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练习试卷(解析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考模拟卷(1)(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考模拟卷(1)(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模拟卷一、选择题 (11×4=44分)(2020·山东莒县第二中学开学考试)广州(113°E)的杨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岛(155°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旭日东升的当地机场起飞,经过7小时辗转飞行,在夏威夷岛上机场降落,下飞机后又花费约半小时的时间赶到临近机场的海滩上,正好看到一轮红日悬挂在海面上,满海金波,令人叹为观止。下图为“夏威夷岛机场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杨先生赶到临近机场的海滩上时,附近椰子树的影子朝向(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2.杨先生计划第二天前往岛上典型的热带雨林探秘。该目的地最可能位于降落机场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答案 1.C 2.A解析 第1题,夏威夷岛位于155° W附近,与北京时间所在经度120° E相差约275个经度,所以两地地方时相差约18小时。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越往西时间越晚,所以夏威夷岛较北京时间晚18个小时。飞机于北京时间5:30从广州起飞时,夏威夷岛机场当地时间约为11时30分。经过7小时的飞行,下飞机后又花费约半小时的时间赶到临近机场的海滩上,此时夏威夷当地时间约为19时,看到一轮红日悬挂在海面上,因此该景观为日落景观。由于夏威夷岛位于北半球,当地时间19时日落,应该是北半球夏半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落西北,附近椰子树的影子朝向东南。故选C。第2题,由上题可知,杨先生赶到临近机场的海滩上时,看到一轮红日日落西北方向的海面上,则说明杨先生应该是降落在科纳国际机场。夏威夷岛东北方向是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了热带雨林,因此该目的地最可能位于降落机场的东北方向,A正确。东南方向、西北方向、西南方向降水少于东北部,即使形成雨林,也不如东北部典型,B、C、D错误,选A。(2020·河北唐山模拟)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面积约225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为1 156米。某游客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前往该公园进行徒步、自驾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下图为“该游客在公园内拍摄的一处景点照片”,该景点位于海岸悬崖旁,由一形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而成,被称为分裂苹果岩。据此完成3~5题。3.组成分裂苹果岩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球表面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上地幔上部4.该游客对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A.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岩体断裂B.地壳抬升→剥蚀出露→岩体断裂→球状风化C.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岩体断裂D.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岩体断裂5.考虑当地的环境特征,该游客前往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体验游所携带的物品作用不大的是( )A.防风帐篷 B.防晒物品C.氧气瓶 D.防寒衣物答案 3.D 4.A 5.C解析 第3题,分裂苹果岩为巨型球状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正确。第4题,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侵入到地壳内部,形成侵入岩花岗岩;这时花岗岩还在地壳深处,后来地壳抬升;花岗岩周围的围岩被外力剥蚀,围岩被剥蚀完毕后,花岗岩岩体出露;花岗岩岩体出露后,岩体发生球状风化,岩体形成圆球状,进而岩体断裂,如苹果形状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形成分裂苹果岩,A正确,B、C、D错误。第5题,新西兰南岛处于西风带,四周为海洋,风力较大,需准备防风帐篷;户外活动时间长,需准备防晒物品;“五一”劳动节期间新西兰即将进入冬季,需准备防寒衣物,A、B、D选项用品均需要携带。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最高峰海拔为1 156米,整体海拔不高,无需准备氧气瓶,C符合题意。 (2019·河南安阳模拟)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6~8题。类别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45岁58.5%23.2%45~60岁25.2%43.6%≥60岁16.3%33.2% 6.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7.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8.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答案 6.D 7.C 8.B解析 第6题,表格显示,三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较多,但是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例并不高,这说明年轻人很多外出到城市打工,该现象是由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导致的,据此选D。第7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使得三县青壮年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人员减少,人地矛盾有所缓解,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加快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专门化经营转变;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会促使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据此选C。第8题,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化的现状,三县应全面落实农村生育政策,但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要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应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化的现状;实施大规模专门化生产制度;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据此选B。