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6神经调节 —模拟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6神经调节 —模拟第1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6神经调节 —模拟第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6神经调节 —模拟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6神经调节 —模拟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6神经调节 —模拟,共29页。
    【5年高考】
    考点一 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1.(2021江苏新高考适应卷,13,2分)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B.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D.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
    答案 D
    2.(2019北京理综,2,6分)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 B
    3.(2018天津理综,1,6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答案 A
    4.(2017课标全国Ⅱ,5,6分)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 B
    5.(2016江苏单科,26,8分)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g/L)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 ,其Na+/K+比与体液中 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 。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 、 。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
    答案 (1)NaHCO3、NaH2PO4 细胞外液(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6.(2019课标全国Ⅰ,30,8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 。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 。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 ,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 (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 大脑皮层 (3)感受器
    考点二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7.(2020江苏单科,13,2分)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 A
    8.(2020江苏单科,14,2分)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
    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答案 A
    9.(2019江苏单科,8,2分)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答案 D
    10.(2018江苏单科,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 C
    11.(2017江苏单科,8,2分)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答案 D
    12.(2020浙江7月选考,20,2分)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答案 B
    13.(2020山东,7,2分)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答案 A
    14.(2021辽宁新高考适应卷,23,12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从而造成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⑧表示细胞或结构)。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 (填图1中序号)是传出神经。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 (填“单向”或“双向”)传递。
    (2)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在膝跳反射过程中,A点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其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 ,F点时膜电位表现为 。
    图2
    (3)图1中 (填图中序号)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 (填“甲”“乙”或“丙”),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 (填“甲”“乙”或“丙”)。
    (4)若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正确的操作是 (单选)。
    A.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M点两侧,刺激N点
    B.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M点两侧,刺激感受器
    C.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N点
    D.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感受器
    参考答案 (1)④⑧ 单向 (2)Na+内流 内正外负 (3)⑤ 甲 乙 (4)D
    15.(2020山东,22,10分)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1
    图2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 ,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 。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 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 。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 。
    答案 (1)突触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2)淋巴因子(或:细胞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 (3)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16.(2020天津,14,12分)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 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 (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 (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 膜。
    (3)上述 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 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 (多选)。
    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
    答案 (1)突触小泡 减少 (2)降低 丙 (3)负反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CD
    [教师专用题组]
    【5年高考】
    考点一 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1.(2019海南单科,15,2分)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答案 D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正确;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反应,D错误。
    2.(2018浙江4月选考,20,2分)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
    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跳)反射答案 B 本题通过人体膝跳反射,考查了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和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模型与建模、演绎与推理要素。若脊髓受损即反射(神经)中枢受损,会导致反射弧不完整,由于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兴奋能够传递到效应器,伸肌会发生收缩,A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会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被抑制,B错误。据题图可知,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正确。皮肤的破损并不会破坏膝跳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故刺激肌梭后反射仍能正常发生,D正确。
    3.(2014海南单科,15,2分)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答案 C 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冲动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4.(2014安徽理综,6,6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 C 由题干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以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正确;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故与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D错误。
    5.(2011海南单科,9,2分)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答案 D A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但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故D正确。
    6.(2020浙江7月选考,16,2分)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由题图可知,甲、丁属于运动区(中央前回),乙、丙属于体觉区(中央后回),该患者右腿突然不能运动,说明大脑皮层控制腿部运动的运动区功能异常,结合大脑皮层对躯体的运动控制具有交叉性的特点可知,下肢腿部功能异常受损部位应在运动区顶部,即甲,A正确。
    7.(2018浙江4月选考,27,2分)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答案 A 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A正确;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面部运动出现功能障碍,B错误;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向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C错误;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
    8.(2017海南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答案 D 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可以通过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
    9.(2014四川理综,8,11分)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 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 ,直接促进 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 。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 。
    答案 (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1)依据a所在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可知,a为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由于Na+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到达c处即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所以此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包括痛觉、热觉、冷觉等;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0.(2014浙江理综,31,12分)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答案 (12分)
    (1)
