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1任务1信息筛选题学案
展开信息筛选题——确定信息源排查失误点
整合概括,就是在命制选项时对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行信息加工,提取其主干或关键信息加以压缩概括,然后让考生判断其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其特点是信息的多区块整合概括,特别是段内多区块信息整合概括。
这类题的命制常常采用偷换概念和混淆是非两种设误方式。偷换概念就是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以此迷惑考生,使其误判。混淆是非就是命题者有意将原文材料中肯定的事情在加工转述过程中予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情加以肯定。
[满分对策]
1.抓选项关键词,进行准确题源定位。
2.抽取相关语句主干,进行有效压缩概括,特别注意选项在对原文整合概括中改换的词语,看是否造成了似是而非,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问题。
特别提醒:
在比对过程中既要比对主干部分是否转述一致,也要比对修饰部分是否转述一致,以防偷换概念。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出现的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没、无、无非、拒绝、妨碍”等,以防混淆是非。
[典例剖析]
(2020·全国卷Ⅱ,T1-A)(注意“”中的文字是选项与原文相对应的地方,便于确定答题区间。请在横线处写出比对意见)
信息增删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命题手段。
信息添加,是指在选项中添加定语、状语、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对原文内容的曲解或无中生有等,添加的这部分信息,依据原文内容分析,不能成立。
信息删减,是指选项在加工转述原文内容时,故意遗漏一些关键信息,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或某一语句,修饰成分的删减意味着语意的改变,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从而造成以偏概全。
[满分对策]
根据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中标注的关键词句,在模糊处反复推敲,读懂文本内涵,把握文本论述的本质。
特别提醒:
1.在具体比对过程中,关注选项中重要词语前后的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的关键词。此外,命题者在命制以偏概全的选项时,还在文本内容范围方面命题。
2.命题者命制的无中生有的选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凭空捏造出的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命制出来迷惑考生的。
[典例剖析]
(2020·全国卷Ⅲ,T1-D)(注意“”中的文字是选项与原文相对应的地方,便于确定答题区间。请在横线处写出比对意见)
混淆关系,是指选项在加工转述原文内容信息时,故意把原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弄错位。比如,原文句间关系是顺承,选项说成目的;原文是并列,选项为因果;原文为主宾关系,选项却主宾颠倒;等等。
[满分对策]
既要细心分析原文相关信息语句之间的关系,也要分析选项语句之间的关系,再细心比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
特别提醒:
选项中必要条件(只有……才……)与充分条件(只要……就……)容易发生混淆;因果关系混乱主要有强加因果和因果倒置两类情况;有时还可能出现条件结果不对应或条件结果颠倒的情形,当选项的表述出现条件关系时,要注意是否恰当。
[典例剖析]
(2020·全国卷Ⅰ,T1-A)(注意“”中的文字是选项与原文相对应的地方,便于确定答题区间。请在横线处写出比对意见)
一、请阅读选项和原文的相关信息,判断对错,并分析。
1.[选项] (2019·全国卷Ⅰ,T1-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
[原文信息] 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比对分析]
[答案] × 选项表述中的“因为”表示前后形成因果关系,而原文中的“但”表明前后是转折关系,选项关系错位;同时,原文并没有肯定普通的劳动者是否是读者,选项变成了肯定的表述“最理想的读者”,混淆是非。
2.[选项] (2019·全国卷Ⅲ,T1-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
[原文信息]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比对分析]
[答案] × “应当避免西式改编”错误,原文否定的只是“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的做法,并非否定“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错误,选项“原有风格”与原文“本真的艺术特性”内涵不同,选项偷换概念。
3.[选项] (2018·全国卷Ⅱ,T1-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
[原文信息]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
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比对分析]
[答案] × 此选项对应原文最后一句,“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方式并不是“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而应该是“适度的、合理的遗忘”,选项把方式换了,偷换概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指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伴随而生。中华民族始终在同疫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把疫病的防治和自然环境、社会人生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同”,密切关联。医道作为天道与人道在自然与人之间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从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把天道与人道中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因此,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否则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以前,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为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防治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在《周易》中探索导致疫病流行的原因,注意到气候、饮居和疫病的关系。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下,从整体上来论述医学,它不仅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同时将人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上工治未病”的养生、防治疫病的思想。东汉名医张仲景著《伤寒论》,总结出一套认识疫病的理论,根据病情的变化制定不同治法,开创了中国医药对疫病的辩证施治方法。之后,经过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努力探索,至近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认识和防治疫病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防疫抗灾、救黎民百姓于病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和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
《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
◎模拟训练:根据文本及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题目。
4.(信息筛选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道、人道、医道合一使得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由疫病医学演变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华医道的核心,促进了中华医道观的形成,并具体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防、治疗。
C.天道与人道中的许多抽象理念要通过医道在实践层面加以体现,因此只要了解了医道,我们理解天人合一就会突破抽象的哲学层面。
D.《周易》在探讨疫病流行的原因时,注意到其与气候、饮居的关系,此即医道与天道、人道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D [A项,“演变为”说法有误,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B项,“并具体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防、治疗”说法有误,无中生有。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哲学思想,不能对中国医学提供具体指导。C项,“因此只要了解了医道,我们理解天人合一就会突破抽象的哲学层面”说法过于绝对,关系错位。原文说的是“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否则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从解释“疫”的含义发端,指出中华民族在同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B.文章中间四段集中论述了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影响。
C.文章指出医道与天人合一思想“道和理同”,对理解天道和人道思想十分重要,但在探讨时却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D.文章最后一段阐明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与创新对于今天抗疫的重要意义。
C [C项,“但在探讨时却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以前,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忽视的不是“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选项张冠李戴。]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
B.经过历代医家对疫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探索,中医形成了应对疫病的理论体系。
C.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悬壶济世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中国传统医学观不仅关注医术,而且重视医德,这对我们现代医学观有重要启示。
C [C项,“可见悬壶济世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说法有误。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古人的观念里“良相”“良医”于国于民同样重要,但不能由此得出“悬壶济世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原创预测:编者原创,多练一点。
7.(信息筛选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在同疫病进行顽强斗争中把疫病防治和自然环境、社会人生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的。
B.我们在讨论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时,常常忽视医道,这就造成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
C.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不仅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还将人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D.作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B [B项,混淆时态。文中指出“以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讨论时,往往忽视“医道”,选项中故意忽视这一点。]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2任务1选择题__题文比对方法 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2任务1选择题__题文比对方法 学案,共10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3任务1形象特点概括题_ 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3任务1形象特点概括题_ 学案,共10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6任务1 诗歌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6任务1 诗歌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最快捷的路径——利用选项信息,最直接的路径——看标题,看注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