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2环境保护选修6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环境保护(选修6)
一、非选择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水中上游,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下图为丹江口水库外围生态过滤库图。
分别说明生态过滤库中植物与生态过滤坝的作用。
答案:植物的作用: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使泥沙沉积;阻截、过滤和吸收入库污染物,改善和净化水质;给鱼类提供食物。
生态过滤坝的作用:滞留和沉降入库泥沙,防止主库泥沙淤积、库容减少;可减少进入主库的污染物和营养盐类,防止主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水源地和水体自净能力的认识,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水源地保护的意义。可参考沼泽湿地对水体的过滤作用。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暴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生态浮岛技术是将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已成功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整治工程中。下图为生态浮岛构造示意图。
简述生态浮岛技术进行水质修复的基本原理,并指出浮岛的主要生态功能。
答案:基本原理:①植物吸附水中营养物质,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②浮床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生态功能:①提供鸟类及鱼类栖息场所;②削减波浪,保护河、湖岸;③具有景观美化(美化环境)的作用;④调节局地气候;⑤减轻淤积。
解析:生态浮岛技术进行水质修复的基本原理主要从水体富营养化的角度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氮、磷含量增加,生态浮岛上的植物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浮岛可以遮光,影响藻类生长速度,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浮岛的其他生态功能要从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等角度分析。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下图为浙江省某河流由工业污染导致的水污染程度示意图(Ⅰ—Ⅱ—Ⅲ—Ⅳ—Ⅴ,水质依次变差,其中Ⅴ级水质最差)。
指出甲到丙河段水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并提出改善河流水质的措施。
答案:变化情况:污染程度先加重后减轻。原因:从甲到乙,河水中废物排放量不断积累,使污染程度加重;从乙到丙,有千岛湖湖水汇入,具有稀释作用,使污染程度减轻。措施: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关闭、搬迁水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解析:该河段水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即可回答;原因从污染物质的积累、千岛湖湖水的稀释作用等方面回答;改善河流水质的措施从加强法制建设,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关闭、搬迁水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等方面回答。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目前,我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超过15万平方千米。其中,华北平原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下图为某时段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和漏斗中心监测点地下水埋深分布图。
简析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分布较多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答案: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人口、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需求量增长快,地表水不足,过量开采地下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耗水量较大的产业比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节水宣传,号召公民节约用水,缓解地表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修建水库、雨水洪水积蓄设施,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调控地表水资源,达到保护、涵养和回灌地下水的目的。
解析: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形成的原因是水资源不足和过度抽取地下水。针对问题的原因,具体措施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地下水开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方面分析。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下图为使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指出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说明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
答案:土壤污染物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影响:土壤污染使农作物受到污染,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农业减产;污染物在农作物中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危害人畜健康;土壤污染会导致大气和水体污染,生态系统退化,并可能引发其他次生环境问题。大量施用农药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解析:根据图文信息,从生产、生活等方面推断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合图文材料,从农业、人畜健康、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系统退化等方面说明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建立以湿地保护区为主体,以湿地公园等为补充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相对面积。
说明我国湿地保护最有效的区域,并分析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
