等于0~4s内的平均速度
5s时的瞬时速度等于4~6s内的平均速度
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
△t=2s+1s=3s
根据加速度定义可得
故选B。
考法3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例4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与第6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通过第3个1m与通过第6个1m时的平均速度之比为v1:v2,则( )
A.x1:x2=1:4 B.x1:x2=5:11
C.v1:v2= D.v1:v2=
【答案】B
【解析】
AB.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故有第3s内与第6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故A错误,B正确。
CD.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在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故有质点通过第3个1m与通过第6个1m时所用时间之比为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可得质点通过第3个1m与第6个1m时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故CD错误。故选B。
变式4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为10909米。潜水器从海平面由静止开始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第1个3s、第2个3s和第4个3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B.C.D.
【答案】B
【解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比例规律,第1个1s、第2个1s、第3个1s、第4个1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5:7…,则第1个3s、第2个3s和第4个3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故选B。
考法4 逆向思维法、对称法的应用
例5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 m,bc=1 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 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
A.xde=3 mB.vb=2 m/s
C.vc=3 m/sD.从d到e所用时间为2 s
【答案】C
【解析】
A.设物体加速度大小为a,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值即
则,代入数据可得,ac段由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
ae段有,则,故A错误;
B.a至b过程由速度位移公式有,带入数据可得,,故B错误;
C.点c是a到d中间时刻对应的位置,故,故C正确;
D.c至e减速为零,则,故d到e所用时间为,,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5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H/4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A.1<<2B.2<<3C.3<<4D.4<<5
【答案】C
【解析】
运动员起跳到达最高点的瞬间速度为零,又不计空气阻力,故可逆向处理为自由落体运动.则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相等相邻位移时间关系,可知,即,故本题选C.
考法5 推论法的应用
例6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B.可以求得CD=4m
C.可以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125m
D.可以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5m
【答案】BC
【解析】AB.根据因时间T不确定,则不能求解加速度;但可以求解CD= 4m,选项A错误,B正确;
CD.因为,B点的速度 , ,则
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BC。
变式6(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的位移是2m,第4s内的位移是2.5m,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4s内的平均速度是2.25m/s
B.第3s末的瞬时速度是2.25m/s
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2
D.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
【答案】ABD
【解析】A.根据平均速度公式,质点2~4s内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
B.第3s末的瞬时速度等于2~4s内的平均速度,即v3==2.25m/s,故B正确;
CD.根据Δx=aT2得,质点的加速度,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命题点3 刹车类运动和双向可逆类运动
例7(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汽车以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内与5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B.C.D.
【答案】C
【解析】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2s时的位移
5s时车已停止运动,其位移等于4s时的位移
故2s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3:4。故选C。
变式7(2020·重庆巴蜀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的底端开始上滑,在上滑过程中的最初5 s内和最后5 s内经过的位移之比为11∶5.忽略空气阻力,则此物块从底端开始上滑到返回斜面底端一共经历的时间是( )
A.8 s B.10 s
C.16 s D.20 s
【答案】C
【解析】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总时间为t,把物体上滑的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最后5 s内位移为s1=eq \f(1,2)a×52=eq \f(25,2)a;最初5 s内位移为s2=a(t-5)×5+eq \f(1,2)a×52=5at-eq \f(25,2)a,又因为s2∶s1=11∶5,解得t=8 s;由于斜面光滑,上滑和下滑的时间相同,则物块从底端开始上滑到返回斜面底端一共经历的时间是16 s,故A、B、D错误,C正确.
命题点4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运动特点: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方法技巧: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都适用.
2.竖直上抛运动
(1)重要特性:
①对称性
a.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b.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②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2)研究方法
例8将一个小球以v0 = 15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取g = 10m/s2,则抛出后第2秒内小球的( )
A.加速度为0B.位移为2.5mC.速度变化为0D.平均速度为0
【答案】D
【解析】取向上为正方向,根据速度公式得第一秒末及第二秒末的速度分别为,.A.仅受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A错误;B.根据位移公式的得
,B错误;
C.速度的变化为,负号表示方向向下。C错误;
D.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D正确。
故选D。
变式8(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2s到达最高点,设小球通过第1 s内位移的前所用时间为t1,通过第1s内位移的后所用时间为t2,则等于( )
A.-1B.C.2D.4
【答案】B
【解析】由于经过2s到达最高点,因此初速度
第1s内有位移
第1 s内位移的前所用时间为t1,则
解得或(舍去)
由题可知
因此
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分段法
上升阶段: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
全程法
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v0-gt,h=v0t-eq \f(1,2)gt2(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若v>0,物体上升,若v<0,物体下落
若h>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若h<0,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
没有涉及的物理量
适宜选用公式
v0、v、a、t
x
v=v0+at
v0、a、t、x
v
x=v0t+eq \f(1,2)at2
v0、v、a、x
t
v2-v02=2ax
v0、v、t、x
a
x=eq \f(v+v0,2)t
刹车类问题
指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
双向可逆类
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v、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
分段法
上升阶段: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
全程法
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t=v0-gt,h=v0t-eq \f(1,2)gt2(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若vt>0,物体上升,若vt<0,物体下落
若h>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若h<0,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析版)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江苏): 这是一份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析版)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江苏),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受力分析,力合成的方法,6,cs37°=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讲 抛体运动(讲)(解析版)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江苏): 这是一份第2讲 抛体运动(讲)(解析版)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江苏),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本规律,5 -10 -1,8m/s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原卷版)-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江苏): 这是一份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原卷版)-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江苏),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m/s,5m,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