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集训单元检测试卷(解析版)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 基础实验与物质组成及其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 基础实验与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4页,下列描述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正确的是,下列实验中不需用到玻璃棒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滚动一 基础实验与物质组成及其变化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籍《天工开物》收录了井盐的生产过程。其中“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的描述,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为( )
A.趁热过滤 B.萃取分液
C.常压蒸馏 D.浓缩结晶
答案 D
解析 根据文中描述,将海水倒在锅中加热煮沸,看见白色的固体出现,就得到盐,操作方法为浓缩结晶,故D正确。
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氯、冰醋酸、C4H8均属于纯净物
B.SO3、Si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C.已知:H3RO2+NaOH(足量)===NaH2RO2+H2O,则H3RO2为三元酸,NaH2RO2为酸式盐
D.往任何胶体中加入任何电解质都能使胶体粒子聚沉
答案 B
解析 C4H8有1丁烯、2丁烯、2甲基丙烯等多种同分异构体,C4H8不一定是纯净物,故A错误;SO3、SiO2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SO3、Si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H3RO2+NaOH(足量)===NaH2RO2+H2O,则H3RO2为一元酸,NaH2RO2为正盐,故C错误;有些高分子溶胶的胶粒不带电,加入电解质溶液不能聚沉,故D错误。
3.在含有下列各离子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Na+、Cu2+、Cl-、SO
B.Ba2+、K+、OH-、NO
C.K+、Ca2+ 、NH、CO
D.H+、Ca2+、Cl-、HCO
答案 B
解析 Cu2+是蓝色的,Ca2+ 、CO产生沉淀,H+、H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下列描述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少量的 SO2 通入 NaClO 溶液:
SO2+H2O+2ClO-===SO+2HClO
B.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C.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MnO2+4HCl(浓)Mn2++2Cl-+Cl2↑+2H2O
D.等浓度的 NaHSO4 与 Ba(OH)2 混合至溶液呈中性:Ba2++2OH-+SO+2H+=== BaSO4↓+2H2O
答案 D
解析 次氯酸根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Fe3+能氧化碘离子;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浓盐酸应拆写成离子形式;NaHSO4与Ba(OH)2 的量按2∶1混合呈中性。
5.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A.将20 g NaOH固体溶解在500 mL水中
B.将10 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C.将1 L 10 mol·L-1的浓盐酸与9 L水混合
D.将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气体溶于1 L水中配成溶液(已知HCl极易溶于水,0 ℃时,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
答案 B
解析 20 g NaOH为0.5 mol,溶解在500 mL水中,溶液体积不等于0.5 L,c(NaOH)不等于1 mol·L-1,故A错误;10 g NaOH为0.25 mol,溶液体积为0.25 L,则c(NaOH)为1 mol·L-1,故B正确;1 L 10 mol·L-1的浓盐酸和9 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不是10 L,c(HCl)不等于1 mol·
L-1,故C错误;HCl为1 mol,但溶液体积不等于1 L,则c(HCl)不等于1 mol·L-1,故D错误。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 18O2中含有NA个电子
B.1 L 0.1 mol·L-1的硅酸钠溶液中含有0.1NA个SiO
C.标准状况下,11.2 L CO和NO混合气体中含0.5NA个氧原子
D.0.1 mol 铁粉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答案 C
7.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保问题。下列实验方法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有( )
①在制取氧气中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②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③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④进行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⑤酒精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
⑥进行SO2性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多余的SO2一律排到室外
⑦做实验时可用手直接拿取金属钠
⑧夜间发生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⑨不慎将浓H2SO4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⑩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答案 C
解析 ①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操作合理,故正确;②选择萃取剂,不需要考虑密度,应考虑是否反应、溶解性差异等,故错误;③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时,水在上层,则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下口流出,故错误;④蒸发时,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加热,不能蒸干,故错误;⑤酒精与水互溶,则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故正确;⑥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排放到室外,故错误;⑦Na与水反应生成强碱,不能用手直接拿取金属钠,故错误;⑧煤气泄漏时,不能立即开灯,易发生爆炸,应先开门窗通风,故错误;⑨浓H2SO4沾在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后涂上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使用NaOH,故错误;⑩浓硫酸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应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操作合理,故正确。
8.下图是化学中的常用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蒸发、分液、过滤
B.蒸馏、过滤、分液、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分液、蒸馏
答案 B
9.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正确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取6.20 mL液体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时,将称量物放在滤纸上,并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C.利用蒸馏法可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充分静置后上层液体呈紫红色
答案 C
10.下列实验中不需用到玻璃棒的是(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分离粗盐中的泥沙
C.从碘水中萃取出碘
D.从食盐水中获得食盐晶体
答案 C