答案:半湿润区。半湿润区湿地保护区面积比例大于湿地面积比例,说明湿地保护区除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还覆盖了湿地周边其他生态系统,能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四个区域的湿地公园面积相对于湿地面积都很小,在面积上不具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势。
解析:从图中看出,半湿润区湿地保护区面积大于湿地面积,由此推断半湿润区湿地保护区除了保护湿地外,还覆盖了湿地周边地区,故湿地保护最有效。据图分析,四个区域的湿地公园占湿地面积的比重都很小,保护湿地的作用极其有限。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答案:渣场修建挡渣墙。原因:渣土疏松易流失,修建挡渣墙可增加渣土堆积量和稳定性。渣顶栽植灌草绿化。原因:利于提高拦渣效率。渣面(场)邻坡侧设置截(排)水沟和沉砂池。原因:该弃渣场位于沟谷,雨季(特别是暴雨)地表水汇集易引发山洪,需要修建截水沟排水。
解析:读图可知,渣土疏松易流失,修建挡渣墙可增加渣土堆积量和稳定性。图中渣顶栽植灌草绿化,有利于提高拦渣效率。图中渣面(场)邻坡侧设置截水沟和沉砂池,主要原因是该弃渣场位于沟谷,雨季,特别是暴雨时,地表水汇集易引发山洪,需要修建截水沟排水。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在甘肃省中南部高寒阴湿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高山坡地秧种当归幼苗(下图)。幼苗地采用新开垦的“生地”,将新开垦的表层草根土块垒堆燃烧的剩灰作为肥料,以聚乙烯遮阳网及柴草秸秆作为防晒设施,“生地”以及防晒设施使用一两年后就地废弃,来年再次开垦新的“生地”和使用新的防晒设施。
分析秧种当归幼苗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开垦“生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遮阳网不易腐烂,就地堆放,污染环境,影响土壤发育;燃烧草根土块,产生烟尘废气,污染环境;幼苗地及防晒设施的废弃,造成浪费,加剧生态退化。
解析:主要从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方面进行分析。开垦“生地”,砍伐柴草,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遮阳网不易腐烂,就地堆放,污染环境,影响土壤发育;燃烧草根土块,产生烟尘废气,污染环境;幼苗地及防晒设施的废弃,造成浪费,加剧生态退化。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土壤中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长,不能降解,在作物的可食部分积累后易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和动物。近年来出现的植物修复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下表为比较玉米和遏蓝菜对土壤锌的移除效果。
比较玉米和遏蓝菜对土壤锌的移除效果
作物类型 | 茎叶中的锌 /(mg·kg-1) | 嫩芽上的锌 /(kg·hm-2) | 灰分中 的锌/% | 占土壤 锌/% | |
正常玉米 | 20 | 25 | 0.5 | 0.005 | 0.025 |
受毒害 玉米 | 10 | 500 | 5.0 | 0.025 | 0.5 |
遏蓝菜 属植物 | 5 | 15000 | 125.0 | 0.62 | 25.0 |
说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描述利用植物修复治理土壤污染的过程。
答案:污染地下水,水质恶化;土地生产力(或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作物减产;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种植有效吸收重金属的植物,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部分进行集中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解析:从污染的途径分析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水质恶化;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阅读表格内容可以看出,遏蓝菜属植物吸收大量重金属,所以可以种植有效吸收重金属的植物,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部分进行集中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时段我国大气中度污染及以上城市分布示意图。
(1)与南方相比,为什么我国北方雾霾重、酸雨少?
(2)从生产、生活的角度,说出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举措。
答案:(1)与南方相比,北方冬季取暖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较多,多雾霾;北方降水少,酸雨少。
(2)发展清洁生产;集中供暖,减少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公交优先,控制私家车数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解析:第(1)题,雾霾天气主要与大气中颗粒物多、大气稳定、降水少有关,酸雨与大气中酸性气体和降水过程有关。北方冬季取暖,排放的颗粒物多于南方,所以雾霾重;但北方降水少,出现酸雨的概率较南方小。第(2)题,减少雾霾天气关键是减少废气的排放。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珠江部分河段的无序超量采砂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破坏了河道的动态平衡,易诱发生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1990—2004年北江下游黄塘—河口段河床纵剖面变化状况。
(1)描述1990—2004年图示河段河床变化状况。
(2)分析图示河段无序采砂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
答案:(1)河床整体下降(切);河床起伏(比降)加大。
(2)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咸潮入侵加剧;采砂造成河底生物栖息地被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超量采砂易造成堤岸崩塌,危及防洪安全。
解析:本题以无序挖沙导致河床变化为背景,考查河床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题,读图,根据河床纵剖面曲线分析,1990—2004年,图示河段河床整体下降,河床起伏加大。第(2)题,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可能引发生物多样性减少、咸潮等生态环境问题,会对两岸河堤产生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环境保护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环境保护含解析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适合“湿垃圾”的处理方式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2工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2工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9城市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9城市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从而提高了城市化水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