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学期课件PPT+教学设计+素材全套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说课稿,主要包含了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课 童年
捉迷藏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四季的歌》中的歌曲《捉迷藏》,本课是一节歌唱课。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
《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了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歌曲为四三拍,速度稍快,附点八分音符的频繁出现给歌曲的学唱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教材中的地位
歌曲《捉迷藏》让“四季的歌”这个人文主题与音乐作品有机地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作为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并加强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附点八分音符的大量出现也为今后学习该音乐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大自然四季变化带来的无限生机,表达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2.技能目标:感受歌曲充满童贞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乐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 ,流畅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知识目标:熟悉三拍子节拍,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2.难点:较好地掌握附点部分的节奏和一字多音的唱法。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音乐能有初步的感受和自己的见解,大多数的学生表现得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但乐理知识掌握得不够,歌唱技能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引导学生运用聆听、模唱法来学唱歌曲,用参与体验法来表现歌曲。另外还用到了情景创设法、体验感受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张秋天的图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用“呼呼呼”和“沙沙沙”来模仿表现秋风、秋雨。紧接着让学生聆听秋风、秋雨的歌声,老师用“呼”和“沙”范唱曲调6.6 66 16 ︱ 6––︱5.5 55 15︱5––‖,学生学唱
(设计意图:首先我运用了情景创设法,引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秋天这个季节,秋风秋雨的歌声这个环节中的曲调是歌曲《捉迷藏》中的高潮乐句,在模唱时我做了降调处理,避免学生一开始就出现喊唱的现象,这样的设计既进行了一次充满趣味的发声练习,也为歌曲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新歌教学
1.谈话过渡:我们的歌声引来了秋娃娃,秋娃娃说他还有三个好伙伴,你们知道是谁吗?(春娃娃、夏娃娃、秋娃娃)这四个好伙伴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喜欢玩耍做游戏,你们听,他们在玩什么?(播放歌曲《捉迷藏》)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自然引入到歌曲教学的环节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趣气氛中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复听歌曲,提出要求,再仔细听一遍,四个娃娃都藏到哪里去了?
用填空的形式请学生把歌曲的后半部分歌词补充完整
( )藏在( )中 ,( )躲到( )下,
( )钻入( ),( )缩进( )。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词内容,采用填空的形式既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也使问题变得更有趣味。)
3.再请学生用歌声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老师唱:什么藏在花丛中?学生唱:春天藏在花丛中。……
首先采用一句一句对唱的形式,再为每一句答句创编相应的动作,最后连起来跟琴唱并做动作
(设计意图:先是通过模唱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曲调;律动的加入形象地表现歌词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4.出示歌曲,再次复听歌曲,边听边打三拍子节拍(增强学生三拍子的律动感)
5.请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前半部分的两段歌词读一读。学生读好以后,老师示范分别用稍快的速度和稍慢的速度朗读歌词,问学生哪种读法你更喜欢?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熟悉歌词,老师用不同的速度朗读歌词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感知用合适的速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6.一起用稍快的节奏读前半部分的歌词,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X. X这个节奏,并指导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朗读,最后加入音乐伴奏,前半部分以说唱形式表现,后半部分演唱。
(设计意图:X. X这个节奏是这个环节着重要解决的难点,在老师的示范和引领中不断练习和巩固节奏,为歌曲的正确演唱打下基础。)
7.填唱前半部分歌词,再完整演唱歌曲
(由于之前对歌曲的学唱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到这个环节学生已能较好地演唱整首歌曲。)
8.歌曲处理
提问:玩捉迷藏的心情是怎样的?要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歌曲?老师小结:前半部分轻巧有弹性,后半部分热情洋溢。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体验,引导学生恰当地把握歌曲的情绪、节拍、速度和力度特点,针对性地巩固歌曲中的难点,力求流畅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1.游戏表演(春夏秋冬四个头饰)
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春夏秋冬四个娃娃,前半部分每个娃娃站在对应的小组前带领同学打三拍子节拍,后半部分下面同学根据歌词扮演花丛、草帽、谷堆、棉褂褂,四位学生自由躲藏。
(设计意图: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调动学生表演的热情,寓教于乐。)
2.歌曲综合处理,加入说唱、分组演唱等形式,分组讨论,最后选出最佳表演方案进行全体表演。
(设计意图:运用参与体验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教学中设计的说唱等形式进行综合表演,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通过相互合作表现歌曲。)
四、小结
师生谈话,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捉迷藏》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多么幸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我们多么幸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我们多么幸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5第2课,这首歌是我国已故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在1955年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分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是齐唱,富有动力,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展示了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部分是以三度和声音程为主的合唱,歌词以“哈哈”为衬词,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情境,将以学生儿童们天真活泼的情感目标进行歌唱而创造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第一声部的学唱,领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指导学生用轻快明朗的声音以及欢快的情绪歌唱。
2、 通过培养舞蹈创编能力和童年歌曲的歌唱,使学生乐于参与即兴创作活动,增进群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尽情地对美好生活进行歌唱。在歌唱中体现三拍的强弱规律,体现旋律的起伏跌宕。
教学难点:唱准“哈、哈、哈”的跳跃性和音高
二、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音乐,圆满完成这次的音乐教学,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激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2、 观察法。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观察击拍,观察教师唱歌的情绪,为用欢快、活泼地歌唱做好铺垫。
3、 点拨法。学生在唱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
4、 模唱法。“模唱”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5、 教唱法。我采用分句教唱法来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及歌唱情绪,
6、 当堂评定法。学生唱后,即时给予表扬,增强成功欲。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中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激发兴趣
律动导入,同学们融入轻松快乐的氛围,使之感受音乐的节拍,这样对新歌曲的学习有一定好处。听录音范唱,教师击拍,让学生边听边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及歌曲的情绪。三拍子强弱弱规律的教学,师生相互击拍,为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做准备。
(二)新歌教学
(1)旋律模唱
我进行旋律模唱法,通过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学生用‘la’音模唱出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这样的训练既能提高音准节奏又能培养音乐记忆力。
(2)歌词教学
教师有感情的教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节拍的同时跟着学唱。在这基础上学唱歌词,随琴听唱,要求注意 3/4 拍的强弱规律, 请同学们打拍子随老师一起唱,再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给予评价。
(3)随歌起舞
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美的舞姿。为了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我在本歌曲完全好以后,让学生们用舞蹈来表现歌曲,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互相启迪、探讨来再现歌曲并进行歌舞创编。教师给予启发和指导舞蹈动作,强化老师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体现师生融洽关系。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开心吗?这样的学习生活幸福吗?那我们要珍惜这份幸福,让我们再次唱响幸福,为幸福喝彩。(播放歌曲,让学生听着或唱着,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享受课间活动的快乐。)
五、教学板书:
我们多么幸福
(欢快、活泼)
66 6 6 ︳4 6 i ︳7 — 6 ︳5 — — ︳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这节课的要点
六、说教学反思:
《摇啊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摇啊摇》是一首上海童谣,歌词亲切、质朴,旋律优美、宁静、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细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发着童谣的魅力与芬芳。让我们在轻轻吟唱中,也不知不觉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唱上海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从音乐中感受并体验童年生活的快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通过即兴创编形体动作,表现歌曲抒情优美、静谧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能够了解、喜欢上海童谣,开拓音乐视野。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是首6/8拍子的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悠远,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年代距现在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所以,“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是本课的重点。而“体会6/8拍子的节拍与强弱”则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唱法和视谱法进行教学。听唱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需求的教学方法。而视谱法则关注到了学生全方位的学习,使学生在轻松学唱的同时渗透知识技能的学习。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唱、听、动等多个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歌曲带来的温馨与甜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叫卖行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块:朗诵导入课堂——观看童年照片——再现三代人的童年——学唱歌曲——拓展和提升课堂)。
(第一版块)朗诵导入课堂
课堂伊始,我朗诵导入:“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充满梦幻,充满欢乐;童年是一首美妙的诗,无忧无虑,乐陶陶;童年是一幅多彩的画,五光十色,绚丽夺目。”
(设计意图:这是我的配乐朗诵,我希望我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够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这美妙的背景音乐和深情的朗诵,给大家营造一种淡雅、悠远的意境,能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美的境界,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柔美的基调。)
(第二版块)观看童年照片
我继续说道:“刚才的小诗描写的是作家笔下的童年,而我们同学们现在正是童年时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美丽的童年吧。”(多媒体播放学生照片)。
我和同学们边看边讨论,我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激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 (第三版块)再现三代人的童年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许老师的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肯定回答道:“想!”“好!你们看!”这时我跟随《采蘑菇的小姑娘》的音乐边歌边舞,生动形象地向同学
们再现我的童年生活情景。“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就明白了。”(播放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歌曲听完后,我们讨论总结出爸爸妈妈的童年原来能够有学上就是最快乐的事情了。“那么,爷爷奶奶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时,我为同学们范唱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旨在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唱、听、看”等有效方法,让学生顺理成章地进入歌曲的情绪。)
(第四版块)学唱歌曲
1、听完我的范唱后,我让同学们试着说说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然后,在歌曲背景下做“开火车”的游戏。我和另一个同学做火车头,将学生分成两组带领他们从相反的方向随三拍子的强弱起伏绕教室圆场。这主要是为下面的歌曲学习做铺垫。因为,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而掌握好6/8拍子的节拍基本上也就掌握了这首上海民谣的节奏特征。
接下来我按照节拍为同学们范读歌词,这也是强化节奏的练习。之后,让同学们试着读歌词,体验歌曲的三拍子特征。
2、在读过歌词以后,我及时引领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首先让他们听,然后再唱,齐唱、个别唱、指名唱等多种形式去唱,在唱中走个来回,以加深理解和领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感情。同时,根据孩子们的汇报适时对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加以纠正。
在这一环节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有困难的乐句,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将学生谈到的困难的乐句反复吟唱,师生共同研唱。这样既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另外,反复演唱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回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乐感,以声传情。“唱”,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方法。
歌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现成的作品的演唱指导,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歌词的创编。接下来,我让学生仿写歌词。只要节奏合理,节拍准确,我都鼓励他们大胆创作。
3、最后,回顾整首歌曲,让学生谈谈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五)拓展和提升课堂
为了拓展课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我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用什么好办法可以留住我们美丽的童年呢?我让同学们自主分成四个小组,群策群立,经过思考、讨论、创作,然后将自己的好办法拿出来跟大家一同分享。最后,带着对童年的无限眷恋和遐想,结束本课。
小酒窝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童年》里的音乐表演《小酒窝》。《童年》这一课表达的主题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热爱,今天,我想就本课的第二课时《小酒窝》的教学向大家详细地谈一谈。首先,我想对这课教材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 教材分析:
《小酒窝》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五声羽调式。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唱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快心情。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应用了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节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3. 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主题并能学会“热爱童年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
其中教学重点设定为: 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教学难点为:八分休止符,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三, 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选择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至中都过、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一)、组织教学: 我设计的导入这个环节是这样的:世界真大,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鲜花、绿草、蝴蝶、小溪、高山……,到处充满美丽、和平、欢乐。最近老师也在同学们的脸上发现了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互相观察观察到底老师发现了什么?生:各抒己见!师:老师最喜欢的是每个同学的微笑,因为我会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可爱的小酒窝。
【通过导入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这时我就出示课题《小酒窝》,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也叫《小酒窝》,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这时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聆听。我提的问题是这样的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录音,这样设计可以使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更容易把握音乐的情绪,为后面动作的创编铺路。
歌曲的学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句第二部分是第三、四句。无论是学曲调还是唱歌词都必须以句为单位。
听了这首歌这么高兴这么喜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请大家仔细听,我唱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
是哪个音吗?学生回答出来后,跟着琴来唱唱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曲调,发现有错误及时改正。请大家仔细听我唱的两句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范唱AB两句,各四小节,可以适时提示:歌词、节奏、曲调】这样设计在教学中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设问,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
第三、四句后半拍节奏是歌曲的难点,所以我采取了歌词节奏的朗读先行。播放课件,这个课件的内容是第三、四句的歌词。再进行曲调跟唱——歌词跟唱。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把握。在唱熟的基础上,提出请两个同学在“呀子喂”处相互按节奏拍拍手以加强节奏感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编创其它节奏型,来表达喜悦的情景。
鼓励学生创编恰当动作边唱边舞。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们在欢快、喜悦的情境中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引发创作灵感,而且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我还重视音乐文化方面去开拓,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 、课堂小节
小小酒窝是甜蜜的,也是幸福的。在我们每个同学身边,有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亲爱的老师同学,有这么多关心爱护你们的人,你们的成长进步是他们的骄傲。你们是多么幸福啊,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在这里请对他们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
【本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为“热爱童年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这个环节,就是促使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学会去珍爱自己的生活!从而深化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设想,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只要能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第二课 草原
《森吉德玛》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此外还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全曲以从容徐缓的马蹄声般的节奏为背景,以第一个乐句为种子音调,旋律时而高亢激昂,好似青年在高声呼唤;时而凄恻柔婉,犹如低声的泣诉。最后以副歌式的、在情绪上具有概括性的附加式曲尾衬腔结束,设计这一堂欣赏活动,让幼儿能够体会乐句中青年牧民对森吉德玛的思念,同时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有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提高,创作欲望比较强烈等年龄特点、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倾听乐曲《森吉德玛》,体验宁静悠远与欢腾热烈两种不同的意境。
2、初步感知作品的速度、力度变化,与同伴合作体验音乐中的不同形象与情绪。
3、随音乐尝试用提腕、压腕、抖肩等基本蒙古舞动作进行创编,并通过配乐朗诵、动作表演等方式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幼儿发展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通过反复欣赏音乐,感受、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难点是:能随乐朗诵、有创造性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和形象。因为这要求幼儿能联系到生活实际和以往所学,完成肢体动作的重新加工,迁移创造,表达出音乐所包含的内容和形象。
四、教学法
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本节活动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法: 欣赏法: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使幼儿体验宁静悠远与欢腾热烈两种不同的意境。
多种感官参与法:通过倾听音乐、观看图片,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
舞蹈法:鼓励幼儿自编动作与音乐相配合,将音乐的不同层次用舞蹈语汇加以形象表现,让他们在模仿和表演当中领悟音乐带来的乐趣,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五、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引发幼儿对参与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活动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用书《森吉德玛》、PPT课件、音乐《森吉德玛》
经验准备:学习过诗歌《美丽的草原》,能理解诗歌的意境,会有表情地背诵诗歌。
六、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森吉德玛》画面,并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地观看并倾听。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想一想图上的画面和音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 )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师:哪一幅图与第一段音乐比较像?哪一幅图与第二段音乐比较像?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歌《美丽的草原》,其中哪一段诗可以配合第一段朗诵,哪一段诗可以配合第二段音乐朗诵?
(将抽象的音乐与具体的图片和诗歌进行匹配,使幼儿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展现的意境。 )
3、幼儿进行配乐诗朗诵。
(1)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学习配乐诗朗诵。教师要用声音、体态、表情暗示幼儿,使幼儿感受诗歌与音乐的协调,并加以表现。
(2)教师进一步指导幼儿用更适合于音乐的速度、力度来朗诵,并注意引导全体幼儿保持声音协调。
(在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随乐朗诵,并学会集体间的合作与协调)
4、幼儿根据两段音乐的不同情绪创编简单的动作,随音乐即兴起舞。
(1)听第一段音乐,幼儿即兴起舞,表现美丽的草原风光。
师:第一段音乐向我们描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我们可以做哪些动作呢?
(2)听第二段音乐,全体幼儿做相同的动作,表现节日活动或劳动。
师:第二段音乐说的是草原上人们劳动的场面,可以做哪些动作?
(3)教师选择幼儿创编的动作,组合成为第二段的舞蹈动作,带领幼儿共同表演舞蹈。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培养幼儿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结合纲要,教师给幼儿提供自由表演的机会,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内容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将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推向了高潮。)
5、教师组织一部分幼儿配乐朗诵,另一部分幼儿随音乐舞蹈。
(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以多种形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在集体形式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体验集体协作的快乐,逐渐学会理解、尊重、接纳和欣赏他人。)
6、活动延伸
幼儿在欣赏活动中创编出的舞蹈可以被加工整理成一段完整地蒙古舞舞蹈组合,在其他音乐活动的开始部分或结束部分进行练习。
(通过舞蹈动作的练习提高随乐动作的协调性。)
七、总结
整个活动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情境性和协作性,注重整合,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赛马》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二课《可爱的动物》,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我的说课内容分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
《赛马》是我国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它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庆自己的节日时,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乐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情绪热烈、奔放,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面。第二部分情绪轻快悠扬,刻画了骑手们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第三部分是第一段部分再现,情绪更为激烈,呈现了赛马的欢腾场面。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二胡独奏曲《赛马》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民族拉弦乐器二胡及其音色特点。本节课也是认识我国民族拉弦乐器的开始,因而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3、教学目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蒙古族及蒙古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②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③知识目标:认识民族拉弦乐器二胡,并初步感受二胡音色特点。
4、教学重点:认识二胡,并感受其音色特点。
5、教学难点:体会速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6、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电脑、打击乐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课堂比较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欣赏课不太感兴趣。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的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视听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参与能力,使欣赏课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教法:
1、教学中以视听为主,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
四、学法:
1、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利用多媒体助教手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从对乐曲听觉上的感觉升华到对乐曲的联想,联想到蒙古族人民赛马时的情景。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我心爱的小马车》(播放课件)
3、听《吉祥三宝》(播放课件)
说说这首歌曲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曲中主要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聆听《吉祥三宝》,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歌曲中对蒙古族的歌曲、服装及演奏的乐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情做了铺垫。
(二)创设情境,感受民风(课件演示)
让我们一起去蒙古草原,看看那里的美丽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课件演示进行观察,对蒙古族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正在欢庆自己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介绍那达幕盛会。(八月的草原,金风秋爽,牛羊肥壮,牧民们喜庆丰收的季节到了。这时候他们便开始酿制马奶酒,屠宰牛羊,缝制新衣,准备各种美味的食品,举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大会,那达幕是游戏、娱乐的意思,被称为"男儿三艺"的射箭、摔跤、赛马,是最吸引人的。
(课件显示男儿三艺赛况)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式的电脑课件演示,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开拓文化视野,从而产生对蒙古族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三)新课导入
有一首曲子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蒙古族人民在赛马场上的情景,那就是由我国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赛马》。
介绍二胡:(教学重点)
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乐器,它是通过琴弓与两根琴弦磨擦产生振动传到鼓面上发出的声音。二胡可以演奏各种情绪的音乐,不但能演奏优美婉转的乐曲,还能表现热烈欢快的旋律。更能模仿一些特殊的声音。二胡演奏法其中的三种:连弓、连顿弓、拨弦。二胡由琴筒、琴皮、琴杆、琴头、琴轴、千斤、琴马、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松香等附属物。
(四)、分段欣赏《赛马》(播放课件)
1、细听第一段,感受音乐节奏。
(1)这段音乐表现赛马比赛什么阶段?场面
《草原上》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五册第二单元《草原》中的《草原上》一课,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 。新的课标还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理论依据。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讲讲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
。《草原上》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所在单元“草原”,是本册书中唯一一个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语言十分简练,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将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风土人情。
结合三年级孩子接受能力强,爱唱却唱得不够准确、动听的音乐能力;爱表现却自律能力较低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唱、舞、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而教学难点则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确演唱。
接着说说教法(本课的教法我是这样制定的)
在歌曲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审美活动中,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依据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示范法”、“听唱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 “听”、“说”、“看”、“唱”、“演”、“动”等多种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发挥想象和创新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桥梁作用,学生在主动感知、体验音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达到情感升华。
四、下面我就说说本课设计的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出示流程图)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课堂,我将具体向大家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
走进大草原
聆听着熟悉的旋律《草原就是我的家》,做蒙古族骑马的动作进教室,(演示)师生共同律动,待音乐声结束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这一环节的安排,就是帮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学生通过听、律动等形式。一定对蒙古族音乐风格有点感触,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次,也营造出了浓郁的音乐课氛围。于是进入我的第二环节。
(二)感受大草原
1、首先我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刚才做的骑马动作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学生交流,预设回答蒙古族)
2、然后出示课件:介绍蒙古族的各种服饰以及草原、蒙古包:蒙古族是我们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称之为蒙古包。这里我打算将草原上作为背景音乐,这样可以使学生反复熟悉音乐,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3、接着介绍蒙古族舞蹈,鼓励学生照着课件上的舞蹈动作,学一学、动一动,做骑马,甩马鞭、鸿雁飞的耸肩动作)
【这一环节的安排,我的目的是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许多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歌舞的兴趣,又能使孩子们积极展开想象,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达到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的文化相互融合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三)歌唱大草原
1、我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认识了蒙古族,感受了蒙古歌舞的特点,辽阔的草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唱一首草原的歌,让我们一起到大草原看看(播放多媒体图片),师范唱歌曲出示课题。这里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为后面的的歌曲教学及上好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2、然后提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什么情感?讨论回答之后,我将继续根据大纲要求,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我安排了聆听录音范唱感受节拍,接着生随琴模唱、随录音演唱、歌曲接龙等几个小环节学唱歌曲,在此环节中,我让学生多次聆听并在轻声跟唱歌曲的教学方法下进行,因为歌曲比较简短,所以,这样下来,他们对本首歌曲很快就掌握了。(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模唱法及听唱法等不同的学唱方法。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学唱—会唱—有感情地演唱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歌曲的情绪,陶冶音乐情操,深刻体会蒙古族的风情,实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四)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1、首先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自己创编出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然后进行录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体验,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到新奇及感到的自己的能干,使学生对上音乐课提高了兴趣,并让学生作自我评价,从中得到提高。采用自编表演动作形式进行歌表演,再由学生进行评价,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一种培养。
2、为了拓展课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我对学生说:“蒙古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他们还要在美丽的大草原举行一年一次隆重的那达慕大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媒体出示骑马、射箭、摔跤等画面)
3、在孩子们带着好奇的心情下,我问:你们想参加吗?那就得多了解蒙古族,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蒙古族的骑马舞吧,欣赏完我又问:“你最喜欢骑马舞中的哪一个动作?你能模仿一下吗?”
4、在音乐中学生表演动作,这时我出示筷子,学生会觉得很好奇,我向学生说明:筷子是生活用具,但在蒙古族人手中它是可以用来跳舞的道具。随后我表演筷子舞,表演完一次之后,引导学生随着草原上的音乐来跳,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通过自我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五)课后延伸,资源共享(进入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让学生欣赏著名的蒙古族器乐曲《赛马》、《牧歌》;欣赏耳熟能详的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
【因为一个、两个的音乐作品并不能让孩子们完全的认识、领悟蒙古族音乐的丰富魅力及内涵。我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趁热打铁,让他们从多角度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是融合律动、歌曲、表演、创编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综合课。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以“主体、创新”为主题,以“草原”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走进大草原、感受大草原、歌唱大草原、体验创新,激发热情、课后延伸,资源共享几个环节的教学,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了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所思所想,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万马奔腾》和《我是草原小牧民》来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能为歌曲编创不同的动作。
二、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筷子等。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重点采用欣赏引入、听唱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创新法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表现美。
四、教学流程:
因为我所讲的是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学生特别的活跃,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欣赏《万马奔腾》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让学生谈感受。这部分学生可以随意的说,怎么想就怎么说。在复听的过程中我把《万马奔腾》的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边听边看感受音乐所表达的万马奔腾、嘶鸣的场面。
通过欣赏《万马奔腾》的音乐来引进蒙古族的民族乐器马头琴,并渗透马头琴的相关知识,如:介绍马头琴的外形、音色、马头琴的传说故事,来吸引学生对蒙古族的文化产生兴趣。接下来引入歌曲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歌曲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
在歌曲教学的这部分我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两遍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再带领学生读两遍歌词,让学生在熟悉歌词的同时对歌曲的节奏进一步了解,接着出示学生掌握不准的节奏型,带领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进一步解决难点。
准备工作全部做好后让学生先把歌曲进行演唱。老师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哪里掌握的不好,并针对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进行范唱,让学生把自己演唱的跟老师演唱的进行对比,找不同。让学生自己先发现,学生改进的才能快一些。最后,老师把学生没发现的地方进行讲解。在学生唱准后进行师生接唱等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掌握歌曲后进行拓展练习,通过课件让学生对蒙古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欣赏一段蒙古族的《筷子舞》让学生对筷子舞先进行一下了解,对下一步进行铺垫。老师为学生展示一段筷子舞,让学生喜欢并加入到舞蹈中来。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音乐学科有效的整合,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而且使学生在听、唱、跳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系扩充了的一段体。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万马奔腾》和《我是草原小牧民》来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能为歌曲编创不同的动作。
四、教学设计:
(一)、欣赏:马蹄琴曲《万马奔腾》
1、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听一听这首音乐跟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从音乐声中联想到了什么?
2、初听:学生谈感受。
3、复听:播放《万马奔腾》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师简介:这首音乐的名字叫《万马奔腾》,音乐所表现的是成千上万匹骏马在奔腾嘶鸣的场面,声势特别浩大热烈。这首音乐是由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演奏的。 马头琴是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黄昏,晚霞慢慢染红了草原,牧人们就会坐在蒙古包前奏起心爱的马头琴,圆润、浑厚的琴声像在诉说草原上优美、动人的故事。
老师还有一个有关《马头琴》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民,和一匹聪明的白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一天,白马突然病死了,苏和非常难过,总盼着白马能再回来。一天晚上,他梦见白马回来了,对他说:“你不是在想我吗?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第二天,苏和按梦里说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杆顶部精心刻上白马的头。琴声和白马的叫声一样亲切、动听,后来人们便给这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头琴。
(二)、歌曲教学:
1、导入:一提到马头琴就会联想到放马的牧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我是草原小牧民》。
2、初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描绘了小牧民怎样的情感?
3、复听:同学们说的可真好啊!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4、读歌词:老师带领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两边歌词。
5、解决难点:二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练习。6、教师范唱歌曲:
7、学生演唱歌曲:老师找出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
8、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对比唱来改正学生的错误。
9、师生接唱。
10、男女生接唱。师:歌词中说到我是草原小牧民,手拿扬鞭多自豪!那么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呢?
11、学生齐唱歌曲 :
(三)、拓展部分:
1、观看课件蒙古族的民俗:师:同学们这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同学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
2、欣赏《筷子舞》:师:可以看出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具有蒙古族代表的舞蹈《筷子舞》吧!
