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单元测试卷(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1047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单元测试卷(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1047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单元测试卷(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1047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
展开1. 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
A.径流B.下渗C.降水D.植物蒸腾
(2)对图中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各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
B.b环节为陆地内流区提供大量水汽
C.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
D.c环节降水总量比e环节大
2.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下左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下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
(2)据图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
A.2点前后B.6点前后C.14点前后D.18点前后
3. 我国某学校开展了一次“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的开源思路征集活动,某同学提供了一套简便的方法。下图为该方法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法主要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_____变化过程。
(2)若把水桶看成陆地,该方法则类似于________循环过程,该过程的意义是什么?
(3)该方法获得淡水的过程中,未能体现出人类利用和施加影响最大的哪个水循环环节?试举例说明。
4. 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塑造地形地貌
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③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④促使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B.温度C.蒸发量D.入海径流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化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B.5月C.7月D.10月
6. 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图示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
A.Q₄、Q₁、Q₃、Q₂B.Q₃、Q₄、Q₂、Q₁
C.Q₃、Q₁、Q₂、Q₄D.Q₂、Q₃、Q₁、Q₄
7. 某年8月11日,受“超级月亮”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江堤掀起巨浪,景观十分壮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盛行风B.海底地震C.海底火山喷发D.天体引潮力
(2)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稻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 读下面两幅太平洋中低纬海区海水等温线图,其中实线表示等温线,虚线表示洋流,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洋流①②的位置、流向、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寒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洋流均向北流动
D.①位于大洋东岸,②位于大洋西岸
(2)关于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洋流①流经沿岸地区,降温减湿,气候冷干
B.洋流①与寒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形成渔场
C.洋流②流经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气候暖湿
D.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轮船的海上航行
9. 海水深度是指深度基准面与海底之间的垂直距离,等深线是连接水域深度相同各点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深线上各点的深度相等。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海水较浅B.距陆地较近C.坡度较大D.地势平缓
(2)甲地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小,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水深度B.盛行风向C.人类活动D.大气环流
10. 下图中的四条曲线为太平洋不同纬度海域(10°N、25°N、50°S、70°S)的盐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代表赤道地区海域盐度垂直变化曲线的是( )
A.aB.bC.cD.d
(2)a曲线所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特征及其主要成因是( )
A.最高受寒流影响,减温减湿
B.最低地处河流入海口处,有大量淡水注入
C.最高受副高控制,蒸发强烈降水稀少
D.最低海域封闭,水体交换不畅
(3)图中有关海水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500米开始,四条盐度曲线集中,几乎重叠在一起
B.c曲线所在海域的盐度表层强烈淡化的原因是降水丰富
C.海水自表层到水深1500米处的盐度垂直变化规律是逐渐降低
D.造成太平洋表层海水盐度水平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
11. 每年2月下旬,辽东湾长兴岛附近会有大量流冰堆积,形成极富特色的莲叶冰,吸引大量游客来此观看。莲叶冰是由于海冰块彼此互相碰撞,边缘略向上隆起,漂浮在起伏的海面上形似一朵朵圆盘的“莲叶”而得名。图1为长兴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莲叶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海冰块形成类似圆盘的“莲叶”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B.盐度C.气温D.海浪
(2)2月下旬大量流冰在长兴岛堆积的原因可能是( )
A.流冰温度较高易融化B.西北风吹至岸边
C.海水盐度较高易结冰D.洋流携带至岸边
12. 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下图)。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据此完下列小题。
(1)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B.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C.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D.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2)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
A.北美大陆东南部地区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13. 【海洋地理】
下图示意世界某海域某月份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比较图中甲、乙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江苏以下江段又称扬子江。长江在上海、南通一带入海,发育长江三角洲,崇明岛南端的黄浦江,是长江的最后一条支流。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河港纵横,河口众多,主要进出河流有50余条。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1)长江属于水循环环节的________。
(2)从水循环的类型判断,太湖中的水主要参与________循环,简述判断依据。
(3)从太湖水量的收支状况分析,属于“收入”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等,属于“支出”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等。
(4)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角度,简述长江的意义。
15. 欧洲鳗鲡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10多年之后,将横渡大西洋,长途跋涉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完成繁殖产卵的使命后,便长眠在自己出生的海域。长久以来,鳗鲡的洄游路径一直是个谜。2017年初,科研人员揭晓了部分谜底。下图示意欧洲鳗鲡洄游路径及北大西洋洋流分布。
(1)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域,并简述其原因。
(2)科研人员认为,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并非自东向西直接前往马尾藻海域,而是绕道南方迂回到达。推测鳗鲡洄游产卵路径的合理之处。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单元测试卷(1)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48分 )
1.
【答案】
C
C
【考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
(1)从图示可知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降水环节。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2)a-b-c-d各环节仅仅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故A选项错误;b环节为陆地外流区(降水)提供了大量水汽,故B选项
错误;c(降水)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说法正确,故C选项正确;c环节的降水远比e环节小,故D选项错误。所以
选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C
C
【考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基本环节。
(2)本题主要考查水汽凝结的条件。
【解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海水的蒸发,有塑料薄膜上的降水,塑料薄膜上水的径流,没有水汽输送。
故选C。
(2)获取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水汽凝结最多,据图可知此时位于中午前后。
故选C。
3.
【答案】
(1)蒸发,冷凝
(2)海陆间,补充陆地水源,促进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使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等。
(3)地表径流。
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等。
【考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该方法只是简单利用了水的蒸发和冷凝过程,类似于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和降水环节。
(2)水桶看成陆地,水桶周围相当于海洋,此方法类似于海陆间水循环。
(3)该方法未能体现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下渗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地表径流受人类影响最大,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等。
4.
