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习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课内语段,完成题目,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阶段复习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而二螯
B.圣人之所以为圣 句读之不知
C.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入则无法家拂土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带有讽刺意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 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3).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④轼之才,远大器也
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4).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清官。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阅读课内语段,完成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麇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而又何羡乎/相与枕藉乎舟中
3).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操的哪一首诗( )
A.《长歌行》 B.《短歌行》
C.《蒿里行》 D.《步出夏门行》
5).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鱗,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①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橫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②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冯夷:水神名。②畴(chóu)昔:往昔,从前。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B.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C.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D.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从:跟随 B.顾安所得酒乎 安:哪里
C.予乃摄衣而上 摄:披,穿 D.听其所止而休焉 听:听任,任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人重游赤壁的经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禅趣幽远。首段以洗练的笔墨描写了秋夜月景,点明游赤壁的缘起。
B.本文写在月白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游赤壁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C.最后一段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在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消极悲观、欲摆脱现实而不能的苦闷。
D.《赤壁赋》写在初秋,本文时间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游记散文,也都用了主客问答,一样的赤壁,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有诗情画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1).下列各句中的“鼓”字,不作动词用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戊申晦五鼓
C.窈窕淑女发,钟鼓乐之
D.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B.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C.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对这几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是在月底这一天的五更和朋友朱子颍在日观亭看日出的。
B.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日未出,日初出,日出时看到的泰山中的奇妙景观。
C.泰山的人文景观很多,有的因为不在作者游览的路上,所以没有提及。
D.泰山的特点是石多土少,杂树少而松树多。
4).翻译句子。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晩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自:自己
B.穿泰山西北谷 穿:穿过
C.余始循以入 循:沿着
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2).下列括号中都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始循(西谷)以入
B.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泰山)
C.越中岭,复循西谷(进入),遂至其巅
D.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着重记叙了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B.记叙了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着重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
C.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着重记叙了登山时的激动心情。
D.记叙了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着重描述了登山后的激动心情。
4).翻译句子。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2).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但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史。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北海相孔融闻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孔北海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友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志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慈自请求行。融曰:“今贼围甚密,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慈对曰:“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邪?”融乃然之。于是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于是直突围中驰去。遂到平原, 说备曰:“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以君有仁义之名,故使慈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解围散走,融得济。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孙策,策从骑十三。慈便前斗,策刺慈马,慈亦得策兜鍪。慈当与繇俱奔豫章,亡入山中。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拜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 ”果如期而反。建安十一年卒,年四十一。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B.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C.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D.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后命名。称别人字是出于礼貌,自称名是表示谦逊。
B.郡、州,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分,郡在后代数量变化较大。
C.拜,授予官职,文中指授予太史慈折冲中郎将之职。“拜”和除、授含义基本相同。
D.建安,年号。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遵从奉行王朝的年号和历法,叫“奉正朔”。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慈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太史慈避难期间,孔融多次派人关照他的母亲,孔融有难,他应母亲要求,不顾危险,前去救难。
B.太史慈勇气超人,很有谋略。孔融被人围困,太史慈用计麻痹敌人,杀出重围,到刘备处请得三千援军,成功解除了孔融之困。
C.太史慈武艺高强,临危不惧。太史慈受命侦探敌情,遇到了孙策,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奋然与其交战,后来受到孙策的重用。
D.太史慈忠心耿耿,信守承诺。刘繇死后留下一万多人马,太史慈主动请求前去安抚,众人认为他必定不回,但他最终如期而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融曰:“今贼围甚密,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
②故使慈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曰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进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荚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功,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
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教炎而已,偉惭而去。肀穹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 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却觐官孰廉?”直对曰: “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我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粢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則滋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谙于继宗愿指俸代偿,由是十人老获释。尝监令年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送月棒/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 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指官职升迁。它与"授'拜'迁"都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授""拜"是关于任职授官的,"迁"是关于职务调动的。
B.宾礼,是古代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此处"宾礼"与《荆轲刺秦王》中"乃朝服,设九宾"中的"九宾"之意相同.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我国曾有宦官专权的史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继宗悯民爱民,善断疑狱,任刑部主事时,对囚犯讲人道.按时提供饮食,还叫他们洗浴;办案认真,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