3、师表演筷子舞: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筷子。师: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段筷子舞想看吗?那就给老师点掌声吧!
4、创编训练:师生共舞!
第三课 好伙伴
《同伴进行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第五册第三课的《同伴进行曲》。
一、说教材: 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的《同伴进行曲》是进行曲中的名作。它轻快优美的旋律为全世界人所熟悉。下面让我们走进泰克的世界,感受音乐之美。这是一首用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打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 在4小节引子之后,由高音乐器奏出了刚健、有力的进行曲主题
:
主题旋律的后半部分出现了多次大跳。音乐显得更为明朗、活泼:
当主题反复一遍时,一个柔美如歌的对位旋律与刚刚节奏短促的主题旋律相伴进行,仿佛两个性格迥异的好友携手同行:
在主题又作了一次变化重复后,乐曲进入中部,中低音乐器奏出平静温和的旋律,音调上下回旋,好像是对昔日好友的深情怀念。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随着第一部分的主题再次出现,乐曲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结束。
《同伴进行曲》这一课内容,在第五册音乐欣赏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图形谱让学生辨别音乐段落,从而将流动的旋律变得清晰明了,并第一次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图
形谱。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感受了《同伴进行曲》的优美旋律,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制定了以下教学几个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与感受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的风格和特点。
2、分段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认识和了解一些西洋管乐器的形状和音色特点,体会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技能目标:借助图形谱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队列表演和打击乐器伴奏,进一步熟悉和感受乐曲。
情感目标:了解作曲家及作品创作的背景,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同伴之间珍贵的友谊。
教学重点: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与特点,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熟悉主题,从中体会同伴之间的深厚感情。难点是:1.辨别一些西洋管乐器的音色特点。2.让学生进行队列表演和打击乐器伴奏。
三、说教法:(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进一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因为三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很短,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们创设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情景。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吸引她们的注意力,增加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模仿教学法。三年级的学生自己表现音乐的能力可能较弱,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教学过程律动的环节,我采用了此方法,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
3.对比法。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多次让学生对比聆听,因为对比能最快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不同。
4.律动法。律动能很快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表现音乐很好的方式。
5.图谱法。专家说:图谱就是把流动的音乐凝固化,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这一方法在本节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想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时候,我运用了此方法;当我想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变化的时候,我运用了此方法;当我想让学生听辨旋律变化时,我又运用了此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脑 电子琴 小鼓 小镲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我设计了本课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总:(一)、辨别进行曲的特点,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七分钟)
(二)、分段聆听、整体感受《同伴进行曲》。这个环节我又以故事的方式,把他分为三部分。1.出发2.目的地3.返回。(二十五分钟)
(三)、点题并介绍作曲家及创作背景,情感渗透和总结。(八分钟)
接下来我具体说各个教学环节:
分:(一)、辨别进行曲的特点,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1. 首先请同学们听三首乐曲片段,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设计
动作)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得出三种音乐体裁:舞曲、摇篮曲、进行曲。
2. 播放《同伴进行曲》片段,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乐曲和我们刚刚听的哪一类乐曲
感觉一样。
3. 最后教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进行曲这种体裁的特点。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三个不同类别的小乐段欣赏,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教不留痕迹,也更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分段聆听、整体感受《同伴进行曲》
1.出发
(1)教师创设情境: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郊游吧!初听音乐,说一说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一步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印象)再次聆听音乐,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用手和着音乐节奏拍一拍。(这一步让学生感受音乐鲜明的节奏)出示图形谱,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和老师一起画一画图形谱。在熟悉了主题旋律的基础上,教师带领男同学律动,女同学边哼主题旋律边画图形谱。(这一环节,循序渐进的聆听,有目标的聆听,让学生对音乐感受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有故事情节的律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图形谱的帮忙,学生更容易把握节奏,熟悉旋律。)
(2)男同学已经出发,女同学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刚刚的音乐一样吗?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然后,教师总结,这部分有一个柔美如歌的对位旋律与刚刚节奏短促的主题旋律相伴进行,仿佛两个性格迥异的好友携手同行。(这一步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找一找音乐的不同之处,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分辨总结音乐的不同之处)出示图形谱,教师带领大家画一画新出现的旋律线。再次聆听,请男生女生分别画上下两段图形谱,同时进行,就想两个性格迥异的好朋友一起前进。(利用故事人物性格的不同,形象的表现了音乐的不同,再加上图形谱,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
了这一遍主题的变化反复。)
(3)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同学们踏上了郊游的小路,沿途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一段音乐,我给同学们创设了情境,让他们听着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语言、肢体动作、线条、颜色等来表现音乐)
2.目的地
(1)终于到达了一片风景如画的地方,眼前的景色美的令人难以置信。听,花草树木都在欢迎我们呢!你能说一说这部分音乐和刚刚我们出发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吗?教师总结,这部分音乐是由中低音乐器演奏的,音乐平静温和。如果出发的旋律用小圆点来表示的话,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用什么来表示。(通过前面图形谱的运用,让学生自己画一画,自己感受这段音乐的特点)最后教师出示波浪线的图形谱,让学生跟着音乐画一画。再仔细聆听音乐,两段力度,音量不同,旋律相似的音乐,让男女生先分开律动,再合作律动。
(2)看!前面是一片大草地。这一部分就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图形谱,两人合作,跳一跳双人舞。(通过男女生的合作表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从中建立友谊。)
3.返回
(1)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返回的音乐已经响起!提问:返回的音乐和哪一段相似?这一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我打算用打击乐伴奏的方法让学生表现它。出示打击乐伴奏的节奏谱,让几位学生用小鼓和小镲来伴奏,其余同学空手打节奏。播放音乐,让学生合着音乐试一试。
(2)乐器就如音乐的手臂,有了他们才有了更完美的音符,让更多动听的声音走入我们的世界。今天这首乐曲给了我们很多不同的感觉,正是因为由不同的乐器朋友来演奏。出示两类乐器图片,简单介绍一下,两类乐器的形状,音色特点。(从平常的教学中渗透一些音乐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3)这一首好听的音乐听完了,你知道它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吗?完整出示主题旋律的图形谱,让学生哼一哼,画一画并了解音乐三段体的结构。
(4)今天快乐的郊游马上就要结束了,整体回忆感受一下。播放完整音乐,教师拿出指挥棒,让学生进行列队表演(刚刚的律动表演,加上一点点队形变化,再加上十位打击乐伴奏的学生在a主题的时候进行伴奏)
(三)、点题并介绍作曲家及创作背景,情感渗透和总结。
提问:在今天的郊游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可再一起哼唱主题旋律,或加图形
谱动作)教师进行总结、点题,简单介绍作者和乐曲创作背景,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渗透的目标。
通过今天这堂课,我想说:图形谱
教学特色:
1. 乐曲欣赏的框架结构,通过郊游中出发、目的地、返回这三个环节展示,比较清晰,
而且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2. 乐曲的主要段落,通过由浅及深的感受、图形谱、律动、故事情节等方式,让学生
充分感知音乐,享受音乐。
3. 打击乐的伴奏和学生的列队表演,充分展示了乐曲进行曲的风格,让学生过了一把
小小仪仗队的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和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黄洞乡的音乐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你》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二.《我和你》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采用自然大调,4|4拍子,歌曲共四句歌词言简意赅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和平友善的情感,表达了21世纪人类共同的和谐与和平的奥运理念。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让学生体会奥运精神,张嘴容易唱好却难,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准确表现出歌曲宁静而又蕴含激情的情绪与意境。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柔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有表情地演唱《我和你》。
2.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音乐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我和你》。
教学难点: 理解《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和深层意义,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基本的乐理知识,所以本课中歌曲的曲调、节拍、节奏、旋律对学生来说并不算难,难点在与学生怎样清晰的咬字、吐字以及很好的唱出歌曲的意境情感。另外八年级的学
生对书本中的歌曲兴趣不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也是十分关键的。
五.说教法学法
音乐教学应该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重点采用:激趣诱导、引导感受和体验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观看、聆听、演唱等一系列活动中促进学生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想必大家对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并不陌生中国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展现大家还记忆犹新,你们知不知道奥运会是几年举办一次?最让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次奥运会还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2.欣赏历届奥运主题曲。
通常像这样的世界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每届都会有它的主题曲,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段历年奥运会的主题曲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起来感受。
1988汉城奥运会《hand in hand》(手牵手)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Reach》(登峰造极)
2000悉尼奥运会《The Flame》(圣火)
师:同学们,通过聆听你们发现奥运会主题曲通常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
3.小结:奥运会音乐通常比较高亢、热烈、充满激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从音乐中能感受到世界的和谐、体育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力量。
二.新课学习。
1.师:接着我们要一起走进的是2008北京奥运主题曲,由我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我和你》。《我和你》有着它独特的气质,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感受吧!
聆听歌曲《我和你》
2.师:歌曲欣赏完了,请思考一下,如果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你听完歌曲《我和你》的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小结:《我和你》没有之前大多数奥运主题曲那样的激情和昂扬,取而代之的是极其简单宁静的旋律;这首歌词曲异常简单朴实、速度舒缓,唱出了家的感觉,极其优美,触动人心。
3.介绍《我和你》的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是从全世界近九万首奥运歌曲中选出来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首词曲极其简单平实的《我和你》从海量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与这首歌相关的三个关键人物吧!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陈其钢-奥运开幕式音乐“总设计”、《我和你》的词曲作者:此前大多数奥运歌曲都是偏激昂和力量的。《我和你》一开始并不是主题曲,而是为国旗入场写的,当有了《我和你》这个旋律之后,整个导演组觉得它非常符合整个开幕式的感觉,就把它作为主题曲的候选曲目。
张艺谋-奥运开幕式的总导演:一个特别的时间我们突然听到了这首歌,当时觉得很美,这首歌很走心,走的很平实。奥组委用了数年的时间征集了几万首歌曲,但是并没有收到满意的作品。当时许多的作品都是以汉城奥运会的《手拉手》为模板而创作的,这和导演组平和、温暖的创作意图并不相符。在主题曲确定的最后时间里,我再次拾回这首歌重听的时候,感觉再也找不到比这个更合适的了。
刘欢-主题曲的男演唱者:这首歌不错,但是挺意外。这是一首非常不同的,另辟蹊径的奥运主题曲,歌词非常简单,曲子也很上口,让人心里很感动,也让人感受到世界大同、人类和平。
小结:中国在很多年前就在申办奥运,一直等到2008年才真正成功,这一路是多么的艰辛。歌曲中舒缓宽阔的旋律象征着世界和平与人类的和谐相处,也表达中国人民用宽广的胸怀来迎接世界各国的人们。
3.师范唱。
师:接下来请大家听老师弹唱一遍《我和你》,会唱的同学可以轻声的跟着音乐哼一哼,同时注意老师的每一个换气口和强弱的变化。在我们唱谱之前请同学们身体坐直腰立起来 我们先来做一下发音练习
4.1=c
1-3-]5-3-]1---]]我们用wu母音来演唱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试唱谱例(学生试唱一次)唱了谱例有同学就发现了这首歌曲没有fa和xi。这首歌曲是用我们民族特有的
五声调式来谱写的,体现着我们国家的音乐文化。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加上歌词轻轻地唱一遍。(生试唱) 师:同学们,是不是感觉张口容易唱好难啊
5. 想要把歌唱好,还是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因为气息的控制对于这首歌曲很重要。 (师指导学生如何控制气息,保持声音轻柔平稳。)请同学们跟着钢琴的伴奏一起演唱。
6.欣赏第二版本。 师:关于歌曲《我和你》,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歌曲的原唱其实另有他人。最初作曲家陈其钢选了非常有实力的两位歌坛新秀来演唱,导演张艺谋认为一定要选择知名度很高的歌手,两人还因此大吵了一架,据说原唱的歌声更加轻盈,更加动听,你们想听一听吗?
7.演唱常石磊版。 师:大家知道了,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这首歌的宁静简单的气质,我们的演唱要最大限度地轻盈、柔和,就像天使的声音一样纯净。下面该轮到同学们来演唱了。注意眼睛看老师的手势,控制好气息,有表情地演唱。
8.钢琴伴奏演唱。
师:通过演唱,同学们肯定都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动人之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站起来,想象我们来到宽敞的户外,把心放在天地间,让我们跟着钢琴伴奏,用我们纯净美妙的歌声来演绎。
三.拓展。
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将《我和你》加上律动来表演唱这首歌曲
《原谅我》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原谅我》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 《 原谅我 》 选自人民音乐 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1课时,歌曲为三四拍, 曲调短小精悍,歌词简练,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一个孩子对以往的过错,勇于向朋友倾诉,求得原谅的真切心情。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每个乐句都以弱起进入,采用了“XX X.X X XX X - ”基本节奏,只是在最后一个乐句稍作变化。歌曲的第一、二、三乐句的句首运用了相同的音调,朴实的语言“原谅、承认,以往的一点错”,真实的表达了孩子认错时的那种诚恳的神情。第三乐句在句尾作了“5 - 1”的音程大跳,把 恳求原谅的迫切心情推向高潮,紧接着以平稳的节奏及音调进入第四乐句,表现了孩子改正缺点、承认过错以后舒畅快活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本课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有变化的演唱歌曲《原谅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对比、演唱,感受到乐曲旋律、节奏以及音高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音乐体验中, 懂得珍惜朋友之间珍贵的团结友爱之情 。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
重点:能随旋律线的起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感受和体验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时间”的原则,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再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2、启发教学法:我对学生不确定的问题给予方法和内容上的引导,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3、自主探究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4、范唱法:通过我直接演唱歌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我在指导学法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歌曲的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结合“听”“唱”“演”等要素让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部分,我通过情境导入、学唱歌曲、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完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在上课之前和小朋友们玩找朋友的律动游戏,在音乐《找朋友》中,学生快乐入课,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然后通过好朋友之间的默契进行节奏模仿,将本课的难点附点八分音符提前解决,一步步创设情境,从情感上引导,提问与好朋友之间发生过的误会,并通过节奏来完成道歉。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歌曲意境。在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这首歌诉说了些什么?小男孩演唱歌曲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我给予肯定与客观的评价,然后我进行总结。 这样,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 接着我再进行范唱,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恳求原谅的心情最真诚最激动的一句,随后学唱这一句的旋律,并为这一句选择合适的旋律线,边唱边画旋律线。初步感受旋律的起伏之后,再听老师范唱整首歌谱,学生画一画四句旋律线,找到前三句的旋律起伏是相似的,通过找相似旋律的乐句,学生能初步认识歌曲的组成结构。
2、学唱歌曲
1)让学生跟着钢琴学唱乐谱,提高学生读谱能力。
2)引导学生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加深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
3)带词演唱。让学生跟琴试填歌词,我对错误之处进行纠正,启发学生带着情感歌唱。
4)进行分组练唱、对唱、全体学生合唱。在分组练唱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询问他们学习的难点并与学生一起解决,然后适当提问个别学生。通过小组唱、对唱等形式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演唱热情。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还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做了铺垫。
5)表演唱,通过表演,不仅展示了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而且再次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三)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通过对歌曲节拍节奏的改编,让学生感受到得到好朋友原谅后又能快乐的游戏的情绪变化,感受到与好朋友在一起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哦!苏珊娜》做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我是白庄矿学校的音乐教师陈莉,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三课《哦!苏珊娜》,我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精心设计了本课的教案与大家共同探讨。
整个教案,我是按下面4个方面进行的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首先进行的是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三课的内容。歌曲《哦!苏珊娜》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的作品中深受大众喜爱并且流传最广的一首。它表现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全曲有八个乐句,其中四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另两个乐句和这四个乐句仅在句尾的落音上稍作变化,也就是说整个曲调六个乐句都是重复第一乐句轻快、流畅的音乐主题。歌曲中间部分有一个对比乐句,这个乐句前半部分由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旋律在感情色彩上产生了变化,从而把歌曲推向高潮,深化了“朋友”这一主题情感。后半乐句又回到了主题音调上,使单一的音乐主题在不断反复之中又有起伏,仿佛在倾诉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哦!苏珊娜》
2、学跳邀请舞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旋律模唱、乐句问答、动作记忆等形式,流畅自如地完成歌曲演唱,表达歌曲情感。
②能力目标:用简单的动作跟随音乐舞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哦!苏珊娜》的演唱,懂得珍惜同伴间的珍贵友谊,初步感受美国乡村音乐轻松、自由的音乐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友谊”在教学中的有效实现,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 :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游戏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该特别关注兴趣的激发,通过“乐句问答”的游戏,律动、舞蹈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6部分:分别是课前准备、自然导入、探索感知、歌曲学唱、学跳邀请舞、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首先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琴、曲谱卡片、薯片盒、牛仔帽
第二个环节是聆听为主,自然导入(约5分钟) 首先完整聆听歌曲《哦!苏珊娜》曲调,让学生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然后教师问:“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畅谈感受。
最后教师引导:“这么轻松好听的音乐让人真的很想动起来,好!大家跟我一起动起来吧!”伴随《哦!苏珊娜》的旋律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律动,初步了解歌曲的结构形式:(上肢动作律动)
a a’ a a’ b a’ b a’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初步了解乐句这一要素,这一环节又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
活动,自然导入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探索感知(约15分钟)
首先感受音乐的节奏
1、听老师为歌曲伴奏。
(1) 2/4 X X|X X|X X| 跺脚 拍手(高)
(2) 2/4 X X|X X|X X|0XX|▎
跺脚 拍手(低)
(在关注音乐的同时关注节奏的变化,通过高低不同的手势来区分)
2、尝试用以上声势和着歌曲伴奏进行活动。
3、探索运用自制“小鼓”伴奏。
教师引导学生敲击手中的薯片盒,试着敲击不同位置,模仿声势音色。
4、教师随着学生敲奏,即兴清唱主题旋律一,并引导学生跟唱,教师出示旋律卡片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视唱本旋律。 3 3 2 2︱1·
其次是采用乐句问答游戏学唱旋律二、三
教师和学生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旋律接龙游戏,完成旋律二、三的演唱。值得说明的是,师生问答应强调语气、语调,将有感情的演唱贯穿在这一环节中。 3 3 2 1︱2·
2/4 4 4 ︱6 6 6 ︱ 5 5 3 1︱ 2·
最后是汇总视唱
旋律卡片分为绿、浅绿、黄三种颜色,教师准备与这三种颜色相匹配的若干小卡片,进行听旋律贴卡片活动,按照歌曲顺序排列。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完成对曲谱的学习。全曲虽然有八个乐句构成,但实际只有三个不同旋律反复出现。用绿色和浅绿色作以区分。这样曲谱旋律变得形象而简单。教学中采用问答游戏、敲敲唱唱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使原本枯燥的“识谱技能训练”与“关注学生兴趣”融为一体。)
第四个环节是歌曲学唱(约10分钟)
1、故事导入
2、简单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知识。
3、学习用lu和la哼唱旋律。
4、通过模仿小皮球启发学生用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哼唱旋律。
5、教师范唱,让学生了解歌词内容,学生可用动作进行参与。
6、学唱歌词并进行演唱指导。
7、欣赏黑鸭子合唱组合演唱的《哦!苏珊娜》并指导学生用轻快、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欣赏完这首歌曲
第四课 放牧
《草原放牧》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课《草原放牧》。
一、 设计理念:
音乐教育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一段音乐。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与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协奏曲。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依据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主题歌《草原赞歌》编创而来的。本课欣赏的《草原放牧》这段音乐表现了龙梅和玉荣这对小姐妹欢乐放牧的情景。新的时期重温英雄小姐妹的事迹对促进当代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二、设计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丰富学
生的情感体验
2、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表现
内容,初步了解民族乐器—— 琵琶。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知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二、 设计过程:
(一)欢乐舞蹈 渗透主题
教学活动伊始,我设计了以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草原赞歌》为伴奏的一段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与同学们一起欢乐舞蹈,同时利用心理学无意注意的原理,渗透主题,加深学生对主旋的注意。
(二)创设情景 引入主题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分为。我首先将感情的纽带抛给学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势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既体现了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又为教学营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完草原之后我说:同学们想一想,蓝天白云下,羊群如同碧空中流动的白云;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犹如撒落在翡翠盘中的珍珠。放眼望去,天地相连、浑然一体,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洁白的云朵。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马上走进这美丽的大草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迷人的草原风光。
我以诗化的语言配上优美的多媒体课件和无伴奏合唱《牧歌》的背景音乐,为教学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之中。
(三)强化体验 深入主题
在欣赏音乐时,为解决本课难点,强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和所塑音乐形象,我选择了协奏曲中的另一段音乐《与暴风雪搏斗》和本课音乐《草原放牧》对比欣赏的方法。《草原放牧》这段音乐:节奏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表现了两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与暴风雪博斗》:用琵琶模拟风雪声,主旋律若隐若现,表现了两姐妹为保护羊群,不畏严寒,与风雪博斗的情景。音乐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的不同想象与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塑造的形象,畅所欲言。这时我适时引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再度欣赏《草原放牧》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音乐形象的正确理解。情绪、情感截然不同的两段音乐,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乐曲的情绪、情感和所塑音乐形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我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如:语言反应(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身体反应(运用动作表现音乐);歌唱反应(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等。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
(四)开阔视野 拓展主题
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和琵琶独奏《草原放牧》使学生对民族乐器琵琶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亲眼看琵琶、亲手摸琵琶、亲自弹拨琵琶,使学生对琵琶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激起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使他们对民族音乐产生了热爱之情乃至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随着音乐的流动,学生的兴趣在体验中得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在体验中得到发展;学生的情感在体验中得到升华。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说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大家批评指正。
《老水牛角弯弯》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年级音乐上册《老水牛角弯弯》,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金钥匙。单元的总要求是通过欣赏、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有关航天知识,启发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了解与航天有关的知识和文化,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启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大胆创想、积极思考、清楚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行为习惯。本课《老水牛角弯弯》是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八单元里面的是一首简洁、淳朴的儿童歌曲。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生动的歌词,中速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山里小牧童纯真的感情和充满自豪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认真聆听音乐,说说所听到的内容。好动、表现欲望强和模仿能力强,但部分同学较胆小,还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演唱形式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行为习惯。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会和表现放牛娃的远大志向。
2.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启发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了解与航天有关的知识和文化,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启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是:
1. 能用明亮的声音、饱满的情绪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
2.培养学生大胆创想、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是:把握和唱准歌曲的节奏。
五、说教法、学法
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等。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分组唱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六、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想、积极思考,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先利用欣赏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想象,让他们谈谈所产生的美好愿望。再让他们聆听动画歌曲,从而切入本课的正题。
第二环节: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我让学生聆听范唱、谈论所听到的内容,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这样培养了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积极思考的习惯。再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样不但能熟悉歌词,把握和读准难唱的节奏,而且为后面学习歌曲中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学习歌曲,感受音乐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针对本课难点,我采取了模唱、听唱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和唱准附点、切分节奏。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第四环节:演唱处理 创编表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我采用了一下几个做法,这也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1.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演唱、一组打二拍子的节奏,锻炼
他们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2.我从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带着神气、自豪的情绪演唱,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我创设了这样
一个情境:“歌中的小牧童把牛背当成了飞船,想象着长大后成为宇航员的样子。同学们,如果你骑在牛背上,双手握着方向盘的时候,你会想到了什么?”学生就能很快地联想到开汽车、开飞机等。再引导他们把想法替换到歌词中唱一唱。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自信心。
4.我利用学生好动、表现欲望强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
根据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并和他们一起表演,从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充分的调动。
第五环节:欣赏图片 拓展知识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关航天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启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第六环节:总结全课 升华情感
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用于探索,以实现美好的理想。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指正
《放牛山歌》说课
首先我代表灵山小学全体师生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我非常感谢钟老师能给我一个这么好的锻炼机会。下面我就今天上课的内容做个简单的介绍《放牛山歌》是小学人音版第五册第四课《放牧》中的演唱曲。这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乐、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全曲用“ 6 1 2”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衬词“哟喂”及“啥”字地方方言语助词的运用,使歌曲增强了浓郁的地方民歌风格,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学唱《放牛山歌》,了解四川山歌的特点,用高亢、愉快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体验劳动的喜悦和山歌朴实的风格。
2、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地声音,有感情地唱好《放牛山歌》 2、学习八分音符。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背上那背个哟啥,大背兜啰, 田地那做到哟啥,四犁又四耙啰的节奏。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讲讲。
首先我利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们了解四川、走进四川的大山
一、新歌教学
通过大山引出四川歌曲《放牛山歌》,这首歌曲有着浓郁的四川特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要完整的唱好歌曲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设计过程时采用分段教学。让学生不仅要学会唱、还要了解四川歌曲的特色。
1、歌曲第一段主要讲述的是勤劳的放牛娃,让同学们体会、理解放牛娃又放牛儿又捡柴的情景。
2、让学生了解四川山歌的主要特点:是人们劳动时演唱的歌曲、声音高亢、明亮,有许多衬词。这首歌曲最有四川特点的地方就是衬词,可见衬词唱的好坏与否,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在备课时我已关注到这一点,因此在设计此环节时,我直接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有衬词和没衬词的不同效果。(这样学生能很直观的比较出来加了衬词更有浓郁的四川特色)
3、在进行第一段学唱时,我是让学生听音乐在心里默唱,这样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4、在处理第一段教学难点:背上那背个呦啥,大背兜喽。我采用带着他们根据节奏念歌词,让孩子了解歌词的特点,感知歌曲的节奏。
5、歌曲第二段讲述的是又肥又壮的牛儿,为老百姓拉犁耙地的情景。在本段教学中,我先让他们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如 “四犁又四耙”,就成为本课急需首先解决的问题,只有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拓深。为此教我借助多种课件,向同学出示犁和耙并解释了犁和耙的用途。
6、八分音符,让学通过学习生明白整首歌曲曲调是欢快、活泼地。最后让学生用愉快地心情,高亢、明亮的声音完整演唱,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 课堂最后我进行师生生生山歌对唱,将课堂推向高潮。
第五课 妈妈的歌
《妈妈的心》精品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跟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五册教材第五课《妈妈的歌》当中的《妈妈的心》一课。下面,我将重点围绕有效聆听、情感渗透在歌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要有自己的理解,切忌抄教参。很惭愧,我就是抄的教参。)
在本单元中,学唱歌曲《妈妈的心》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歌曲为2/4拍、宫调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个乐段在四个乐句中,都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第一乐句到第二乐句的八度跳进,及第四乐句的旋律上行和充满深情、富有儿童语气的自白,表达了儿女对祖国妈妈发自内心的崇敬情感。第二乐段,用“啦啦啦”衬词和跨小节切分节奏,在旋律上下移三度的模进,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与前段形成强烈的对比,点明了主题,歌声在儿女们对祖国妈妈的祝福中结束——祝灿烂的祖国永远昌盛繁荣。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确立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目标要小,最好能当堂检测。上升到思想高度的目标最好不要出现,太空洞且无法检测。很惭愧,我的教学目标里也出现了!)