11.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Ⅰ: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B.实验Ⅱ: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C.实验Ⅲ:检验有乙烯生成
D.实验Ⅳ:酸式滴定管排气泡
答案 B
解析 生成的CO2中含有HCl,盐酸也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实验Ⅰ不能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A错误;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肥皂泡可检验氢气,B正确;生成的乙烯中含有SO2,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实验Ⅲ不能检验有乙烯生成,C错误;实验Ⅳ是碱式滴定管排气泡,D错误。
12.有一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XO+6H+===3X2+3H2O,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
B.当有3 mol X2生成时,转移5 mol 电子
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中所填的微粒为X-
答案 A
解析 补全离子方程式得到5X-+XO+6H+===3X2+3H2O。由于X元素简单阴离子是X-,所以X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A错误;当有3 mol X2生成时,共有5 mol电子转移,B正确;在该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X2,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C正确;“”内所填的微粒是X-,D正确。
13.下列操作中选择的仪器正确的是( )
①分离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从含Fe3+的自来水中得到蒸馏水
③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④从食盐水中提取溶质
A.①—丁 ②—丙 ③—甲 ④—乙
B.①—乙 ②—丙 ③—甲 ④—丁
C.①—丁 ②—丙 ③—乙 ④—甲
D.①—丙 ②—乙 ③—丁 ④—甲
答案 A
解析 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不互溶,可用分液法分离;②从含Fe3+的自来水中得到蒸馏水,可利用蒸馏法;③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溶解后过滤分离;④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1 g Cl2溶于足量水,所得溶液中Cl2、Cl-、HClO和ClO-四种微粒的总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O2中含有3NA个共价键
C.常温下,将5.6 g铁块投入足量浓硝酸中,转移电子数小于0.3NA
D.用电解法精炼铜时,若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阳极质量减轻64 g
答案 C
解析 A项,71 g Cl2为1 mol,溶于足量水,所得溶液中Cl2、Cl-、HClO和ClO-四种微粒的总数大于NA;B项,标准状况下, H2O2为液体,无法计算共价键数;C项,常温下,将5.6 g铁块投入足量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转移电子数小于0.3NA;D项,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因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若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阳极质量不一定减轻64 g。
15.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利用双催化剂Cu和Cu2O,在水溶液中用H原子将CO2高效还原为重要工业原料之一的甲醇,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生成甲醇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
B.催化剂Cu结合氢原子,催化剂Cu2O结合含碳微粒
C.该催化过程中只涉及化学键的形成,未涉及化学键的断裂
D.有可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获得甲醛等有机物
答案 C
解析 从变化过程明显看出该过程既有化学键的形成又有化学键的断裂。
16.(2019·辽宁葫芦岛六校联考)将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为紫红色,BiO反应后变为无色的Bi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盐酸时,HCl是还原剂,Cl2是还原产物
B.已知Bi为第ⅤA族元素,上述实验说明Bi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C.若有0.1 mol NaBiO3参加了反应,则整个过程转移电子为0.8NA
D.此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NaBiO3>KMnO4>Cl2
答案 D
解析 往KMnO4溶液中滴加浓盐酸时,产生的黄绿色气体为氯气,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Cl是还原剂,Cl2是氧化产物,A项错误;BiO反应后变为Bi3+,不能说明Bi单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也不能说明Bi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B项错误;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2MnO~2Mn2+~5BiO,故若有0.1 mol NaBiO3参加了反应,则整个过程转移电子为0.1 mol×(5-3)+0.1 mol××(7-2)=0.4 mol,C项错误;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中,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的氧化性,2Mn2++5NaBiO3+14H+===2MnO+5Na++5Bi3++7H2O中,NaBiO3的氧化性大于高锰酸钾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NaBiO3>KMnO4>Cl2,D项正确。
17.氢化铝锂(LiAlH4)和硼氢化钠(NaBH4)都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还原剂,可发生如下反应:① LiAlH4+4H2O===LiOH+Al(OH)3+4H2↑、② NaBH4+NH4Cl===NH3BH3+NaCl+H2↑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iAlH4 中 H 元素为-1 价
B.反应②中,每生成 1 mol NH3BH3 会转移 2 mol e-
C.两个反应中,H2 均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两个反应中LiAlH4 和 NaBH4 均作还原剂
答案 B
18.某工厂用六水合氯化镁和粗石灰制取的氢氧化镁含有少量氢氧化铁杂质,通过如下流程进行提纯精制,获得阻燃剂氢氧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②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Mg(OH)2可以作阻燃剂是因为它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B.步骤①中的反应式:3Fe(OH)3 +S2O+2OH-===3Fe(OH)2+2SO+4H2O
C.步骤①中保险粉是作还原剂
D.从步骤②中可知OH-和EDTA共存时,Fe2+更易和EDTA结合,生成可溶性化合物
答案 B
解析 EDTA只能与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不与氢氧化镁反应,实现氢氧化镁和溶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Mg(OH)2可以作阻燃剂是因为它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步骤①是氢氧化铁与保险粉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同时保险粉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OH)3+S2O+2OH-===6Fe(OH)2+2SO+4H2O,选项B错误;步骤①中保险粉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为+6,被氧化,作还原剂,选项C正确;从步骤②中可知OH-和EDTA共存时,随着EDTA的加入, EDTA结合Fe2+,平衡Fe(OH)2Fe2++2OH-正向移动,生成可溶性化合物,选项D正确。
