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京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京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01
    北京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02
    北京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2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公共健康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它是全社会的事情,关涉到社会资源在人群中的分配,从而牵涉到社会正义问题。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公共健康领域,无论遇到何种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都必须以社会正义作为最高原则,通过这个原则来平衡各种利益和价值。
    ②公共健康关系到所有社会成员的共生共存。它处于良好状态,将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它发生危机,将威胁个体安全。公共健康保护的是每个个体的健康,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当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个人对某些权利做出妥协是必要的,是符合社会正义原则的。在公共健康领域,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之一,就是为了公共健康而适当牺牲个人权利。
    ③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必须尽量最小化。以公共健康为理由而牺牲某些人的权利,只有发生真正危及公共健康的事件,并真正需要某些人做出牺牲时才是合理的。因此,在践行社会正义时,公共健康不能要求公民无条件地随意牺牲个人权利。
    ④在公共健康实践中,当个人的自由、隐私、财产等权利为了公共健康而被迫牺牲时,国家和社会必须做出适当的补偿。否则,也是违背社会正义的。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来看,个体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基础和前提,不以个体利益获得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社会利益是不正当的,个体对社会利益的服从,必须有助于个体利益的改善,并且这种服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应当得到补偿的。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也为这种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它规定,“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个体为公共健康做出牺牲,政府要对此给予适当补偿,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应有行为。
    (取材于李伦、喻文德《论公共健康的社会正义问题》)
    材料二
    在某种程度上,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促进公共健康是一致的。公共健康取决于公众的信任与合作,如不能保护个人隐私权,就难以鼓励个人去参加公共健康项目,如疾病的筛查、对有密切关系者的告知及医学治疗等。然而,二者又是相冲突的,社会不可能在强调维护健康信息的公共利益的同时,又能充分保护个人隐私权。在公共健康领域,有关疾病的危险因素、趋势及原因等信息,是政府做出公共卫生理性决策的重要基础。为了公共利益,政府需要并且有权力取得、利用、保留及传递这些信息,以有效识别公共健康危险,制定公共健康决策。对政府的公共健康使命而言,这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种对个人健康资料的系统化获取,使个人隐私面临巨大风险。健康信息能够显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生活最私密的方面,它能够影响到一个人就业、获得保险或社保福利等诸多方面。越来越多的个人资料被收集、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会显著降低。而如果过度保护隐私权,严格限制可辨认健康数据的系统化收集,可能导致政府无法获得健康数据,从而无法做出保护公共健康的理性决策,也可能危害大量处于危险地位的第三人。
    因此,如何既能够强力保护隐私权,又能够充分发挥个人健康信息在公共健康中的价值,加强公共健康的保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取材于李燕《限制与保护:公共健康领域的个人隐私权》)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中“关涉”和“牵涉”不可互换。
    B. 第②段中“妥协”不可以换成“迁就”。
    C. 第③段中“干预”不可以换成“干涉”。
    D. 第④段中“违背”可以换成“违抗”
    2.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发生严重的疫情时,政府首先保障公共健康,就会损害到个人的利益。
    B. 要求公民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公共健康,是不符合社会正义的。
    C. 在国家必须做出补偿的前提下,个体可以为公共健康牺牲自己某些权利。
    D. 疫情暴发时,政府要采取措施,保障公共健康,牺牲个人自由无可非议。
    3. 文章中四个加点的关联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而 B. 并且
    C. 因为 D. 从而
    4. 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阐明维护公共健康应符合社会正义,材料二论述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促进公共健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 两则材料都论及了保障公共健康与维护个人权利的冲突,材料二着重指出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无法解决。
    C. 个人资料被收集、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越弱,可是对保障公共健康就越有利。
    D. 若所有个体都只追求自身权利,就会破坏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整个社会和谐稳定了,所有个体权利才能有保障。
    5. 在公共健康领域有突发情况时,政府如何合理对待个人权利?请结合两则材料概述。
    【答案】1. D 2. B 3. C 4. A
    5. ①当公共健康发生危机时,政府要让公共健康优先于个人权利;②明令限制但不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权利;③对为公共健康牺牲权利的个体给予适当补偿;④从法律层面解决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问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的能力。
    D项,“第④段中‘违背’可以换成‘违抗’”错误,“违背”,违反,违拗。“违抗”,违背抗拒。程度上来看“违抗”的语意比“违背”重。原文“否则,也是违背社会正义的”强调的是违反了,并没有抗拒之意,因此“违背”和“违抗”不能互换。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项,“政府首先保障公共健康,就会损害到个人的利益”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必须尽量最小化”说明保障公共健康是不一定就会损害个人利益。
    C项,“在国家必须做出补偿的前提下”错误,以偏概全,原文“个体对社会利益的服从,必须有助于个体利益的改善,并且这种服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应当得到补偿的”说明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要补偿,而不应该把必须做出补偿作为前提条件。