B.杨继宗重视教育,讲究礼仪。在嘉兴,他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对于"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虽贵为太守,仍对地方学官待以宾客之礼。
C.杨继宗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对孔懦淸军的暴行,他据理力争,即使孔儒刻意刁难,也无奈他何:他敢于抵制过路中官及皇帝亲信汪直的勒索。
D.杨继宗治政有法,慧眼识才。任浙江按察使,明察仓官案,使案件顺利解决;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预言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篋视之,敝衣数袭而己,儒惭而去
(2)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荆轲刺秦王》)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注】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注】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切,译为“您”。
1).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B.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C.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D.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古代泛指中原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
B.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C.卿土,一作卿史、卿事。西周春秋时期周天子或各诸侯国的执政官。文中指听孙昌胤汇报行冠礼情况的族内长官。
D.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有自知之明。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京城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直言拒绝了韦中立。
B.柳宗元说理严谨。他以韩愈抗颜为师受诋毁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以孙子行冠礼被嘲笑为例,说明师道衰落而不敢为师的原因。
C.柳宗元注重实际。他主张避师之名而就师之实,师生取长补短,共商为文之道。这样双方既各有所得,又不会招致“越、蜀之狗”的惊怪狂叫。
D.柳宗元提倡师道。对反对师道的人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吠日蜀犬、吠雪越犬,冷嘲热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2)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増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 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之族 族:类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道:风气
C.炊不暇熟 暇:空闲
D.被南越中数州 被:披散
2).用给文中框起来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3).下列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项是( )
A.赞美韩愈敢为人师的精神,并自喻品德高洁。
B.指出韩愈不该以蜀日自比,自己不敢以越雪自况。
C.抨击那些诋毁韩愈的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表明自己虽好为人师却因遭贬谪而不能的苦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5).柳宗元不愿意为师的原因有哪些?甲、乙两文合读,可看出韩愈在为师上表现出怎样的品格?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 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
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1).C;2).A;3).C
4).(1)因此,(从师问道)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的区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也真是奇怪啊!
解析:1).惑:糊涂。
2).A项均为连词,表并列。B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副词,表推测;代词,他的。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
3).C项,“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说法错误。
2.答案:1).B;2).C;3).D;4).C
5).(1)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2)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
解析:1).B项,“辞”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应该解释为“拒绝”。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意。可采用代入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等判断词意。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2).做文言文断句试题,可首先找句中的名词或代词来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断句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其次可以找虚词来定句读。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是固定用在句首或者句尾的,找到这些词也就可以断句了。第三,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问”等为标志,根据这些词也可以断句。第四,观察句中的句式特点来断句,文言文中常常有固定句式排比句、对偶句、顶针句,或者是结构相同的句子,根据句子结构可以断句。
3).题干是“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这里有三个条件,一是“直接”,一是对象“苏轼”,是特点“好学有才华”“一心为民”。可采取排除的办法,只要主语不是“苏轼”的即可去掉。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主语是“英宗”,应是间接表现;④“轼之才,远大器也”是宰相韩琦的评价,也是间接表现;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虽是苏轼说的,但是是他说韩琦的。
4).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情况。C项,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
3.答案:1).B;2).C;3).D;4).B;5).C
解析:1).举:举起
2).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项,介词,被/介词,给。B项,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D项,语气词,表示疑问/介词,在。
3).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
5).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4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的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
4.答案:1).C;2).C;3).C;
4).(1)返回登上小船,纵船到江心,任凭小船漂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歇息。
(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四个四字短语结构相近,需断开,C项正确。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摄:提起,撩起。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流露出一种消极悲观、欲摆脱现实而不能的苦闷”理解有误,作者在梦中与道士邂逅、对话,流露出的是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
4)).(1)返回登上小船,纵船到江心,任凭小船漂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歇息。(关键词:“中流”“听”“止”“休”)
(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关键词:“过”)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人影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环顾周围,心里十分快乐,于是边走边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不觉)叹惜道:“有了客人却没有酒,有了酒却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这鱼)大嘴巴、细鱗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办法。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的不时之需。”
就这祥,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江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千尺。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时日啊,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便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到高高的鹘鸟栖宿的高巢,向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高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返回登上小船,纵船到江心,任凭小船漂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歇息。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非常冷清寂寞。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戛然长鸣一声,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沉沉)睡去。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在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5.答案:1).C;2).B;3).C
4).(1)这时天边的云像一条条线似的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
(2)回过头来再看日观峰以西的那些山峰,有的受到日光照射,有的没有被照射到,或红或白,错杂相间,一个个都弯腰曲背,好像在向日观峰鞠躬一样。
解析:1).A项,击鼓。B项,击鼓报时。D项,振动。
2).A项,山“若樗蒱”。C项,峰“若偻”。D项,雾“若带然”。
3).应为“没有前去观看”。
6.答案:1).A;2).A;3).A
4).(1)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中那些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们为天门。
(2)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半山上停留的云雾就像飘带一样。
解析:1).自:从。
2).余始循(中谷)以入。
7.答案:1).A;2).D;3).C
4).(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解析:
8.答案:(1)B; (2)A; (3)D;
(4)①孔融说:“现在贼人的包围很严密,你的志气虽然豪壮,但恐怕实在还是很困难吧!”
