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穷人》教学案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120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穷人》教学案例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120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穷人》教学案例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120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穷人》教学案例
展开
这是一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穷人》教学案例,共60页。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穷人》一文叙事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里,桑娜与她的丈夫主动收留刚病逝的隔壁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体现了穷人的凄惨生活,赞扬了桑娜和她的丈夫在自己生活艰难的情形下依然向他人伸出援手的宝贵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汹”、“涌”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有情感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民夫妻的高尚品质和苏联时期穷人生活的穷苦和凄惨。
3.依据课文,进行有效的想象,学习心理主题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民夫妻的高尚品质和苏联时期穷人生活的穷苦和凄惨。
2.依据课文,进行有效的想象,学习心理主题活动的描写方法。
【导言】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交流:你感觉自己的生活如何?
(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很幸福。吃喝不愁;住的很宽敞,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可以享受美食,也可以读很多书;等等。
2.谈一谈:你对穷人有怎样的理解?
(学生交流)
预设:吃不饱,穿不暖,住的不安全,没有多余的钱财,没钱上学等。
3.过渡并且揭题:是呀,我们今天的生活多么幸福呀!知道吗,孩子们,几十年前,大多数人还是过着比较穷困的生活的。今天,我们就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来了解一下,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识14个生字。
汹、涌、澎、湃、熄、掀、困、唉、淋、嘿、糟、嘛、皱、勺
(1)先借助课后生字表拼一拼,认识这些生字。
(2)同桌当小老师相互读一读。
(3)班级内抽查,教师指哪个读哪个。
2.认读本课的生词新词。
渔夫 风暴 轰鸣 沉思 抱怨 倾听 探望
照顾 困难 阴冷 渔网 糟糕 忧虑 湿淋淋
后脑勺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自作自受
(1)同桌先检查,发现字音问题及时纠正。
(2)小组内自由展示,班内抽出六名学生认读。
(3)全班一起读,教师点哪个读哪个。
三、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书,标记关键的词句。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
3.班内交流。
4.谈一谈: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你觉得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预设:主人公是桑娜和渔夫,他们都很勤劳、善良,桑娜既温柔又体贴等。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捕捉到关键的词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下节课我们继续潜心读书,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内涵。
【导言】一、复习导入
1.谈话:你看到了怎样的桑娜和渔夫?
(1)指名学生交流,同桌再相互说一说。
(2)教师相机板书:勤劳、善良。
2.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领悟本文的写作方法。
二、用心读书,感受文本内容,领悟精神品质
(一)自读自悟一:感悟生活
1.自由朗读,思考:找出与课题“穷”字相符的语句,细细揣摩,谈一谈你的理解。
2.学生自由放声读书,边读边思考。教师来回巡视,发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引导。
3.班内交流展示,指名学生交流。
(1)研读赏析一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①议一议:自由读一读,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②标一标:用心去感受,哪些词语能体现生活很穷苦?用三角符号标画出来。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没有鞋穿”、“光着脚”、“黑面包”、“菜只有鱼”。
③拓展:看到这些词语,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他们的生活?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相互交流。)
预设:生活太艰辛了。他们会营养不良的。他们也太可怜了,吃不好,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太不容易了。
④评一评:这种苦日子是渔夫和桑娜不够努力造成的吗?
⑤指导朗读:带着自己的感受,抓住关键的词语读一读。
(2)研读赏析二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
①说一说:自由朗读,西蒙家的生活怎么样?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西蒙家也很清苦,甚至生活更苦。她家里又冷又小,屋内的摆设少得可怜。
②想一想: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过渡:桑娜和西蒙一家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她们是很穷。但是她们身上却有一种可贵的品质,你发现了吗?
(二)自读自悟二:感受人品
1.自由朗读,思考:画出描写能体现勤快、善良的语句,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放声读书,边读边思考。教师来回巡视,发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引导。
3.班内交流展示,指名学生交流。
(1)研读赏析一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①找一找:哪些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学生交流。)
预设:从“干干净净”“闪闪发亮”感受到女主人非常勤快。“安静地睡着”体现了他们家非常温馨,比较幸福。
②夸一夸:你会怎样夸赞这位女主人呢?
③指导朗读: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读出温暖舒适的感觉。
(2)研读赏析二
桑娜用方巾裹起来入睡的小孩,把它们抱到家里。她的心脏跳动得很厉害,自身也不知道为何要那样做,可是感觉非这样做不能。她把这两个睡熟的小孩放到床边,让她们同自身的小孩睡在一起,又赶忙把蚊帐拉好。
①说一说:桑娜做了什么事?
(学生班级内交流。)
预设:把西蒙家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
②想一想:结合桑娜家的生活状况,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
预设:“你家的生活已经很苦了,不能再添麻烦了!赶快送回去吧,不然你们都会饿死的。渔夫回来要是不愿意可怎么办呢?”
③走进人物内心:孩子们,你们说的话真的很中肯,桑娜听了一定会很感动的。你们想到的,桑娜难道不清楚吗?你从哪里能感受到呢?
(学生再次读书,联系上下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预设:从“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可以看出,她也知道生活会变得更苦。从“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可以看出,她很忐忑,心情很紧张,但是很善良,宁肯自己挨揍,也要把孩子留下。
④议一议:如果桑娜不抱回两个孩子,结果会怎样呢?抱回两个孩子,她家的生活会怎样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班内达成共识)
预设:桑娜真的是太善良了!
⑤感情朗读:把你的感受融入文字,用声音表达出来吧。
(3)研读赏析三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①想一想:西蒙临死前是怎么做的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抓住具体的文字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西蒙临死前还牵挂着自己的孩子,在最后一刻,还要帮自己的孩子,这是多么善良、无私的母爱呀!
②指导朗读:年纪轻轻就这么走了,还撇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读出对死者的惋惜和可怜之情。
③探讨:怎么不去医院看病呢?
【教学反思】
《穷人》一文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和西蒙的遭遇,展示了穷人的困苦与善良。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情,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一是通过生活对比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从而奠定情感基础。针对课题质疑,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做好铺垫。
二是让学生多次阅读文本,真正将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人品的高尚。然后再引导学生聚焦关键句段,品词析句,从文字走近作者,再从作者走进人物内心,真正去感受人品的伟大,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做最好的实践。
三是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习的效率。有时深入思考,有时找关键词语,有时评一评主人公的做法,有时探讨结局,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从语言中感受人物精神的伟大,在学生心中竖起一座精神的丰碑。
四是读写结合,在理解和整体归纳时都设计了写的环节,更有利于让学生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而留下阅读的痕迹,留下心灵的成长足迹。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