    D项,“牺牲个人自由无可非议”错误,原文“在践行社会正义时,公共健康不能要求公民无条件地随意牺牲个人权利”说明不是无可非议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中关联词用法的分析的能力。
    C项,“因为”使用错误,“因为”表示的是因果关系,而原文“这是不可或缺的”和“使个人隐私面临巨大风险”是转折关系,应改为“然而”。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
    B项,“材料二着重指出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无法解决”错误,原文“在某种程度上,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促进公共健康是一致的”说明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后文中出现的矛盾只是现阶段存在的罢了。
    C项,“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越弱,可是对保障公共健康就越有利”错误,无中生有,原文“越来越多的个人资料被收集、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会显著降低”,并未提及是否对公共健康有利。
    D项,“若所有个体都只追求自身权利,就会破坏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错误,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一“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等内容可以看出个体追求自身权利并不一定会破坏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必须尽量最小化”同样也说明允许追求自身的权利。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当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个人对某些权利做出妥协是必要的,是符合社会正义原则的”“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必须尽量最小化”说明公共健康优先于个人权利,在干预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在践行社会正义时,公共健康不能要求公民无条件地随意牺牲个人权利”说明不能无条件地随意牺牲个人权利;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也为这种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个体为公共健康做出牺牲,政府要对此给予适当补偿,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应有行为”说明要给那些为公共健康做出牺牲的人给予适当的补偿;
    “公共健康取决于公众的信任与合作,如不能保护个人隐私权,就难以鼓励个人去参加公共健康项目”说明政府要极力保护个人隐私。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兼爱
    《墨子》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6.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B. 故亏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C.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家:家庭
    D.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鼓励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焉能治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臣子之不孝君父         人之有是四端也
    C. 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 若使天下兼相爱      若属皆且为所虏
    8.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作者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动乱的根源,否则就达不到目的。
    B. 墨子认为正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才造成伦理崩坏、抢劫偷盗、诸侯攻伐的现实。
    C. 墨子认为只要人们“兼相爱”,就能消除乱象,使“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天下大治。
    D.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和例证法,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9.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答案】6. C 7. B 8. D
    9. (1)强盗只爱他自己,不爱别人,所以(靠)伤害别人来使自己获利。
    (2)(如果)把弟弟、儿子和臣子看作和自己一样,怎么会不慈爱呢?因此,(这样话)不孝顺不慈祥的人(就)没有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C项,“虽至大夫之相乱家”的“家”,是“家族”的意思,而不是“家庭”,该句译为: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A项,第一个“焉”,副词,应解释为“方能”“才能”;第二个“焉”,疑问副词,可译为“哪里”“怎么。”
    B项,两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C项,第一个“以”,表目的,可译为“以便”;第二个“以”,介词,可译为“把”。
    D项,第一个“若”,表假设,可译为“如果”;第二个“若”,代词“你”。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比对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等错误。
    D项,“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和例证法”的说法不准确。通览全文并没有列举具体的事例,也就是“例证法”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从原文“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可看出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而从“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等语句,可看出用的是比喻论证。
    故选D。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也就是把握住采分点,然后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第(1)句采分点:“贼”,古今异义词,译为“强盗”;“以”,介词,凭借、依靠;“利”,形容词活用作使动,“使……获利”。
    第(2)句采分点:“视……若”,译为“把……看作一样”;“身”,自己;“恶”,哪里,怎么;“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
       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就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二) (共5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公冶长》)
    10. 请结合“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说说损友的表现有哪些?