19.以氯酸钠(NaClO3)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NaClO2)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1中,每生成1 mol ClO2有0.5 mol SO2被氧化
B.从母液中可以提取Na2SO4
C.反应2中,H2O2作氧化剂
D.采用减压蒸发可能是为了防止NaClO2受热分解
答案 C
解析 在反应1中,NaClO3和SO2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Na2SO4和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SO2===SO+2ClO2,每生成1 mol ClO2有0.5 mol SO2被氧化,故A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1中除了生成ClO2外,还有Na2SO4生成,则从母液中可以提取Na2SO4,故B正确;在反应2中,ClO2与H2O2在NaOH作用下反应生成N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从+4降低到+3,则ClO2是氧化剂,H2O2是还原剂,故C错误;减压蒸发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可以防止常压蒸发时温度过高,NaClO2受热分解,故D正确。
20.硫酸铵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4)2SO4===6NH3↑+3SO2↑+SO3↑+N2↑+7H2O,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为BaSO4
B.白色沉淀为BaSO3和BaSO4的混合物,且n(BaSO3)∶n(BaSO4)约为1∶1
C.白色沉淀为BaSO3和BaSO4的混合物,且n(BaSO3)∶n(BaSO4)约为3∶1
D.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N2,最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H4Cl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1.(10分)利用相关知识填空。
(1)标准状况下11.2 L NH3中含________个氨分子,含________mol 氢原子。
(2)等质量的 SO2 和 SO3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所含的氧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
(3)4.8 g CH4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_____ g水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4)已知A是一种金属,82 g A(NO3)2中含有6.02×1023个硝酸根离子,则该硝酸盐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5)标况下,一定量的N2与22.4 L CO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2的质量是________。
(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0.4 mol某气体的体积为9.8 L,则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________。若此时压强为101 kPa,则温度________0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7)有一种由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硫25.6%,则混合物中含氧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 (1)0.5NA 1.5 (2)5∶4 5∶6 (3)10.8 (4)164 g·mol-1 (5)28 g (6)24.5 L·mol-1 高于 (7)37.6%
解析 (1)标准状况下11.2 L NH3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故氨分子为0.5NA,1 mol氨分子中含有3 mol氢原子,则0.5 mol氨分子中含有1.5 mol氢原子。(2)SO2和SO3的摩尔质量分别为64 g·mol-1和80 g·mol-1,设等质量的SO2 和SO3质量均为m g,则等质量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5∶4,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2)∶(×3)=5∶6。
(3) CH4中所含氢原子数×4×NA=1.2NA,由于1 mol H2O中含有2NA个氢原子,则当氢原子为1.2NA时,H2O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质量为0.6 mol×18 g·mol-1=10.8 g。
(4)由于1 mol A(NO3)2中含有2 mol(即2×6.02×1023个)硝酸根离子,当82 g A(NO3)2中含有6.02×1023个硝酸根离子,则此时硝酸根物质的量为1 mol,A(NO3)2为0.5 mol,该硝酸盐的摩尔质量为=164 g·mol-1。(5)标况下,22.4 L CO为1 mol,1 mol CO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4 mol,说明此一定量的N2含有的电子总数也为14 mol,由于1 mol N2含有14 mol电子,则N2 的质量是1 mol×28 g·mol-1=28 g。(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0.4 mol某气体的体积为9.8 L,则该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24.5 L·mol-1;当物质的量与压强一定时,由于pV=nRT,体积与温度成正比,0 ℃、101 kPa时,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则若此时压强为101 kPa,温度必定高于0 ℃。(7)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中,存在Na与S的原子个数比均为2∶1,则Na元素与S元素的质量比为定值:=,由于硫的质量分数为25.6%,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6.8%,氧的质量分数为1-25.6%-36.8%=37.6%。
22.(10分)Na2CO3和NaHCO3是两种常见的钠盐。
(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________色。
(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V(Na2CO3)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NaHCO3)。
(3)若加热10.00 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2.48 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实验室中需2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
A.1 000 mL;212 g
B.950 mL;543.4 g
C.任意规格;572 g
D.500 mL;106 g
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容量瓶、玻璃棒、烧杯、托盘天平、药匙,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若出现如下情况,其中将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
B.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
C.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定容
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答案 (1)黄 (2)小于 (3)32.8% (4)A 胶头滴管 BC
解析 (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生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碳酸氢钠中含碳量高于碳酸钠,所以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多,则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V(Na2CO3)小于V(NaHCO3)。(3)加热10.00 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2.48 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
2NaHCO3Na2CO3+H2O+CO2↑ Δm
168 106 62
x 2.48 g