【答案】
A
【考点】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②使地表各圈层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③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④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水循环可以塑造地形地貌;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但是不能够促进全球水资源的空分布趋于平衡。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5.
【答案】
D
A
【考点】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答】
(1)读图可知,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附近海区盐度低,其主要原因是长江口有大量河流淡水的汇入,稀释了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D对。
故选D。
(2)由于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当长江进入汛期时,盐度较小,等盐度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附近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即2月份左右,A对。
故选A。
6.
【答案】
C
【考点】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
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解答】
蒸发量最大的是副热带海区,故Q₂为蒸发耗热量,可排除A、D项。辐射和蒸发除在低纬海区外应该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Q₁为辐射收支差额。
故选C。
7.
【答案】
D
B
【考点】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
(2)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答】
(1)由题干信息可知,钱塘江潮水运动是潮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天体引潮力。
故选D。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稻田灌溉需要淡水,而潮汐水为海水,因此不能利用潮汐灌溉稻田。
故选B。
8.
【答案】
C
B
【考点】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2)本题考查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答】
(1)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因此①②处洋流均自南向北流,结合等温线数值可知①为北半球暖流,②洋流为南半球寒流。
故选C。
(2)由分析可知,①为暖流,②为寒流。暖流流经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气候暖湿,A错误;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形成渔场,B正确;寒流流经沿岸地区降温减湿,气候冷干,C错误;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影响航行,D错误。
故选B。
9.
【答案】
C
A
【考点】
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
(1)主要考查了等深线的判读。
(2)主要考查了海水的温度变化原因。
【解答】
(1)读图可得,甲地位于大陆边缘,乙地距陆地较远。与甲地相比,乙地海水较深,等深线较为密集,地势崎岖,坡度较大。
故选C。
(2)甲处等深线在0~100m之间,海水深度较浅,是导致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
故选A。
10.
【答案】
B
C
D
【考点】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
(1)赤道地区盐度变化规律,从海面到150米深度,盐度逐渐升高,最大盐度值一般出现在150米左右。从150米—600米左右,盐度逐渐降低,最低值出现在600米左右。从1500—2000米以下盐度几乎不随深度而变化。图中代表赤道地区海域盐度垂直变化曲线的是b,B对。
故选B。
(2)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a曲线所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特征是盐度最高,应位于副热带海区。其主要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强烈,降水稀少,流入河流少,C对。
故选C。
(3)海水盐度500米处,四条盐度曲线差距仍较大,A错。
c曲线所在海域的盐度表层强烈淡化的原因是阴雨天多,蒸发较少,入海径流量大,B错。
海水自表层到水深1500米处的盐度垂直变化规律是先逐渐降低,然后升高,但低于表层海水盐度,C错。
造成太平洋表层海水盐度水平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D对。
故选D。
11.
【答案】
D
B
【考点】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由材料可知,“莲叶冰由于海冰块彼此互相碰撞,边略向上隆起”,形成类似圆盘的“莲叶状”,导致海冰块彼此碰撞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浪引起的海面起伏。
故选D。
(2)2月开始进入春季,气温回升,海冰解冻。此时我国仍盛行西北季风,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大量的流动冰块被吹至长兴岛岸边形成堆积。
故选B。
12.
【答案】
C
A
【考点】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
(2)本题主要考查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答】
(1)海水下沉可能是盐度增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造成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A可能,不符合题意;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B可能,不符合题意;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C不可能,符合题意;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可以使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加,D可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图示海域为大西洋。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会导致北美东南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欧洲西部地区夏季、冬季降水减少。A正确,B、D错误。北海渔场因寒暖流交汇而成,暖流减弱,会导致海水搅动减弱,因此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应减少,C错误。
故选A。
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2 分 ,共计48分 )
13.
【答案】
甲地水温低于乙地。甲地受由较高纬度流来的季风洋流影响,洋流温度较低,甲地水温降低;乙地受由较低纬度流来的季风洋流影响,获得热量较多,水温较高。
【考点】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
考查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答】
根据图示信息比较甲、乙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并从影响图示海域海水温度的因素——季风洋流入手,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
14.
【答案】
(1)地表径流
(2)海陆间;
依据:太湖的水通过长江,汇入海洋;流域内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3)降水和长江等河流水注入,蒸发、下渗或流入河流
(4)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为海洋输送物质;汇集地表水,提供水资源等。
【考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意义。
【解答】
(1)长江为地表水,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湖的水通过长江,汇入海洋;流域内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故太湖中的水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
(3)从太湖水量的收支状况分析,属于“收入”的水循环环节有降水和长江等河流水注入等,属于“支出”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下渗或流入河流等。
(4)长江参与海陆间循环,可以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为海洋输送物质;汇集地表水,提供水资源等。
15.
【答案】
(1)④;④处的纬度最高,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最低。
(2)(绕道南方迂回)顺着洋流游动,省时省力。
【考点】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答】
(1)主要从纬度、温度等方面分析,④处的纬度最高,且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最低,因此密度最大。
(2)主要从洋流角度分析,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绕道南方迂回到达,会顺着洋流(加纳利寒流、北赤道暖流等)游动,省时省力。
16.
【答案】
全年高温,蒸发强;湖泊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
1月和7月降水少,湖泊水位降低,盐度较高;
5月和10月降水多,水位升高,盐度较低。
【考点】
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湖泊的水位高低和盐度大小均与水的收支相关。
当该地区降水多时,湖水补给量大,湖泊的水位相对较高,同时,因淡水的稀释作用,盐度相对较低;
当降水少,气温高时,蒸发作用明显,湖水补给量较少,湖水水位低,湖泊盐度较高。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