    11. 这两则阐明了孔子择友的标准,请就其中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0. 损友表现:花言巧语,总是满脸讨好的表情,过度恭维以取悦别人。对人怀恨在心,表面上却同他交好。
    11. 择友标准:①与正直的人交朋友。②与诚信的人交朋友。③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④不要跟惯于走邪道、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⑤不要跟当面恭维而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⑥不要跟总是花言巧语、装模作样的人交朋友。⑦不要跟内心藏着怨恨,表面却与人交好的人交朋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巧言、令色、足恭”译为“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说明损友的第一个特征:花言巧语,谄媚,总是讨好恭维他人;
    “匿怨而友其人”译为“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要好”。说明损友的第二个特征:内心记恨他人,表面却与他人为善,虚伪,表里不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问题探究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先明白文本原意是什么。
    句意: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要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根据以上句意,孔子的择友标准就是与有益的朋友相结交,远离有害的朋友。因此为: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远离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不要和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的人结交;不要和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要好的人结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咏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12. 下列对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描写白玉堂前柳絮飘扬飞舞,均匀有度,却不得已委身于东风的情景。
    B. 上片最后两句,连用两个反问,否定了柳絮最终随水流逝,委落尘土的结局。
    C. 下片前两句描述了尽管柳絮随风飞舞,忽聚忽散,柳枝依然长条飘拂的情景。
    D. 本词上片写景,描绘一幅春景图;下片言志,抒发作者与众不同的思想情感。
    13. 下面诗句中,“柳絮”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难绾难留难挽抚,任扬任坠任摧欺。——无名氏《柳絮》
    B.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唐·薛涛《柳絮》
    C. 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宋·朱淑真《柳絮》
    D. 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宋·韩琦《柳絮》
    14. 宝钗说:“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不落套”即不落俗套,指诗文或其他艺术在立意、手法等方面有独创性。宝钗写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诗歌谈一谈。
    【答案】12. A 13. C
    14. ①“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一句中,柳絮飘飞的地点是在充满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飘飞的姿态是轻盈、均匀、优美的,流露出欣喜之情。②“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一句中,作者用两个反问句描绘了柳絮不再是漂泊零落的,而是积极向上的形象,表达了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志向。③最后三句,柳絮被嘲笑的“无根”,却成为扶摇直上的优势,抒发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项,“却不得已委身于东风的情景”理解有误, 前两句描写的是写白玉华堂前面,春风轻拂,漫天飞絮,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节奏均匀适度,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词意象的理解能力。
    A项,“难绾难留难挽抚,任扬任坠任摧欺”,写出了柳絮任风随意欺压,不能左右自己,四处漂泊的悲惨。
    B项,“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写出上天给柳絮本来的命运就是无情的,一意让它南飞北飞,飘忽无定。表现的是柳絮随风飘飞,漂泊零落的无助之感。
    C项,“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写柳絮飘飞的情态,它们似自惜洁白,不肯轻易坠地,污于泥淖,因而在晴空之下,缭绕似雪。表现了柳絮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
    D项,“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表现的是柳絮在东风的吹拂下四处飘飞,漂泊无定的无奈。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把握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宝钗写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诗歌的立意,就是诗歌的主题,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态度等,分析写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就是分析本诗描写的柳絮的不同之处。“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白玉华堂前面,春风轻拂,漫天飞絮,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节奏均匀适度。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何曾随水逝去?怎会堕入尘土?这两句表面上借用了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何曾”“岂必”的反问句式,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发生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表达了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志向。“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莫讥笑,春絮儿无根无柢无依附;不断借助好风力。送我直上青云去! 词人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抒发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