x==6.72 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00 g-6.72 g=3.28 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32.8%。(4)容量瓶没有950 mL的规格,应用1 0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m(Na2CO3)=cVM=2 mol·L-1×1 L×106 g·mol-1=212 g,配制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仪器(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天平称量(用到药匙)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 000 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 0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无影响,浓度不变,故A错误;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B正确;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定容,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C正确;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D错误。
23.(10分)Ⅰ.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分离。
A.过滤 B.萃取 C.结晶 D.分液 E.蒸馏
(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________。
(3)沸点的差异________。
(4)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________。
(5)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________。
Ⅱ.现实验室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体积为450 mL 1 mol·
L-1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操作步骤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①经计算,用量筒量取________ mL上述浓硫酸缓慢倒入装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稀释、冷却至室温;
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________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③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④把①中所得溶液小心地转入________中;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冷却至室温,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2)本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不能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所配制的稀硫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大于1 mol·L-1,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②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干燥
③将稀释后的稀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立即进行后面的实验操作
④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出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⑥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正放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处
答案 Ⅰ.(1)C (2)B (3)E (4)D (5)A
Ⅱ.(1)①27.2 ②胶头滴管 ④500 mL容量瓶 (2)①④⑤②③ (3)搅拌、引流 (4)①③
解析 Ⅱ.(1)①配制450 mL 1 mol·L-1的稀硫酸,应选择500 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 mL溶液,密度1.84 g·cm-3,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
L-1=18.4 mol·L-1,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18.4 mol·L-1×V=500 mL×1 mol·L-1,解得V≈27.2 mL;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定容;④把①中所得溶液小心地转入500 mL容量瓶。
(2)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所以其操作顺序是①④⑤②③。(3)配制溶液过程中稀释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并散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4)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线,则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配制出的稀硫酸的浓度偏高;②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③浓硫酸稀释后放热,将稀释后的稀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④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会导致溶质损失,则浓度偏低;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⑥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处则浓度会偏低。
24.(10分)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样品可能是MgCO3、Fe2O3和FeO的混合物。
Ⅰ.甲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FeO。除样品外,实验室只提供以下试剂:KMnO4溶液、盐酸、稀硫酸、KSCN 溶液、NaOH 溶液,请你描述甲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经甲学生实验确定该样品中不存在 FeO,乙学生想在甲学生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来测定混合物中 Fe2O3 的含量:乙学生准备用如图所示各仪器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套完整的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 Fe2O3 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 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各仪器只能选用一次)。
(2)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空气,其作用除可以起到“搅拌”A、D 中反应物以实现充分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在B中加入的物质最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饱和NaHCO3溶液
b.蒸馏水
c.浓硫酸
d.NaOH溶液
(4)在进行乙学生的实验方案评价时,有学生认为不必测定A中沉淀的质量,而只要测出装置A在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前后的质量差,就能完成实验要求。实验证明,若用此法测得Fe2O3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Ⅰ.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解,再加入少量KMnO4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样品中没有FeO
Ⅱ.(1)分液漏斗 B D A C (2)将D中生成的CO2全部赶入A装置中 (3)d (4)偏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考点2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答案PDF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考点2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考点1物质组成与分类试题PDF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