1、感受歌曲在音调节奏上的松、紧变化以及歌曲不同乐段情绪对比的特点。
2、能够用亲切地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妈妈的心》,并能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附点八分音符和休止符。
3、在感受音乐作品旋律节奏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伴奏、表演等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儿女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说教学思路:(思路要清晰,最好有小标题,可一目了然。)
本课总的设计思路是以“妈妈的歌”为主题,通过多遍有目的的有效聆听,感受歌曲的特点;以不同乐段情绪对比的方式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变化;以伴奏、表演等多种参与性、创造性艺术展示活动,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与感受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长辈的崇高品格。为此,我预设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听一听——以多遍聆听为手段,通过设计节奏游戏、打击乐器伴奏的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特点。
2、唱一唱——采用歌谱接唱、小组动作创编等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妈妈的心》,体验歌曲的情感特点。
3、演一演——以独唱齐唱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小组为单位唱奏演于一体综合表现歌曲的形式,创设参与性、创造性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介绍一下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
开课伊始,我将以泰戈尔的诗歌《仿佛》切入本课,以一首深情的表现妈妈的诗歌奠定感情基调导出本课的主题“妈妈的歌”。导入处选择的诗歌不作为学生理解的内容,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饱含的深情即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
像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
凝住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妈妈总是我们内心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妈妈的歌——《妈妈的心》。”
1、听一听——
第一遍聆听,提出设问“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在歌曲的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速度等基本音乐要素,以及歌曲表达的内容。第二遍聆听,学生可在心里轻轻跟着范唱哼唱,同时提问“歌曲在节奏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歌曲中的停顿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了解休止符,并作讲解,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顿,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拍。第三遍聆听,提问“通过聆听,你感受到歌曲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不同乐段,并感受乐段之间鲜明的情绪变化,点明歌曲的主题。第四遍聆听,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感知休止符。此处作为关键处处理一,将在后续详细阐述。
2、唱一唱——
上一部分的有效聆听,学生对歌曲的曲调旋律也比较熟悉了,唱一唱部分,主要带领学生在唱会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歌曲情感的渲染,引导学生能够有感情地从容自如地演唱歌曲。我把歌曲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
(1)分乐段学唱。第一乐段:采用歌谱接唱的形式,让学生接唱第一乐段中比较容易的后一小节,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同时注意休止符。请老师们配合我一起来试一下吧!然后,分析歌谱中出现了mp做讲解p为弱mp为中弱,也出现很多附点八分音符,演唱时带附点的音符要唱的稍微长一点,后面跟着的小尾巴要唱的短一点。歌谱演唱熟练后,加上歌词演唱,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第二乐段:首先分析第二乐段出现了mf做讲解f为强mf为中强,结尾处出现1、2两个小房间,第一乐段的结尾要唱第1个小房间,第二段的结尾即全曲的结尾要唱第2个小房间,注意全曲的结尾出现了渐强符号,这是全曲的高潮,歌曲的主题在这里深化,演唱时情绪要饱满声音要放开。第二乐段的学习结合旋律线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先演唱曲谱,再演唱歌词。注意乐句的连贯,情绪的宣泄,并再次强调最后一乐句句首休止符的演唱,轻轻握拳唱在心里。
(2)通过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身体律动来表现歌曲,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情歌唱。此处作为关键处处理二,将在后续详细阐述。
3、演一演——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独唱、齐唱演唱形式的变化以及唱奏演相结合表现歌曲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同时,大胆激发学生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开展综合艺术展示活动。
以上是我对教学设计思路的阐述,依据本课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两个教学关键处:
一、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休止符节奏。
二、能够用自然、优美、亲切地声音展示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对比,表现歌曲爱妈妈从而爱祖国的情感。
详细介绍一下几个关键处的处理手段:
本课关键处一: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休止符的节奏。关于休止符的处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在听一听的最后聆听环节,小组讨论“歌曲中的休止符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达?”“轻轻点头”“轻轻握拳”等,加深学生对休止符的理解,休止符表示停顿,这里的节奏不出声音唱在心里。并请学生思考“休止符为歌曲的情感表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里的停顿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引导学生更细致地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出示设计带有休止符的节奏,以拍手和打舌的方式练习打节奏,进一步感知休止符。
A : X 0 X 0 (拍手)
B : 0 XX 0 XX (打舌)
在练习打节奏的同时注意强调节奏的强弱变化,拍手的节奏要强一些,打舌的节奏要弱一些。(请老师们互相配合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3、通过打击游戏的进行,进而加入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这里也请几位老师配合我一起来为歌曲伴奏吧!(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配合到这里吧,谢谢各位老师!)
新课标中明确阐述了:3——6年级学生应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并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作品的情绪。所以这节课我首先设计了用身体语言表现休止符的方式初步感知,然后设计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型进一步感知,最后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准确演唱休止符。
设计意图: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听音乐打节奏感知休止符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打击乐器伴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合作的能力。
本课关键处二:能够用自然、优美、亲切地声音展示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对比,表现歌曲爱妈妈从而爱祖国的情感。对此关键处的处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本课开始的听一听部分,通过感受基本音乐要素、了解休止符、对比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实践感知休止符,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循序渐进地体会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在唱一唱环节,分乐段学唱的过程中,适时提问“通过对不同乐段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每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会用怎样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呢?”分小组设计动作表现歌曲,一乐段停顿平缓,表达对妈妈甜蜜的爱心,二乐段连贯激昂,表达对伟大祖国深深的爱。通过讨论、表演,引导学生用真情表现歌曲。巧妙的肢体语言能够使演唱“锦上添花”。以情带声,引导学生在脑海里“画出美妙的画”来。唱准曲谱后,再演唱歌词,通过演唱验证自己所“画”的作品的美妙,使学生领略用情歌唱的魅力。
3、通过演一演环节中唱奏演三位一体表现歌曲,独唱、齐唱不同演唱形式的转换以及互动评价机制的辅助下,对歌曲的学习成果集中展示,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表演的舞台,学生自主合作,可以将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是3~6年级在演唱方面提出的学段目标。此关键处围绕从歌曲的学习的第一部分聆听开始渗透,直至最后目标的达成,在实践中感受歌曲、理解歌曲,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各位领导、老师们,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点设计思路和想法。有效聆听,打开了音乐学习的智慧之门;情感渗透,为美妙的歌声插上翅膀。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收获!
谢谢大家。
唱给哈哈哈摇篮曲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唱给哈哈哈摇篮曲》,现从教法、学法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学生
二年级,全盲3人、低视生5人,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对音乐的理解知识水平不同,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看,学生可分为三个层次:
1、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强,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强的学生.
2、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歌曲的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
3、对音乐感悟能力较弱,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弱的学生.
音乐欣赏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解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为了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自身优势,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教材:《唱给哈哈哈摇篮曲》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哈哈哈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唱给哈哈哈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哈哈哈摇篮曲》.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哈哈哈热爱之情.
二、说设计理念
一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把音乐审美教育渗透在各个不同教学领域中,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二是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强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三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尽可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注重个性发展,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三、说教法
这是一首摇篮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组教学.
对音乐感悟能力弱,对音乐理解程度弱的学生,通过儿歌形式,使其理解音乐内容.
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音乐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通过故事点缀,引导学生集体研究歌曲所表达的内涵,从中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全盲生,通过分段欣赏和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来理解歌曲.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低视生,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来深刻理解歌曲内容.
本教材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分类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的融合中愉快的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录音机播放音乐,使弱视生通过观看画面,增加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全盲生可以通过听音乐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听、说、演、等活动,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对摇篮曲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
3、在教学中,注重后进生的优化教育和优生的带头作用,实施分组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用设疑激趣的方法.
同学们在一座美丽的房子里有个住着一个小宝宝和他的妈妈,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2、新课讲解:
(1)展示课件,讲述故事.
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小故事,勾起学生对童年时的回忆.然后通过教师充当妈妈与孩子一起在音乐声中回忆童年时的感觉,通过互动,开打孩子们的心门,以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后面的学唱歌曲﹑体验亲情作好准备.
(2)根据讲授的故事,让学生说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检阅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3)分辨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让学生根据对乐曲的理解,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融合的运用能力.在学生总结出以后,然后师生共同再来理解一遍,低视生通过看课件,全盲生通过教师讲解重新感受歌曲,使学生加深印象.
(4)演一演
视障生由于生理缺陷,在他们的头脑中很难形成动作形体概念,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要求他们不一定按歌曲要求的动作表现,只需要他们把那种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边听音乐边表演.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同时能大胆发挥想象,做自己对音乐理解的动作,通过动作使其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对于低视生让他们通过看课件及对歌曲的理解,创遍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其与歌曲的情节相融合,更深刻的体味歌曲内涵.
(5)复听歌曲一遍
让学生仔细的听乐曲,感受乐曲所带给的独特感受,让他们融入到乐曲中,展开想象,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六、课堂小结
感谢从小养育我们的父母;感谢一直关心着我们的父母;感谢为我们而操劳的父母……要感谢的太多太多了,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我们的父母吧!
第六课 四季的歌
《樱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鲁教版初中音乐教材3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是初中音乐教材的一系列内容之一。我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我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和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樱花》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春之海》刻画了春天的大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清津浦船歌》起伏的强弱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人的生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背唱日本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的特征。认识日本的民族乐器。
2)欣赏《清津浦船歌》,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三拍子律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教学重点、难点:
1)背唱歌曲《樱花》。
2)日本音乐与朝鲜音乐的特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贯穿虚拟的“亚洲之旅”使学生处于富有乐趣的情景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2)识谱视唱法:
歌曲教学以视唱为主,分乐句视唱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启发式: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音乐中的各要素,理解表达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思”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和乐曲的情绪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日本民歌《樱花》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行。先去哪呢?出示课件富士山樱花图片。引出本课第一个内容-----日本民歌《樱花》。
2、范唱歌曲,理解音乐:学生听后说出音乐内容。
3、识谱视唱:(重视学生双基能力的练习)
启发学生从结束音开始说出歌曲中使用的音3 4 6 7 1 ,学生总结出歌曲调式:一种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音乐抒情、平和、流畅。(突出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4、演唱《樱花》
1)配乐朗诵的加入。“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也体现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宗旨——艺术门类的综合。)
2)轻声唱词,跟琴轻声演唱并背唱。
3)歌曲的情感处理。逐句轻唱,老师启发,哪些地方可作渐强减弱的处理,学生讨论。
4)听录音,有表情地演唱,表现与同伴相邀去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
音乐起,师:这时,想象你已穿上宽大的和服,拖着木笈在尽情歌唱。
(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二)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
1、尺八与筝介绍:
2、欣赏:学生理解感受音乐。( 学生展开想象,发表各自的观点、见解。)
(注重音乐课标中提出的教学内容应注重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清津浦船歌》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一同与学生演唱《大长今》的主题歌《希望》,理解感受朝鲜半岛音乐的特性:三拍子倾向。节奏为长短、短长两种基本形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韩剧音乐出发,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朝鲜半岛的音乐特征,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易于学生掌握)
然后出示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到我们又来到了朝鲜半岛的朝鲜。
2、欣赏《清津浦船歌》
1) 初听:学生感受具有三拍子倾向的6/8音乐的《清津浦船歌》,说出音乐内容。
2)《清津浦船歌》是表现朝鲜半岛清津浦渔人劳动生活的歌曲。衬词表现出集体劳动中人们的乐观精神。起伏强弱的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民的生活。
3)复听:找出歌曲中模仿鼓声的象声词,跟着音乐敲击节奏一起感受清津浦人的乐观精神。(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音乐活动:比比谁的耳朵灵
老师分别放了中国、日本、朝鲜的音乐片段,学生回答分别是哪国音乐?
(这既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是对本课内容的当堂检测,回扣了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参与了第一次亚洲之旅,学习了东亚日本、朝鲜的民歌。让我们相约,下次一起走进印度、泰国和印尼!
《四季童趣》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季童趣》
一、 说教材
《四季童趣》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中的教学内容。歌曲4/4拍,五声徽调式,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歌中描绘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大纲的要求,重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感受理解,表现欣赏音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我对本课教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通过歌唱、表演《四季童趣》,感受歌曲所描写的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小朋友们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的纯真情感。
(二)能力目标: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用优美的语言、舒展的歌声及肢体动作编创一定的情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三)情感目标:通过《四季童趣》的学习,从歌声中感受到“四季童趣”的意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三、说重点、难点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确立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启发学生用欢乐活泼、优美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四季童趣》,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的心情。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
(二)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表现歌曲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的知识结构,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事先根据歌词编排好简单的舞蹈,课堂上供学生参考。
(二)准备课件、杯、碗等器皿加水自制有音高的“乐器”等。课前音乐的铺垫《春天在哪里》。
五、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二)旋律模唱法:教师分乐句弹奏出歌曲旋律,要求学生用“la”音模唱出与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如第一乐句,教师弹55 05 51 2| 2--02| 3 1 2 65|,学生模唱“la……”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又能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
(三)示范法、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示范让学生有直观的形象认识、化难为易。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
在学法上我注重了自主、合作等方式的引导:a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通过闭目聆听音乐,从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再跟琴模唱找出歌曲较难唱的乐句,分析视唱化难为易,最后亲自尝试,完整并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b、群体合作法。在表现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互相帮肋、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其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达到共同提高。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整节课通过听、说、唱、跳、奏、表、几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喜爱演唱并能表演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知。
六、说教学过程
(一)听 组织教学 这一环节我将用时大约3分钟。
我请全班学生听着歌曲《春天在哪里》陶醉地走进教室,师生共同律动,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说 导入新课 这一教学环节我会用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
1、先请孩子说说现在的季节有些怎样的特点?然后引出“四季”,组织学生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回答后,我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课件向学生,向孩子们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画面(配背景音乐)。
师随画面朗诵:春天,小草吐绿、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是最富有生机的季节,我们可以在绿油油的草坪上放风筝、看蝴蝶、蜻蜓在花间飞舞;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可是小朋友们却喜欢,因为他们可以游泳、打水仗,有时,还可以和哥哥们一起去小溪摸鱼虾。秋天,那可是丰收的季节,满山的红叶、沉甸甸的果实,透出的是丰收的喜悦;冬天,是雪花的世界,白雪皑皑、银妆素裹,我们可以踩着雪撬板在雪地里飞快地[跑,别提有多美了。引出课题《四季童趣》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中,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孩子们在听觉、视觉上都感受到了四季的美和富有的趣味。另外通过回忆、想象、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对音乐课要重视课程整合的这一理念也有了很好的体现。]
(三)唱 学习新歌 这一教学环节我将大约用时25分种左右。
在学习歌曲这一教学中,我注重突出唱、奏、编三个环节,在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同时,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1.唱。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基本情绪。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并用手轻轻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之后我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们说一说吧!这样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轻松地掌握了歌曲情绪、节奏、旋律和旋律。
然后我请学生一起随伴奏音乐轻声高位置朗读歌词,并向学生提出要求:现在我们一起用朗诵的感觉来演唱这首歌吧!接着我给学生有感情地范唱一遍,然后我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熟悉以后再填词分组反复练习。
学生熟悉理解了歌词,才能将感情溶入到歌曲中把歌唱得更好。为此,在熟悉了歌词和节奏旋律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大胆尝试,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师生对唱、个别演唱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已是轻松自如了。
2.奏。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三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节奏感。但是让他们创编节奏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出示以下几个节奏型,(板书)
xx ox xx x│x - - ox│
xx ox xx ox│x- - -│
x x x xx│x- - xx│
然后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按固定的节奏分别打一打,再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这样的设计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又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
3.表现。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意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供给孩子四个方案,A喜欢绘画的同学拿出彩笔、图画本,画出心中最美的季节(四季各选一幅最好的贴在黑板上);B喜欢舞蹈的同学可以聚在一起共同创编舞蹈;C喜欢器乐的同学可利用短暂的时间练习演奏歌曲;D喜欢声乐的同学可聚在一起探讨怎样表现歌曲。
同时,鼓励孩子采用其它方式表现歌曲意境。
2、在充分地准备之后,各组成果展示。 最后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发挥课堂的反馈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学习的乐趣
3、教师小结:小朋友通过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四季美好景色的赞美,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美,拥抱美好的未来。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适当渗透。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请学生自主发挥,选择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歌曲意境的方案,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可展现个性的舞台,还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六、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5分钟
1、老师对本课内容做一小结:鼓励孩子们会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也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一个善于表现美的孩子。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2、师生用音乐语言互道再见。然后在美妙的《四季童趣》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这个环节中,老师向孩子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七、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
四季童趣
《捉迷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歌曲《捉迷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第一是说教材,在说教材方面我又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是3/4拍,F宫调式,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二段体结构。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充满童趣,也表现儿童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非常喜欢,但是这首歌曲速度稍快,附点八分音符频繁出现,演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但是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常识。 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积极健康、优美动听的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一定的编创能力。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在别人的评价中获得自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基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流畅地唱好歌曲,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唱、示范、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3/4拍的强弱规律及附点音符演唱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熟悉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及律动感。
【教学难点】准确演唱附点音符
以上是我说教材的部分,接下来是我第二部分的说课,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法,小组合作法以及教唱法来进行我的教学,尽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始终贯穿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个原则来进行教学。
以上是我说教法学法的内容,接下来是我第三个部分的说课,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方面,我将从导入,新歌教学,拓展以及欣赏部分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组织教学(3分钟)
首先,我会让学生听着《捉迷藏》的伴奏音乐进入教室。让学生提前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接着,因为附点是本首歌的难点,所以师生问好的环节,我用了歌曲中包含三拍子附点节奏的旋律进行了简单的改编。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附点节奏的感知。
师生问好以后接下来是我歌曲教学中的导入部分。
二、导入部分(5分钟)
导入部分我会直接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四个好朋友,他们分别是春夏秋冬娃娃,但是现在它们跟老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老师找不到他们了,你们来帮老师找找,他们躲到哪去了。此时课件上出现四季娃娃躲藏在不同地方的界面。我会用改编的歌词来提问,什么藏在草丛中?什么躲到大树下?以此类推,让学生把各个娃娃找出来。每找一个娃娃,我都会唱一遍。让学生既在游戏中,又把后半部分歌曲旋律熟悉了一遍。最后,四个娃娃找到以后,从屏幕中跳出来给我们打招呼,用的是附点节奏改编的歌词:同学们呀,你们好呀!接下来我会用双响筒敲奏来回应:春夏秋冬,你们好呀!并让学生学一学这句来回应四个娃娃的打招呼。在学习中,同时注意附点和重拍的表现。
三、新歌部分(20分钟)
第一个环节,我会把歌谱贴在大屏幕上,播放《捉迷藏》的歌曲伴奏,用“LU”来哼唱旋律,一边哼唱一边画三角打拍子。告诉学生,这是四个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喜欢哼的一段旋律。让学生都来学一学。目的在于完整地熟悉一遍旋律。在这学的过程中,注重画三拍子以及重点落在重拍部分。这一遍模唱旋律结束以后,我会让孩子们找一找大屏幕上的歌谱第一二乐句这两句相似乐句的差别,我唱前半部分相同的,让同学们接后半部分不同的乐句。以此来了解整首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构以及熟悉旋律。
第二个环节,听旋律找卡片。我会拿出一堆打乱的歌谱卡片,贴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这些小卡片啊,也跟老师玩起了捉迷藏,谁能帮我把他们找出来呢?接下来,我唱一句歌谱旋律,让学生上来找一句。每找到一句,都让学生唱一遍,验证对错,如果唱错了,老师再范唱一句。所有找到的卡片都按顺序贴在黑板上,正好形成一个歌谱。而学生也在游戏中再次熟悉了整首歌曲的旋律。
第三个环节,按节奏读歌词。在找完旋律卡片以后,我会让孩子们完整地聆听一遍歌曲,每一个乐句完了以后,就把歌词的卡片也贴上去黑板,整首歌曲完了以后,正好黑板上就是一篇完整的带歌词的歌谱。我会让学生像刚刚跟四个娃娃打招呼的节奏方式一样,跟着老师用双响筒,把这首歌的歌词按节奏读一遍。
第四个环节,带着问题完整聆听歌曲。同学们读完了歌词以后,我会让学生完整地,认真地聆听歌曲,听完以后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速度怎么样,歌曲描述了什么,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第五个环节,完整教唱。在教唱过程中,首先采用师一句生一句的方式来学唱,接着利用黑板上歌词卡片的两种颜色,来进行师生接龙唱,例如第一遍,我唱蓝色的乐句,学生唱绿色的乐句,第二遍,则反过来。接龙唱以后则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整地演唱一遍。最后,我会让他们带着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以上五个环节是我歌曲教学的部分。
四、拓展部分(7分钟)
这一部分我主要让孩子们分组对歌曲的后半部分进行歌词创编。例如,春天除了藏在花丛中,还可以藏在哪里?而四个小组刚好是春夏秋冬组,每个组探讨出一个词来进行创编。最后将新歌词改进去课件中,让孩子们自己来演唱自己创编的新歌曲。
五、欣赏部分(5分钟)
音乐中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歌曲有很多,在音乐欣赏的部分,我会让孩子们通过点击课件中的四季娃娃,欣赏其代表的不同的四季音乐,最后进行简单的小结。
以上是我教学流程的内容。
至此,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将虚心听取意见,再接再厉!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七课 钟声
《灵隐钟声》
• 说目标、重难点
(一)说教材的结构及目标、重难点:
欣赏曲在本册教材中包括:
聆听歌(乐)曲共有 19 首,其中中国作品有 13 首,外国作品 6 首。
学期总目标、重难点:
( 1 )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
( 2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 3 )用提示性的练习和提问来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力,理解音乐的能力。
( 4 )在音乐体裁上要求除了能够听辨音乐主题外还能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第七单元:钟声
单元目标: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是围绕 “ 钟声 ” 这一主题而选编的中外不同风格的歌曲。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单元重、难点:聆听时感受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中、外 “ 钟声 ” 音乐。能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灵隐钟声》里电声乐器模仿钟声也能激发学生自己用弹舍模仿木鱼声为歌曲伴奏。并用轮唱形式表演 “ 黄昏钟声 ” 的情景。唱准 “fa 、 si 、高音 do” ( 4 、 7 、高音 1 )音高。唱准 “do— 高音 do(1— 高音 1) 的自然音列。
(二) 说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 “ 钟声 ” 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聆听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 通过演唱乐曲旋律,记忆音乐主题。
3. 通过合作表现乐曲结构。
知识与技能目标
技能 : 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与习惯。
知识 : 回旋曲式的初涉
聆听中外音乐作品,认识音色对于音乐作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听辨,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
感受与体验音乐表现钟声的形象。
教学难点 :
分辨音乐主题,对回旋曲式的初步认知。
•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天真可爱,对于音乐也极其热爱,他们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开始接触音乐理论知识,这是感性向理性初级阶段发展的开始,教学时要认真扎实地进行。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 说教学理念
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是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 说教法
提问教学法、对比聆听法
• 说学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比学习法
• 说教学流程
欣赏《灵隐钟声》 ----- 欣赏《维也纳的钟声》 ------ 对比总结。
•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灵隐钟声》
1. 导入
今天同学们要 和 老师一起去听听中外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钟声。 视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
2. 听一听作曲家用这一音乐主题为我们创造出怎样的音乐世界。
初听乐曲 思考问题
• 在乐曲中你听到钟声了吗?还听到其他声音了吗?
• 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 音乐仿佛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
• 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演奏的,还是由很多乐器演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这问题去聆听、有目的的去聆听。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3. 教师简单介绍灵隐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更直观的了解寺庙,通过介绍灵隐寺然学生跟深入的了解寺庙的神秘、宁静的感觉,为后面聆听寺庙音乐做了铺垫。
4. 介绍电子琴
( 1 )聆听分析乐曲中的音色变化(学生随音乐举手示意听到的音色变化)
设计意图: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到的音色变化简单方便
( 2 )分析结构
引子:钟声悠扬
第一遍:笙管
第二遍:前半部 柳琴 后半部 笙
第三遍:钟 鼓 铙 钹 木鱼齐鸣的合奏
尾声:引子的再现 钟声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分析乐曲结构及演奏乐器音色变化帮助学生更清晰乐曲的结构。
5. 教师出示木鱼,示范演奏,一边唱主题旋律,一边按节奏伴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再次熟悉主题旋律
6. 学生探索用弹舌来模仿木鱼的声音,并进行伴奏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索研究用弹舌来代替木鱼给乐曲伴奏,既解决了课前要带很多木鱼的繁琐,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主题旋律的熟悉。
7. 欣赏课件复听全曲,并加上弹舌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和伴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直接、更深一步感受寺庙的神秘、宁静,犹如 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
(二)欣赏《维也纳的钟声》
1. 教师用钢片琴敲奏 《维也纳的音乐钟》的主题音调 ( 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
设计意图:熟悉主题音调,钢片琴演奏让孩子感受到新鲜乐器的魅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积极性。钢片琴的声音比较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乐曲的音乐情绪。
2. 讲小故事介绍:哈里•亚诺什
设计意图:了解音乐创作北京,讲故事的形式很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初听乐曲 思考问题:
• 在乐曲中你听到钟声了吗?钟声多还是少?还听到其他声音了吗?
• 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演奏的,还是由很多乐器演奏的?
• 对比上一部作品《灵隐钟声》,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 你觉得哈里•亚诺什来到了什么地方?
