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人教版选择性必修地理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82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人教版选择性必修地理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82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人教版选择性必修地理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2182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实例,说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与价值。
2、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思考】:
说出自然环境的各大要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服务功能有哪些?
按照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供给服务的表现。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的调节服务功能。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
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说明森林对人类社会的支撑服务功能。
【讨论】:
讨论湿地的服务功能。
根据下图讨论修建大坝可以强化自然环境的哪些服务功能?同时又会对哪些服务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目前,我国四川西部山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康养业正步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下图为森林康养业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依托森林资源开展的养老活动,主要获取了森林资源的( )
A.生态价值 B.经济价值 C.旅游价值 D.文化价值
2.与黑龙江相比,四川的森林康养业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配套设施好 B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C纬度较低,运营时间长 D.远离城镇,空气质量好
3.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 )
①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②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品位
③改善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④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A 2.C 3.D
【解析】1. 依托森林资源开展的养老活动,强调的是依托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这些都属于森林的生态价值。
2. 四川因所处的纬度位置较低,光热资源更加充足,因此营业的时间更长。
3. 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它对当地居民的文化品位、饮食结构没有影响。
4.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森林遭到破坏,最终影响了生物多样性,首先是自然环境的哪种服务功能出现问题?( )
A.供给服务功能 B.调节服务功能C.文化服务功能D.支撑服务功能
【答案】D
【解析】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出现问题,其他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读各种森林类型在不同坡度下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m3/hm2)统计表,回答5-6题。
5.下列四种森林类型中,支撑服务功能最强的(即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大的)森林类型是( )
A.阔叶林B.毛竹林
C.经济林D.马尾松林
6.下列关于森林对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抬高地下水位,加速水循环
②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③能起到减缓地表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
④不同类型的森林由于树冠、根系的差异,其水源涵养的能力不同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森林支撑服务功能最强即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大。根据表格数据,不考虑坡度差异,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大的森林类型是经济林,其他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量较小。第6题,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能抬高地下水水位,减缓水循环速度,①错;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森林对降水的吸收、调节作用,②错;能起到减缓地表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③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由于树冠、根系的差异,其水源涵养的能力不同,④对。
读东北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湿地和农田对应左侧纵坐标,建设用地对应右侧纵坐标)。据此完成7-8题。
7.该区域用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是( )
①降水量增加
②气温变化幅度增大
③土壤退化明显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8.当地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最需要( )
A.积极进行退耕还湿
B.大力建设人工湿地
C.大幅减少建设用地
D.关停高耗水工业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再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可推知①降水量增加不可能出现,其余均可能出现,②③④正确。第8题,据图可知,该区域湿地的面积变化与农田、建设用地的面积变化呈负相关,特别是农田面积的增加对湿地面积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最需要退耕还湿。
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下表为1987-2005年间七里海古泻湖湿地面积变化数据。据此完成9-10题。
9.七里海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提供农副产品
B.提供水源
C.旅游功能
D.维持生物多样性
10.关于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湿地开辟使湿地总面积增加
B.湿地面积的变化仅由人为因素造成
C.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
D.人工湿地变化使净化水质功能增强
【答案】9.D 10.C
【解析】第9题,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主要生态功能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第10题,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符合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读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 )
A.防风固沙 B.保持水土 C.净化空气 D.平衡大气成分
12.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
A.城市园林 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答案】11.B 12.C
【解析】第11题, 随着森林的覆盖率的降低,表面土流失越来越多,反映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第12题, 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园林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主要是防风固沙;热带沿海的红树林主要减少海浪对海岸是侵蚀。
二、非选择题
14.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资源宝库。
2018年9月1日~11月4日,江西省平均降水量为65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60%,期间平均气温为22.4 ℃,较常年同期偏高0.7 ℃。气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近十年来,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问题。近年来长江上游大型水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显著改变了天然径流的时空分布,给中下游防洪形势带来新变化。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住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政府提出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1)说明鄱阳湖水位超低可能对自然环境哪些服务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2)列举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1)湿地面积萎缩;调节气候作用减弱,增强旱涝灾害影响;湖区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难以维持;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造成水污染加剧。(任答三点即可)
(2)为沿湖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水资源;可发展航运、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可发展旅游业。(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湖泊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鄱阳湖水位超低使相应的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甚至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所以该题可以围绕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甚至丧失进行分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调节径流、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鄱阳湖水位超低,会导致湿地萎缩,调节气候功能减弱,旱涝灾害频繁,水体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第(2)题,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区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参考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来分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区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从提供水资源、航运、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与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考虑。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云南省的哀牢山中,一层层梯田不停息地漫向四野,朝着天际跋涉。它的形象莽然巨大,占据天地,却宁静安详,无声无息,精致到绝美,那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堪称真正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州哈尼族多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在哈尼梯田(元阳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
(2)哈尼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3)哈尼地区的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有利影响?
【答案】(1)自然环境要素: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2)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粮食的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3)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解析】第(1)题,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环境要素是土壤、岩石、大气、水、生物等,加上阳光,共同构成了环境的自然要素;哈尼梯田是人类活动改造地形要素而成的人工景观,在修建梯田的过程中,不仅有人类的劳动,而且加入了农业生产技术,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规模庞大的梯田是人类群体劳动的结果。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当地为地形崎岖的山区,坡度较陡,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自然灾害。第(3)题,理论上,坡度较陡的山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但这里长期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为大规模的群体活动(修筑梯田)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梯田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闭塞的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图7),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千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图7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6分)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的服务功能。(6分)
坡度
马尾松林
阔叶林
混交林
灌木林
毛竹林
经济林
平坡
881.84
1 063.88
952.64
724.13
1 011.79
1 167.11
缓坡
839.36
1 190.42
834.80
677.76
1 092.07
1 158.72
斜坡
797.05
1 140.70
857.60
716.26
852.49
1 142.20
陡坡
695.22
1 133.48
915.44
685.38
883.12
1 164.80
急坡
675.82
1 055.53
701.76
662.66
862.24
-
时间
七里海古泻湖湿地面积/平方千米
天然湿地
人工湿地
水域
养殖地
1987年
38.89
5.23
0
2000年
34.67
6.10
2.37
2005年
33.50
5.75
3.81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导学案,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双基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反馈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精品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预习交流,互动探究一,对点训练1,互动探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