(2020·山东莒县第二中学开学考试)2020年2月3日,通过多方施工单位参与、7 000余名建设者历经10天昼夜奋战的火神山医院(釆用模块化建设、建筑面积达3.39万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下图为“武汉市火神山医院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火神山医院的区位优势不包括( )A.临河分布,水上交通便利B.位于郊区,土地资源充足C.临近湖泊,环境优美D.远离市区,传染风险小10.建设火神山医院创造了“中国速度”,主要得益于( )A.广阔平坦的地形 B.发达的信息网络C.国家的统一调度 D.医护人员的决心11.模块化建设的突出优势是( )A.减少建筑垃圾,绿色环保B.实现平行施工,缩短工期C.设计新颖时尚,建造灵活D.技术投入较少,节约成本答案 9.A 10.C 11.B解析 第9题,从图中看,火神山医院临湖分布,没有临河分布,水上交通并不便利,选A。院区占地面积大,郊区后备土地资源充足是医院的优势。临近湖泊,风景优美,利于病人康复。远离市区,对人口密集的主城区影响小,且有绿化带、湖泊等缓冲隔离。第10题,由材料“通过多方施工单位参与”可知,建设火神山医院创造了“中国速度”,主要得益于国家的统一调度,C正确。第11题,由材料“通过多方施工单位参与、7 000余名建设者历经10天昼夜奋战的火神山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可知,模块化建设的突出优势是实现平行施工,缩短工期,B正确。二、综合题 (56分)26.(2020·贵州铜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 玫瑰多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花期日照时数需大于8小时。肯尼亚是世界第三大鲜花出口国,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早上7时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拍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奈瓦沙湖畔(如下图)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全部采用温室大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是真正的“鼠标农业”。在温室大棚里,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获220~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量的两倍。材料二 铜仁市沿河县采取“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农户”扶贫开发模式,总投资2亿元,万亩玫瑰园初具规模,该项目坚持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以玫瑰种植及加工为基础,打造玫瑰花海,建设玫瑰庄园,形成以玫瑰为主题的现代高效休闲农业园区,玫瑰真正成为当地的“治贫仙花”。(1)分析肯尼亚奈瓦沙湖畔玫瑰生产的有利条件。(6分)(2)根据材料说明科技在肯尼亚玫瑰生产和销售中所起的作用。(6分)(3)推测奈瓦沙湖畔大规模玫瑰种植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4)分析玫瑰成为沿河县“治贫仙花”的原因。(6分)答案 (1)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靠近湖泊,水源丰富、优质;附近有机场,便于玫瑰及时运往欧洲市场。(2)温室大棚种植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小,保证玫瑰品质;自动化管理,生产效率高,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科技促使交通运输向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节省运输时间;冷藏保鲜技术进步可以保证鲜花品质。(3)花卉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水资源紧张);扩大玫瑰种植规模,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结构单一,依赖性过强。(4)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充足;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农户收入;有利于美化环境及水土保持,推动生态建设;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解析 (1)肯尼亚奈瓦沙湖畔玫瑰生产的有利条件应从气候、水源、交通和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肯尼亚奈瓦沙湖畔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奈瓦沙湖畔靠近湖泊,水源丰富、优质,灌溉便利;附近有机场,便于玫瑰及时运输到消费市场;奈瓦沙湖畔全部采用温室大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科技投入大;欧洲和国际市场对玫瑰的需求量大。(2)科技在肯尼亚玫瑰生产和销售中所起的作用应根据材料信息进行说明。材料信息表明,肯尼亚奈瓦沙湖畔全部采用温室大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温室大棚种植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小,保证玫瑰品质;自动化管理,生产效率高,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科技促使交通运输向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节省运输时间,有利于把新鲜的玫瑰及时投放市场;冷藏保鲜技术进步可以保证鲜花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3)奈瓦沙湖畔大规模玫瑰种植产生的不利影响应从水源、生物多样性、生产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玫瑰花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水资源紧张,并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压力;当地扩大玫瑰种植规模,占用土地,破坏原有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奈瓦沙湖畔大规模玫瑰种植使得当地生产结构单一,依赖性过强,经济效益受市场波动影响大。(4)玫瑰成为沿河县“治贫仙花”的原因应从当地条件、种植玫瑰的各种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适合玫瑰种植,有利于发展玫瑰种植业;当地发展玫瑰种植业有利于扩大就业,且玫瑰附加值较高,可以增加农户收入,有利于当地农民脱贫;发展玫瑰种植有利于美化环境及水土保持,推动生态建设,有利于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发展玫瑰种植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玫瑰种植改变了当地农业的种植结构,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玫瑰种植园及采摘活动成为旅游资源,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7.(2020·江苏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 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全世界90%的桉树种类均原产自澳大利亚,其中杏仁桉树是最高且生长最快的一种。它根系深广,每天能“喝”掉近1 000斤水,树干笔直向上且逐渐变细,树枝密集生长在树的顶端,树叶侧面朝上,阳光从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树下几乎没有树影。杏仁桉树能提炼出有价值的鞣料或树胶,树干是做船的良材,叶子可炼制桉叶油且有疏风解热、抑菌消炎等功效。