森林 战场 王宫
设计意图:学生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聆听,然后学生根据问题谈自己的感受
3. 介绍作曲家 柯达伊
4. 聆听 主题音乐一共重复了几次?每一次都是连着的还是有别的内容?并且把相同的主题音乐用√来表示,不相同的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方法简单,通俗易懂。学生听辨后能较快作出选择。
5. 介绍回旋曲式
设计意图:了解曲式结构
6. 用小铃铛在主题音调出现时为乐曲伴奏
设计意图:用伴奏的形式来表演体现音乐
7. 复听全曲
用小铃铛为乐曲伴奏,欣赏课件。
设计意图:课件漂亮,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版主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维也纳的一些优美、壮丽的建筑、风景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总结
课堂知识卡:
曲名:
《灵隐钟声》
《维也纳的音乐钟》
乐曲内容
钟声
钟声
作曲家
浦奇璋(中)
柯达伊(匈)
速度
较慢
较快
乐器
电子琴
管弦乐
演奏形式
独奏
合奏
情绪
安祥、宁静
热烈、华丽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卡的对比总结能更有效的检验学生的上课收获情况。注重知识的积累(欣赏知识卡的使用)对于学生日后的知识测查是一份非常有用的财富。
《浏阳河》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认识民族乐器—古筝,并记住其音色特点。
2、通过聆听《浏阳河》,能哼唱《浏阳河》的主旋律,感受主题旋律的变化,感受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之情,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感情。
3、能对钢琴演奏的《浏阳河》与古筝演奏的《浏阳河》做对比。
教学准备:
古筝、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听这段音乐,说说它演奏的乐器是什么?
(听古筝《浏阳河》)
生:古筝
师:今天在咱们的教室里就有一架古筝。
师:有谁对古筝比较了解,给我们讲解一下古筝?
(请学生讲解古筝,教师补充)
师:现在我请同学来感受一下古筝的音色,会弹古筝的同学也可以上来给我们弹一首
(请学生感受古筝的音色)
二、熟悉主旋律,哼唱主旋律
师:好的,老师也给大家弹奏一段
(请学生说说感受、情绪等)
师:刚才李老师弹奏的这段旋律美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钢琴来哼唱一下。
1、学生先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一遍
2、学生自己轻轻的试着哼唱
3、学生跟琴用la模唱
(唱主旋律)
师:你觉得刚才咱们唱的这段旋律情绪是怎样的,还可以怎么哼唱?
(比如说用平静的、欢快的、激动地哼唱)
师:刚才我们在唱的时候,速度变了导致情绪变了,可见,速度的变化可以改变歌曲的情绪。
师:如果把这段主旋律比作是一条河流,经过变化,你觉得是一条怎样的河流?
(听主旋律1) 平静
(旋律进行了加花处理,使得乐曲变得更加柔美,比如第一句。老师做示范比较)
师:你听,这时的河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听主旋律2) 欢快
师:是的,这仿佛是一条在跳舞的河流
师:听,这条河流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听主旋律3) 激动
师:第四条河流你觉得跟前面哪一条河流最像?
(听主旋律4) 平静
师:这四条河流的主旋律都是同一个,经过不同的变化,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演奏效果,感受到了不同的情绪,像这种形式叫做变奏。
师:如果把这四条河流连接起来,有人将这条河称作浏阳河,更由古筝演奏家张燕采用变奏曲的形式,将这四个旋律连接起来,改编成了一首筝曲《浏阳河》,接下来李老师请你再次完整的听一听这首《浏阳河》
师:刚才咱们说上面的四条河流汇聚成了浏阳河,可见,这首《浏阳河》中主旋律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
师:你觉得这首《浏阳河》的主旋律主要是经过了什么样的变化?
(主要是速度以及演奏的方法的改变,像这样的曲子我们称之为变奏曲。)
师:请你看一看,主旋律中主要有哪些音组成的?
(1、2、3、5、6五个音,这是我们的民族调式,你看,咱们的古筝就只有5个音,它跟我们的钢琴不一样。)
三、拓展
师:浏阳河十曲九弯,碧波荡漾,你听,在浏阳河畔传来了阵阵歌声
(听歌曲《浏阳河》)
师:你觉得歌曲《浏阳河》与古筝曲《浏阳河》有什么异同?
(请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歌曲与乐曲的异同)
师:的确,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非常的优美动听,都表达了对浏阳河的赞美、热爱之情。
四、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了民族乐器—古筝,你知道的民族乐器还有哪些?
生:二胡、葫芦丝、琵琶、扬琴、笛子、萧
师:李老师这里有几段音乐,请你来辨别一下,哪一段音乐是用古筝演奏的?
(辨别古筝的音色)
师:今天通过《浏阳河》,咱们认识了古筝,并熟悉了古筝的音色。在以后,我们还将一一的学习另外的民族乐器。
五、小结
《浏阳河》的旋律六十年前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的它依旧流行在我们的心中,如今它更是唱响了世界,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浏阳河的声音,让这旋律伴你成长。
(播放《又唱浏阳河》,学生出教室)
《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说课稿
一、说教材
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本曲是匈牙利作曲家 柯达伊 (1882 ~ 1967) 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
哈里•亚诺什是匈牙利民间故事中的一个爱吹牛的老兵。他逢人爱说大话,说什么他曾单枪匹马地战胜过拿破仑;把长有七个头的长龙打翻在地;把烈马驯得服服贴贴等等。组曲就是根据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歌唱剧《五个冒险故事》的主题音乐改编的。《维也纳的音乐钟》描写哈里从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作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当哈里跟着公主来到富丽堂皇的王宫,突然听到叮叮当当的声响,在钟琴敲打的固定音型“ ”伴奏下,乐曲呈示了音乐钟的主题:这个主题由木管和钟琴一前一后相隔两拍轮奏,生动地模拟着音乐钟的音响。主题共出现四次 ( 每次旋律重复一遍 ) ,每次之间穿插有插部 ( 有新的材料 ) ,属于回旋曲式结构。
由于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又有轻松和滑稽气氛,深受人们的喜爱。
柯达伊的歌剧《哈里•亚诺什》和巴尔托克的《蓝胡子的城堡》一样,是匈牙利歌剧的杰作。作于 1925-1926 年, 1926 年 10 月 16 日 在布达佩斯歌剧院首演,此后又修改过两次,直到 1948 年才改成定稿。此剧脚本由鲍利尼和哈夏尼据格莱•亚诺什( Garay yonos )的故事诗《老兵》,于 1843 年撰写,叙述陶瓷匠哈里•亚诺什关于士兵生涯的故事。哈里•亚诺什是匈牙利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他有超人的吹牛本事,善于讲述奥匈龙骑兵的故事。
1928-1930 年,柯达伊曾编成一套《哈里.亚诺什》管弦乐组曲,共 6 曲:
第 1 曲:前奏曲,吹牛开始。壮观的喷嚏声,主旋律展开,形成形形色色的变奏;第 2 曲:维也纳的音乐钟声;第 3 曲:歌曲,匈牙利民歌旋律,吉普赛气息;第 4 曲:会战与击败拿破仑,谐谑的旋律,送葬进行曲,充满幽默感;第 5 曲:间奏曲,类似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 6 曲:皇帝与大臣的入场,类似夸张的谐谑进行曲。
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这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 —— 灵隐寺的风采。乐曲一开始就传来了两高一低的钟声,然后是轻轻的反复,仿佛是僧人们清早敲响的晨钟在青山中回荡。接着是一个半音级进的音型自低音区向高音区作连续模进,渲染出佛寺宁静而神秘的气氛。随后又是一连串钟声,小钟、大钟轮番敲击,钟声荡漾。在乐曲的引子中,电子琴巧妙地模仿出各种钟声,令人有身临佛寺之感。
平稳庄重而略带刻板的旋律,在木鱼轻击的陪衬下,显得古色古香,颇有几分佛教音乐的神韵,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主题第一次反复前半段模仿柳琴的音色,后半段则模仿了笙的音色,显示出佛寺的宁静平和。第二次变化反复则以敲击般的和弦奏出,音响宏大而松散,令人联想起僧人们做法事时钟、鼓、铙、钹、木鱼等齐鸣的壮观情景,十分形象。尾声是引子的再现,再次用钟声营造了神秘幽远的意境。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
• 说目标、重难点
(一)说教材的结构及目标、重难点:
欣赏曲在本册教材中包括:
聆听歌(乐)曲共有 19 首,其中中国作品有 13 首,外国作品 6 首。
学期总目标、重难点:
( 1 )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
( 2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 3 )用提示性的练习和提问来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力,理解音乐的能力。
( 4 )在音乐体裁上要求除了能够听辨音乐主题外还能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第七单元:钟声
单元目标: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是围绕 “ 钟声 ” 这一主题而选编的中外不同风格的歌曲。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单元重、难点:聆听时感受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中、外 “ 钟声 ” 音乐。能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灵隐钟声》里电声乐器模仿钟声也能激发学生自己用弹舍模仿木鱼声为歌曲伴奏。并用轮唱形式表演 “ 黄昏钟声 ” 的情景。唱准 “fa 、 si 、高音 do” ( 4 、 7 、高音 1 )音高。唱准 “do— 高音 do(1— 高音 1) 的自然音列。
(二) 说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 “ 钟声 ” 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聆听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 通过演唱乐曲旋律,记忆音乐主题。
3. 通过合作表现乐曲结构。
知识与技能目标
技能 : 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与习惯。
知识 : 回旋曲式的初涉
聆听中外音乐作品,认识音色对于音乐作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听辨,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
感受与体验音乐表现钟声的形象。
教学难点 :
分辨音乐主题,对回旋曲式的初步认知。
•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天真可爱,对于音乐也极其热爱,他们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开始接触音乐理论知识,这是感性向理性初级阶段发展的开始,教学时要认真扎实地进行。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 说教学理念
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是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 说教法
提问教学法、对比聆听法
• 说学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比学习法
• 说教学流程
欣赏《灵隐钟声》 ----- 欣赏《维也纳的钟声》 ------ 对比总结。
•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灵隐钟声》
1. 导入
今天同学们要 和 老师一起去听听中外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钟声。 视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
2. 听一听作曲家用这一音乐主题为我们创造出怎样的音乐世界。
初听乐曲 思考问题
• 在乐曲中你听到钟声了吗?还听到其他声音了吗?
• 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 音乐仿佛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
• 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演奏的,还是由很多乐器演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这问题去聆听、有目的的去聆听。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3. 教师简单介绍灵隐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更直观的了解寺庙,通过介绍灵隐寺然学生跟深入的了解寺庙的神秘、宁静的感觉,为后面聆听寺庙音乐做了铺垫。
4. 介绍电子琴
( 1 )聆听分析乐曲中的音色变化(学生随音乐举手示意听到的音色变化)
设计意图: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到的音色变化简单方便
( 2 )分析结构
引子:钟声悠扬
第一遍:笙管
第二遍:前半部 柳琴 后半部 笙
第三遍:钟 鼓 铙 钹 木鱼齐鸣的合奏
尾声:引子的再现 钟声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分析乐曲结构及演奏乐器音色变化帮助学生更清晰乐曲的结构。
5. 教师出示木鱼,示范演奏,一边唱主题旋律,一边按节奏伴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再次熟悉主题旋律
6. 学生探索用弹舌来模仿木鱼的声音,并进行伴奏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索研究用弹舌来代替木鱼给乐曲伴奏,既解决了课前要带很多木鱼的繁琐,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主题旋律的熟悉。
7. 欣赏课件复听全曲,并加上弹舌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和伴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直接、更深一步感受寺庙的神秘、宁静,犹如 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
(二)欣赏《维也纳的钟声》
1. 教师用钢片琴敲奏 《维也纳的音乐钟》的主题音调 ( 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
设计意图:熟悉主题音调,钢片琴演奏让孩子感受到新鲜乐器的魅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积极性。钢片琴的声音比较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乐曲的音乐情绪。
2. 讲小故事介绍:哈里•亚诺什
设计意图:了解音乐创作北京,讲故事的形式很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初听乐曲 思考问题:
• 在乐曲中你听到钟声了吗?钟声多还是少?还听到其他声音了吗?
• 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演奏的,还是由很多乐器演奏的?
• 对比上一部作品《灵隐钟声》,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 你觉得哈里•亚诺什来到了什么地方?
森林 战场 王宫
设计意图:学生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聆听,然后学生根据问题谈自己的感受
3. 介绍作曲家 柯达伊
4. 聆听 主题音乐一共重复了几次?每一次都是连着的还是有别的内容?并且把相同的主题音乐用√来表示,不相同的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方法简单,通俗易懂。学生听辨后能较快作出选择。
5. 介绍回旋曲式
设计意图:了解曲式结构
6. 用小铃铛在主题音调出现时为乐曲伴奏
设计意图:用伴奏的形式来表演体现音乐
7. 复听全曲
用小铃铛为乐曲伴奏,欣赏课件。
设计意图:课件漂亮,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版主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维也纳的一些优美、壮丽的建筑、风景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总结
课堂知识卡:
曲名:
《灵隐钟声》
《维也纳的音乐钟》
乐曲内容
钟声
钟声
作曲家
浦奇璋(中)
柯达伊(匈)
速度
较慢
较快
乐器
电子琴
管弦乐
演奏形式
独奏
合奏
情绪
安祥、宁静
热烈、华丽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卡的对比总结能更有效的检验学生的上课收获情况。注重知识的积累(欣赏知识卡的使用)对于学生日后的知识测查是一份非常有用的财富。
《美丽的黄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三7课中的一节歌唱课《美丽的黄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旋律采用三拍子写成,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使歌曲的旋律性比较强。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1、2、3、4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歌曲通过简单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唱歌曲的能力增强,通过教师引导,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学活动的设计尽量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兴趣。之前曾经接触过二部轮唱的歌曲,这首歌曲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部轮唱,并且两声部的旋律基本相同,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教法、学法:
教师在教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去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的节拍和情绪,然后帮助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和演唱技巧,通过大量的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而学生通过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曲,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三部轮唱的合唱练习。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有五部分的内容:
(一)导入,通过欣赏早晨、黄昏的图片,听教师演唱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表现的是哪个图片的景色,并说明原因。从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并为感受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情绪做准备。
(二)感受歌曲,走进黄昏。
本环节中,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初听歌曲,通过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第二个环节复听歌曲,重点感受歌曲节拍,感受三拍子的特殊韵律。
第三个环节感受三拍子,介绍3/4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
第四个环节边听歌曲边划拍,强化学生对3拍子歌曲的感受。
此部分通过初听歌曲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感及对歌曲的情绪、节拍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几次的聆听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通过连续的聆听为歌曲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演唱歌曲,感受黄昏。
本环节中,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演唱,让学生对歌曲声音的处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为歌曲设计不同的力度,激发了学生对歌曲的处理有了初步的意识。
(四)轮唱歌曲,表现黄昏。
本环节设计了一个三部轮唱,主要源于三年级上册已经出现了轮唱,二部轮唱对于他们来说基本可以,如果加入三部轮唱,歌曲的意境会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五)竖笛演奏,再现黄昏。
在本环节中通过教师吹奏竖笛,学生打击乐伴奏,学生聆听竖笛演奏的《美丽的黄昏》,布置学生课后练习竖笛演奏。感受声乐、器乐表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聆听二拍子和三拍子的特点,我们精心选择了教材并自制了歌曲伴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四三拍有了很好的内心体验,并自然而然的在歌曲中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收获成功,体验合唱的美妙!学生在音乐中变得更加热情、开朗,自信。
《桔梗谣》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桔梗谣》。这是一首曲调 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为《桔梗谣》。朝鲜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他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歌曲采用四分之三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做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即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为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的风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下学习下面的丰收之歌进行了铺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奠定了基础。
音乐新课标指出,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根据三年级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又根据我农村校学生的情况,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学唱《桔梗谣》,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美。2、掌握三拍子的歌曲的韵律并能用歌舞的形式表演《桔梗谣》。3、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丰收的喜悦,抒发对朝鲜歌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
教学难点:掌握三拍子的歌曲的韵律,感受歌曲的美。
教学准备:电子琴和相关课件等。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合唱教学,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是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德熏陶。基于以上几点,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激情引趣
首先师生进行律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带动学生进入到音乐课的意
境中。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接下来,师生分低位置和高位置以及不同的节奏和音高进行互相问好,充分体现了平时在唱歌教学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提醒学生在音乐课中的发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为演唱新歌做好准备。
之后,我通过观看课件引出朝鲜族的风土人情,对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了新课《桔梗谣》。
二、新课教学
1、感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新授过程中我从聆听入手,首先我让孩子们初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然后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情绪。接着就是边听韵律边打强弱拍。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的舞蹈性节奏,感受韵律。四是用“哩”模唱旋律。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学生的模仿学唱,巩固前倚音的唱法。这样从孩子们的无意当中接触到了歌曲里的旋律,有利于掌握歌曲的韵律美。也就提前解决了重难点。
2、体验音乐
我师生一起来体会朝鲜小朋友怎样劳动。在读歌词的过程中加强了情感的引发,教师利用示范法声情并茂地范读歌词,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他们读好歌词。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了学生对朝鲜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潜移默化的建立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教师引导学生用歌唱的方法读歌词,这一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歌唱方法,使他们养成习惯,为演唱新歌作好准备。
在演唱歌曲部分,首先是指导学生听伴奏进行唇唱,然后随琴轻声,慢速的演唱歌曲,有益于学生唱准旋律和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有意的提出衬词部分,问同学们,这是朝鲜族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心情怎么样呀?引导他们用轻快地声音演唱。接着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怎样再把歌曲唱的高兴些,然后采用了示范法让同学们聆听范唱,把自己的演唱速度加快一些进行演唱。最后找出自己认为掌握不牢的地方对老师进行反馈,师生一起练习巩固实践。循序渐进的掌握歌曲。在歌曲学唱完后,教师教唱曲谱。
3、表现音乐(实践创作)
首先,教师表演朝鲜舞《希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然后教师
介绍朝鲜族舞蹈的特点,师生一起舞蹈,教师对动作不到位的动作进行指导。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朝鲜舞蹈的美,丰富知识的积累,为表现《桔梗谣》做了铺垫。接下来,由同学们为《桔梗谣》创编动作。在创编过程中,学生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提高了他们的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美,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心情。最后师生一起舞蹈《桔梗谣》。
四、知识拓展
最后观看歌舞《丰收的喜悦》。让学生充分体会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即对这节课进行了小节又紧扣主题。
六、板书设计:
桔 梗 谣
欢乐、 愉悦
装饰音
七、作业设计:
课后把这首歌唱熟练,有兴趣的同学为这首个曲创编更合适的舞蹈动作来为大家表演。
《如今家乡山连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说课题目是《如今家乡山连山》,新课标要求通过唱歌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得愉悦,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我分六项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如今家乡山连山》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全曲由五个乐句两个声部组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纯朴。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歌颂了农村经济改革后的大好形势。歌词通过儿童的心理活动,把谷垛比作山,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农村丰收的景象。歌曲活泼、风趣,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强,学习歌曲快,我选择了这节音乐课。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为此我制定了知识、情感、能力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顿音记号的标志,知道顿音记号要唱的短促、跳跃。
2、情感目标: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
3、能力目标:在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后,学生能够在歌曲中适当的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并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难点:二声部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会拿出时间让他们单独练习二声部。
四、说教法
1、游戏法: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他们还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儿,所以游戏法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情景法: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个多梦的港湾,清早,小鸟唤醒我,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伴随着蓝天白云,度过了一天天愉快的生活。那就是美丽的小山村。有人说,小山村的秋天是一年四季最美的季节,因为到了秋天,果实飘香,大自然向人们回报一个又一个丰收年。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使学生们更快的融入到音乐情境之中。
3、讨论法:分小组讨论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学法
1、主动吸收法:教育并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一种自然过程,所以我会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主动吸收。
2、小组合作法:我用合唱的方式,将他们分成高声部和低声部来演唱这首歌,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发现探究发:通过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让他们去探究应该在什
么地方加语气词,加哪种语气词比较好。
六、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2、学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我先完整的弹唱一遍这首歌,并展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使学生们喜欢这首歌,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2>我运用教唱法先将歌谱学会(高声部),学生能够完整的唱歌谱后,加入歌词,让学生完整的唱这首歌。
<3>把二声部的4个小节拿出来,单独练习低声部,再低声部学会的情况下,加入高声部,让他们感受二部和声的效果。
<4>用游戏的方法唱歌,分高声部、低声部两个小组,把整首歌演唱出来,体会丰收的喜悦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3、拓展
要求: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会让学生在歌词中适当的地方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动、形象。例如:“妈妈告诉我,
家乡没有山”这句歌词,显得有点惋惜和遗憾之情,我觉得用“唉”比较好,下面的就分组讨论。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唱出自己组里填的语气词。
<2>在所有组里的语气词里选一组最好的,确定下来。
<3>全班一起演唱,并加上确定的语气词。
<4>唱歌比赛:将学生分4个组,一组高声部、一组低声部、一组加语气词、一组加打击乐器(如沙锤、双响筒、碰玲),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默契。
4、小结
在课堂小结时我先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而且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敬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第八课 丰收歌舞
《桔梗谣》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课《桔梗谣》。这是一首曲调 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为《桔梗谣》。朝鲜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他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歌曲采用四分之三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做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即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为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的风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下学习下面的丰收之歌进行了铺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奠定了基础。
音乐新课标指出,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根据三年级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又根据我农村校学生的情况,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学唱《桔梗谣》,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美。2、掌握三拍子的歌曲的韵律并能用歌舞的形式表演《桔梗谣》。3、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丰收的喜悦,抒发对朝鲜歌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
教学难点:掌握三拍子的歌曲的韵律,感受歌曲的美。
教学准备:电子琴和相关课件等。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合唱教学,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是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德熏陶。基于以上几点,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激情引趣
首先师生进行律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带动学生进入到音乐课的意
境中。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接下来,师生分低位置和高位置以及不同的节奏和音高进行互相问好,充分体现了平时在唱歌教学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提醒学生在音乐课中的发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为演唱新歌做好准备。
之后,我通过观看课件引出朝鲜族的风土人情,对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了新课《桔梗谣》。
二、新课教学
1、感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新授过程中我从聆听入手,首先我让孩子们初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然后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情绪。接着就是边听韵律边打强弱拍。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的舞蹈性节奏,感受韵律。四是用“哩”模唱旋律。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学生的模仿学唱,巩固前倚音的唱法。这样从孩子们的无意当中接触到了歌曲里的旋律,有利于掌握歌曲的韵律美。也就提前解决了重难点。
2、体验音乐
我师生一起来体会朝鲜小朋友怎样劳动。在读歌词的过程中加强了情感的引发,教师利用示范法声情并茂地范读歌词,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他们读好歌词。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了学生对朝鲜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潜移默化的建立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教师引导学生用歌唱的方法读歌词,这一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歌唱方法,使他们养成习惯,为演唱新歌作好准备。
在演唱歌曲部分,首先是指导学生听伴奏进行唇唱,然后随琴轻声,慢速的演唱歌曲,有益于学生唱准旋律和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有意的提出衬词部分,问同学们,这是朝鲜族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心情怎么样呀?引导他们用轻快地声音演唱。接着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怎样再把歌曲唱的高兴些,然后采用了示范法让同学们聆听范唱,把自己的演唱速度加快一些进行演唱。最后找出自己认为掌握不牢的地方对老师进行反馈,师生一起练习巩固实践。循序渐进的掌握歌曲。在歌曲学唱完后,教师教唱曲谱。
3、表现音乐(实践创作)
首先,教师表演朝鲜舞《希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然后教师
介绍朝鲜族舞蹈的特点,师生一起舞蹈,教师对动作不到位的动作进行指导。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朝鲜舞蹈的美,丰富知识的积累,为表现《桔梗谣》做了铺垫。接下来,由同学们为《桔梗谣》创编动作。在创编过程中,学生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提高了他们的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美,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心情。最后师生一起舞蹈《桔梗谣》。
四、知识拓展
最后观看歌舞《丰收的喜悦》。让学生充分体会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即对这节课进行了小节又紧扣主题。
六、板书设计:
桔 梗 谣
欢乐、 愉悦
装饰音
七、作业设计:
课后把这首歌唱熟练,有兴趣的同学为这首个曲创编更合适的舞蹈动作来为大家表演。
我尽可能地将这节唱歌课作到设计合理、有效,让预设的课堂充满魅力。我觉得课上的语言如果在精湛一些会美化整节课,还需要进一步的锻炼。对音乐差生关注的还不是很多。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如今家乡山连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说课题目是《如今家乡山连山》,新课标要求通过唱歌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得愉悦,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我分六项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如今家乡山连山》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8课。全曲由五个乐句两个声部组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纯朴。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歌颂了农村经济改革后的大好形势。歌词通过儿童的心理活动,把谷垛比作山,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农村丰收的景象。歌曲活泼、风趣,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强,学习歌曲快,我选择了这节音乐课。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为此我制定了知识、情感、能力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顿音记号的标志,知道顿音记号要唱的短促、跳跃。
2、情感目标: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
3、能力目标:在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后,学生能够在歌曲中适当的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并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难点:二声部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会拿出时间让他们单独练习二声部。
四、说教法
1、游戏法: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他们还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儿,所以游戏法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情景法: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个多梦的港湾,清早,小鸟唤醒我,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伴随着蓝天白云,度过了一天天愉快的生活。那就是美丽的小山村。有人说,小山村的秋天是一年四季最美的季节,因为到了秋天,果实飘香,大自然向人们回报一个又一个丰收年。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使学生们更快的融入到音乐情境之中。
3、讨论法:分小组讨论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学法
1、主动吸收法:教育并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一种自然过程,所以我会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主动吸收。
2、小组合作法:我用合唱的方式,将他们分成高声部和低声部来演唱这首歌,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发现探究发:通过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让他们去探究应该在什
么地方加语气词,加哪种语气词比较好。
六、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2、学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我先完整的弹唱一遍这首歌,并展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使学生们喜欢这首歌,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2>我运用教唱法先将歌谱学会(高声部),学生能够完整的唱歌谱后,加入歌词,让学生完整的唱这首歌。
<3>把二声部的4个小节拿出来,单独练习低声部,再低声部学会的情况下,加入高声部,让他们感受二部和声的效果。
<4>用游戏的方法唱歌,分高声部、低声部两个小组,把整首歌演唱出来,体会丰收的喜悦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3、拓展
要求: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会让学生在歌词中适当的地方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动、形象。例如:“妈妈告诉我,
家乡没有山”这句歌词,显得有点惋惜和遗憾之情,我觉得用“唉”比较好,下面的就分组讨论。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唱出自己组里填的语气词。
<2>在所有组里的语气词里选一组最好的,确定下来。
<3>全班一起演唱,并加上确定的语气词。
<4>唱歌比赛:将学生分4个组,一组高声部、一组低声部、一组加语气词、一组加打击乐器(如沙锤、双响筒、碰玲),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默契。
4、小结
在课堂小结时我先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而且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敬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课 童年
捉迷藏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四季的歌》中的歌曲《捉迷藏》,本课是一节歌唱课。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
《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了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歌曲为四三拍,速度稍快,附点八分音符的频繁出现给歌曲的学唱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教材中的地位
歌曲《捉迷藏》让“四季的歌”这个人文主题与音乐作品有机地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作为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并加强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附点八分音符的大量出现也为今后学习该音乐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大自然四季变化带来的无限生机,表达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2.技能目标:感受歌曲充满童贞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乐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 ,流畅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知识目标:熟悉三拍子节拍,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2.难点:较好地掌握附点部分的节奏和一字多音的唱法。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音乐能有初步的感受和自己的见解,大多数的学生表现得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但乐理知识掌握得不够,歌唱技能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引导学生运用聆听、模唱法来学唱歌曲,用参与体验法来表现歌曲。另外还用到了情景创设法、体验感受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张秋天的图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用“呼呼呼”和“沙沙沙”来模仿表现秋风、秋雨。紧接着让学生聆听秋风、秋雨的歌声,老师用“呼”和“沙”范唱曲调6.6 66 16 ︱ 6––︱5.5 55 15︱5––‖,学生学唱
(设计意图:首先我运用了情景创设法,引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秋天这个季节,秋风秋雨的歌声这个环节中的曲调是歌曲《捉迷藏》中的高潮乐句,在模唱时我做了降调处理,避免学生一开始就出现喊唱的现象,这样的设计既进行了一次充满趣味的发声练习,也为歌曲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新歌教学
1.谈话过渡:我们的歌声引来了秋娃娃,秋娃娃说他还有三个好伙伴,你们知道是谁吗?(春娃娃、夏娃娃、秋娃娃)这四个好伙伴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喜欢玩耍做游戏,你们听,他们在玩什么?(播放歌曲《捉迷藏》)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自然引入到歌曲教学的环节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趣气氛中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复听歌曲,提出要求,再仔细听一遍,四个娃娃都藏到哪里去了?