②所以孔北海派我突出重围,在万死之中把自己托付给您,希望您能想办法使他生存。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理解文意,然后通过其中的人名、动词、语气词等合理推断。此句中,依据动词“至”“待”来判断,“至都昌”应连在一起,“外救”作“待”的宾语,与“待”连在一起,意思更通顺。“时围尚未密”意思是“当时贼人的包围还不严密”,由此可判断,“密”应与“尚未”连在—起。故选B。
(2)本题考査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后命名”错。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后取字。
(3)本题考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主动请求前去安抚”错,原文为“策命慈往抚安焉”。
(4)【参考译文】
太史慈字子义,是东莱郡黄县人。他年少时喜欢学习,任职郡中奏f史。被州牧增恨,太史慈担心受到祸患,就躲避到辽东。北海国相孔融听说后,多次派人探望慰问他的母亲,并且赠送了礼物。当时孔融出兵驻军在都昌,被贼人管亥包围。太史慈从辽东返回,他的母亲对他说道:“孔北海现在被贼人围困,你应该奔赴救援。”太史慈单身步行径直来到都昌。当时贼人的包围还不严密,太史慈在夜间窥测到时机,得以冲入包围见到孔融,便要求领兵出城杀贼。孔融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想要等待外面的救援,但没有赶来的援军,而贼人的包围却一天天逼紧。孔融想要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太史慈自己请求前往。孔融说:“现在贼人的包围很严密,你的志气虽然豪壮,但恐怕实在还是很困难吧!”太史慈回答说:“现在大家都说不行,我太史慈也说不行,这难道是您对我厚爱照顾的情义,老母亲派我前来的本意吗?”孔融于是答应了他。于是太史慈带领两个骑兵随从自己,每个士兵各做一个箭靶用手拿着,打开城门径直外出。城外包围的贼人都很惊恐,兵马纷纷出动,大史慈将自己的马牵到城下护城壕沟内,树立起两名士兵各自所拿的箭靶,拿出弓箭对箭靶发射,射箭结束后,径直进入城门。第二天又这样做,包围圈中的人有的站起,有的躺下。第三天又出去这样做,贼人再也没有起身的,于是太史慈直向包围圈猛冲,飞奔而去。太史慈于是到达了平原,劝说刘备道:“现在管亥叛乱,孔北海被他围困,因为您有仁义的名声,所以孔北海派我突出重围,在万死之中把自己托付给您,希望您能想办法使他生存。”刘备就派遣三千精兵随同太史慈去救援。贼人于是解除包围,四散逃走,孔融得救。扬州刺史刘繇与太史慈是同郡人,他派太史慈侦察窥探敌军的虚实。一次,太史慈自己和一名骑兵遇到了孙策,孙策随从的骑将有十三人。太史慈当即上前交战,孙策刺中了太史慈的马,大史慈也夺去了孙策的头盔。后来太史慈和刘繇一起奔往豫章,逃到深山中。当时孙策已经平定了宣城以东的地区,只有泾县以西的六县还没有降服,大史慈因此领兵前往泾县驻守,孙策亲自领兵攻打,太史慈于是被俘获。孙策当即解开捆绑太史慈的绳索,任命他为折冲中郎将。后来刘繇死在豫章,留下一万多人没有归属,孙策派遣太史慈前往抚慰安定这些人。孙策的亲信都说:“太史慈一定会去北方,不会回来了。”孙策说:“太史慈抛弃了我,还会去追随谁呢?”太史慈果然按期返回。建安十一年去世,终年四十一岁。
9.答案:1).C; 2).B; 3).C;
4).(1)临走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边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
(2)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解析:2).宾礼,指接待宾客的礼节。文中指以宾客之礼相待。“九宾”是中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3).“敢于抵制过路中官及皇帝亲信汪直的勒索”有误,从文中来看,汪直并未勒索他。
4).【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当时狱囚病死较多,杨继宗按时为他们提供饮食,下令每三天洗浴一次,救活了很多人。杨继宗又善于辨明疑案。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强盗逃走了。张文对郭礼说道:“我们两个人都应当处死。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由我来充当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郭礼哭着答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带着桎梏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了。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各里老人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邪和弊病,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实,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临走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杨继宗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经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恐怕就是那个不要一文钱的杨继宗吧?”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发,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明白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
10.答案:1).D;2).C;3).A;
4).(1)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
(2)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