    15. 名句名篇默写,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任选三题。
    (1)《论语》中既强调要随时向有修养、有学问的人学习,又要不断反躬自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做事,往往在即将结束时容易放松、懈怠,以致功败垂成。老子告诫我们:“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中,诗人用乐观的口吻充分肯定自我、肯定人生,并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见贤思齐焉 (2).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家齐而后国治 (4). 国治而后天下平 (5). 慎终如始 (6). 则无败事 (7). 天生我材必有用 (8). 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平时要多反复巩固,强化记忆,考试时重点是对题干的理解和防止写错别字。本题需要重点关注:焉、省、治、慎、败、材、散等字的正确书写。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
    钓线慢慢地、稳稳地不断上升,接着,小船前方的海面鼓了起来,大鱼露出了水面。它不停地向上冒,海水从它的两侧直泻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老人看见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海水,钓线开始向船外飞蹿。
    “它比我的小船还长两英尺哪。”老人说。钓线向外出溜得很快,但也很平稳,这表明大鱼并没有惊慌。老人设法用双手拉住钓线,用的力气刚好不会让钓线绷断。他知道如果不能稳稳当当地让大鱼慢下来,它就会把钓线全都拖走,并且拉断。
    这是条大鱼,我一定得制服它,他想。我决不能让它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如果它奋力逃跑会有多大能耐。我要是它,就会使出全身的力气逃脱,直到把钓线扯断。不过,谢天谢地,它们没有我们这些要置它们于死地的人聪明,尽管它们更高贵,也更能干。
    老人见过很多大鱼。他见过不少重量超过一千磅的,还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鱼,不过从来都不是单枪匹马。而现在,他独自一人,看不见陆地的影子,和一条他所见过的最大的鱼牢牢拴在一起,这鱼比他见到或听说过的任何一条鱼都大,而且他的左手还紧缩着,像拳曲的鹰爪。
    不过,它总会松开的,他想。它总会复原,给右手帮帮忙的。这三样东西如同兄弟一般:那条鱼和我的两只手。这手一定得松开。真没用,竟然抽筋了。鱼又慢了下来,以它惯常的速度向前游。
    我真搞不懂它刚才为什么跳起来,老人想。它那么一跳,简直就是为了让我瞧瞧它的个头儿有多大。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明白了。真希望我能让它看看我是怎样一个人。不过那样的话它就会发现这只抽筋的手了。就让它以为我比真正的自己更有男子气概吧,我能做到的。但愿我是这条鱼,他想,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所要对抗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板上,忍受着一阵阵袭来的疼痛,那条鱼还在稳稳地游着,小船在黑魆魆的海水里缓缓前进。东边吹来的风在海面上掀起小小的波浪。中午时分,老人的左手不再抽筋了。
    “鱼啊,这对你来说可不是好消息。”他说着把钓线在肩上的麻袋上面挪动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很舒服,但也很痛苦,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
    (二)
    下一轮较量的时候,他差一点儿就制服那条鱼了。可鱼还是直起身子慢慢游走了。
    鱼啊,你害死我了,老人想。不过你有这个权利。兄弟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静,或者更高贵的东西。来吧,把我杀死吧,我不在乎谁死在谁手里。
    你的脑子有点儿迷糊了,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怎样承受痛苦,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者像条鱼那样,他想。
    “头啊,清醒清醒吧。”他说话的声音连自己都听不见,“清醒起来吧。”
    鱼又兜了两个圈子,还是老样子。
    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老人想。每次他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真是不明白。可我还要再试一次。
    他又试了一次,当他把鱼拉转过来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垮了。那鱼挺直身子,又慢慢游走了,大大的尾巴在海面上摇摇摆摆。
    我还要再试一次,他对自己许诺,尽管他的双手这时候已经力不从心,眼睛一忽看得见,一忽看不见。
    他又试了一下,还是老样子。就这么着吧,他想,感觉自己还没开始发力就已经败下阵了;可我还要再尝试一次。
    他承受着所有的痛楚,使出余下的全部气力,还有早已丧失的自尊,用来对抗鱼的痛苦挣扎。鱼朝他身边游了过来,在一旁优雅而缓慢地游着,嘴几乎碰到了小船的船壳外板。它开始从船边游过,身子那么长,那么高,又那么宽,银光闪闪,布满紫色条纹,在水里似乎是一眼望不到头。
    老人丢下钓线,一脚踩住,把鱼叉举得尽可能高,用足力气,再加上刚刚鼓起的劲儿,拼命向鱼的一侧刺去,鱼叉正落在大胸鳍后面,它的胸鳍高高耸起,和老人的胸膛一般高。老人感到铁叉已经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好扎得更深,然后把全身的重量都压了上去。
    那鱼开始折腾起来,尽管已经死到临头,它还是从海水里高高地跃起,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展露无遗。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和老人的正上方。接着,它又哗啦一声跌落下来,溅起的浪花泼洒在老人的全身和整条小船上。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双眼也模糊不清。但他还是放开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慢慢地从擦破了皮的双手中送出去,等他可以看清东西的时候,他看见那鱼仰面朝天,翻起了银色的肚皮。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伸出来,从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让海水都变了颜色,起先是暗黑色,像是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里的鱼群,然后又像云朵一样飘散开来。那鱼呈银白色,一动不动,只是随波漂荡。