用填空的形式请学生把歌曲的后半部分歌词补充完整
( )藏在( )中 ,( )躲到( )下,
( )钻入( ),( )缩进( )。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词内容,采用填空的形式既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也使问题变得更有趣味。)
3.再请学生用歌声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老师唱:什么藏在花丛中?学生唱:春天藏在花丛中。……
首先采用一句一句对唱的形式,再为每一句答句创编相应的动作,最后连起来跟琴唱并做动作
(设计意图:先是通过模唱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曲调;律动的加入形象地表现歌词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4.出示歌曲,再次复听歌曲,边听边打三拍子节拍(增强学生三拍子的律动感)
5.请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前半部分的两段歌词读一读。学生读好以后,老师示范分别用稍快的速度和稍慢的速度朗读歌词,问学生哪种读法你更喜欢?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熟悉歌词,老师用不同的速度朗读歌词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感知用合适的速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6.一起用稍快的节奏读前半部分的歌词,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X. X这个节奏,并指导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朗读,最后加入音乐伴奏,前半部分以说唱形式表现,后半部分演唱。
(设计意图:X. X这个节奏是这个环节着重要解决的难点,在老师的示范和引领中不断练习和巩固节奏,为歌曲的正确演唱打下基础。)
7.填唱前半部分歌词,再完整演唱歌曲
(由于之前对歌曲的学唱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到这个环节学生已能较好地演唱整首歌曲。)
8.歌曲处理
提问:玩捉迷藏的心情是怎样的?要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歌曲?老师小结:前半部分轻巧有弹性,后半部分热情洋溢。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体验,引导学生恰当地把握歌曲的情绪、节拍、速度和力度特点,针对性地巩固歌曲中的难点,力求流畅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1.游戏表演(春夏秋冬四个头饰)
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春夏秋冬四个娃娃,前半部分每个娃娃站在对应的小组前带领同学打三拍子节拍,后半部分下面同学根据歌词扮演花丛、草帽、谷堆、棉褂褂,四位学生自由躲藏。
(设计意图: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调动学生表演的热情,寓教于乐。)
2.歌曲综合处理,加入说唱、分组演唱等形式,分组讨论,最后选出最佳表演方案进行全体表演。
(设计意图:运用参与体验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教学中设计的说唱等形式进行综合表演,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通过相互合作表现歌曲。)
四、小结
师生谈话,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捉迷藏》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多么幸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我们多么幸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我们多么幸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5第2课,这首歌是我国已故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在1955年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分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是齐唱,富有动力,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展示了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部分是以三度和声音程为主的合唱,歌词以“哈哈”为衬词,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情境,将以学生儿童们天真活泼的情感目标进行歌唱而创造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第一声部的学唱,领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指导学生用轻快明朗的声音以及欢快的情绪歌唱。
2、 通过培养舞蹈创编能力和童年歌曲的歌唱,使学生乐于参与即兴创作活动,增进群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尽情地对美好生活进行歌唱。在歌唱中体现三拍的强弱规律,体现旋律的起伏跌宕。
教学难点:唱准“哈、哈、哈”的跳跃性和音高
二、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音乐,圆满完成这次的音乐教学,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激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2、 观察法。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观察击拍,观察教师唱歌的情绪,为用欢快、活泼地歌唱做好铺垫。
3、 点拨法。学生在唱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
4、 模唱法。“模唱”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5、 教唱法。我采用分句教唱法来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及歌唱情绪,
6、 当堂评定法。学生唱后,即时给予表扬,增强成功欲。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中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激发兴趣
律动导入,同学们融入轻松快乐的氛围,使之感受音乐的节拍,这样对新歌曲的学习有一定好处。听录音范唱,教师击拍,让学生边听边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及歌曲的情绪。三拍子强弱弱规律的教学,师生相互击拍,为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做准备。
(二)新歌教学
(1)旋律模唱
我进行旋律模唱法,通过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学生用‘la’音模唱出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这样的训练既能提高音准节奏又能培养音乐记忆力。
(2)歌词教学
教师有感情的教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节拍的同时跟着学唱。在这基础上学唱歌词,随琴听唱,要求注意 3/4 拍的强弱规律, 请同学们打拍子随老师一起唱,再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给予评价。
(3)随歌起舞
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美的舞姿。为了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我在本歌曲完全好以后,让学生们用舞蹈来表现歌曲,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互相启迪、探讨来再现歌曲并进行歌舞创编。教师给予启发和指导舞蹈动作,强化老师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体现师生融洽关系。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开心吗?这样的学习生活幸福吗?那我们要珍惜这份幸福,让我们再次唱响幸福,为幸福喝彩。(播放歌曲,让学生听着或唱着,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享受课间活动的快乐。)
五、教学板书:
我们多么幸福
(欢快、活泼)
66 6 6 ︳4 6 i ︳7 — 6 ︳5 — — ︳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这节课的要点
六、说教学反思:
《摇啊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摇啊摇》是一首上海童谣,歌词亲切、质朴,旋律优美、宁静、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细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发着童谣的魅力与芬芳。让我们在轻轻吟唱中,也不知不觉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唱上海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从音乐中感受并体验童年生活的快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通过即兴创编形体动作,表现歌曲抒情优美、静谧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能够了解、喜欢上海童谣,开拓音乐视野。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是首6/8拍子的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悠远,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年代距现在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所以,“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是本课的重点。而“体会6/8拍子的节拍与强弱”则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唱法和视谱法进行教学。听唱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需求的教学方法。而视谱法则关注到了学生全方位的学习,使学生在轻松学唱的同时渗透知识技能的学习。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唱、听、动等多个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歌曲带来的温馨与甜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叫卖行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块:朗诵导入课堂——观看童年照片——再现三代人的童年——学唱歌曲——拓展和提升课堂)。
(第一版块)朗诵导入课堂
课堂伊始,我朗诵导入:“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充满梦幻,充满欢乐;童年是一首美妙的诗,无忧无虑,乐陶陶;童年是一幅多彩的画,五光十色,绚丽夺目。”
(设计意图:这是我的配乐朗诵,我希望我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够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这美妙的背景音乐和深情的朗诵,给大家营造一种淡雅、悠远的意境,能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美的境界,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柔美的基调。)
(第二版块)观看童年照片
我继续说道:“刚才的小诗描写的是作家笔下的童年,而我们同学们现在正是童年时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美丽的童年吧。”(多媒体播放学生照片)。
我和同学们边看边讨论,我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激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 (第三版块)再现三代人的童年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许老师的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肯定回答道:“想!”“好!你们看!”这时我跟随《采蘑菇的小姑娘》的音乐边歌边舞,生动形象地向同学
们再现我的童年生活情景。“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就明白了。”(播放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歌曲听完后,我们讨论总结出爸爸妈妈的童年原来能够有学上就是最快乐的事情了。“那么,爷爷奶奶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时,我为同学们范唱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旨在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唱、听、看”等有效方法,让学生顺理成章地进入歌曲的情绪。)
(第四版块)学唱歌曲
1、听完我的范唱后,我让同学们试着说说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然后,在歌曲背景下做“开火车”的游戏。我和另一个同学做火车头,将学生分成两组带领他们从相反的方向随三拍子的强弱起伏绕教室圆场。这主要是为下面的歌曲学习做铺垫。因为,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而掌握好6/8拍子的节拍基本上也就掌握了这首上海民谣的节奏特征。
接下来我按照节拍为同学们范读歌词,这也是强化节奏的练习。之后,让同学们试着读歌词,体验歌曲的三拍子特征。
2、在读过歌词以后,我及时引领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首先让他们听,然后再唱,齐唱、个别唱、指名唱等多种形式去唱,在唱中走个来回,以加深理解和领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感情。同时,根据孩子们的汇报适时对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加以纠正。
在这一环节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有困难的乐句,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将学生谈到的困难的乐句反复吟唱,师生共同研唱。这样既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另外,反复演唱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回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乐感,以声传情。“唱”,也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方法。
歌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现成的作品的演唱指导,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歌词的创编。接下来,我让学生仿写歌词。只要节奏合理,节拍准确,我都鼓励他们大胆创作。
3、最后,回顾整首歌曲,让学生谈谈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五)拓展和提升课堂
为了拓展课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我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用什么好办法可以留住我们美丽的童年呢?我让同学们自主分成四个小组,群策群立,经过思考、讨论、创作,然后将自己的好办法拿出来跟大家一同分享。最后,带着对童年的无限眷恋和遐想,结束本课。
小酒窝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童年》里的音乐表演《小酒窝》。《童年》这一课表达的主题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热爱,今天,我想就本课的第二课时《小酒窝》的教学向大家详细地谈一谈。首先,我想对这课教材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 教材分析:
《小酒窝》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五声羽调式。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唱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快心情。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应用了富有弹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节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3. 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主题并能学会“热爱童年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
其中教学重点设定为: 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教学难点为:八分休止符,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三, 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选择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至中都过、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一)、组织教学: 我设计的导入这个环节是这样的:世界真大,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鲜花、绿草、蝴蝶、小溪、高山……,到处充满美丽、和平、欢乐。最近老师也在同学们的脸上发现了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互相观察观察到底老师发现了什么?生:各抒己见!师:老师最喜欢的是每个同学的微笑,因为我会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可爱的小酒窝。
【通过导入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这时我就出示课题《小酒窝》,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也叫《小酒窝》,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这时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聆听。我提的问题是这样的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录音,这样设计可以使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更容易把握音乐的情绪,为后面动作的创编铺路。
歌曲的学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句第二部分是第三、四句。无论是学曲调还是唱歌词都必须以句为单位。
听了这首歌这么高兴这么喜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请大家仔细听,我唱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
是哪个音吗?学生回答出来后,跟着琴来唱唱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曲调,发现有错误及时改正。请大家仔细听我唱的两句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范唱AB两句,各四小节,可以适时提示:歌词、节奏、曲调】这样设计在教学中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设问,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
第三、四句后半拍节奏是歌曲的难点,所以我采取了歌词节奏的朗读先行。播放课件,这个课件的内容是第三、四句的歌词。再进行曲调跟唱——歌词跟唱。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把握。在唱熟的基础上,提出请两个同学在“呀子喂”处相互按节奏拍拍手以加强节奏感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编创其它节奏型,来表达喜悦的情景。
鼓励学生创编恰当动作边唱边舞。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们在欢快、喜悦的情境中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引发创作灵感,而且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我还重视音乐文化方面去开拓,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 、课堂小节
小小酒窝是甜蜜的,也是幸福的。在我们每个同学身边,有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亲爱的老师同学,有这么多关心爱护你们的人,你们的成长进步是他们的骄傲。你们是多么幸福啊,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在这里请对他们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
【本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为“热爱童年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这个环节,就是促使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学会去珍爱自己的生活!从而深化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设想,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只要能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第二课 草原
《森吉德玛》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此外还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全曲以从容徐缓的马蹄声般的节奏为背景,以第一个乐句为种子音调,旋律时而高亢激昂,好似青年在高声呼唤;时而凄恻柔婉,犹如低声的泣诉。最后以副歌式的、在情绪上具有概括性的附加式曲尾衬腔结束,设计这一堂欣赏活动,让幼儿能够体会乐句中青年牧民对森吉德玛的思念,同时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有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提高,创作欲望比较强烈等年龄特点、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倾听乐曲《森吉德玛》,体验宁静悠远与欢腾热烈两种不同的意境。
2、初步感知作品的速度、力度变化,与同伴合作体验音乐中的不同形象与情绪。
3、随音乐尝试用提腕、压腕、抖肩等基本蒙古舞动作进行创编,并通过配乐朗诵、动作表演等方式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幼儿发展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通过反复欣赏音乐,感受、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难点是:能随乐朗诵、有创造性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和形象。因为这要求幼儿能联系到生活实际和以往所学,完成肢体动作的重新加工,迁移创造,表达出音乐所包含的内容和形象。
四、教学法
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本节活动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法: 欣赏法: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使幼儿体验宁静悠远与欢腾热烈两种不同的意境。
多种感官参与法:通过倾听音乐、观看图片,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
舞蹈法:鼓励幼儿自编动作与音乐相配合,将音乐的不同层次用舞蹈语汇加以形象表现,让他们在模仿和表演当中领悟音乐带来的乐趣,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五、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引发幼儿对参与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活动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用书《森吉德玛》、PPT课件、音乐《森吉德玛》
经验准备:学习过诗歌《美丽的草原》,能理解诗歌的意境,会有表情地背诵诗歌。
六、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森吉德玛》画面,并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地观看并倾听。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想一想图上的画面和音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 )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师:哪一幅图与第一段音乐比较像?哪一幅图与第二段音乐比较像?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歌《美丽的草原》,其中哪一段诗可以配合第一段朗诵,哪一段诗可以配合第二段音乐朗诵?
(将抽象的音乐与具体的图片和诗歌进行匹配,使幼儿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展现的意境。 )
3、幼儿进行配乐诗朗诵。
(1)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学习配乐诗朗诵。教师要用声音、体态、表情暗示幼儿,使幼儿感受诗歌与音乐的协调,并加以表现。
(2)教师进一步指导幼儿用更适合于音乐的速度、力度来朗诵,并注意引导全体幼儿保持声音协调。
(在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随乐朗诵,并学会集体间的合作与协调)
4、幼儿根据两段音乐的不同情绪创编简单的动作,随音乐即兴起舞。
(1)听第一段音乐,幼儿即兴起舞,表现美丽的草原风光。
师:第一段音乐向我们描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我们可以做哪些动作呢?
(2)听第二段音乐,全体幼儿做相同的动作,表现节日活动或劳动。
师:第二段音乐说的是草原上人们劳动的场面,可以做哪些动作?
(3)教师选择幼儿创编的动作,组合成为第二段的舞蹈动作,带领幼儿共同表演舞蹈。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培养幼儿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结合纲要,教师给幼儿提供自由表演的机会,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内容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将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推向了高潮。)
5、教师组织一部分幼儿配乐朗诵,另一部分幼儿随音乐舞蹈。
(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以多种形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在集体形式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体验集体协作的快乐,逐渐学会理解、尊重、接纳和欣赏他人。)
6、活动延伸
幼儿在欣赏活动中创编出的舞蹈可以被加工整理成一段完整地蒙古舞舞蹈组合,在其他音乐活动的开始部分或结束部分进行练习。
(通过舞蹈动作的练习提高随乐动作的协调性。)
七、总结
整个活动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情境性和协作性,注重整合,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赛马》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二课《可爱的动物》,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我的说课内容分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
《赛马》是我国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它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庆自己的节日时,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乐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情绪热烈、奔放,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面。第二部分情绪轻快悠扬,刻画了骑手们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第三部分是第一段部分再现,情绪更为激烈,呈现了赛马的欢腾场面。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二胡独奏曲《赛马》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民族拉弦乐器二胡及其音色特点。本节课也是认识我国民族拉弦乐器的开始,因而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3、教学目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蒙古族及蒙古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②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③知识目标:认识民族拉弦乐器二胡,并初步感受二胡音色特点。
4、教学重点:认识二胡,并感受其音色特点。
5、教学难点:体会速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6、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电脑、打击乐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课堂比较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欣赏课不太感兴趣。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的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视听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参与能力,使欣赏课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教法:
1、教学中以视听为主,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
四、学法:
1、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利用多媒体助教手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从对乐曲听觉上的感觉升华到对乐曲的联想,联想到蒙古族人民赛马时的情景。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我心爱的小马车》(播放课件)
3、听《吉祥三宝》(播放课件)
说说这首歌曲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曲中主要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聆听《吉祥三宝》,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歌曲中对蒙古族的歌曲、服装及演奏的乐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情做了铺垫。
(二)创设情境,感受民风(课件演示)
让我们一起去蒙古草原,看看那里的美丽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课件演示进行观察,对蒙古族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正在欢庆自己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介绍那达幕盛会。(八月的草原,金风秋爽,牛羊肥壮,牧民们喜庆丰收的季节到了。这时候他们便开始酿制马奶酒,屠宰牛羊,缝制新衣,准备各种美味的食品,举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大会,那达幕是游戏、娱乐的意思,被称为"男儿三艺"的射箭、摔跤、赛马,是最吸引人的。
(课件显示男儿三艺赛况)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式的电脑课件演示,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开拓文化视野,从而产生对蒙古族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三)新课导入
有一首曲子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蒙古族人民在赛马场上的情景,那就是由我国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赛马》。
介绍二胡:(教学重点)
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乐器,它是通过琴弓与两根琴弦磨擦产生振动传到鼓面上发出的声音。二胡可以演奏各种情绪的音乐,不但能演奏优美婉转的乐曲,还能表现热烈欢快的旋律。更能模仿一些特殊的声音。二胡演奏法其中的三种:连弓、连顿弓、拨弦。二胡由琴筒、琴皮、琴杆、琴头、琴轴、千斤、琴马、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松香等附属物。
(四)、分段欣赏《赛马》(播放课件)
1、细听第一段,感受音乐节奏。
(1)这段音乐表现赛马比赛什么阶段?场面
《草原上》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五册第二单元《草原》中的《草原上》一课,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 。新的课标还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理论依据。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讲讲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
。《草原上》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所在单元“草原”,是本册书中唯一一个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语言十分简练,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将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风土人情。
结合三年级孩子接受能力强,爱唱却唱得不够准确、动听的音乐能力;爱表现却自律能力较低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唱、舞、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而教学难点则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确演唱。
接着说说教法(本课的教法我是这样制定的)
在歌曲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审美活动中,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依据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示范法”、“听唱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 “听”、“说”、“看”、“唱”、“演”、“动”等多种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发挥想象和创新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桥梁作用,学生在主动感知、体验音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达到情感升华。
四、下面我就说说本课设计的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出示流程图)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课堂,我将具体向大家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
走进大草原
聆听着熟悉的旋律《草原就是我的家》,做蒙古族骑马的动作进教室,(演示)师生共同律动,待音乐声结束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这一环节的安排,就是帮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学生通过听、律动等形式。一定对蒙古族音乐风格有点感触,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次,也营造出了浓郁的音乐课氛围。于是进入我的第二环节。
(二)感受大草原
1、首先我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刚才做的骑马动作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学生交流,预设回答蒙古族)
2、然后出示课件:介绍蒙古族的各种服饰以及草原、蒙古包:蒙古族是我们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称之为蒙古包。这里我打算将草原上作为背景音乐,这样可以使学生反复熟悉音乐,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3、接着介绍蒙古族舞蹈,鼓励学生照着课件上的舞蹈动作,学一学、动一动,做骑马,甩马鞭、鸿雁飞的耸肩动作)
【这一环节的安排,我的目的是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许多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歌舞的兴趣,又能使孩子们积极展开想象,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达到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的文化相互融合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三)歌唱大草原
1、我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认识了蒙古族,感受了蒙古歌舞的特点,辽阔的草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唱一首草原的歌,让我们一起到大草原看看(播放多媒体图片),师范唱歌曲出示课题。这里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为后面的的歌曲教学及上好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2、然后提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什么情感?讨论回答之后,我将继续根据大纲要求,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我安排了聆听录音范唱感受节拍,接着生随琴模唱、随录音演唱、歌曲接龙等几个小环节学唱歌曲,在此环节中,我让学生多次聆听并在轻声跟唱歌曲的教学方法下进行,因为歌曲比较简短,所以,这样下来,他们对本首歌曲很快就掌握了。(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模唱法及听唱法等不同的学唱方法。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学唱—会唱—有感情地演唱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歌曲的情绪,陶冶音乐情操,深刻体会蒙古族的风情,实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四)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1、首先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自己创编出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然后进行录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体验,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到新奇及感到的自己的能干,使学生对上音乐课提高了兴趣,并让学生作自我评价,从中得到提高。采用自编表演动作形式进行歌表演,再由学生进行评价,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一种培养。
2、为了拓展课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我对学生说:“蒙古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他们还要在美丽的大草原举行一年一次隆重的那达慕大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媒体出示骑马、射箭、摔跤等画面)
3、在孩子们带着好奇的心情下,我问:你们想参加吗?那就得多了解蒙古族,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蒙古族的骑马舞吧,欣赏完我又问:“你最喜欢骑马舞中的哪一个动作?你能模仿一下吗?”
4、在音乐中学生表演动作,这时我出示筷子,学生会觉得很好奇,我向学生说明:筷子是生活用具,但在蒙古族人手中它是可以用来跳舞的道具。随后我表演筷子舞,表演完一次之后,引导学生随着草原上的音乐来跳,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通过自我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五)课后延伸,资源共享(进入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让学生欣赏著名的蒙古族器乐曲《赛马》、《牧歌》;欣赏耳熟能详的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
【因为一个、两个的音乐作品并不能让孩子们完全的认识、领悟蒙古族音乐的丰富魅力及内涵。我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趁热打铁,让他们从多角度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是融合律动、歌曲、表演、创编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综合课。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以“主体、创新”为主题,以“草原”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走进大草原、感受大草原、歌唱大草原、体验创新,激发热情、课后延伸,资源共享几个环节的教学,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了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所思所想,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万马奔腾》和《我是草原小牧民》来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能为歌曲编创不同的动作。
二、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筷子等。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重点采用欣赏引入、听唱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创新法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表现美。
四、教学流程:
因为我所讲的是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学生特别的活跃,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欣赏《万马奔腾》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让学生谈感受。这部分学生可以随意的说,怎么想就怎么说。在复听的过程中我把《万马奔腾》的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边听边看感受音乐所表达的万马奔腾、嘶鸣的场面。
通过欣赏《万马奔腾》的音乐来引进蒙古族的民族乐器马头琴,并渗透马头琴的相关知识,如:介绍马头琴的外形、音色、马头琴的传说故事,来吸引学生对蒙古族的文化产生兴趣。接下来引入歌曲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歌曲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
在歌曲教学的这部分我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两遍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再带领学生读两遍歌词,让学生在熟悉歌词的同时对歌曲的节奏进一步了解,接着出示学生掌握不准的节奏型,带领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进一步解决难点。
准备工作全部做好后让学生先把歌曲进行演唱。老师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哪里掌握的不好,并针对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进行范唱,让学生把自己演唱的跟老师演唱的进行对比,找不同。让学生自己先发现,学生改进的才能快一些。最后,老师把学生没发现的地方进行讲解。在学生唱准后进行师生接唱等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掌握歌曲后进行拓展练习,通过课件让学生对蒙古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欣赏一段蒙古族的《筷子舞》让学生对筷子舞先进行一下了解,对下一步进行铺垫。老师为学生展示一段筷子舞,让学生喜欢并加入到舞蹈中来。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音乐学科有效的整合,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而且使学生在听、唱、跳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系扩充了的一段体。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万马奔腾》和《我是草原小牧民》来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能为歌曲编创不同的动作。
四、教学设计:
(一)、欣赏:马蹄琴曲《万马奔腾》
1、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听一听这首音乐跟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从音乐声中联想到了什么?
2、初听:学生谈感受。
3、复听:播放《万马奔腾》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师简介:这首音乐的名字叫《万马奔腾》,音乐所表现的是成千上万匹骏马在奔腾嘶鸣的场面,声势特别浩大热烈。这首音乐是由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演奏的。 马头琴是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黄昏,晚霞慢慢染红了草原,牧人们就会坐在蒙古包前奏起心爱的马头琴,圆润、浑厚的琴声像在诉说草原上优美、动人的故事。
老师还有一个有关《马头琴》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民,和一匹聪明的白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一天,白马突然病死了,苏和非常难过,总盼着白马能再回来。一天晚上,他梦见白马回来了,对他说:“你不是在想我吗?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第二天,苏和按梦里说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杆顶部精心刻上白马的头。琴声和白马的叫声一样亲切、动听,后来人们便给这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头琴。
(二)、歌曲教学:
1、导入:一提到马头琴就会联想到放马的牧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我是草原小牧民》。
2、初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描绘了小牧民怎样的情感?
3、复听:同学们说的可真好啊!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4、读歌词:老师带领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两边歌词。
5、解决难点:二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练习。6、教师范唱歌曲:
7、学生演唱歌曲:老师找出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
8、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对比唱来改正学生的错误。
9、师生接唱。
10、男女生接唱。师:歌词中说到我是草原小牧民,手拿扬鞭多自豪!那么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呢?
11、学生齐唱歌曲 :
(三)、拓展部分:
1、观看课件蒙古族的民俗:师:同学们这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同学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
2、欣赏《筷子舞》:师:可以看出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具有蒙古族代表的舞蹈《筷子舞》吧!
3、师表演筷子舞: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筷子。师: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段筷子舞想看吗?那就给老师点掌声吧!
4、创编训练:师生共舞!
