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示范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最苦与最乐,作者简介,文体知识,锲而不舍,字词学习,词语理解,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解读,引出分论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 下册 语文 部编 RJ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他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他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他的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引论)
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本论)
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结论)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 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自然责任完了, 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快速阅读,从原文找出作者认为的人生最苦与最乐的事情。
浏览文章,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3):阐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进一步阐述尽责才能获得快乐。
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的道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 不应该逃避责任。
1.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 什么,他是怎样引出这个论点的。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 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1)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2)作者是如何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的呢?
结论:最苦的原因是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凡人在世间一天, 便有应该做的事。
2.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 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对于自己。
做一件事, 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品读第二部分,分析作者论证人生最乐的事 的过程。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4.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 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 的乐呢?请找出来,并 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尽了责任所达到的快乐自由境界,简明易懂。
5.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 言谈谈你的理解。
论说: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6.第三部分作者要论证什么观点,是如何论证的?
引用名言的作用: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引用论证: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7.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 “诸圣 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8.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
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9. 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 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 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 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 就得小快乐”。
“到了长成, 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 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0.作者把苦乐和责任联系起来,提出自己的苦乐 观,最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运用排比且句子的表述准确、形象。
3.“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凸显出文章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
对偶句,从内容上看凝重、深刻;从词句的容量角度看语言简练。
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好处: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作者是怎样将道理说得清晰透彻,令读者易于接受的?
未尽这些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
每个人应负的责任有哪些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课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2.道理论证,使论证极具说服力和权威性。文章引用古语、俗语、名人名言等来证明中心论点,使文章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最大的痛苦——未能尽责
最大的快乐——尽到责任
苦与乐的关系——有苦才有乐
正反对比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课内容ppt课件,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6*最苦与最乐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读准节奏和字音,如释重负,海阔天空,悲天悯人,尽了责任,找出文章的论据,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16* 最苦与最乐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16《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课件pptx、16《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