    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
    (2)⑤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解析 (1)①屈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该蛙屈反射的反射弧完整,可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②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故该蛙左后肢趾端受刺激在先,屈腿反应在后。③腓肠肌肌细胞接受刺激后,可产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④神经肌肉接点类似突触结构,兴奋不能由腓肠肌肌细胞逆向传递到坐骨神经。(2)可破坏该蛙脊髓,刺激右后肢趾端,观察屈反射是否发生来验证屈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因步骤③已破坏了左后肢,故步骤⑤需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
    11.(2013安徽理综,30,20分)Ⅰ.(8分)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 ;② 。
    Ⅱ.(12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mg·L-1,白瓶溶氧量为Bmg·L-1,黑瓶溶氧量为C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 mg·L-1·d-1。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 。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
    答案 Ⅰ.(8分)
    (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Ⅱ.(12分)
    (1)
    (2)竞争
    (3)B-C 增加
    (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解析 Ⅰ.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图示反射弧为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1)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实验需在同一神经元中完成,设计思路: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从该点两侧观察反应。结合图示信息,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 观察到图示刺激点左侧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刺激点右侧的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需跨突触检测,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只能在反射弧中进行单向传递。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完成,易受药物影响。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左后肢趾尖,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推测其原因是神经递质传递受阻。结合神经递质的作用过程,其传递受阻有两种可能,一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二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Ⅱ.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
    (1)绘制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先要明确生产者:水草和绿藻,再确定以水草为食的草鱼,及以绿藻为食的轮虫和水溞为初级消费者,鳙鱼捕食轮虫和水溞,鳜鱼捕食草鱼和鳙鱼,以此为依据绘制完整的食物网。(2)轮虫和水溞都以绿藻为食,二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3)由题干信息可知,白瓶透明,瓶中生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瓶中溶氧量的变化由光合作用产生量和呼吸作用消耗量差值决定。黑瓶不透光,瓶中的溶氧量的变化由呼吸作用消耗引起。由题意知初始溶氧量为A,由黑瓶可知呼吸作用耗氧量为:A-C;由白瓶知,光合作用净产氧量为:B-A,总光合速率为:(A-C)+(B-A)=B-C。池塘底部光很弱或无光,短时间内光反应生成的[H]和ATP减少,C3还原减少或停止,叶绿体中C3含量增加。(4)从群落结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充分利用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能够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12.(2013四川理综,9,12分)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接受到瘦素信号后,机体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摄食行为。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 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 。
    (2)组成瘦素的基本单位是 。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必须通过 进行加工和运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随 运送到全身各处。下丘脑中的靶细胞通过 来识别瘦素。
    (3)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基因缺陷所致,B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
    (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A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 ,B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②为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 的对照实验。
    答案 (12分)
    (1)储能(1分) 更少(1分)
    (2)氨基酸(1分) 内质网、高尔基体(2分) 血液(1分)
    细胞膜上的受体(1分)
    (3)①高(2分) 不能正常产生瘦素(2分)
    ②两只正常小鼠连体共生(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子组成、体液调节的特点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等知识。(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与糖类相比,C、H元素所占比例大,O元素所占比例小。(2)瘦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只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才能被分泌到细胞外。瘦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有瘦素作用的靶细胞上才有相应的受体识别瘦素。(3)题干中提到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A类小鼠因瘦素受体基因缺陷导致肥胖,A类小鼠体内的瘦素含量应较正常鼠高。分析组别2、3结果得知B类小鼠因不能正常产生瘦素导致肥胖。为排除连体共生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增设两只正常小鼠连体共生的对照实验。
    考点二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13.(2016课标全国Ⅰ,4,6分)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 B 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产生ATP,A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K+外流和排钠吸钾(钠钾泵)过程,其中后者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
    易错警示 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Na+内流(顺浓度梯度)有关;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K+外流(顺浓度梯度)有关;神经细胞为了维持膜外钠离子浓度高和膜内钾离子浓度高的浓度差,需要依靠钠钾泵进行排钠吸钾过程(逆浓度梯度)。
    14.(2012海南单科,15,2分)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产生的机理、兴奋传导的机制等方面的知识。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多个突触,A正确。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15.(2011浙江理综,3,6分)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答案 C 在神经纤维膜上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钠离子通道开放,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造成了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a~c段)。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离子通道又重新关闭,钾离子通道随即开放,钾离子又很快流出膜外(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的状态(c~e段)。故C项正确。
    16.(2020浙江7月选考,30,10分)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组2: 。
    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简要解释组3的实验结果: 。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 。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24Na+外流量 。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 神经。
    答案 (1)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
    (2)
    溶液K+、Na+浓度升高对膜电位影响示意图
    (3)①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②主动转运 减少 ③传入和传出
    解析 (1)由该实验的目的可知,需以不同K+浓度的生理溶液和不同Na+浓度的生理溶液为实验变量,对比不同K+浓度的生理溶液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不同Na+浓度的生理溶液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动作电位。组1为在适宜的生理溶液中,测定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组3为测定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动作电位,推测组2应为测定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2)因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提高生理溶液中的K+浓度,膜内外K+浓度差减小,K+通过K+通道外流减慢,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故随生理溶液a、b、c中K+浓度依次增大,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依次减小。Na+通过Na+通道内流形成动作电位,随a、d、e生理溶液中Na+浓度依次增大,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Na+内流加快,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依次增大。(3)①随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Na+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使动作电位增大。②细胞外Na+浓度远高于细胞内,细胞内24Na+出现在细胞外,说明Na+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其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转运,该运输方式需载体和能量,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可影响其呼吸作用产生能量,进而影响主动转运过程,使24Na+外流量减少。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说明受刺激部位为传入神经,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还有传出神经。
    【3年模拟】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2020江苏盐城中学月考,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反射与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C.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发生了反射活动
    答案 C