第三课 好伙伴
《同伴进行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第五册第三课的《同伴进行曲》。
一、说教材: 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的《同伴进行曲》是进行曲中的名作。它轻快优美的旋律为全世界人所熟悉。下面让我们走进泰克的世界,感受音乐之美。这是一首用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打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 在4小节引子之后,由高音乐器奏出了刚健、有力的进行曲主题
:
主题旋律的后半部分出现了多次大跳。音乐显得更为明朗、活泼:
当主题反复一遍时,一个柔美如歌的对位旋律与刚刚节奏短促的主题旋律相伴进行,仿佛两个性格迥异的好友携手同行:
在主题又作了一次变化重复后,乐曲进入中部,中低音乐器奏出平静温和的旋律,音调上下回旋,好像是对昔日好友的深情怀念。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随着第一部分的主题再次出现,乐曲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结束。
《同伴进行曲》这一课内容,在第五册音乐欣赏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图形谱让学生辨别音乐段落,从而将流动的旋律变得清晰明了,并第一次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图
形谱。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感受了《同伴进行曲》的优美旋律,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制定了以下教学几个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与感受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的风格和特点。
2、分段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认识和了解一些西洋管乐器的形状和音色特点,体会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技能目标:借助图形谱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队列表演和打击乐器伴奏,进一步熟悉和感受乐曲。
情感目标:了解作曲家及作品创作的背景,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同伴之间珍贵的友谊。
教学重点: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与特点,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熟悉主题,从中体会同伴之间的深厚感情。难点是:1.辨别一些西洋管乐器的音色特点。2.让学生进行队列表演和打击乐器伴奏。
三、说教法:(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进一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因为三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很短,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们创设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情景。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吸引她们的注意力,增加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模仿教学法。三年级的学生自己表现音乐的能力可能较弱,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教学过程律动的环节,我采用了此方法,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
3.对比法。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多次让学生对比聆听,因为对比能最快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不同。
4.律动法。律动能很快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表现音乐很好的方式。
5.图谱法。专家说:图谱就是把流动的音乐凝固化,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这一方法在本节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想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时候,我运用了此方法;当我想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变化的时候,我运用了此方法;当我想让学生听辨旋律变化时,我又运用了此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脑 电子琴 小鼓 小镲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我设计了本课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总:(一)、辨别进行曲的特点,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七分钟)
(二)、分段聆听、整体感受《同伴进行曲》。这个环节我又以故事的方式,把他分为三部分。1.出发2.目的地3.返回。(二十五分钟)
(三)、点题并介绍作曲家及创作背景,情感渗透和总结。(八分钟)
接下来我具体说各个教学环节:
分:(一)、辨别进行曲的特点,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1. 首先请同学们听三首乐曲片段,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设计
动作)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得出三种音乐体裁:舞曲、摇篮曲、进行曲。
2. 播放《同伴进行曲》片段,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乐曲和我们刚刚听的哪一类乐曲
感觉一样。
3. 最后教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进行曲这种体裁的特点。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三个不同类别的小乐段欣赏,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教不留痕迹,也更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分段聆听、整体感受《同伴进行曲》
1.出发
(1)教师创设情境: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郊游吧!初听音乐,说一说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一步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印象)再次聆听音乐,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用手和着音乐节奏拍一拍。(这一步让学生感受音乐鲜明的节奏)出示图形谱,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和老师一起画一画图形谱。在熟悉了主题旋律的基础上,教师带领男同学律动,女同学边哼主题旋律边画图形谱。(这一环节,循序渐进的聆听,有目标的聆听,让学生对音乐感受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有故事情节的律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图形谱的帮忙,学生更容易把握节奏,熟悉旋律。)
(2)男同学已经出发,女同学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刚刚的音乐一样吗?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然后,教师总结,这部分有一个柔美如歌的对位旋律与刚刚节奏短促的主题旋律相伴进行,仿佛两个性格迥异的好友携手同行。(这一步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找一找音乐的不同之处,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分辨总结音乐的不同之处)出示图形谱,教师带领大家画一画新出现的旋律线。再次聆听,请男生女生分别画上下两段图形谱,同时进行,就想两个性格迥异的好朋友一起前进。(利用故事人物性格的不同,形象的表现了音乐的不同,再加上图形谱,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
了这一遍主题的变化反复。)
(3)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同学们踏上了郊游的小路,沿途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一段音乐,我给同学们创设了情境,让他们听着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语言、肢体动作、线条、颜色等来表现音乐)
2.目的地
(1)终于到达了一片风景如画的地方,眼前的景色美的令人难以置信。听,花草树木都在欢迎我们呢!你能说一说这部分音乐和刚刚我们出发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吗?教师总结,这部分音乐是由中低音乐器演奏的,音乐平静温和。如果出发的旋律用小圆点来表示的话,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用什么来表示。(通过前面图形谱的运用,让学生自己画一画,自己感受这段音乐的特点)最后教师出示波浪线的图形谱,让学生跟着音乐画一画。再仔细聆听音乐,两段力度,音量不同,旋律相似的音乐,让男女生先分开律动,再合作律动。
(2)看!前面是一片大草地。这一部分就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图形谱,两人合作,跳一跳双人舞。(通过男女生的合作表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从中建立友谊。)
3.返回
(1)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返回的音乐已经响起!提问:返回的音乐和哪一段相似?这一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我打算用打击乐伴奏的方法让学生表现它。出示打击乐伴奏的节奏谱,让几位学生用小鼓和小镲来伴奏,其余同学空手打节奏。播放音乐,让学生合着音乐试一试。
(2)乐器就如音乐的手臂,有了他们才有了更完美的音符,让更多动听的声音走入我们的世界。今天这首乐曲给了我们很多不同的感觉,正是因为由不同的乐器朋友来演奏。出示两类乐器图片,简单介绍一下,两类乐器的形状,音色特点。(从平常的教学中渗透一些音乐知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3)这一首好听的音乐听完了,你知道它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吗?完整出示主题旋律的图形谱,让学生哼一哼,画一画并了解音乐三段体的结构。
(4)今天快乐的郊游马上就要结束了,整体回忆感受一下。播放完整音乐,教师拿出指挥棒,让学生进行列队表演(刚刚的律动表演,加上一点点队形变化,再加上十位打击乐伴奏的学生在a主题的时候进行伴奏)
(三)、点题并介绍作曲家及创作背景,情感渗透和总结。
提问:在今天的郊游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可再一起哼唱主题旋律,或加图形
谱动作)教师进行总结、点题,简单介绍作者和乐曲创作背景,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渗透的目标。
通过今天这堂课,我想说:图形谱
教学特色:
1. 乐曲欣赏的框架结构,通过郊游中出发、目的地、返回这三个环节展示,比较清晰,
而且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2. 乐曲的主要段落,通过由浅及深的感受、图形谱、律动、故事情节等方式,让学生
充分感知音乐,享受音乐。
3. 打击乐的伴奏和学生的列队表演,充分展示了乐曲进行曲的风格,让学生过了一把
小小仪仗队的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和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黄洞乡的音乐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你》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二.《我和你》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采用自然大调,4|4拍子,歌曲共四句歌词言简意赅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和平友善的情感,表达了21世纪人类共同的和谐与和平的奥运理念。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让学生体会奥运精神,张嘴容易唱好却难,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准确表现出歌曲宁静而又蕴含激情的情绪与意境。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柔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有表情地演唱《我和你》。
2.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音乐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我和你》。
教学难点: 理解《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和深层意义,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基本的乐理知识,所以本课中歌曲的曲调、节拍、节奏、旋律对学生来说并不算难,难点在与学生怎样清晰的咬字、吐字以及很好的唱出歌曲的意境情感。另外八年级的学
生对书本中的歌曲兴趣不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也是十分关键的。
五.说教法学法
音乐教学应该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重点采用:激趣诱导、引导感受和体验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观看、聆听、演唱等一系列活动中促进学生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想必大家对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并不陌生中国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展现大家还记忆犹新,你们知不知道奥运会是几年举办一次?最让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次奥运会还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2.欣赏历届奥运主题曲。
通常像这样的世界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每届都会有它的主题曲,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段历年奥运会的主题曲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起来感受。
1988汉城奥运会《hand in hand》(手牵手)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Reach》(登峰造极)
2000悉尼奥运会《The Flame》(圣火)
师:同学们,通过聆听你们发现奥运会主题曲通常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
3.小结:奥运会音乐通常比较高亢、热烈、充满激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从音乐中能感受到世界的和谐、体育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力量。
二.新课学习。
1.师:接着我们要一起走进的是2008北京奥运主题曲,由我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我和你》。《我和你》有着它独特的气质,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感受吧!
聆听歌曲《我和你》
2.师:歌曲欣赏完了,请思考一下,如果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你听完歌曲《我和你》的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小结:《我和你》没有之前大多数奥运主题曲那样的激情和昂扬,取而代之的是极其简单宁静的旋律;这首歌词曲异常简单朴实、速度舒缓,唱出了家的感觉,极其优美,触动人心。
3.介绍《我和你》的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是从全世界近九万首奥运歌曲中选出来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首词曲极其简单平实的《我和你》从海量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与这首歌相关的三个关键人物吧!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陈其钢-奥运开幕式音乐“总设计”、《我和你》的词曲作者:此前大多数奥运歌曲都是偏激昂和力量的。《我和你》一开始并不是主题曲,而是为国旗入场写的,当有了《我和你》这个旋律之后,整个导演组觉得它非常符合整个开幕式的感觉,就把它作为主题曲的候选曲目。
张艺谋-奥运开幕式的总导演:一个特别的时间我们突然听到了这首歌,当时觉得很美,这首歌很走心,走的很平实。奥组委用了数年的时间征集了几万首歌曲,但是并没有收到满意的作品。当时许多的作品都是以汉城奥运会的《手拉手》为模板而创作的,这和导演组平和、温暖的创作意图并不相符。在主题曲确定的最后时间里,我再次拾回这首歌重听的时候,感觉再也找不到比这个更合适的了。
刘欢-主题曲的男演唱者:这首歌不错,但是挺意外。这是一首非常不同的,另辟蹊径的奥运主题曲,歌词非常简单,曲子也很上口,让人心里很感动,也让人感受到世界大同、人类和平。
小结:中国在很多年前就在申办奥运,一直等到2008年才真正成功,这一路是多么的艰辛。歌曲中舒缓宽阔的旋律象征着世界和平与人类的和谐相处,也表达中国人民用宽广的胸怀来迎接世界各国的人们。
3.师范唱。
师:接下来请大家听老师弹唱一遍《我和你》,会唱的同学可以轻声的跟着音乐哼一哼,同时注意老师的每一个换气口和强弱的变化。在我们唱谱之前请同学们身体坐直腰立起来 我们先来做一下发音练习
4.1=c
1-3-]5-3-]1---]]我们用wu母音来演唱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试唱谱例(学生试唱一次)唱了谱例有同学就发现了这首歌曲没有fa和xi。这首歌曲是用我们民族特有的
五声调式来谱写的,体现着我们国家的音乐文化。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加上歌词轻轻地唱一遍。(生试唱) 师:同学们,是不是感觉张口容易唱好难啊
5. 想要把歌唱好,还是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因为气息的控制对于这首歌曲很重要。 (师指导学生如何控制气息,保持声音轻柔平稳。)请同学们跟着钢琴的伴奏一起演唱。
6.欣赏第二版本。 师:关于歌曲《我和你》,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歌曲的原唱其实另有他人。最初作曲家陈其钢选了非常有实力的两位歌坛新秀来演唱,导演张艺谋认为一定要选择知名度很高的歌手,两人还因此大吵了一架,据说原唱的歌声更加轻盈,更加动听,你们想听一听吗?
7.演唱常石磊版。 师:大家知道了,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这首歌的宁静简单的气质,我们的演唱要最大限度地轻盈、柔和,就像天使的声音一样纯净。下面该轮到同学们来演唱了。注意眼睛看老师的手势,控制好气息,有表情地演唱。
8.钢琴伴奏演唱。
师:通过演唱,同学们肯定都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动人之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站起来,想象我们来到宽敞的户外,把心放在天地间,让我们跟着钢琴伴奏,用我们纯净美妙的歌声来演绎。
三.拓展。
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将《我和你》加上律动来表演唱这首歌曲
《原谅我》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原谅我》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 《 原谅我 》 选自人民音乐 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1课时,歌曲为三四拍, 曲调短小精悍,歌词简练,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一个孩子对以往的过错,勇于向朋友倾诉,求得原谅的真切心情。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每个乐句都以弱起进入,采用了“XX X.X X XX X - ”基本节奏,只是在最后一个乐句稍作变化。歌曲的第一、二、三乐句的句首运用了相同的音调,朴实的语言“原谅、承认,以往的一点错”,真实的表达了孩子认错时的那种诚恳的神情。第三乐句在句尾作了“5 - 1”的音程大跳,把 恳求原谅的迫切心情推向高潮,紧接着以平稳的节奏及音调进入第四乐句,表现了孩子改正缺点、承认过错以后舒畅快活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本课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有变化的演唱歌曲《原谅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对比、演唱,感受到乐曲旋律、节奏以及音高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音乐体验中, 懂得珍惜朋友之间珍贵的团结友爱之情 。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
重点:能随旋律线的起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感受和体验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时间”的原则,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再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2、启发教学法:我对学生不确定的问题给予方法和内容上的引导,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3、自主探究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4、范唱法:通过我直接演唱歌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我在指导学法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歌曲的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结合“听”“唱”“演”等要素让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部分,我通过情境导入、学唱歌曲、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完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在上课之前和小朋友们玩找朋友的律动游戏,在音乐《找朋友》中,学生快乐入课,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然后通过好朋友之间的默契进行节奏模仿,将本课的难点附点八分音符提前解决,一步步创设情境,从情感上引导,提问与好朋友之间发生过的误会,并通过节奏来完成道歉。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歌曲意境。在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这首歌诉说了些什么?小男孩演唱歌曲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我给予肯定与客观的评价,然后我进行总结。 这样,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 接着我再进行范唱,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恳求原谅的心情最真诚最激动的一句,随后学唱这一句的旋律,并为这一句选择合适的旋律线,边唱边画旋律线。初步感受旋律的起伏之后,再听老师范唱整首歌谱,学生画一画四句旋律线,找到前三句的旋律起伏是相似的,通过找相似旋律的乐句,学生能初步认识歌曲的组成结构。
2、学唱歌曲
1)让学生跟着钢琴学唱乐谱,提高学生读谱能力。
2)引导学生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加深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
3)带词演唱。让学生跟琴试填歌词,我对错误之处进行纠正,启发学生带着情感歌唱。
4)进行分组练唱、对唱、全体学生合唱。在分组练唱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询问他们学习的难点并与学生一起解决,然后适当提问个别学生。通过小组唱、对唱等形式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演唱热情。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还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做了铺垫。
5)表演唱,通过表演,不仅展示了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而且再次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三)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通过对歌曲节拍节奏的改编,让学生感受到得到好朋友原谅后又能快乐的游戏的情绪变化,感受到与好朋友在一起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哦!苏珊娜》做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我是白庄矿学校的音乐教师陈莉,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三课《哦!苏珊娜》,我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精心设计了本课的教案与大家共同探讨。
整个教案,我是按下面4个方面进行的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首先进行的是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三课的内容。歌曲《哦!苏珊娜》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的作品中深受大众喜爱并且流传最广的一首。它表现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全曲有八个乐句,其中四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另两个乐句和这四个乐句仅在句尾的落音上稍作变化,也就是说整个曲调六个乐句都是重复第一乐句轻快、流畅的音乐主题。歌曲中间部分有一个对比乐句,这个乐句前半部分由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旋律在感情色彩上产生了变化,从而把歌曲推向高潮,深化了“朋友”这一主题情感。后半乐句又回到了主题音调上,使单一的音乐主题在不断反复之中又有起伏,仿佛在倾诉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哦!苏珊娜》
2、学跳邀请舞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旋律模唱、乐句问答、动作记忆等形式,流畅自如地完成歌曲演唱,表达歌曲情感。
②能力目标:用简单的动作跟随音乐舞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哦!苏珊娜》的演唱,懂得珍惜同伴间的珍贵友谊,初步感受美国乡村音乐轻松、自由的音乐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友谊”在教学中的有效实现,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 :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游戏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该特别关注兴趣的激发,通过“乐句问答”的游戏,律动、舞蹈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6部分:分别是课前准备、自然导入、探索感知、歌曲学唱、学跳邀请舞、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首先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琴、曲谱卡片、薯片盒、牛仔帽
第二个环节是聆听为主,自然导入(约5分钟) 首先完整聆听歌曲《哦!苏珊娜》曲调,让学生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然后教师问:“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畅谈感受。
最后教师引导:“这么轻松好听的音乐让人真的很想动起来,好!大家跟我一起动起来吧!”伴随《哦!苏珊娜》的旋律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律动,初步了解歌曲的结构形式:(上肢动作律动)
a a’ a a’ b a’ b a’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初步了解乐句这一要素,这一环节又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
活动,自然导入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探索感知(约15分钟)
首先感受音乐的节奏
1、听老师为歌曲伴奏。
(1) 2/4 X X|X X|X X| 跺脚 拍手(高)
(2) 2/4 X X|X X|X X|0XX|▎
跺脚 拍手(低)
(在关注音乐的同时关注节奏的变化,通过高低不同的手势来区分)
2、尝试用以上声势和着歌曲伴奏进行活动。
3、探索运用自制“小鼓”伴奏。
教师引导学生敲击手中的薯片盒,试着敲击不同位置,模仿声势音色。
4、教师随着学生敲奏,即兴清唱主题旋律一,并引导学生跟唱,教师出示旋律卡片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视唱本旋律。 3 3 2 2︱1·
其次是采用乐句问答游戏学唱旋律二、三
教师和学生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旋律接龙游戏,完成旋律二、三的演唱。值得说明的是,师生问答应强调语气、语调,将有感情的演唱贯穿在这一环节中。 3 3 2 1︱2·
2/4 4 4 ︱6 6 6 ︱ 5 5 3 1︱ 2·
最后是汇总视唱
旋律卡片分为绿、浅绿、黄三种颜色,教师准备与这三种颜色相匹配的若干小卡片,进行听旋律贴卡片活动,按照歌曲顺序排列。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完成对曲谱的学习。全曲虽然有八个乐句构成,但实际只有三个不同旋律反复出现。用绿色和浅绿色作以区分。这样曲谱旋律变得形象而简单。教学中采用问答游戏、敲敲唱唱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使原本枯燥的“识谱技能训练”与“关注学生兴趣”融为一体。)
第四个环节是歌曲学唱(约10分钟)
1、故事导入
2、简单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知识。
3、学习用lu和la哼唱旋律。
4、通过模仿小皮球启发学生用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哼唱旋律。
5、教师范唱,让学生了解歌词内容,学生可用动作进行参与。
6、学唱歌词并进行演唱指导。
7、欣赏黑鸭子合唱组合演唱的《哦!苏珊娜》并指导学生用轻快、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欣赏完这首歌曲
第四课 放牧
《草原放牧》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课《草原放牧》。
一、 设计理念:
音乐教育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一段音乐。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与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协奏曲。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依据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主题歌《草原赞歌》编创而来的。本课欣赏的《草原放牧》这段音乐表现了龙梅和玉荣这对小姐妹欢乐放牧的情景。新的时期重温英雄小姐妹的事迹对促进当代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二、设计目标:
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丰富学
生的情感体验
2、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表现
内容,初步了解民族乐器—— 琵琶。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知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二、 设计过程:
(一)欢乐舞蹈 渗透主题
教学活动伊始,我设计了以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草原赞歌》为伴奏的一段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与同学们一起欢乐舞蹈,同时利用心理学无意注意的原理,渗透主题,加深学生对主旋的注意。
(二)创设情景 引入主题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分为。我首先将感情的纽带抛给学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势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既体现了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又为教学营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完草原之后我说:同学们想一想,蓝天白云下,羊群如同碧空中流动的白云;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犹如撒落在翡翠盘中的珍珠。放眼望去,天地相连、浑然一体,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洁白的云朵。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马上走进这美丽的大草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迷人的草原风光。
我以诗化的语言配上优美的多媒体课件和无伴奏合唱《牧歌》的背景音乐,为教学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之中。
(三)强化体验 深入主题
在欣赏音乐时,为解决本课难点,强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和所塑音乐形象,我选择了协奏曲中的另一段音乐《与暴风雪搏斗》和本课音乐《草原放牧》对比欣赏的方法。《草原放牧》这段音乐:节奏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表现了两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与暴风雪博斗》:用琵琶模拟风雪声,主旋律若隐若现,表现了两姐妹为保护羊群,不畏严寒,与风雪博斗的情景。音乐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的不同想象与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塑造的形象,畅所欲言。这时我适时引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再度欣赏《草原放牧》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音乐形象的正确理解。情绪、情感截然不同的两段音乐,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乐曲的情绪、情感和所塑音乐形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我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如:语言反应(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身体反应(运用动作表现音乐);歌唱反应(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等。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
(四)开阔视野 拓展主题
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和琵琶独奏《草原放牧》使学生对民族乐器琵琶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亲眼看琵琶、亲手摸琵琶、亲自弹拨琵琶,使学生对琵琶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激起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使他们对民族音乐产生了热爱之情乃至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随着音乐的流动,学生的兴趣在体验中得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在体验中得到发展;学生的情感在体验中得到升华。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说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大家批评指正。
《老水牛角弯弯》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年级音乐上册《老水牛角弯弯》,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金钥匙。单元的总要求是通过欣赏、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有关航天知识,启发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了解与航天有关的知识和文化,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启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大胆创想、积极思考、清楚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行为习惯。本课《老水牛角弯弯》是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八单元里面的是一首简洁、淳朴的儿童歌曲。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生动的歌词,中速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山里小牧童纯真的感情和充满自豪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认真聆听音乐,说说所听到的内容。好动、表现欲望强和模仿能力强,但部分同学较胆小,还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演唱形式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行为习惯。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会和表现放牛娃的远大志向。
2.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启发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了解与航天有关的知识和文化,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启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是:
1. 能用明亮的声音、饱满的情绪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
2.培养学生大胆创想、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是:把握和唱准歌曲的节奏。
五、说教法、学法
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等。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分组唱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六、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想、积极思考,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先利用欣赏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想象,让他们谈谈所产生的美好愿望。再让他们聆听动画歌曲,从而切入本课的正题。
第二环节: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我让学生聆听范唱、谈论所听到的内容,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这样培养了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积极思考的习惯。再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样不但能熟悉歌词,把握和读准难唱的节奏,而且为后面学习歌曲中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学习歌曲,感受音乐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针对本课难点,我采取了模唱、听唱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和唱准附点、切分节奏。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第四环节:演唱处理 创编表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我采用了一下几个做法,这也正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1.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演唱、一组打二拍子的节奏,锻炼
他们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2.我从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带着神气、自豪的情绪演唱,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我创设了这样
一个情境:“歌中的小牧童把牛背当成了飞船,想象着长大后成为宇航员的样子。同学们,如果你骑在牛背上,双手握着方向盘的时候,你会想到了什么?”学生就能很快地联想到开汽车、开飞机等。再引导他们把想法替换到歌词中唱一唱。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自信心。
4.我利用学生好动、表现欲望强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
根据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并和他们一起表演,从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充分的调动。
第五环节:欣赏图片 拓展知识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关航天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启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第六环节:总结全课 升华情感
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用于探索,以实现美好的理想。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指正
《放牛山歌》说课
首先我代表灵山小学全体师生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我非常感谢钟老师能给我一个这么好的锻炼机会。下面我就今天上课的内容做个简单的介绍《放牛山歌》是小学人音版第五册第四课《放牧》中的演唱曲。这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乐、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全曲用“ 6 1 2”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衬词“哟喂”及“啥”字地方方言语助词的运用,使歌曲增强了浓郁的地方民歌风格,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学唱《放牛山歌》,了解四川山歌的特点,用高亢、愉快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体验劳动的喜悦和山歌朴实的风格。
2、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地声音,有感情地唱好《放牛山歌》 2、学习八分音符。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背上那背个哟啥,大背兜啰, 田地那做到哟啥,四犁又四耙啰的节奏。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讲讲。
首先我利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们了解四川、走进四川的大山
一、新歌教学
通过大山引出四川歌曲《放牛山歌》,这首歌曲有着浓郁的四川特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要完整的唱好歌曲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设计过程时采用分段教学。让学生不仅要学会唱、还要了解四川歌曲的特色。
1、歌曲第一段主要讲述的是勤劳的放牛娃,让同学们体会、理解放牛娃又放牛儿又捡柴的情景。
2、让学生了解四川山歌的主要特点:是人们劳动时演唱的歌曲、声音高亢、明亮,有许多衬词。这首歌曲最有四川特点的地方就是衬词,可见衬词唱的好坏与否,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在备课时我已关注到这一点,因此在设计此环节时,我直接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有衬词和没衬词的不同效果。(这样学生能很直观的比较出来加了衬词更有浓郁的四川特色)
3、在进行第一段学唱时,我是让学生听音乐在心里默唱,这样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4、在处理第一段教学难点:背上那背个呦啥,大背兜喽。我采用带着他们根据节奏念歌词,让孩子了解歌词的特点,感知歌曲的节奏。
5、歌曲第二段讲述的是又肥又壮的牛儿,为老百姓拉犁耙地的情景。在本段教学中,我先让他们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如 “四犁又四耙”,就成为本课急需首先解决的问题,只有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拓深。为此教我借助多种课件,向同学出示犁和耙并解释了犁和耙的用途。
6、八分音符,让学通过学习生明白整首歌曲曲调是欢快、活泼地。最后让学生用愉快地心情,高亢、明亮的声音完整演唱,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 课堂最后我进行师生生生山歌对唱,将课堂推向高潮。
第五课 妈妈的歌
《妈妈的心》精品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跟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五册教材第五课《妈妈的歌》当中的《妈妈的心》一课。下面,我将重点围绕有效聆听、情感渗透在歌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要有自己的理解,切忌抄教参。很惭愧,我就是抄的教参。)
在本单元中,学唱歌曲《妈妈的心》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歌曲为2/4拍、宫调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个乐段在四个乐句中,都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第一乐句到第二乐句的八度跳进,及第四乐句的旋律上行和充满深情、富有儿童语气的自白,表达了儿女对祖国妈妈发自内心的崇敬情感。第二乐段,用“啦啦啦”衬词和跨小节切分节奏,在旋律上下移三度的模进,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与前段形成强烈的对比,点明了主题,歌声在儿女们对祖国妈妈的祝福中结束——祝灿烂的祖国永远昌盛繁荣。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确立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目标要小,最好能当堂检测。上升到思想高度的目标最好不要出现,太空洞且无法检测。很惭愧,我的教学目标里也出现了!)