    老人趁自己眼睛好使的那一瞬间仔细瞧了瞧。然后他把鱼叉上的绳子在船头的缆桩上绕了两圈,把头搁在双手上。
    “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吧,”他靠在船头的木板上说,“我这个老头儿真是累坏了,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有苦差事要干啦。”
    我得准备好绳套和绳索,好把它绑在船边,他想。即使我们有两个人,往船里灌满水把鱼拉上船,再把船里的水舀出去,这条小船也绝对装不下它。我得把一切都准备妥当,然后再把它拖过来,捆得结结实实,再竖起杆,扬帆起航回家去。
    (节选自《老人与海》)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溜”解释为“迅速滑动”,写出了大马林鱼游走时速度很快。
    B. “紧缩”解释为“紧紧蜷缩”,写出了老人的左手抽筋十分严重。
    C. “较量”解释为“较劲,角逐”,表现出了老人的坚毅、不服输。
    D. “折腾”解释为“翻腾,反复”,表现出作者对大马林鱼的嘲讽。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一)开头,作者借用一连串动词和形象比喻,写出大马林鱼身姿的巨大、漂亮、沉静,描写十分精当。
    B. 选文(一)最后写到老人“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是因为老人不愿意面对此刻他身体和内心的痛苦。
    C. 选文(二)中,几次写到了老人“感觉自己要垮掉”,这样的反复描写使得老人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
    D. 选文写了老人与大马林鱼反复周旋,最终成功捕获大鱼的过程。结构、情节可谓简单,但其思想内涵却极为丰富。
    18. 大马林鱼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选文分析。
    19. 作家李湃曾说:“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海明威。”那么海明威的骨子里有什么不一般的东西呢?请结合选文,并结合阅读积累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6. D 17. B
    18. 外表强大漂亮,姿态优雅,始终保持镇定与清醒,懂得搏斗技巧,懂得忍受痛苦,坚持不懈,是一个男子汉一样的强大对手。
    19. 借小说中的老人形象,我看到了海明威骨子里不一般的东西。那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对手或困难时,即使身体极度疲累、痛楚,依旧能够与其较量、抗争的刚毅顽强、永不言弃的精神;那是在追寻自己的美好理想时,即使“感觉自己都要垮掉”,依旧能够与自己的内心、意志对抗的坚韧执着的高贵品质。在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考试失利、技不如人等挫折,这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想一想海明威,用坚强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去和对手,和自己较量,永不言弃,勇往直前。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D项,“表现出作者对大马林鱼的嘲讽”错误,“折腾”写出了大马林鱼临死前在海水中不断翻腾的状态,表现的是它死前的挣扎和痛苦。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是因为老人不愿意面对此刻他身体和内心的痛苦”错误,“虽然他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痛苦”体现的是他的硬朗和倔强。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事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筛选文中描写大马林鱼的语句,然后再进行总结概括。“大鱼亮闪闪的,头部和后背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宽的,带着淡紫色。它那剑状的嘴足有棒球棒那么长,由粗而细,活像一把轻剑”是对马林鱼外表的描写,可以看出它外表非常漂亮;“它整个儿钻出了水面,随后又钻入水中,动作像潜水员一样流畅”写出了它游泳时的流畅自如,写出了它游泳时动作姿势的优美;“钓线向外出溜得很快,但也很平稳,这表明大鱼并没有惊慌”“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怎样承受痛苦,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者像条鱼那样”表明它的镇定从容、头脑清醒;马林鱼和老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搏斗,使老人多次感到精疲力竭,几近失败,说明它非常善战,懂得搏斗技巧;在马林鱼被老人刺中,已经死到临头时,它还是高高跃起,拼命折腾,体现了它坚持不懈、懂得忍受痛苦的男子汉一样的品质。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解答“海明威的骨子里有什么不一般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把握作品中老人桑提亚哥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因为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老人的形象和他本人极其相似。选文中,桑提亚哥在远海上为制服马林鱼,周旋了三天三夜,文中写道“就让它以为我比真正的自己更有男子气概吧,我能做到的。但愿我是这条鱼,他想,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所要对抗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智慧”,这体现老人具有一般硬汉所共有的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选文二中“我还要再试一次,他对自己许诺”“他又试了一下,还是老样子。就这么着吧,他想,感觉自己还没开始发力就已经败下阵了;可我还要再尝试一次”等情节,体现出他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或理想时,具有坚韧执着、永不妥协、永不放弃的品质。这些就是从作品中展现出的海明威骨子里不一般的东西。
    最后考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积累,谈谈自己对这种精神的认识即可。可以这样联系生活来谈:这些品质都是很多普通人所缺乏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与挫折,这个时候很多人选择了放弃,而学习了海明威的作品,领悟了他身上的这些闪光的品质,就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勇气,在困境中顽强抗争,执着于自己的选择,直到取得成功。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语言基础运用(5分)
