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2018河南豫南九校联考)世界森林的减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下图为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据此完成第1~3题。
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类型是( )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
B.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C. 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
D.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
3.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答案:1.A 2.B 3.B
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森林减少最多的地区是非洲和南美洲,这两个大洲的森林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世界森林面积减小速度有下降趋势,但是减小的面积仍然很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第3题,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由此带来的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被淹没。
(2018广东佛山联考)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完成第4~6题。
4.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多分布在欧洲 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6.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4.C 5.A 6.A
解析:第4题,欧洲主要位于温带和亚寒带,缺乏红树林海岸,①错误;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因此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项。第5题,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也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A项。第6题,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反映了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其脆弱性主要因为雨林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成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的土壤一般很贫瘠。由此可见,“长着森林的沙漠”并非真正的荒漠化,只是反映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①②正确,选A项。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表。据此完成第7~8题。
7.与1951年相比,2001年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 )
A.广东减少比例最大B.广西减少面积最大
C.海南减少比例最小D.福建保护相对较好
8.下列属于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有( )
①保护海岸 ②调蓄洪水 ③提供水源 ④保持生物多样性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7.D 8.D
解析:第7题,减少比例是减少的数量和原有数量的比值,据此可计算出湿地减少比例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海南和福建,A、C两项错误;减少面积最大的是广东,B项错误;福建减少比例最小,说明保护相对较好,故选D项。第8题,红树林具有保护海岸、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红树林一般位于滨海地带,不具有调蓄洪水、提供水源的功能。故选D项。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10.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地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
答案:9.D 10.B
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D项正确;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A项错;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航运,B、C两项错。第10题,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地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B项正确。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土地盐碱化,A、D两项错。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土地盐碱化,C项错。
下表为某区域2010—2014年湿地的转化情况(单位:平方千米)。据此完成第11~12题。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海涂、水库坑塘
D.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12.与2010年相比,2014年该区域( )
A.其他用地转化为湿地的面积最多
B.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C.城镇用地减少,城市化进程减缓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11.B 12.D
解析:第11题,表格中数据正值表示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湿地面积减小。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即该类湿地增加或减小的最大差值,由小到大顺序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B项正确。第12题,根据表格数值,与2010年相比,2014年该区域旱地转化为湿地的面积最多,A项错。生态环境明显好转,B项错。城镇用地占用湿地,面积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C项错。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D项正确。
位于台湾省西北部临海的桃园地区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18世纪广东客家人迁居桃园垦荒,始修埤塘系统(如下图),1963年埤塘逾8800个。近几十年来,桃园人口激增,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目前仅存约2800个。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修建埤塘的主要目的是( )
A.养殖与旅游B.滞洪与养殖
C.灌溉与滞洪D.灌溉与旅游
14.桃园地区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稻总产量的提高B.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
C.水产养殖业的衰落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
答案:13.C 14.D
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修建埤塘开始于客家人垦荒时期,垦荒是发展种植业,主要目的是灌溉与滞洪,C项正确。养殖、旅游与垦荒无关,不是修建埤塘的主要目的。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桃园地区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的现象,是随着人口激增出现的。所以最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占用湿地,D项正确。水稻总产量的提高与埤塘减少无关,A项错。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可能使埤塘数量增加,B项错。水产养殖业的衰落可能是埤塘减少的结果,不是原因,C项错。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捞越森林覆盖率85%左右,最大河流拉让河在泗务以下河段可通航大型轮船,陆地交通比较落后。沙捞越开发始于拉让河流域的伐木业和农垦。如今,泗务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硬木出口基地之一,年均出口量1400万立方米。2016年开始,沙捞越利用其丰富的农业生物质(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资源,将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定为拉让河流域的重点综合开发方向。
(1)分析泗务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硬木出口基地的自然区位优势。
(2)简述伐木业发展对沙捞越的影响。
(3)指出拉让河流域重点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的意义。
答案:(1)森林覆盖率很高,林木资源极为丰富。拉让河流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汇水面积较大,径流量大。泗务以上河段落差较大、径流速度快,可方便地将木材顺流冲出山区,运往泗务;泗务以下河段地势平坦,可通大型轮船,联通海洋,方便将硬木材运往世界市场。
(2)直接获得木材收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林业发展,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生态环境变差。
(3)利于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利于发挥农业对常规能源的支持作用,缓解区域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从林木资源、河运条件、海运条件等方面分析泗务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硬木出口基地的自然区位优势。第(2)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伐木业发展对沙捞越的影响。有利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收入等方面,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影响来分析。第(3)题,从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缓解能源紧张,保护生态等角度分析拉让河流域重点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的意义。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红碱淖(如下图)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为观鸟、食鱼、橡皮艇等。红碱淖原为低洼沼泽地,1929年面积不足2平方千米,1958年周边地区疏通排水渠,20世纪60年代连年水灾,面积增至70平方千米,成为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气候变化使湖面水位急剧下降,至2015年12月湖面仅存25.5平方千米。
(1)分析红碱淖从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因。
(2)分析近十多年来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3)鉴于红碱淖的现状,有人建议拆除图示区域两座水坝。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该地地势低洼,疏通排水渠,使汇入淡水增加;历次水灾有大量泛滥的河水汇入。湖泊形成时间短,盐分累积有限。
(2)气候变暖,流域内降水减少,蒸发加大;周边开采煤矿,使地下水流入煤矿采空区,湖区附近地下水位下降;修建水库拦蓄入湖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3)赞同。理由:若水库继续拦截河水,会导致红碱淖进一步萎缩甚至消失,加剧土地荒漠化;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上游灌溉用水量减少,国家可给上游农业区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使拆坝成为可能。
或不赞同。理由:拆除水坝,导致上游的灌溉用水减少,影响农业发展,导致当地经济收入减少;拆除水坝需要投入资金,且水库建设时间较短,导致资源浪费;可适当放水,兼顾两省级行政区利益。
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从地势、径流、形成时间等角度分析红碱淖从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因。第(2)题,从自然原因和采矿、修建水库等人为原因等方面,分析近十多年来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第(3)题,若赞同拆坝,从节水农业发展使拆坝成为可能及大坝拦水对红碱淖的不利影响来分析;如不赞同拆坝,需从影响上游农业发展及资金限制等角度阐释。省级
行政区
1951年调查
面积/hm2
1981年调查
面积/hm2
2001年调查
面积/hm2
广东
21288.0
16698.1
9084.0
广西
15950.0
9331.1
8374.9
海南
10308.0
7195.9
3930.3
福建
720.0
497.3
615.1
湿地类型
转化来源
旱田
城镇
用地
工矿
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027
0
17627
水库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
76
-793
-1053
0
0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1] 第13章 第2讲 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1] 第13章 第2讲 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含解析),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森林资源现状及作用,雨林生态的脆弱性,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5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35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