1、感受歌曲在音调节奏上的松、紧变化以及歌曲不同乐段情绪对比的特点。
2、能够用亲切地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妈妈的心》,并能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附点八分音符和休止符。
3、在感受音乐作品旋律节奏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伴奏、表演等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儿女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说教学思路:(思路要清晰,最好有小标题,可一目了然。)
本课总的设计思路是以“妈妈的歌”为主题,通过多遍有目的的有效聆听,感受歌曲的特点;以不同乐段情绪对比的方式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变化;以伴奏、表演等多种参与性、创造性艺术展示活动,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与感受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长辈的崇高品格。为此,我预设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听一听——以多遍聆听为手段,通过设计节奏游戏、打击乐器伴奏的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特点。
2、唱一唱——采用歌谱接唱、小组动作创编等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妈妈的心》,体验歌曲的情感特点。
3、演一演——以独唱齐唱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小组为单位唱奏演于一体综合表现歌曲的形式,创设参与性、创造性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介绍一下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
开课伊始,我将以泰戈尔的诗歌《仿佛》切入本课,以一首深情的表现妈妈的诗歌奠定感情基调导出本课的主题“妈妈的歌”。导入处选择的诗歌不作为学生理解的内容,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饱含的深情即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
像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
凝住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妈妈总是我们内心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妈妈的歌——《妈妈的心》。”
1、听一听——
第一遍聆听,提出设问“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在歌曲的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速度等基本音乐要素,以及歌曲表达的内容。第二遍聆听,学生可在心里轻轻跟着范唱哼唱,同时提问“歌曲在节奏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歌曲中的停顿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了解休止符,并作讲解,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顿,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拍。第三遍聆听,提问“通过聆听,你感受到歌曲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不同乐段,并感受乐段之间鲜明的情绪变化,点明歌曲的主题。第四遍聆听,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感知休止符。此处作为关键处处理一,将在后续详细阐述。
2、唱一唱——
上一部分的有效聆听,学生对歌曲的曲调旋律也比较熟悉了,唱一唱部分,主要带领学生在唱会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歌曲情感的渲染,引导学生能够有感情地从容自如地演唱歌曲。我把歌曲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
(1)分乐段学唱。第一乐段:采用歌谱接唱的形式,让学生接唱第一乐段中比较容易的后一小节,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同时注意休止符。请老师们配合我一起来试一下吧!然后,分析歌谱中出现了mp做讲解p为弱mp为中弱,也出现很多附点八分音符,演唱时带附点的音符要唱的稍微长一点,后面跟着的小尾巴要唱的短一点。歌谱演唱熟练后,加上歌词演唱,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第二乐段:首先分析第二乐段出现了mf做讲解f为强mf为中强,结尾处出现1、2两个小房间,第一乐段的结尾要唱第1个小房间,第二段的结尾即全曲的结尾要唱第2个小房间,注意全曲的结尾出现了渐强符号,这是全曲的高潮,歌曲的主题在这里深化,演唱时情绪要饱满声音要放开。第二乐段的学习结合旋律线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先演唱曲谱,再演唱歌词。注意乐句的连贯,情绪的宣泄,并再次强调最后一乐句句首休止符的演唱,轻轻握拳唱在心里。
(2)通过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身体律动来表现歌曲,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情歌唱。此处作为关键处处理二,将在后续详细阐述。
3、演一演——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独唱、齐唱演唱形式的变化以及唱奏演相结合表现歌曲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同时,大胆激发学生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开展综合艺术展示活动。
以上是我对教学设计思路的阐述,依据本课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两个教学关键处:
一、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休止符节奏。
二、能够用自然、优美、亲切地声音展示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对比,表现歌曲爱妈妈从而爱祖国的情感。
详细介绍一下几个关键处的处理手段:
本课关键处一: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休止符的节奏。关于休止符的处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在听一听的最后聆听环节,小组讨论“歌曲中的休止符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达?”“轻轻点头”“轻轻握拳”等,加深学生对休止符的理解,休止符表示停顿,这里的节奏不出声音唱在心里。并请学生思考“休止符为歌曲的情感表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里的停顿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引导学生更细致地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出示设计带有休止符的节奏,以拍手和打舌的方式练习打节奏,进一步感知休止符。
A : X 0 X 0 (拍手)
B : 0 XX 0 XX (打舌)
在练习打节奏的同时注意强调节奏的强弱变化,拍手的节奏要强一些,打舌的节奏要弱一些。(请老师们互相配合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3、通过打击游戏的进行,进而加入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这里也请几位老师配合我一起来为歌曲伴奏吧!(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配合到这里吧,谢谢各位老师!)
新课标中明确阐述了:3——6年级学生应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并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作品的情绪。所以这节课我首先设计了用身体语言表现休止符的方式初步感知,然后设计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型进一步感知,最后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准确演唱休止符。
设计意图: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听音乐打节奏感知休止符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打击乐器伴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合作的能力。
本课关键处二:能够用自然、优美、亲切地声音展示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对比,表现歌曲爱妈妈从而爱祖国的情感。对此关键处的处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本课开始的听一听部分,通过感受基本音乐要素、了解休止符、对比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实践感知休止符,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循序渐进地体会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在唱一唱环节,分乐段学唱的过程中,适时提问“通过对不同乐段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每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会用怎样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呢?”分小组设计动作表现歌曲,一乐段停顿平缓,表达对妈妈甜蜜的爱心,二乐段连贯激昂,表达对伟大祖国深深的爱。通过讨论、表演,引导学生用真情表现歌曲。巧妙的肢体语言能够使演唱“锦上添花”。以情带声,引导学生在脑海里“画出美妙的画”来。唱准曲谱后,再演唱歌词,通过演唱验证自己所“画”的作品的美妙,使学生领略用情歌唱的魅力。
3、通过演一演环节中唱奏演三位一体表现歌曲,独唱、齐唱不同演唱形式的转换以及互动评价机制的辅助下,对歌曲的学习成果集中展示,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表演的舞台,学生自主合作,可以将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是3~6年级在演唱方面提出的学段目标。此关键处围绕从歌曲的学习的第一部分聆听开始渗透,直至最后目标的达成,在实践中感受歌曲、理解歌曲,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各位领导、老师们,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点设计思路和想法。有效聆听,打开了音乐学习的智慧之门;情感渗透,为美妙的歌声插上翅膀。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收获!
谢谢大家。
唱给哈哈哈摇篮曲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唱给哈哈哈摇篮曲》,现从教法、学法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学生
二年级,全盲3人、低视生5人,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对音乐的理解知识水平不同,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看,学生可分为三个层次:
1、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强,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强的学生.
2、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歌曲的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
3、对音乐感悟能力较弱,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弱的学生.
音乐欣赏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解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为了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自身优势,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教材:《唱给哈哈哈摇篮曲》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哈哈哈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唱给哈哈哈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哈哈哈摇篮曲》.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哈哈哈热爱之情.
二、说设计理念
一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把音乐审美教育渗透在各个不同教学领域中,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二是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强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三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尽可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注重个性发展,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三、说教法
这是一首摇篮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组教学.
对音乐感悟能力弱,对音乐理解程度弱的学生,通过儿歌形式,使其理解音乐内容.
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音乐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通过故事点缀,引导学生集体研究歌曲所表达的内涵,从中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全盲生,通过分段欣赏和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来理解歌曲.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低视生,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来深刻理解歌曲内容.
本教材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分类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的融合中愉快的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录音机播放音乐,使弱视生通过观看画面,增加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全盲生可以通过听音乐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听、说、演、等活动,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对摇篮曲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
3、在教学中,注重后进生的优化教育和优生的带头作用,实施分组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用设疑激趣的方法.
同学们在一座美丽的房子里有个住着一个小宝宝和他的妈妈,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2、新课讲解:
(1)展示课件,讲述故事.
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小故事,勾起学生对童年时的回忆.然后通过教师充当妈妈与孩子一起在音乐声中回忆童年时的感觉,通过互动,开打孩子们的心门,以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后面的学唱歌曲﹑体验亲情作好准备.
(2)根据讲授的故事,让学生说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检阅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3)分辨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让学生根据对乐曲的理解,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融合的运用能力.在学生总结出以后,然后师生共同再来理解一遍,低视生通过看课件,全盲生通过教师讲解重新感受歌曲,使学生加深印象.
(4)演一演
视障生由于生理缺陷,在他们的头脑中很难形成动作形体概念,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要求他们不一定按歌曲要求的动作表现,只需要他们把那种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边听音乐边表演.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同时能大胆发挥想象,做自己对音乐理解的动作,通过动作使其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对于低视生让他们通过看课件及对歌曲的理解,创遍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其与歌曲的情节相融合,更深刻的体味歌曲内涵.
(5)复听歌曲一遍
让学生仔细的听乐曲,感受乐曲所带给的独特感受,让他们融入到乐曲中,展开想象,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六、课堂小结
感谢从小养育我们的父母;感谢一直关心着我们的父母;感谢为我们而操劳的父母……要感谢的太多太多了,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我们的父母吧!
第六课 四季的歌
《樱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鲁教版初中音乐教材3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是初中音乐教材的一系列内容之一。我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我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和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樱花》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春之海》刻画了春天的大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清津浦船歌》起伏的强弱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人的生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背唱日本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的特征。认识日本的民族乐器。
2)欣赏《清津浦船歌》,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三拍子律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教学重点、难点:
1)背唱歌曲《樱花》。
2)日本音乐与朝鲜音乐的特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贯穿虚拟的“亚洲之旅”使学生处于富有乐趣的情景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2)识谱视唱法:
歌曲教学以视唱为主,分乐句视唱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启发式: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音乐中的各要素,理解表达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思”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和乐曲的情绪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日本民歌《樱花》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行。先去哪呢?出示课件富士山樱花图片。引出本课第一个内容-----日本民歌《樱花》。
2、范唱歌曲,理解音乐:学生听后说出音乐内容。
3、识谱视唱:(重视学生双基能力的练习)
启发学生从结束音开始说出歌曲中使用的音3 4 6 7 1 ,学生总结出歌曲调式:一种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音乐抒情、平和、流畅。(突出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4、演唱《樱花》
1)配乐朗诵的加入。“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也体现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宗旨——艺术门类的综合。)
2)轻声唱词,跟琴轻声演唱并背唱。
3)歌曲的情感处理。逐句轻唱,老师启发,哪些地方可作渐强减弱的处理,学生讨论。
4)听录音,有表情地演唱,表现与同伴相邀去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
音乐起,师:这时,想象你已穿上宽大的和服,拖着木笈在尽情歌唱。
(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二)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
1、尺八与筝介绍:
2、欣赏:学生理解感受音乐。( 学生展开想象,发表各自的观点、见解。)
(注重音乐课标中提出的教学内容应注重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清津浦船歌》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一同与学生演唱《大长今》的主题歌《希望》,理解感受朝鲜半岛音乐的特性:三拍子倾向。节奏为长短、短长两种基本形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韩剧音乐出发,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朝鲜半岛的音乐特征,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易于学生掌握)
然后出示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到我们又来到了朝鲜半岛的朝鲜。
2、欣赏《清津浦船歌》
1) 初听:学生感受具有三拍子倾向的6/8音乐的《清津浦船歌》,说出音乐内容。
2)《清津浦船歌》是表现朝鲜半岛清津浦渔人劳动生活的歌曲。衬词表现出集体劳动中人们的乐观精神。起伏强弱的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民的生活。
3)复听:找出歌曲中模仿鼓声的象声词,跟着音乐敲击节奏一起感受清津浦人的乐观精神。(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音乐活动:比比谁的耳朵灵
老师分别放了中国、日本、朝鲜的音乐片段,学生回答分别是哪国音乐?
(这既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是对本课内容的当堂检测,回扣了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参与了第一次亚洲之旅,学习了东亚日本、朝鲜的民歌。让我们相约,下次一起走进印度、泰国和印尼!
《四季童趣》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季童趣》
一、 说教材
《四季童趣》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中的教学内容。歌曲4/4拍,五声徽调式,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歌中描绘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大纲的要求,重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感受理解,表现欣赏音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我对本课教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通过歌唱、表演《四季童趣》,感受歌曲所描写的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小朋友们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的纯真情感。
(二)能力目标: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用优美的语言、舒展的歌声及肢体动作编创一定的情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三)情感目标:通过《四季童趣》的学习,从歌声中感受到“四季童趣”的意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三、说重点、难点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确立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启发学生用欢乐活泼、优美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四季童趣》,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的心情。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
(二)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表现歌曲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的知识结构,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事先根据歌词编排好简单的舞蹈,课堂上供学生参考。
(二)准备课件、杯、碗等器皿加水自制有音高的“乐器”等。课前音乐的铺垫《春天在哪里》。
五、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二)旋律模唱法:教师分乐句弹奏出歌曲旋律,要求学生用“la”音模唱出与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如第一乐句,教师弹55 05 51 2| 2--02| 3 1 2 65|,学生模唱“la……”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又能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
(三)示范法、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示范让学生有直观的形象认识、化难为易。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
在学法上我注重了自主、合作等方式的引导:a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通过闭目聆听音乐,从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再跟琴模唱找出歌曲较难唱的乐句,分析视唱化难为易,最后亲自尝试,完整并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b、群体合作法。在表现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互相帮肋、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其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达到共同提高。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整节课通过听、说、唱、跳、奏、表、几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喜爱演唱并能表演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知。
六、说教学过程
(一)听 组织教学 这一环节我将用时大约3分钟。
我请全班学生听着歌曲《春天在哪里》陶醉地走进教室,师生共同律动,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说 导入新课 这一教学环节我会用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
1、先请孩子说说现在的季节有些怎样的特点?然后引出“四季”,组织学生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回答后,我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课件向学生,向孩子们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画面(配背景音乐)。
师随画面朗诵:春天,小草吐绿、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是最富有生机的季节,我们可以在绿油油的草坪上放风筝、看蝴蝶、蜻蜓在花间飞舞;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可是小朋友们却喜欢,因为他们可以游泳、打水仗,有时,还可以和哥哥们一起去小溪摸鱼虾。秋天,那可是丰收的季节,满山的红叶、沉甸甸的果实,透出的是丰收的喜悦;冬天,是雪花的世界,白雪皑皑、银妆素裹,我们可以踩着雪撬板在雪地里飞快地[跑,别提有多美了。引出课题《四季童趣》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中,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孩子们在听觉、视觉上都感受到了四季的美和富有的趣味。另外通过回忆、想象、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对音乐课要重视课程整合的这一理念也有了很好的体现。]
(三)唱 学习新歌 这一教学环节我将大约用时25分种左右。
在学习歌曲这一教学中,我注重突出唱、奏、编三个环节,在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同时,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1.唱。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基本情绪。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并用手轻轻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之后我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们说一说吧!这样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轻松地掌握了歌曲情绪、节奏、旋律和旋律。
然后我请学生一起随伴奏音乐轻声高位置朗读歌词,并向学生提出要求:现在我们一起用朗诵的感觉来演唱这首歌吧!接着我给学生有感情地范唱一遍,然后我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熟悉以后再填词分组反复练习。
学生熟悉理解了歌词,才能将感情溶入到歌曲中把歌唱得更好。为此,在熟悉了歌词和节奏旋律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大胆尝试,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师生对唱、个别演唱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已是轻松自如了。
2.奏。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三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节奏感。但是让他们创编节奏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出示以下几个节奏型,(板书)
xx ox xx x│x - - ox│
xx ox xx ox│x- - -│
x x x xx│x- - xx│
然后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按固定的节奏分别打一打,再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这样的设计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又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
3.表现。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意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提供给孩子四个方案,A喜欢绘画的同学拿出彩笔、图画本,画出心中最美的季节(四季各选一幅最好的贴在黑板上);B喜欢舞蹈的同学可以聚在一起共同创编舞蹈;C喜欢器乐的同学可利用短暂的时间练习演奏歌曲;D喜欢声乐的同学可聚在一起探讨怎样表现歌曲。
同时,鼓励孩子采用其它方式表现歌曲意境。
2、在充分地准备之后,各组成果展示。 最后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发挥课堂的反馈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学习的乐趣
3、教师小结:小朋友通过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四季美好景色的赞美,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美,拥抱美好的未来。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适当渗透。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请学生自主发挥,选择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歌曲意境的方案,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可展现个性的舞台,还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六、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5分钟
1、老师对本课内容做一小结:鼓励孩子们会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也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一个善于表现美的孩子。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2、师生用音乐语言互道再见。然后在美妙的《四季童趣》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这个环节中,老师向孩子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七、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
四季童趣
《捉迷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歌曲《捉迷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第一是说教材,在说教材方面我又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是3/4拍,F宫调式,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二段体结构。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充满童趣,也表现儿童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非常喜欢,但是这首歌曲速度稍快,附点八分音符频繁出现,演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但是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常识。 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积极健康、优美动听的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一定的编创能力。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在别人的评价中获得自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基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流畅地唱好歌曲,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唱、示范、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3/4拍的强弱规律及附点音符演唱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熟悉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及律动感。
【教学难点】准确演唱附点音符
以上是我说教材的部分,接下来是我第二部分的说课,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法,小组合作法以及教唱法来进行我的教学,尽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始终贯穿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个原则来进行教学。
以上是我说教法学法的内容,接下来是我第三个部分的说课,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方面,我将从导入,新歌教学,拓展以及欣赏部分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组织教学(3分钟)
首先,我会让学生听着《捉迷藏》的伴奏音乐进入教室。让学生提前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接着,因为附点是本首歌的难点,所以师生问好的环节,我用了歌曲中包含三拍子附点节奏的旋律进行了简单的改编。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附点节奏的感知。
师生问好以后接下来是我歌曲教学中的导入部分。
二、导入部分(5分钟)
导入部分我会直接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四个好朋友,他们分别是春夏秋冬娃娃,但是现在它们跟老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老师找不到他们了,你们来帮老师找找,他们躲到哪去了。此时课件上出现四季娃娃躲藏在不同地方的界面。我会用改编的歌词来提问,什么藏在草丛中?什么躲到大树下?以此类推,让学生把各个娃娃找出来。每找一个娃娃,我都会唱一遍。让学生既在游戏中,又把后半部分歌曲旋律熟悉了一遍。最后,四个娃娃找到以后,从屏幕中跳出来给我们打招呼,用的是附点节奏改编的歌词:同学们呀,你们好呀!接下来我会用双响筒敲奏来回应:春夏秋冬,你们好呀!并让学生学一学这句来回应四个娃娃的打招呼。在学习中,同时注意附点和重拍的表现。
三、新歌部分(20分钟)
第一个环节,我会把歌谱贴在大屏幕上,播放《捉迷藏》的歌曲伴奏,用“LU”来哼唱旋律,一边哼唱一边画三角打拍子。告诉学生,这是四个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喜欢哼的一段旋律。让学生都来学一学。目的在于完整地熟悉一遍旋律。在这学的过程中,注重画三拍子以及重点落在重拍部分。这一遍模唱旋律结束以后,我会让孩子们找一找大屏幕上的歌谱第一二乐句这两句相似乐句的差别,我唱前半部分相同的,让同学们接后半部分不同的乐句。以此来了解整首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构以及熟悉旋律。
第二个环节,听旋律找卡片。我会拿出一堆打乱的歌谱卡片,贴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这些小卡片啊,也跟老师玩起了捉迷藏,谁能帮我把他们找出来呢?接下来,我唱一句歌谱旋律,让学生上来找一句。每找到一句,都让学生唱一遍,验证对错,如果唱错了,老师再范唱一句。所有找到的卡片都按顺序贴在黑板上,正好形成一个歌谱。而学生也在游戏中再次熟悉了整首歌曲的旋律。
第三个环节,按节奏读歌词。在找完旋律卡片以后,我会让孩子们完整地聆听一遍歌曲,每一个乐句完了以后,就把歌词的卡片也贴上去黑板,整首歌曲完了以后,正好黑板上就是一篇完整的带歌词的歌谱。我会让学生像刚刚跟四个娃娃打招呼的节奏方式一样,跟着老师用双响筒,把这首歌的歌词按节奏读一遍。
第四个环节,带着问题完整聆听歌曲。同学们读完了歌词以后,我会让学生完整地,认真地聆听歌曲,听完以后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速度怎么样,歌曲描述了什么,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第五个环节,完整教唱。在教唱过程中,首先采用师一句生一句的方式来学唱,接着利用黑板上歌词卡片的两种颜色,来进行师生接龙唱,例如第一遍,我唱蓝色的乐句,学生唱绿色的乐句,第二遍,则反过来。接龙唱以后则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整地演唱一遍。最后,我会让他们带着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以上五个环节是我歌曲教学的部分。
四、拓展部分(7分钟)
这一部分我主要让孩子们分组对歌曲的后半部分进行歌词创编。例如,春天除了藏在花丛中,还可以藏在哪里?而四个小组刚好是春夏秋冬组,每个组探讨出一个词来进行创编。最后将新歌词改进去课件中,让孩子们自己来演唱自己创编的新歌曲。
五、欣赏部分(5分钟)
音乐中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歌曲有很多,在音乐欣赏的部分,我会让孩子们通过点击课件中的四季娃娃,欣赏其代表的不同的四季音乐,最后进行简单的小结。
以上是我教学流程的内容。
至此,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将虚心听取意见,再接再厉!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七课 钟声
《灵隐钟声》
• 说目标、重难点
(一)说教材的结构及目标、重难点:
欣赏曲在本册教材中包括:
聆听歌(乐)曲共有 19 首,其中中国作品有 13 首,外国作品 6 首。
学期总目标、重难点:
( 1 )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
( 2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 3 )用提示性的练习和提问来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力,理解音乐的能力。
( 4 )在音乐体裁上要求除了能够听辨音乐主题外还能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第七单元:钟声
单元目标: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是围绕 “ 钟声 ” 这一主题而选编的中外不同风格的歌曲。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单元重、难点:聆听时感受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中、外 “ 钟声 ” 音乐。能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灵隐钟声》里电声乐器模仿钟声也能激发学生自己用弹舍模仿木鱼声为歌曲伴奏。并用轮唱形式表演 “ 黄昏钟声 ” 的情景。唱准 “fa 、 si 、高音 do” ( 4 、 7 、高音 1 )音高。唱准 “do— 高音 do(1— 高音 1) 的自然音列。
(二) 说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 “ 钟声 ” 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聆听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 通过演唱乐曲旋律,记忆音乐主题。
3. 通过合作表现乐曲结构。
知识与技能目标
技能 : 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与习惯。
知识 : 回旋曲式的初涉
聆听中外音乐作品,认识音色对于音乐作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听辨,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
感受与体验音乐表现钟声的形象。
教学难点 :
分辨音乐主题,对回旋曲式的初步认知。
•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天真可爱,对于音乐也极其热爱,他们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开始接触音乐理论知识,这是感性向理性初级阶段发展的开始,教学时要认真扎实地进行。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 说教学理念
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是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 说教法
提问教学法、对比聆听法
• 说学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比学习法
• 说教学流程
欣赏《灵隐钟声》 ----- 欣赏《维也纳的钟声》 ------ 对比总结。
•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灵隐钟声》
1. 导入
今天同学们要 和 老师一起去听听中外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钟声。 视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
2. 听一听作曲家用这一音乐主题为我们创造出怎样的音乐世界。
初听乐曲 思考问题
• 在乐曲中你听到钟声了吗?还听到其他声音了吗?
• 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 音乐仿佛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
• 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演奏的,还是由很多乐器演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这问题去聆听、有目的的去聆听。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3. 教师简单介绍灵隐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更直观的了解寺庙,通过介绍灵隐寺然学生跟深入的了解寺庙的神秘、宁静的感觉,为后面聆听寺庙音乐做了铺垫。
4. 介绍电子琴
( 1 )聆听分析乐曲中的音色变化(学生随音乐举手示意听到的音色变化)
设计意图: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到的音色变化简单方便
( 2 )分析结构
引子:钟声悠扬
第一遍:笙管
第二遍:前半部 柳琴 后半部 笙
第三遍:钟 鼓 铙 钹 木鱼齐鸣的合奏
尾声:引子的再现 钟声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分析乐曲结构及演奏乐器音色变化帮助学生更清晰乐曲的结构。
5. 教师出示木鱼,示范演奏,一边唱主题旋律,一边按节奏伴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再次熟悉主题旋律
6. 学生探索用弹舌来模仿木鱼的声音,并进行伴奏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索研究用弹舌来代替木鱼给乐曲伴奏,既解决了课前要带很多木鱼的繁琐,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主题旋律的熟悉。
7. 欣赏课件复听全曲,并加上弹舌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和伴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直接、更深一步感受寺庙的神秘、宁静,犹如 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
(二)欣赏《维也纳的钟声》
1. 教师用钢片琴敲奏 《维也纳的音乐钟》的主题音调 ( 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
设计意图:熟悉主题音调,钢片琴演奏让孩子感受到新鲜乐器的魅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积极性。钢片琴的声音比较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乐曲的音乐情绪。
2. 讲小故事介绍:哈里•亚诺什
设计意图:了解音乐创作北京,讲故事的形式很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初听乐曲 思考问题:
• 在乐曲中你听到钟声了吗?钟声多还是少?还听到其他声音了吗?
• 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演奏的,还是由很多乐器演奏的?
• 对比上一部作品《灵隐钟声》,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 你觉得哈里•亚诺什来到了什么地方?
