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练3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练3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列宁用一个公式概括社会主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
C.世界性经济危机
D.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在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之后,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并且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做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与材料所述现象直接相关的史实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故B选项正确。
2.(2020·河南省三模)如表所示为1920—1924年苏俄(联)集体农庄的发展情况(单位:个)。这主要反映了( )
A.苏联各类集体农庄的数量持续减少
B.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C.集体经济不再是农村社会化的途径
D.新经济政策在本质上反对集体农庄
答案 B
解析 依据表格数据来看,1920-1921年农业公社数量大幅度上升,而1921—1924年却逐渐减少。依据苏俄的发展可知,1921年之前为了集中人力、物力来维护革命成果从而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政局的稳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于是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减少了政府的干预,故选B。
3.列宁用一个公式概括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总和=社会主义。据此可知列宁( )
A.放弃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B.实现了俄国与西方和平共处
C.意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D.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答案 D
解析 列宁所处的时代正好是苏俄革命与苏俄(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材料中列宁思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故选D项。
4.(2021·安徽省A10联盟摸底)据统计,从1923—1924年,苏联的工业品价格降低30%,同期工业产值上升30%,产品成本有所下降,例如棉纺织业成本下降近50%。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
A.内战结束后社会环境稳定
B.“以退为进”的过渡战略
C.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从1923—1924年,苏联的工业品价格降低30%,同期工业产值上升30%,产品成本有所下降”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成效明显,工业产值上升,故选B项;内战结束后苏俄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后就停止实施了,排除D项。
5.(2021·吉林省长春高三质量监测)1921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7 980万俄亩,谷物总产量为3 620万吨;1922年,谷物播种面积为6 620万俄亩,谷物总产量为5 630万吨。这一变化( )
A.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范围
D.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1922年苏俄谷物种植面积缩小,但谷物总产量却增加,可知体现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由余粮收集制改变为固定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政权,故选D项。
6.(2020·湖北省华中师大附中联合测评)1927年,斯大林发出指示,为有效收购粮食,需要对富农(实际上不只是富农)和破坏农业价格的投机分子采取特别的镇压措施。这说明在当时苏联( )
A.农业集体化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B.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破坏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维根深蒂固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为有效收购粮食,需要对富农(实际上不只是富农)和破坏农业价格的投机分子采取特别的镇压措施”实质是强制征收农民的粮食,和余粮收集制有相同之处,故选D项。
7.(2020·四川九市联考二模)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
如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
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
B.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
C.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
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答案 C
解析 苏联政府对农产品低价收购并高价出售,为工业化建设积累更多资金,故C项正确;政府高价出售农产品不利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农庄生产效率,排除B项,表中仅列出三类农产品及其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能体现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排除D项。
8.1928年,斯大林主张通过征收农民的贡税,汲取资金进而发展重工业,异见者被扣上右倾的帽子;1929年4月,政治局委员乌格兰诺夫提出,“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
A.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B.在工业化模式上存有争议
C.忽略了市民的直接利益
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乌格兰诺夫则指出纺织工业的重要性,说明当时苏联在工业化模式上存有争议,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乌格兰诺夫提出与斯大林不同的看法,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农民并未提及市民,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国民经济的比例无关,无法看出是否严重失调,排除D项。
9.(2021·四省名校第一次大联考)下图为苏联(俄)1918—1937年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示意图(单位:亿卢布)。据此可知,苏联(俄)( )
A.经济政策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B.计划经济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C.计划经济实现了经济结构均衡
D.市场经济调动了人们投资热情
答案 B
解析 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的综合性指标,具有计划性,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材料中1928—1937年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急剧增加,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生产资金增加,进而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故选B项。
10.(2021·石家庄市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下表为某国1928年至1937年工业生产发展的部分情况表(1913年为100%)。据此判断该国是( )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法国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1928年到1937年之间,钢和石油的增长率非常高,而棉织品和砂糖的增长率则相对缓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在斯大林模式之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手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符合题干表格信息,故选B项;美国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之下,其经济发展遭受到严重挫伤,英国、法国也不会例外,排除A、C、D项。
11.(2020·陕西咸阳一模)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C.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D.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并结合苏联发展的知识可知,苏联通过五年计划,使其工业取得显著成效,B正确。时间
1920
1921
1923
1924
农业公社
1 759
3 015
1 874
1 571
劳动组合
8 067
9 777
6 809
7 381
产品
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
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
10卢布10戈比
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
21-55戈比
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升)
9-14戈比
1-1.5卢布
种类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钢
100
140
419
石油
126
232
309
棉织品
104
104
134
砂糖
95
61
1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小题专练专练四十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3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25《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2.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