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肺炎链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致病性,能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无荚膜的无致病性。科研人员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
B.d、e两组对比可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d组产生的有致病性的肺炎链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D.培养后的d组中所有的肺炎链球菌都具有致病性
D 解析: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A正确;d、e两组对比可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正确;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d组产生的有致病性的肺炎链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C正确;培养后的d组中少数的肺炎链球菌具有致病性,大部分的未发生转化,无致病性,D错误。
2.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实验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他们都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病毒展开研究
C.两个实验都应用了细菌培养技术,为实验成功提供了保障
D.两个实验表明:亲代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
B 解析: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艾弗里选用的实验材料是肺炎链球菌,赫尔希与蔡斯选用的实验材料是噬菌体和大肠杆菌,B错误;两个实验中都有细菌的培养过程,都应用了细菌培养技术,C正确;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即亲代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D正确。
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格里菲思实验中提出了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的假设
C.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活的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细菌
D.艾弗里实验中转化出的S型细菌,其遗传物质中不含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B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带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推测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B正确;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才能分离得到S型活细菌,C错误;艾弗里实验中转化出的S型细菌,其转化前是R型细菌,转化过程属于基因重组,故含有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D错误。
4.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理论上,沉淀物b和上清液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实验中沉淀物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C.实验中上清液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
D.实验结果,上清液a和沉淀物d中有少量的放射性,沉淀物b和上清液c中有大量的放射性
A 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离心后,理论上沉淀物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理论上上清液c中不含有放射性,A正确;蛋白质不进入细菌内,所以沉淀物b中放射性与侵染时间无关,沉淀物b中放射性大小与搅拌是否充分有关,B错误;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放射性,因此搅拌不充分,不是导致上清液c含有放射性的原因,C错误;实验结果,沉淀物b和上清液c中有少量的放射性,上清液a和沉淀物d中有大量的放射性,D错误。
5.(2020·山东青岛模拟)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若用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大肠杆菌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
B.该实验中每组先后两次用大肠杆菌培养了T2噬菌体,培养的目的不同
C.子代噬菌体的DNA全部来自亲代,蛋白质全部是新合成的
D.T2噬菌体增殖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变异
B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为植物病毒,不会侵染大肠杆菌,不能得到同样的结论,A错误;第一次培养大肠杆菌是给T2噬菌体作标记,第二次是用含有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以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两次培养的目的不同,B正确;子代噬菌体的DNA并不全都来自亲代,部分为新合成的,蛋白质则全部是新合成的,C错误;T2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6.下列实验及结果中,能作为直接证据说明“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
B.病毒甲的RNA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
C.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S型活细菌
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外壳蛋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B 解析: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这是性状分离现象,不能说明RNA是遗传物质,A错误;病毒甲的RNA与病毒乙的蛋白质混合后感染烟草只能得到病毒甲,说明病毒甲的RNA是遗传物质,B正确;加热致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可分离出S型活细菌,只能说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存在转化因子,不能说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外壳蛋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不到放射性,说明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不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7.下图为烟草花叶病毒(TMV)对烟草叶片细胞的感染和病毒重建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TMV的遗传物质是RNA
B.单独使用病毒的蛋白质也能使烟草叶片感染
C.该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跟踪构成TMV的物质去向
D.烟草叶片受感染后出现病斑是因为接种的病毒进行了逆转录
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重组病毒感染烟草后,产生的病毒后代是由病毒的RNA决定的,即该实验证明了TMV的遗传物质是RNA,A项正确;实验并没有单独利用病毒的蛋白质感染烟草,因此不能得出单独使用病毒的蛋白质也能使烟草叶片感染的结论,B项错误;该实验没有利用同位素标记法,C项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病毒是否发生逆转录,D项错误。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8.(2020·山东潍坊模拟)人们不断探索遗传物质本质和遗传物质发挥作用的机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实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B.摩尔根采用荧光标记技术将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
C.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其结构改变将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D.密码子的发现在分子水平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AD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密码子的发现在分子水平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9.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个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处的T2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
B.乙处的T2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
C.两个实验结合起来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T2噬菌体并不增多
C 解析:甲处T2噬菌体是利用被32P或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其一定含有放射性,A正确;T2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进行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图2中,子一代噬菌体都含有32P,子二代噬菌体则不一定含有32P,故乙处的T2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B正确;两个实验结合起来不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由于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一个T2噬菌体复制n代,含32P的T2噬菌体占2/2n,即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T2噬菌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小,D正确。
10.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 DNA与R型细菌表面的膜蛋白结合,R型细菌释放限制酶,将S型细菌的DNA降解为较短的DNA片段,再将其双链打开,一条链被降解,另一条链进入细胞与 R型细菌DNA同源区段配对,切除并替换相应的单链片段,形成杂合区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CaCl2转化法可将R 型细菌转化为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状态的细胞
B.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C.限制酶可以切割DNA 分子的磷酸二酯键
D.此实验可为基因工程技术的操作提供思路
ACD 解析:CaCl2转化法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状态的细胞,A正确;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由于S型细菌的DNA链与R型细菌的DNA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区段,不是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故这种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B错误;限制酶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在特定位点上切割磷酸二酯键,C正确;此实验中S型细菌DNA进入R型细菌内的方式可为基因工程技术的操作提供思路,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2021·河北保定模拟)下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__。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32P标记的是①(磷酸基团),S元素位于R基上,故35S标记的是④(R基)。(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是单独观察生物体内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而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这是它被选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答案:(1)④ ① (2)蛋白质外壳和DNA (3)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12.请利用所给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35S标记的氨基酸)、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分别编号为甲、乙;
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_______________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步骤三:放入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________和________标记的噬菌体;
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____________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
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
预测实验结果:
(1)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_______图。
(2)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_______图。
解析:本实验首先应关注的是T2噬菌体为DNA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直接在培养皿中培养,所以需先将大肠杆菌放入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再通过噬菌体侵染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而使噬菌体被放射性元素标记。由题干可知,甲培养皿中含有32P标记的核苷酸,乙培养皿中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因而通过上述过程,甲、乙培养皿中得到的噬菌体分别含有32P、35S。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搅拌、离心,依据噬菌体在侵染过程中只有DNA进入,而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的特点,甲培养皿中含32P的噬菌体使大肠杆菌含放射性,实验结果应为B图;乙培养皿中含35S的噬菌体的放射性仅留在大肠杆菌外的蛋白质外壳上,实验结果应为A图。
答案: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 T2噬菌体 32P 35S 未被标记的 (1)B (2)A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二十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二十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2页。
课时质量评价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这是一份课时质量评价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跟踪练1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课时跟踪练1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