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化学鲁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2课时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263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初中化学鲁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2课时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263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初中化学鲁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2课时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263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情分析,学法指导,实验准备,学习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材追求的一大特色,为体现这一特色,从第一节开始教材就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避免单纯说教,,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探究,亲身体验化学的特征、现象等,通过体验学生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变化观、物质构成的微粒观、价值观,初步尝试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物质,由此,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区别与联系;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2、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
【学习难点】1、区分常见的物质变化。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化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下一步迫切想知道如何去学习化学。本节课的起点应放在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现象上,现象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从而引出物质的变化
【学法指导】
学习时要根据生活经验,尽可能的列举上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例子,对这些变化只分析结果,不分析变化过程。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一些外观特征,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等,这些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有明显现象发生,如酸碱中和反应等,同时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就是物理变化。
【实验准备】多媒体、试管(3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火柴、酒精灯、镁条、锌粒、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溶液、硫酸铜溶液、滤纸、喷壶、双面胶、分子结构模型
【学习方法】引导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
【学习过程】:
【巩固练习】
1、用序号填空:①化学变化 ②物理变化
(1)人类的早期生产活动中,搭建房屋 ,烧烧制陶器 ,磨制石器 ,淘洗黄金 ;(2)使用火柴时,火柴折断 ,火柴燃烧 ;(3)在养鸡厂,鸡蛋摔破 ,鸡蛋孵化 ;(4)生活中,头发生长 ,扎起头发
2、指出下列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2)蜡烛熔化 (3)蜡烛燃烧
(4)小麦磨成面粉 (5)生米变成熟饭 (6)食物腐败
(7)铁生锈 (8)镁燃烧。
【教学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采用了生动有趣的导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上课开始时,我先给学生做一个小魔术(“无字的天书”),学生非常好奇,这一活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2、本节课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难点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联系、判断方法。学习时要根据生活经验,尽可能的列举上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例子,对这些变化只分析结果,不分析变化过程。本节课的一些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3、初中化学的分化点(即难点)就是学生难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要多采用一些类比的方法、模型化的方法,找一些影像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生产中的用品大多数都是化学制品,制造化学产品的关键就是要促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什么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点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化学变化”(课前在黑板上用双面胶贴好事先在七张滤纸上用酚酞写好“神奇的化学变化”,用注射器吸取神奇的药水氢氧化钠溶液向上喷洒,呈现课题)
【点拨】简述原理,强调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过渡】请同学们看下面两组变化
【多媒体展示】比较葡萄榨汁和葡萄酿成葡萄酒有什么不同?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再出示表格: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变化前的物质、变化后的物质、伴随的现象、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阅读教材第5页第1、2自然段内容,归纳:
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它们的特征是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例子。
【板书1】
变化
特征
区别
【跟踪练习】出示10个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典型例子
【升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以学生熟悉的蜡烛燃烧为例进行分析
【点拨】区别:
联系:
【板书2】联系:
【过渡】怎样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明确】观察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中观察反应条件和现象;
实验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探究】教材第5页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演示】实验1:点燃镁条 (教师引导如何观察化学实验)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观察颜色改变)
实验3:锌粒 + 稀盐酸 ( 观察气体的产生 )
实验4: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 观察沉淀的生成)
【板书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点拨】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的发光放热。
【过渡】化学变化中除了产生一些现象还常伴随发生能量的变化。都有哪些能量的变化呢?
【总结】:化学研究的目的: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
【过渡】同学们已观察过许多化学反应,心中会想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化学变化呢?这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还要从物质的内部找原因。物质是由许多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他们是如何构成物质的呢?
[投影录像]水的组成及水分子模型
[点拨]准确描述水的宏观组成和水分子的微观构成
[组织活动]出示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有关二氧化碳的科学描述
[问题]
1. 看到每一种物质,你是否能想象出他们的微观构成?(H2O、H2、O2、CO2、金刚石、石墨等)
2. 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奥秘是什么?
回顾上节课历历在目的化学现象带来的震撼,引发深入的思考
观察现象,引发思考
学生讨论并将表格完善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参照课本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说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阅读,归纳、讨论、回答
回答并说明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加强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分析蜡烛燃烧的变化及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的蜡烛熔化的变化;使蜡烛熔化的途径;试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了解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和步骤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总结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根据P5-P6内容,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的能量变化
阅读教材第6页倒数第2、3、4自然段。
阅读教材第7页多识一点。
通过观看录像,展开想象的翅膀,认识水的组成和结构
用规范的化学语言练习描述水的组成和构成
分小组进行练习、表达、交流
反思、交流、共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变化观”思想
解疑释惑,提出化学变化
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学会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通过对比组的事例及学生易错、模糊的事例,加强学生的理解
通过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先入为主,规范步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但要明确现象只是帮助判断化学变化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懂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点拨】每种物质都具有特定的组成和结构,组成结构若发生改变物质就变了,才会出现新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发生变化,生成新分子。分子再分就是原子,原子也非常小,书中一个油墨小点竟然是由大约100亿个碳原子组成。科学家现在已能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它们的运动。看书P7图:
【多媒体展示】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
【点拨】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直到有了分子-原子论,化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揭示化学学科研究的范畴。
【课堂总结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体会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体会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化学研究的范畴
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大胆表达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明确:
1、物质变化观
2、化学变化的能量观
3、化学研究的目的观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区别
1、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联系
2、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伴随的现象: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由元素组成
2、化学研究的范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活动天地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教案,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