    在一些人眼里,所谓名人故居就是些历经沧桑的几间摇摇欲坠的破房子而已。殊不知,少了一个不见得占了多大地方的“破烂”,可能就少了一个文化符号,就少了一个成长的痕迹。莎士比亚故居、托尔斯泰故居、鲁迅故居等名人故居留给后人的是独特的文化回响,(     )。同时,故居中的某些用品还有文物价值。故居内部文物包括手稿、照片、相关文件等生活用品,它们承担着名人身上浓厚的文化精神,不仅能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化名人当年生活的真实情境,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走进名人所生活的时代,更有利于对有影响的名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特定时代的文化魅力由其生动、写实地记录着,使其成为世界宝贵文化无法复制的遗存。
    B. 它们生动、写实地记录了特定时代的文化魅力,并成为世界宝贵文化无法复制的遗存。
    C. 它们是世界宝贵文化无法复制的遗存,特定时代的文化魅力由其生动、写实地记录着。
    D. 它们是世界宝贵文化无法复制的遗存,生动、写实地记录着特定时代的文化魅力。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答案】20. D 21. ①“生活用品”与“手稿、照片、相关文件”是并列关系,并非从属关系,应该改为“故居内部文物包括手稿、照片、相关文件、生活用品等”②“承担”与“精神”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承载着名人身上浓重的文化精神”。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表达连贯的能力。
    小括号前面的句子是“莎士比亚故居、托尔斯泰故居、鲁迅故居等名人故居留给后人的是独特的文化回响”,后文应该接“它们是世界宝贵文化无法复制的遗存”,因为“它们”是对“莎士比亚故居、托尔斯泰故居、鲁迅故居等名人故居”的总结,“无法复制的遗存”与“独特的文化回响”结构大体一致,它们共同说出了名人故居存在的意义,由此排除AB。前面的主语是“它们”,指代前文提到的名人故居,后文接“生动、写实地记录着特定时代的文化魅力”顺理成章,再次强调名人故居的重要作用;如果选C,主语则变成“特定时代的文化魅力”,则不能突出“名人故居”的主要作用,所以排除C。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故居内部文物包括手稿、照片、相关文件等生活用品”这句话将“手稿、照片、相关文件”与“生活用品”表达为从属关系,意思是“手稿、照片、相关文件”是“生活用品”,其实“生活用品”与“手稿、照片、相关文件”是并列关系,并非从属关系,应该改为“故居内部文物包括手稿、照片、相关文件、生活用品等”。②在“它们承担着名人身上浓厚的文化精神”这句话中,主语是“它们”,谓语是“承担”,宾语是“精神”,很明显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把“承担”改为“承载”,让句子变成“它们承载着名人身上浓厚的文化精神”。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2. 作文
    总有一些地方,会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比如,静静的书院,荟萃千年哲思;巍巍的高山,耸立冲天豪气;粼粼的湖水,泛起缕缕柔情……在你的生活中,什么地方曾经给予你启迪或力量?
    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大山之我见
    暑假去看山,生来只看过一次山,然而山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大山首先令我惊叹的是它的巍峨、高大。远远的就可以看到它的整体轮廓,绵延起伏,巍然屹立。有云飘过的时候,大山更显的伟岸、挺拔。在碧天红日的映衬下,大山尤其英姿飒爽。于是,我对山肃然起敬。
    细看山,那散布在茸茸青草中的细碎花影,叮叮咚咚飞流而下的山泉,使我感到山的温柔可亲。微风吹来,松柏轻轻颔首,小草频频点头,花香袭过,沁人心脾,山泉清冽,微波荡漾。偶有几处叫不出名的丛林,红得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弯弯的山间小路,似一条美丽的玉带伸向密林深处,展现出“曲径通幽”的美妙意境。这样看山,山便如同一位面容清丽,温柔可亲的年轻母亲,笑容可掬地站在我的面前,她孕育着大山中的一切美景。欢呼雀跃的游客流连于山涧溪头,花丛林旁,为大山增添了勃勃生机。
    如诗如画的山的美景是大自然的馈赠,它给了我心愉悦。面对雄伟、秀丽的大山,我不禁油然生情,带着几分好奇与渴求,想要去探寻山的内涵。
    山是深沉、博大的,它屹立于天地之间,任日升月落,斗转星移,谱成一曲永恒的壮歌。山的博大宽广的胸怀包容了世界的一切,任人间沧桑、世事轮回刻在它脸上。山也包容了我,面对大山,我愿意宽容待人,笑对人生。
    大山有坦荡的胸襟,它从不矫揉造作,一切由大自然的妙笔点就,山的神韵与气质便在这种坦荡中更具魅力。大山是坚毅的,无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它都从容地接受岁月的磨砺。面对大山,我读懂了它的目光中蕴藏着的挑战,它告诉我,莫蜷缩于大山脚下,莫沉醉于山色美景,攀登而上吧,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要为大山高歌一曲赞歌,因为它不仅给了我心的愉悦,还给了我灵魂的洗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写一些地方对自己的启迪和力量。注意作文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因此启迪和力量应该都是正向的内容。作文具体要求,要联系现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时要注意细节刻画。
    参考立意:
    (1)大山给予我“坚持不懈”的力量。
    (2)大海给予我“海纳百川”的力量。
    (3)历史古迹给予我对祖国深沉的爱。
    可用素材:
    (1)看到大山,你不要恐惧,不要退缩,试着像我一样去向它挑战,这样,也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你才能明白: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的道理。也许,世界上的人最不愿看见大山,和大山结缘了。而我不这样想,我把它们看成我的朋友,愿意与它们结缘,是它们教会了我怎样坚强、勇敢地站起来,怎样在恐惧中振作,怎样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2)我喜爱大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大海的一切来源于他的“纳”。他的广阔,他的深邃,他的无垠,他的源远流长,都来自于他的禀性。从他的性情中,我找到了博爱;从他的言辞中,我找到了深远;从他的声音里,我找到了慈祥;从他的体魄里,我找到了刚毅。在他的灵魂里,我洗涤了心胸;在他的慈爱里,我学会了宽容;在他的深远里,我学会了坚强。
    (3)滚滚的汨罗江畔,夕阳的斜晖映在他那坚毅的脸庞上,似乎能够反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应对君王的昏庸、懦弱,想到国家人民的痛苦,屈原纵身一跃,让滚烫的江水吞噬了他的身体,在那一刻,世界为之静止!