森林 战场 王宫
设计意图:学生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聆听,然后学生根据问题谈自己的感受
3. 介绍作曲家 柯达伊
4. 聆听 主题音乐一共重复了几次?每一次都是连着的还是有别的内容?并且把相同的主题音乐用√来表示,不相同的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方法简单,通俗易懂。学生听辨后能较快作出选择。
5. 介绍回旋曲式
设计意图:了解曲式结构
6. 用小铃铛在主题音调出现时为乐曲伴奏
设计意图:用伴奏的形式来表演体现音乐
7. 复听全曲
用小铃铛为乐曲伴奏,欣赏课件。
设计意图:课件漂亮,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版主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维也纳的一些优美、壮丽的建筑、风景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总结
课堂知识卡:
曲名:
《灵隐钟声》
《维也纳的音乐钟》
乐曲内容
钟声
钟声
作曲家
浦奇璋(中)
柯达伊(匈)
速度
较慢
较快
乐器
电子琴
管弦乐
演奏形式
独奏
合奏
情绪
安祥、宁静
热烈、华丽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卡的对比总结能更有效的检验学生的上课收获情况。注重知识的积累(欣赏知识卡的使用)对于学生日后的知识测查是一份非常有用的财富。
《浏阳河》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认识民族乐器—古筝,并记住其音色特点。
2、通过聆听《浏阳河》,能哼唱《浏阳河》的主旋律,感受主题旋律的变化,感受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之情,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感情。
3、能对钢琴演奏的《浏阳河》与古筝演奏的《浏阳河》做对比。
教学准备:
古筝、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听这段音乐,说说它演奏的乐器是什么?
(听古筝《浏阳河》)
生:古筝
师:今天在咱们的教室里就有一架古筝。
师:有谁对古筝比较了解,给我们讲解一下古筝?
(请学生讲解古筝,教师补充)
师:现在我请同学来感受一下古筝的音色,会弹古筝的同学也可以上来给我们弹一首
(请学生感受古筝的音色)
二、熟悉主旋律,哼唱主旋律
师:好的,老师也给大家弹奏一段
(请学生说说感受、情绪等)
师:刚才李老师弹奏的这段旋律美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钢琴来哼唱一下。
1、学生先听老师在钢琴上弹奏一遍
2、学生自己轻轻的试着哼唱
3、学生跟琴用la模唱
(唱主旋律)
师:你觉得刚才咱们唱的这段旋律情绪是怎样的,还可以怎么哼唱?
(比如说用平静的、欢快的、激动地哼唱)
师:刚才我们在唱的时候,速度变了导致情绪变了,可见,速度的变化可以改变歌曲的情绪。
师:如果把这段主旋律比作是一条河流,经过变化,你觉得是一条怎样的河流?
(听主旋律1) 平静
(旋律进行了加花处理,使得乐曲变得更加柔美,比如第一句。老师做示范比较)
师:你听,这时的河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听主旋律2) 欢快
师:是的,这仿佛是一条在跳舞的河流
师:听,这条河流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听主旋律3) 激动
师:第四条河流你觉得跟前面哪一条河流最像?
(听主旋律4) 平静
师:这四条河流的主旋律都是同一个,经过不同的变化,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演奏效果,感受到了不同的情绪,像这种形式叫做变奏。
师:如果把这四条河流连接起来,有人将这条河称作浏阳河,更由古筝演奏家张燕采用变奏曲的形式,将这四个旋律连接起来,改编成了一首筝曲《浏阳河》,接下来李老师请你再次完整的听一听这首《浏阳河》
师:刚才咱们说上面的四条河流汇聚成了浏阳河,可见,这首《浏阳河》中主旋律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
师:你觉得这首《浏阳河》的主旋律主要是经过了什么样的变化?
(主要是速度以及演奏的方法的改变,像这样的曲子我们称之为变奏曲。)
师:请你看一看,主旋律中主要有哪些音组成的?
(1、2、3、5、6五个音,这是我们的民族调式,你看,咱们的古筝就只有5个音,它跟我们的钢琴不一样。)
三、拓展
师:浏阳河十曲九弯,碧波荡漾,你听,在浏阳河畔传来了阵阵歌声
(听歌曲《浏阳河》)
师:你觉得歌曲《浏阳河》与古筝曲《浏阳河》有什么异同?
(请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歌曲与乐曲的异同)
师:的确,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非常的优美动听,都表达了对浏阳河的赞美、热爱之情。
四、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了民族乐器—古筝,你知道的民族乐器还有哪些?
生:二胡、葫芦丝、琵琶、扬琴、笛子、萧
师:李老师这里有几段音乐,请你来辨别一下,哪一段音乐是用古筝演奏的?
(辨别古筝的音色)
师:今天通过《浏阳河》,咱们认识了古筝,并熟悉了古筝的音色。在以后,我们还将一一的学习另外的民族乐器。
五、小结
《浏阳河》的旋律六十年前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的它依旧流行在我们的心中,如今它更是唱响了世界,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浏阳河的声音,让这旋律伴你成长。
(播放《又唱浏阳河》,学生出教室)
《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说课稿
一、说教材
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本曲是匈牙利作曲家 柯达伊 (1882 ~ 1967) 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
哈里•亚诺什是匈牙利民间故事中的一个爱吹牛的老兵。他逢人爱说大话,说什么他曾单枪匹马地战胜过拿破仑;把长有七个头的长龙打翻在地;把烈马驯得服服贴贴等等。组曲就是根据作曲家自己创作的歌唱剧《五个冒险故事》的主题音乐改编的。《维也纳的音乐钟》描写哈里从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作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当哈里跟着公主来到富丽堂皇的王宫,突然听到叮叮当当的声响,在钟琴敲打的固定音型“ ”伴奏下,乐曲呈示了音乐钟的主题:这个主题由木管和钟琴一前一后相隔两拍轮奏,生动地模拟着音乐钟的音响。主题共出现四次 ( 每次旋律重复一遍 ) ,每次之间穿插有插部 ( 有新的材料 ) ,属于回旋曲式结构。
由于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又有轻松和滑稽气氛,深受人们的喜爱。
柯达伊的歌剧《哈里•亚诺什》和巴尔托克的《蓝胡子的城堡》一样,是匈牙利歌剧的杰作。作于 1925-1926 年, 1926 年 10 月 16 日 在布达佩斯歌剧院首演,此后又修改过两次,直到 1948 年才改成定稿。此剧脚本由鲍利尼和哈夏尼据格莱•亚诺什( Garay yonos )的故事诗《老兵》,于 1843 年撰写,叙述陶瓷匠哈里•亚诺什关于士兵生涯的故事。哈里•亚诺什是匈牙利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他有超人的吹牛本事,善于讲述奥匈龙骑兵的故事。
1928-1930 年,柯达伊曾编成一套《哈里.亚诺什》管弦乐组曲,共 6 曲:
第 1 曲:前奏曲,吹牛开始。壮观的喷嚏声,主旋律展开,形成形形色色的变奏;第 2 曲:维也纳的音乐钟声;第 3 曲:歌曲,匈牙利民歌旋律,吉普赛气息;第 4 曲:会战与击败拿破仑,谐谑的旋律,送葬进行曲,充满幽默感;第 5 曲:间奏曲,类似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 6 曲:皇帝与大臣的入场,类似夸张的谐谑进行曲。
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这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 —— 灵隐寺的风采。乐曲一开始就传来了两高一低的钟声,然后是轻轻的反复,仿佛是僧人们清早敲响的晨钟在青山中回荡。接着是一个半音级进的音型自低音区向高音区作连续模进,渲染出佛寺宁静而神秘的气氛。随后又是一连串钟声,小钟、大钟轮番敲击,钟声荡漾。在乐曲的引子中,电子琴巧妙地模仿出各种钟声,令人有身临佛寺之感。
平稳庄重而略带刻板的旋律,在木鱼轻击的陪衬下,显得古色古香,颇有几分佛教音乐的神韵,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主题第一次反复前半段模仿柳琴的音色,后半段则模仿了笙的音色,显示出佛寺的宁静平和。第二次变化反复则以敲击般的和弦奏出,音响宏大而松散,令人联想起僧人们做法事时钟、鼓、铙、钹、木鱼等齐鸣的壮观情景,十分形象。尾声是引子的再现,再次用钟声营造了神秘幽远的意境。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
• 说目标、重难点
(一)说教材的结构及目标、重难点:
欣赏曲在本册教材中包括:
聆听歌(乐)曲共有 19 首,其中中国作品有 13 首,外国作品 6 首。
学期总目标、重难点:
( 1 )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
( 2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 3 )用提示性的练习和提问来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力,理解音乐的能力。
( 4 )在音乐体裁上要求除了能够听辨音乐主题外还能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第七单元:钟声
单元目标: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是围绕 “ 钟声 ” 这一主题而选编的中外不同风格的歌曲。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单元重、难点:聆听时感受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中、外 “ 钟声 ” 音乐。能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灵隐钟声》里电声乐器模仿钟声也能激发学生自己用弹舍模仿木鱼声为歌曲伴奏。并用轮唱形式表演 “ 黄昏钟声 ” 的情景。唱准 “fa 、 si 、高音 do” ( 4 、 7 、高音 1 )音高。唱准 “do— 高音 do(1— 高音 1) 的自然音列。
(二) 说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 “ 钟声 ” 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聆听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 通过演唱乐曲旋律,记忆音乐主题。
3. 通过合作表现乐曲结构。
知识与技能目标
技能 : 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与习惯。
知识 : 回旋曲式的初涉
聆听中外音乐作品,认识音色对于音乐作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听辨,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
感受与体验音乐表现钟声的形象。
教学难点 :
分辨音乐主题,对回旋曲式的初步认知。
•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天真可爱,对于音乐也极其热爱,他们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开始接触音乐理论知识,这是感性向理性初级阶段发展的开始,教学时要认真扎实地进行。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 说教学理念
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是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 说教法
提问教学法、对比聆听法
• 说学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比学习法
• 说教学流程
欣赏《灵隐钟声》 ----- 欣赏《维也纳的钟声》 ------ 对比总结。
•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灵隐钟声》
1. 导入
今天同学们要 和 老师一起去听听中外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钟声。 视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
2. 听一听作曲家用这一音乐主题为我们创造出怎样的音乐世界。
初听乐曲 思考问题
• 在乐曲中你听到钟声了吗?还听到其他声音了吗?
• 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 音乐仿佛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
• 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演奏的,还是由很多乐器演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这问题去聆听、有目的的去聆听。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3. 教师简单介绍灵隐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更直观的了解寺庙,通过介绍灵隐寺然学生跟深入的了解寺庙的神秘、宁静的感觉,为后面聆听寺庙音乐做了铺垫。
4. 介绍电子琴
( 1 )聆听分析乐曲中的音色变化(学生随音乐举手示意听到的音色变化)
设计意图: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到的音色变化简单方便
( 2 )分析结构
引子:钟声悠扬
第一遍:笙管
第二遍:前半部 柳琴 后半部 笙
第三遍:钟 鼓 铙 钹 木鱼齐鸣的合奏
尾声:引子的再现 钟声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分析乐曲结构及演奏乐器音色变化帮助学生更清晰乐曲的结构。
5. 教师出示木鱼,示范演奏,一边唱主题旋律,一边按节奏伴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再次熟悉主题旋律
6. 学生探索用弹舌来模仿木鱼的声音,并进行伴奏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索研究用弹舌来代替木鱼给乐曲伴奏,既解决了课前要带很多木鱼的繁琐,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主题旋律的熟悉。
7. 欣赏课件复听全曲,并加上弹舌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和伴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直接、更深一步感受寺庙的神秘、宁静,犹如 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
(二)欣赏《维也纳的钟声》
1. 教师用钢片琴敲奏 《维也纳的音乐钟》的主题音调 ( 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
设计意图:熟悉主题音调,钢片琴演奏让孩子感受到新鲜乐器的魅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积极性。钢片琴的声音比较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乐曲的音乐情绪。
2. 讲小故事介绍:哈里•亚诺什
设计意图:了解音乐创作北京,讲故事的形式很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初听乐曲 思考问题:
• 在乐曲中你听到钟声了吗?钟声多还是少?还听到其他声音了吗?
• 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演奏的,还是由很多乐器演奏的?
• 对比上一部作品《灵隐钟声》,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 你觉得哈里•亚诺什来到了什么地方?
森林 战场 王宫
设计意图:学生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聆听,然后学生根据问题谈自己的感受
3. 介绍作曲家 柯达伊
4. 聆听 主题音乐一共重复了几次?每一次都是连着的还是有别的内容?并且把相同的主题音乐用√来表示,不相同的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方法简单,通俗易懂。学生听辨后能较快作出选择。
5. 介绍回旋曲式
设计意图:了解曲式结构
6. 用小铃铛在主题音调出现时为乐曲伴奏
设计意图:用伴奏的形式来表演体现音乐
7. 复听全曲
用小铃铛为乐曲伴奏,欣赏课件。
设计意图:课件漂亮,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版主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维也纳的一些优美、壮丽的建筑、风景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总结
课堂知识卡:
曲名:
《灵隐钟声》
《维也纳的音乐钟》
乐曲内容
钟声
钟声
作曲家
浦奇璋(中)
柯达伊(匈)
速度
较慢
较快
乐器
电子琴
管弦乐
演奏形式
独奏
合奏
情绪
安祥、宁静
热烈、华丽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卡的对比总结能更有效的检验学生的上课收获情况。注重知识的积累(欣赏知识卡的使用)对于学生日后的知识测查是一份非常有用的财富。
《美丽的黄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三7课中的一节歌唱课《美丽的黄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旋律采用三拍子写成,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使歌曲的旋律性比较强。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1、2、3、4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歌曲通过简单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唱歌曲的能力增强,通过教师引导,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学活动的设计尽量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兴趣。之前曾经接触过二部轮唱的歌曲,这首歌曲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部轮唱,并且两声部的旋律基本相同,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教法、学法:
教师在教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去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的节拍和情绪,然后帮助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和演唱技巧,通过大量的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而学生通过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曲,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三部轮唱的合唱练习。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有五部分的内容:
(一)导入,通过欣赏早晨、黄昏的图片,听教师演唱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表现的是哪个图片的景色,并说明原因。从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并为感受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情绪做准备。
(二)感受歌曲,走进黄昏。
本环节中,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初听歌曲,通过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第二个环节复听歌曲,重点感受歌曲节拍,感受三拍子的特殊韵律。
第三个环节感受三拍子,介绍3/4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
第四个环节边听歌曲边划拍,强化学生对3拍子歌曲的感受。
此部分通过初听歌曲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感及对歌曲的情绪、节拍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几次的聆听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通过连续的聆听为歌曲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演唱歌曲,感受黄昏。
本环节中,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演唱,让学生对歌曲声音的处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为歌曲设计不同的力度,激发了学生对歌曲的处理有了初步的意识。
(四)轮唱歌曲,表现黄昏。
本环节设计了一个三部轮唱,主要源于三年级上册已经出现了轮唱,二部轮唱对于他们来说基本可以,如果加入三部轮唱,歌曲的意境会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五)竖笛演奏,再现黄昏。
在本环节中通过教师吹奏竖笛,学生打击乐伴奏,学生聆听竖笛演奏的《美丽的黄昏》,布置学生课后练习竖笛演奏。感受声乐、器乐表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聆听二拍子和三拍子的特点,我们精心选择了教材并自制了歌曲伴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四三拍有了很好的内心体验,并自然而然的在歌曲中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收获成功,体验合唱的美妙!学生在音乐中变得更加热情、开朗,自信。
《桔梗谣》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桔梗谣》。这是一首曲调 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为《桔梗谣》。朝鲜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他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歌曲采用四分之三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做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即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为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的风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下学习下面的丰收之歌进行了铺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奠定了基础。
音乐新课标指出,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根据三年级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又根据我农村校学生的情况,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学唱《桔梗谣》,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美。2、掌握三拍子的歌曲的韵律并能用歌舞的形式表演《桔梗谣》。3、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丰收的喜悦,抒发对朝鲜歌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
教学难点:掌握三拍子的歌曲的韵律,感受歌曲的美。
教学准备:电子琴和相关课件等。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合唱教学,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是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德熏陶。基于以上几点,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激情引趣
首先师生进行律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带动学生进入到音乐课的意
境中。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接下来,师生分低位置和高位置以及不同的节奏和音高进行互相问好,充分体现了平时在唱歌教学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提醒学生在音乐课中的发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为演唱新歌做好准备。
之后,我通过观看课件引出朝鲜族的风土人情,对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了新课《桔梗谣》。
二、新课教学
1、感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新授过程中我从聆听入手,首先我让孩子们初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然后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情绪。接着就是边听韵律边打强弱拍。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的舞蹈性节奏,感受韵律。四是用“哩”模唱旋律。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学生的模仿学唱,巩固前倚音的唱法。这样从孩子们的无意当中接触到了歌曲里的旋律,有利于掌握歌曲的韵律美。也就提前解决了重难点。
2、体验音乐
我师生一起来体会朝鲜小朋友怎样劳动。在读歌词的过程中加强了情感的引发,教师利用示范法声情并茂地范读歌词,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他们读好歌词。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了学生对朝鲜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潜移默化的建立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教师引导学生用歌唱的方法读歌词,这一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歌唱方法,使他们养成习惯,为演唱新歌作好准备。
在演唱歌曲部分,首先是指导学生听伴奏进行唇唱,然后随琴轻声,慢速的演唱歌曲,有益于学生唱准旋律和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有意的提出衬词部分,问同学们,这是朝鲜族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心情怎么样呀?引导他们用轻快地声音演唱。接着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怎样再把歌曲唱的高兴些,然后采用了示范法让同学们聆听范唱,把自己的演唱速度加快一些进行演唱。最后找出自己认为掌握不牢的地方对老师进行反馈,师生一起练习巩固实践。循序渐进的掌握歌曲。在歌曲学唱完后,教师教唱曲谱。
3、表现音乐(实践创作)
首先,教师表演朝鲜舞《希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然后教师
介绍朝鲜族舞蹈的特点,师生一起舞蹈,教师对动作不到位的动作进行指导。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朝鲜舞蹈的美,丰富知识的积累,为表现《桔梗谣》做了铺垫。接下来,由同学们为《桔梗谣》创编动作。在创编过程中,学生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提高了他们的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美,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心情。最后师生一起舞蹈《桔梗谣》。
四、知识拓展
最后观看歌舞《丰收的喜悦》。让学生充分体会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即对这节课进行了小节又紧扣主题。
六、板书设计:
桔 梗 谣
欢乐、 愉悦
装饰音
七、作业设计:
课后把这首歌唱熟练,有兴趣的同学为这首个曲创编更合适的舞蹈动作来为大家表演。
《如今家乡山连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说课题目是《如今家乡山连山》,新课标要求通过唱歌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得愉悦,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我分六项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如今家乡山连山》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全曲由五个乐句两个声部组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纯朴。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歌颂了农村经济改革后的大好形势。歌词通过儿童的心理活动,把谷垛比作山,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农村丰收的景象。歌曲活泼、风趣,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强,学习歌曲快,我选择了这节音乐课。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为此我制定了知识、情感、能力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顿音记号的标志,知道顿音记号要唱的短促、跳跃。
2、情感目标: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
3、能力目标:在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后,学生能够在歌曲中适当的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并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难点:二声部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会拿出时间让他们单独练习二声部。
四、说教法
1、游戏法: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他们还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儿,所以游戏法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情景法: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个多梦的港湾,清早,小鸟唤醒我,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伴随着蓝天白云,度过了一天天愉快的生活。那就是美丽的小山村。有人说,小山村的秋天是一年四季最美的季节,因为到了秋天,果实飘香,大自然向人们回报一个又一个丰收年。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使学生们更快的融入到音乐情境之中。
3、讨论法:分小组讨论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学法
1、主动吸收法:教育并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一种自然过程,所以我会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主动吸收。
2、小组合作法:我用合唱的方式,将他们分成高声部和低声部来演唱这首歌,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发现探究发:通过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让他们去探究应该在什
么地方加语气词,加哪种语气词比较好。
六、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2、学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我先完整的弹唱一遍这首歌,并展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使学生们喜欢这首歌,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2>我运用教唱法先将歌谱学会(高声部),学生能够完整的唱歌谱后,加入歌词,让学生完整的唱这首歌。
<3>把二声部的4个小节拿出来,单独练习低声部,再低声部学会的情况下,加入高声部,让他们感受二部和声的效果。
<4>用游戏的方法唱歌,分高声部、低声部两个小组,把整首歌演唱出来,体会丰收的喜悦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3、拓展
要求: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会让学生在歌词中适当的地方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动、形象。例如:“妈妈告诉我,
家乡没有山”这句歌词,显得有点惋惜和遗憾之情,我觉得用“唉”比较好,下面的就分组讨论。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唱出自己组里填的语气词。
<2>在所有组里的语气词里选一组最好的,确定下来。
<3>全班一起演唱,并加上确定的语气词。
<4>唱歌比赛:将学生分4个组,一组高声部、一组低声部、一组加语气词、一组加打击乐器(如沙锤、双响筒、碰玲),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默契。
4、小结
在课堂小结时我先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而且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敬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第八课 丰收歌舞
《桔梗谣》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课《桔梗谣》。这是一首曲调 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为《桔梗谣》。朝鲜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他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歌曲采用四分之三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做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即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为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的风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下学习下面的丰收之歌进行了铺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奠定了基础。
音乐新课标指出,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根据三年级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的特点。又根据我农村校学生的情况,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学唱《桔梗谣》,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美。2、掌握三拍子的歌曲的韵律并能用歌舞的形式表演《桔梗谣》。3、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丰收的喜悦,抒发对朝鲜歌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
教学难点:掌握三拍子的歌曲的韵律,感受歌曲的美。
教学准备:电子琴和相关课件等。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合唱教学,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是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德熏陶。基于以上几点,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激情引趣
首先师生进行律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带动学生进入到音乐课的意
境中。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接下来,师生分低位置和高位置以及不同的节奏和音高进行互相问好,充分体现了平时在唱歌教学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提醒学生在音乐课中的发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为演唱新歌做好准备。
之后,我通过观看课件引出朝鲜族的风土人情,对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了新课《桔梗谣》。
二、新课教学
1、感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新授过程中我从聆听入手,首先我让孩子们初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然后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情绪。接着就是边听韵律边打强弱拍。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的舞蹈性节奏,感受韵律。四是用“哩”模唱旋律。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学生的模仿学唱,巩固前倚音的唱法。这样从孩子们的无意当中接触到了歌曲里的旋律,有利于掌握歌曲的韵律美。也就提前解决了重难点。
2、体验音乐
我师生一起来体会朝鲜小朋友怎样劳动。在读歌词的过程中加强了情感的引发,教师利用示范法声情并茂地范读歌词,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他们读好歌词。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了学生对朝鲜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潜移默化的建立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教师引导学生用歌唱的方法读歌词,这一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歌唱方法,使他们养成习惯,为演唱新歌作好准备。
在演唱歌曲部分,首先是指导学生听伴奏进行唇唱,然后随琴轻声,慢速的演唱歌曲,有益于学生唱准旋律和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有意的提出衬词部分,问同学们,这是朝鲜族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心情怎么样呀?引导他们用轻快地声音演唱。接着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怎样再把歌曲唱的高兴些,然后采用了示范法让同学们聆听范唱,把自己的演唱速度加快一些进行演唱。最后找出自己认为掌握不牢的地方对老师进行反馈,师生一起练习巩固实践。循序渐进的掌握歌曲。在歌曲学唱完后,教师教唱曲谱。
3、表现音乐(实践创作)
首先,教师表演朝鲜舞《希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然后教师
介绍朝鲜族舞蹈的特点,师生一起舞蹈,教师对动作不到位的动作进行指导。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朝鲜舞蹈的美,丰富知识的积累,为表现《桔梗谣》做了铺垫。接下来,由同学们为《桔梗谣》创编动作。在创编过程中,学生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提高了他们的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美,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心情。最后师生一起舞蹈《桔梗谣》。
四、知识拓展
最后观看歌舞《丰收的喜悦》。让学生充分体会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即对这节课进行了小节又紧扣主题。
六、板书设计:
桔 梗 谣
欢乐、 愉悦
装饰音
七、作业设计:
课后把这首歌唱熟练,有兴趣的同学为这首个曲创编更合适的舞蹈动作来为大家表演。
我尽可能地将这节唱歌课作到设计合理、有效,让预设的课堂充满魅力。我觉得课上的语言如果在精湛一些会美化整节课,还需要进一步的锻炼。对音乐差生关注的还不是很多。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如今家乡山连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说课题目是《如今家乡山连山》,新课标要求通过唱歌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得愉悦,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我分六项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如今家乡山连山》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8课。全曲由五个乐句两个声部组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纯朴。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歌颂了农村经济改革后的大好形势。歌词通过儿童的心理活动,把谷垛比作山,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农村丰收的景象。歌曲活泼、风趣,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强,学习歌曲快,我选择了这节音乐课。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为此我制定了知识、情感、能力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顿音记号的标志,知道顿音记号要唱的短促、跳跃。
2、情感目标: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
3、能力目标:在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后,学生能够在歌曲中适当的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用优美、圆润的嗓音演唱这首歌,并表现出丰收的喜悦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难点:二声部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会拿出时间让他们单独练习二声部。
四、说教法
1、游戏法: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他们还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儿,所以游戏法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情景法: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个多梦的港湾,清早,小鸟唤醒我,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伴随着蓝天白云,度过了一天天愉快的生活。那就是美丽的小山村。有人说,小山村的秋天是一年四季最美的季节,因为到了秋天,果实飘香,大自然向人们回报一个又一个丰收年。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使学生们更快的融入到音乐情境之中。
3、讨论法:分小组讨论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学法
1、主动吸收法:教育并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一种自然过程,所以我会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主动吸收。
2、小组合作法:我用合唱的方式,将他们分成高声部和低声部来演唱这首歌,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发现探究发:通过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让他们去探究应该在什
么地方加语气词,加哪种语气词比较好。
六、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2、学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我先完整的弹唱一遍这首歌,并展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使学生们喜欢这首歌,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2>我运用教唱法先将歌谱学会(高声部),学生能够完整的唱歌谱后,加入歌词,让学生完整的唱这首歌。
<3>把二声部的4个小节拿出来,单独练习低声部,再低声部学会的情况下,加入高声部,让他们感受二部和声的效果。
<4>用游戏的方法唱歌,分高声部、低声部两个小组,把整首歌演唱出来,体会丰收的喜悦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3、拓展
要求: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会让学生在歌词中适当的地方加入语气词,使歌曲更生动、形象。例如:“妈妈告诉我,
家乡没有山”这句歌词,显得有点惋惜和遗憾之情,我觉得用“唉”比较好,下面的就分组讨论。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唱出自己组里填的语气词。
<2>在所有组里的语气词里选一组最好的,确定下来。
<3>全班一起演唱,并加上确定的语气词。
<4>唱歌比赛:将学生分4个组,一组高声部、一组低声部、一组加语气词、一组加打击乐器(如沙锤、双响筒、碰玲),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默契。
4、小结
在课堂小结时我先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而且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敬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