    2.(2019江苏苏州一模,11)γ-氨基丁酸存在于突触小泡,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前膜释放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Cl-通道开放,提高膜对Cl-的通透性(如图所示)。Cl-进入膜内,持续时间约10毫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γ-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
    B.Cl-通过离子通道进入膜内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γ-氨基丁酸作用后,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变大
    D.γ-氨基丁酸作用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答案 D
    3.(2020江苏南京期中,7)进行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 )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答案 D
    4.(2021届江苏苏州期中,2)如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不同等级的神经中枢,婴儿可以无意识排尿,成人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婴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为A→B→乙→D→E
    B.兴奋在D处的传导速度与C处的传递速度相等
    C.控制成人在适宜环境下排尿的中枢是图中甲方框
    D.甲中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会抑制乙的兴奋
    答案 B
    5.(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1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结构如图)处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电镜下可见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受体的合成与高尔基体直接相关
    B.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
    C.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动作电位产生
    D.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是由基因突变而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合成受阻
    答案 C
    6.(2021届江苏无锡期中,7)多巴胺(DA)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通常情况下,通过神经冲动释放的DA很快被转运蛋白(DAT)从突触间隙等量重吸收,过程如图。毒品可卡因会与DAT结合,阻断DA的重吸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A将DA释放至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B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DA结合后会引起膜内变为正电位
    C.吸食可卡因可缩短DA对脑的刺激时间,使机体产生强烈愉悦感
    D.长期吸食可卡因可能会使细胞B对DA的敏感性降低,使机体精神萎靡
    答案 C
    7.(2021届江苏南通启东期中,9)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
    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
    C.一定条件下的甲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D.t4~t5,细胞K+通道打开,利用ATP将K+运出细胞恢复静息状态
    答案 C
    8.(2021届江苏如东、沭阳联考,9)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和心肌细胞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强度不是等同的,利用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如下实验(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对两组健康青年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和心得安各4次,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B.注射阿托品后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
    C.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8次心率的测定
    D.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9.(2021届江苏姜堰、如东、沭阳联考,19)研究发现,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在受到重复刺激后可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称为长时程增强作用(LTP)。LTP的产生过程既需要突触前神经元刺激突触后膜,也需要突触后神经元通过释放NO作为逆行信使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使突触前神经元不断释放兴奋性递质,从而维持LTP效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LTP的形成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B.神经元外Na+浓度降低更利于LTP的形成
    C.NO会改变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
    D.LTP效应说明兴奋在某些突触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答案 AC
    10.(2021届江苏盐城中学阶段性检测,19)利用某海洋动物离体神经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到以下结果。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a、e处虚线将下移
    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⑦
    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
    D.d、②、⑨过程中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AB
    11.(2021届江苏镇江期中,18)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以下叙述符合该实验的是( )
    A.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需要注射RNA
    C.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D.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答案 ACD
    三、非选择题(共20分)
    12.(2020江苏扬州期中,27)(10分)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兴奋在丁、戊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图丙表示图甲中②点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电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①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由此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 。
    (2)图乙中,若F、G之间距离等于G、I之间距离,刺激G处,电流表①与电流表③相比,电流表 (填“①”或“③”)的反应滞后,原因是 。若刺激I处,电流表②偏转的次数为 次。
    (3)图乙中H作用于戊神经元时,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
    (4)据图丙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多选)。
    A.b时Na+通道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
    B.a~c,离子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C.若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c点将上升,静息电位不变
    D.c时刻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答案 (1)感受器 (2)③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所需时间长 1 (3)化学信号→电信号 (4)CD
    13.(2021届江苏宿迁沭阳期中,27)(10分)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重要的调节方式。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的过程称为反射。如图甲是一个反射弧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感受器是 (填图中的字母)。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皮肤,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低级中枢要接受 控制。
    (2)图乙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的①表示 ,⑤中物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依赖于 。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脊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现有一个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该药物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假设丙图中各点均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请分析回答:
    Ⅰ.第一步:电刺激e处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刺激e处,出现了肌肉收缩反应,这种现象 反射(填“是”或“不是”)。
    Ⅱ.第二步:将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 点,肌肉无反应;刺激c点,肌肉 (填“有”或“无”)反应,证明药物能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
    Ⅲ.第三步:将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 点(填“c”或“e”),肌肉无反应,刺激 (填“c”或“e”)点,肌肉有反应,证明药物能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答案 (1)a 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2)受体 细胞膜的流动性 (3)Ⅰ.不是 Ⅱ.a 有 Ⅲ.c e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思路
    预测
    结果
    结果的原因分析


    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


    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组别
    处理措施
    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
    1
    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共生
    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小鼠无变化
    2
    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
    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
    3
    A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
    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

    相关试卷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7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模拟: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7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模拟,共42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7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应用集训: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7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应用集训,共3页。

    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7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专题检测: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选考江苏专用一轮总复习集训:专题17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专题检测,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