    是什么让屈原如此从容走向死亡?
    信念,他的心中时刻挂念着他的祖国,但他却无法看见自己祖国日益昌盛,他的心中始终秉承着爱国的信念,可他已无用武之地。
    由此看来,信念的力量真是伟大!它足以让一个人坦然应对死亡,它足以将一个人的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行文结构:
    第一段:交代了“我”去看山的时间和事件。
    第二段:对“大山”整体的描绘,点明对大山的情感是肃然起敬,为全文奠定基调。
    第三、四段:细节描写,写出大山具体而细致的样子,引发想要去探寻山的内涵。
    第五、六段:详细叙述了探寻的结果,山的包容和坦荡,山激励着人们攀登而上等等。
    第七段:总结全文,点明感情,表达对大山的赞美之情。
    23. 作文。
    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提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口号。随着时代发展,它成为深圳最有影响力的观念之一。2020年2月26日,第一批“重组新冠疫苗”从生产线下线。人民英雄陈薇说了八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上面关于“胜利”或“失败”的话题,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有一种失败意味着成功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温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人生就如苦咖啡一般,只有经过了重重苦涩,才能品味出它淳朴的香味;人生就如雄鹰一般,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落,才能练就强硬的翅膀搏击长空……所以,我说:有一种失败意味着成功!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一条真理,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失败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对奋斗者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向成功又迈进一步。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曾几次考试不及格,老师要他留级。同学们都嘲笑他,但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从此发奋学习,最后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经过刻苦钻研,终成著名的生物学家,为中国争了气。
    而我们现在,一遇到失败就常常沉浸在沮丧、痛苦之中,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还放弃了反败为胜的机会。难道我们把眼泪流干了,就能改变失败的机会吗?难道我们把眼泪流干了,就能改变失败的事实吗?我们回答的是:不。因此我们只有坚强地面对失败才能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成功与失败是共同存在的,就像一对双胞胎。当你成功的时候,有着将要面对失败的危机;当你失败的时候,也有着将要成功的希望。这主要在于我们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越王勾践不就是在卧薪尝胆后攻下吴国的吗?取得了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爱迪生,既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他耗时十年,经历五万多次失败,才制造出世界第一盏电灯。
    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曾说过:“我坚持奋斗五十五年至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其实,这种为创新而奋斗中的失败难道不是一切成功之士登上顶峰的阶梯吗?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失败与成功:面对失败不要悲观,不要气馁,一切重新开始,找到正确的方法,为取得成功而奋斗;面对成功,也不要骄傲自满,忘乎所以,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去迎接下一个挑战。
    大兴安岭火灾后,被烤得焦黑的树干被林业专家判了“死刑”,谁料到,第二年春天一到,所有的树干却又全部绽出新芽,火化的灰烬,成了孕育新枝的肥料。有了失败,才会在绝望中重新看到希望,从而,重新有了生命。
    请铭记:成长需要失败,对创新者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向成功又迈进一步,从一定意义而言,有一种失败其实就是成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已经明确了关于“胜利”或“失败”的话题,所以不至于出现偏离题意。但写作时尽量靠近所给材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更切合题意。那么写作之前认真审读所给材料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材料的审题难度也不大,抓住关键词句即可。比如第一层次“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提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口号。随着时代发展,它成为深圳最有影响力的观念之一”中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强调在面对创新的前提下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第二层次“2020年2月26日,第一批‘重组新冠疫苗’从生产线下线。人民英雄陈薇说了八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关键句子为“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强调为了人民利益,为了生命安全只求成功不许失败。再深入理解两句话启示我们的是辩证看待成败,一定意义而言,失败意味着成功。爱因斯坦曾有名言, “只有经历了试错的过程,才能快速地成长,最终成就能力之外的事情”,得出“没有失败,就没有学习,更没有创新”的结论,所以作文应该围绕“失败对于成功、对于创新”的意义来写,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非常熟悉的内容,但越是熟悉的地方越没有风景,如何把简单的作文写“出彩”是考生应该思考的问题,比如可以在文采上下功夫,也可以在作文的深度上下功夫:是不是所有的失败都可以转换为成功?怎样才能将失败转换为成功?这些都是作文可以探讨的角度。
    参考立意:
    ①创新面前,没有失败。
    ②失败是成功的阶梯。
    ③失败是成功的前奏。
    ④失败伴随成长,有一种失败叫成功。