材料二 位于刚果盆地的刚果(金)人口超过7 700万人,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该国曾将杏仁桉树引种至沼泽区,进而将其改造成为耕地。前些年,我国贵州某山区为提高山林覆盖率并获取充足的造纸原料,也曾引种杏仁桉树,但没想到,这个森林里的“霸王”却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材料三 图甲为澳大利亚气温、降水、草原气候区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杏仁桉树景观图。(1)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6分)(2)澳大利亚杏仁桉树主要分布于草原气候区,据此分析生长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3)简析刚果(金)在沼泽区引种杏仁桉树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6分)(4)结合贵州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该地区不适合引种的原因。(4分)答案 (1)自然原因:与其他大陆相距较远,生物入侵的几率小;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气候类型多样,为各类生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存环境;物种生存环境稳定、自然灾害少,生物进化缓慢。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小,人为破坏较少;人类开发较晚。(2)树叶侧面朝天,减少阳光直射面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或树叶稀少,减少水分蒸发量;树根深且发达,有利于吸收地下水;树形有利于避免风害;树干粗壮,利于储水或蓄水;抗热耐旱,环境适应能力强,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草原气候区。(3)提供丰富的木材、药材等原料,促进工业发展;用杏仁桉树吸收沼泽水,降低耕地改造成本;沼泽改造为耕地,耕地(农业用地)增加,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利于种植业发展,增加(农)作物产量;沼泽地变干,破坏蚊虫繁衍和生存的环境,从而减轻了疟疾传播。(4)加剧(地表)水资源缺乏;土壤贫瘠或土层薄;破坏生物多样性。解析 (1)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从位置、物种、气候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开发历史、人口分布等方面分析。(2)澳大利亚杏仁桉树主要分布于草原气候区,分析生长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桉树的树叶、树干、根系、高度等方面分析。(3)刚果(金)在沼泽区引种杏仁桉树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从桉树的利用价值和对环境的有利改变分析。(4)贵州山区不适合引种杏仁桉树的原因,主要从杏仁桉树的生长习性和贵州的地形、水源和环境分析。选做题(10分)43.(2020·广西北海期末)[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坐落在距江苏省无锡市中心25千米处的荡口古镇,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江南风景,还享有“小苏州”“银荡口”的美誉。为提高收益,荡口古镇内设置了6个收费景点,投入巨资装修。刚开始游客盈门,如今却萧条至极,成了空城。依据材料分析荡口古镇旅游的发展优势和衰落原因。答案 发展优势:自然风光独特,古建筑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价值和游览价值高;依托无锡市,接待能力强,交通便利;位于长三角地区,客源丰富,市场距离近。衰落原因:江南地区古镇较多,各地古镇重复开发,景点雷同,恶性竞争激烈;投资巨大,收费高,游客减少。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荡口古镇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江南风景;古镇的古建筑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价值和游览价值高;荡口古镇距无锡市中心25千米,依托无锡市,接待能力强,交通便利;位于长三角地区,客源丰富,市场距离近。荡口古镇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江南地区古镇众多,各地古镇重复开发,景点雷同,恶性竞争激烈,使荡口古镇失去吸引力;前期投资巨大,收费高,游客减少。44.(2020·四川省仁寿二中月考)[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蝗灾是指由大量蝗虫聚集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作物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虫极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因而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的说法。材料二 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布预警,一场起自东非的超级大蝗灾,以超过4 000亿只的数量,席卷了从东非至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 600多万平方千米。目前,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简述蝗灾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答案 危害:大量的蝗虫会吞食庄稼,使农作物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粮食减产,使当地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破坏植被,引起生态破坏。防治措施:植树造林种草,恢复生态;人工诱捕幼虫、成虫;重点地区组织化学防治(农药灭虫);投放天敌;加强监测,调查产卵地,为防治蝗灾打好基础。解析 蝗灾的危害主要结合材料进行叙述,由材料可知,“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作物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由于致灾蝗虫数量大,食量大,破坏性强,使农作物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粮食短缺会导致人们食物供应不足,发生灾荒,严重时还会引发社会动荡。同时,蝗灾和旱灾相伴发生,干旱加上大量的庄稼及植被被蝗虫啃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防治措施要从蝗灾发生的机制(产生、传播、捕杀)角度进行考虑。由于蝗灾一般和旱灾相伴而生,所以应该积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生态,使得蝗虫产卵的环境发生变化,不利于其生产。另外,可以进行人工捕杀,在一些蝗灾严重的地区,应考虑喷洒农药进行防治。最好的方法是投放蝗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密切跟踪蝗灾动态,加强监测,提前预防,也是防治蝗灾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考模拟卷一,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考模拟卷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考模拟卷三,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