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力和力的图示,重力,课堂训练,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设问导入
1.你觉得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理由;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打乒乓球、踢足球、喷泉、飘落的雪花”等图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共同点。
探讨结论:这些物体都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本节课就来学习力和重力,以及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推进新课: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
通过图片及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得出力的概念。
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课件展示),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
结论: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板书)
说明: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当我们研究某一一个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例如打拳,风吹草动等例子来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体会力的相互性,物质性)
问题: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能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例和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结果:仅说一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因为力是矢量,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通过推门的过程理解三要素对力的影响)要把三要素都表达出来才算完整地表达.
2.力的图示
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
(1) 线断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2)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例1 (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 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500 N的力.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 cm), 然后画上箭头(图3-1-2):
例2 (学生做):作出下列力的图示是: (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
①物体受250 N的重力;
②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 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
③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 000 N. .
参考答案:
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
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方便.
提示: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了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
二、重力
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指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同桌合作,一起找出自己周围有关重力现象的例子,同桌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特别强调: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是引力的一个分力.
2.重力的三要素
A.大小
桌面上有一个弹簧秤,天平一套,请选择适当的器材,测出物理课本(或其他物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你的依据.
学生讨论分析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归纳总结: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利用G=mg .求解,要用到天平.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但最终都能求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知识拓展: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g不同,物体的地理位置对于以上两种求重力的方法有没有影响呢? ( 教师可以不给出答案,由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完成。或者作为课外实验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科学求知态度)
B.方向
问题设置:任何一个力都有方向,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用实例说明你的依据。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投影展示有关现象(雨线、垂柳、铅垂线
归纳总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和应用方面涉及重力竖直向下的知识?
C.作用点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给出重心概念。
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集点.
思考:请你指出下列物体的重心:充足气的篮球、方砖、石块。
做一做:指出怎么找重心(画图、操作、说明)
学生自己选择被测对象,分别找出物体的重心.参考教材52页“做一做”,找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教师演示:木圆环,直角三角尺的重心。
具体过程:先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 ab,让ab穿过重心c点,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如图3-1-6、3-1-7所示.
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体之外。
结论:规则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规则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用悬挂法。
例3.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的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
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先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提示开始和最终重心的位置,学生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借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
参考答案:在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在球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不变,但是水的重心下降,二者共同的重心在下降.当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选项C正确.
七、课堂训练
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_上不论怎么运动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用重心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现在优秀跳高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技术.
八、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常称为力的三要素.要会作力的图示,它体现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重力
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心: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 弹力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