    ⑤当心中有生命眼里有人民时更容易获得成功。
    供选素材:
    (1)恍惚间,我看到了熟悉的名字。那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做官时的一次次贬职,在与家人分隔两地时只能对月畅饮,但没有忘记送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福。接踵而至的磨难让苏东坡尝到无穷的酸楚,在他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再次坚强,留下“大江东去”的豪情,“樯橹灰飞烟灰”的豁达。如果没有当初的贬职,没有当初的离别,又哪有今天朗朗上口的诗句?“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坎坷的人生让人赞叹。晚年战争不断,丈夫身亡,书画财产被扫荡一空,一下跌入贫困深渊。才有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伤感。可见,我们需要失败,有了它,才有了易安脍炙人口的优美宋词。
    (2)一个常常在进行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的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 ”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战斗。奥巴马访华期间,复旦大学周元天向奥巴马请教:如何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奥巴马的答案是:我有一个忠告,就是说我最敬仰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不但考虑自己,他们同时还考虑超越自己的事情,他们希望对世界作出贡献,他们希望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对他们的城市做出贡献。有时候我们会忙于挣钱、买好车、买大房子,但是那些真正在青史留名的人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向往,看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吃饱饭,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儿童受到教育,如何能够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等等。
    (3)失败会伴随成长,但“疼痛是成功的前奏”。遇到失败是必须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请铭记:成长需要失败。当你一次次的努力都付诸东流的时候,当你反反复复尝试却屡屡失败的时候,当你百思而始终不得其解的时候,你是否心灰意冷?你是否无言以对?你是否在想着放弃?成功与失败只是相对的,都只是一种经历罢了。在失败中,我们获取了经验,汲取了教训,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成功呢?没错,失败会让你离成功更近,但最终仍需要你对成功坚定的追求与信念,这就是去走完与成功最后咫尺之隔的动力,当你以矢志不渝的信念去追求成功,以平常心去对待失败,当失败来了的时候,成功也就不远了。
    (4)关于成功,作曲家刘心武有一个简洁的解释:达到预期的某种目标,就是成功。然而,预然登上珠峰,如愿登上珠峰就是成功吗?其实不然。新西兰攀登者和夏尔巴向导共同攀登珠峰,然而就在离峰顶几步远的地方时,新西兰人停止脚步让向导先行,隔着氧气罩,模糊地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最终,两人在这世界之巅激动地呼喊,向世界宣告:“我们成功了!”“成功,成功!”新西兰攀登者不仅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更是在现实的攀登中实现了人格的升华,他在即将成为历史上登顶珠峰第一人时,毅然向后退了一步,把这个无比荣耀的第一名让给了自己的向导,因为他深谙此时向导的成功对于他的家乡是多么的荣耀,会赋有多么深远的意义!史册上只记载了第一个登上珠峰人的名字,也许不会太注意攀登时的这段插曲,但无论青史如何撰写,这种人格上的成功会同日月同辉。人格的成功,看似遥不可及,其实生活中处处可见。不要消极地认为,人格的成功只有伟人、名人才能拥有,许多凡人也能悄然地获得这一赞誉和荣耀。见过扫马路的人吗?他们无论春夏秋冬,烈日严寒都会出来工作。他们不会嫌累怕脏,不会拈轻怕重,总是想竭力完成自己那个简单的梦想,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最好,因而他们在默默无闻中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5)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只是追求现实的结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从不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往往不择手段。而正像林语堂说的那样:有识之士在成功时是不以为自己成功的,在失败时也不以为自己是失败。只有一知半解的人才把外表的成功和失败当做绝对真实的。我们正应该学习如何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有一种失败意味着成功”,就是作者亮明的观点,揭示主题。开篇使用排比,紧扣主题,强调对为创新而奋斗的人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向成功又迈进一步;接着列举童第周的例子加以论证;然后指出现实中“我们”对待失败常有的错误态度,并用勾践、爱迪生、威廉•汤姆逊例子进一步论证: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最后回归自然,用大兴安岭的树木“浴火重生”的事实再次点题:成长需要失败,对奋斗者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向成功又迈进一步,充分论证了有一种失败就是成功的观点。





    相关试卷

    辽宁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二 (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二 (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三 (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三 (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就有道而正焉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四 (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考试 语文试题四 (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本大题共11小题,共11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