解析:1).此处断句要理解这段话在文中的意思,然后注意句中的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特定名称等。正确断句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2).“卿士”在本文中是指上朝的朝臣们,并不是“族内长官”。孙昌胤向其说自己给儿子行冠礼之事,并非汇报。
3).说作者“有自知之明”“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错,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
4).(1)关键词:“既”“以为”“病”。
(2)关键词:“厚”“凡”“恢恢”。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说: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您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也不认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己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哪里敢做您的老师呢?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世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并且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狂妄的名号。
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正下大雪,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哗和恼怒呢?
我还听说,古代重视冠礼,是借此来教导他们成年人的道理,这是圣人特别重视的。几百年以来,人们不再举行这种冠礼。近来有个叫孙昌胤的人,独自下决心举行冠礼。冠礼举行过后,第二天去上朝,来到外廷,把笏板插进衣带对大臣们说:“我的儿子已经行过冠礼了。”听见这话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京兆尹郑叔则满脸怒气,垂手拖着笏板,后退站着,说:“这与我有什么相干呀!”廷中的人都大笑起来。天下的人不因此去责难京兆尹郑叔则,反而嘲笑孙昌胤,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孙昌胤做了别人所不做的事。现在被称作老师的人,非常像这种情况。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假如因为我比您年长,学道、写文章的时间比您早,您确实愿同我往来,交谈彼此所学的东西,那么,我当然愿意向您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全部的心得。您自己随便加以选择,吸取一些、丢弃一些,就可以了;如果要我判定是非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
11.答案:1).D; 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3.C; 4.(1)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近乎谄媚。(“位卑”“官盛”需补足语意,点出师生关系,或者译为 “以……为师”“向……学习”“向……请教”。羞:意动用法, 感到耻辱。谀:阿谀奉承)(2)然而雩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是狂叫的是狗罢了! (过:过错。顾:只是。“吠者犬耳”,判断句);
5).原因:德浅学疏,不配为师;世风恶浊,不愿受人非议。品格: 刚正果敢,不向世俗低头。
解析:1).被:覆盖。
3).A项“自喻”不正确。B项“自比”不恰当。D项“好为人师”不正确。
12.答案:1).B; 2).B; 3).(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 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4).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解析:1.责:要求。
2).“其”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主要用作代词(可用作第一、二、三人称,还可用作指示代词),副词(表推测、反问、商量和祈使语气),连词(表假设和选择关系),助词(用在句中,无实意)。根据句式结构和语法分析,B 项中的“其”是副词,表祈使语气;其他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3).第(1)句中的“若乃名者”是难点,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名” 与“实”及相对关系可推断出“名”意为“名称”,所以此句不可理解为“你是个名士”,而应理解为“至于老师的名称”;另外,此句中的“为薄世笑骂”为被动句式,翻译时也要注意到。第(2)句要知道“知道”是个古今异义词,“诸”是个兼词。
4).可从文中筛选出“仆之所避者名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亦可交以为师矣”等语句并概括得出答案。既然要求“简要概括”,试题答案应避免直接引用原文。
【译文】
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称,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假如去除师生的名称,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元回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选文中表现了柳毅什么样的品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时评作文解析及范文 习题,共3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文言断句 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