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 联考试卷
一、根底知识〔27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
〔1〕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次北固山下?中描摹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天净沙·秋思?描写秋天特有景物,渲染悲凉的意境,为下文写悲情做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以下对文学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春?是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B. ?济南的冬天?节选自?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秋天的思念?作者是莫怀戚,?散步?的作者是史铁生,?金色花?来自于印度诗人泰戈尔,?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收录到教材有?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3.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________地响着。
②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____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③快乐起来,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④后来发生了fēn qí________: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⑤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________地睡不了觉。
⑥那是雨,是使人jìng mì________、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⑦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dǎo gào________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4.以下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B.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 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此咄咄逼人 , 有失厚道。
D. 李明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这学期也不例外,他喜出望外。
5.以下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罚力度,为的是防止不再发生交通事故。〔删去“防止〞或“不〞〕
B. 提高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去掉“是否〞或者在“提高〞前加“能否〞〕
C.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使屈原的爱国精神在佛山代代相传。〔“使〞改为“让〞〕
D. 三月的顺德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改为“顺德的三月〞〕
6.万古长青友谊源远流长,说说以下与交友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例如: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情同手足〕
①春秋时期,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很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________
②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是比乐曲高妙。________
③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在鼓琴。________
④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3分〕
7.阅读文言文,答复以下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划线词。
①与人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②日中不至,那么是无言;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3〕下面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
B.文章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
C.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惭〞、“下〞、“引〞三个动词,把陈太丘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D.?陈太丘与友期?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8.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
天使儿
凌鼎年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方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知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冲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很入镜。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了成功还冲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⑩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⑪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选自?短小说?2005年第8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2〕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3〕请指出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
②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 , 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
〔4〕“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9.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欣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假设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假设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假设有假设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欣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比照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慨几生修得到梅花的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21年第2期,原文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文章第⑤段中“有道的君子〞是指那些仰慕梅花的人们,他们有着高洁的志趣,视梅花为修养的典范。
B.文章引用大量诗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语言典雅,令人回昧。
C.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表达经历、描摹梅花、抒发感情、表达意趣融为一体。
D.文章第④段通过梅花与桃花、杏花、梨花、水仙花的比照,突出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好,也流露出作者对那些“俗常〞之花的厌恶。
〔2〕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文,点出梅花特立独行的风骨。
B.文章第②段“嫉妒的流言〞、“嗡嗡的追捧〞,“不畏严寒〞可以看得出梅花的品质和姿态。写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
C.文章第③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作为梅花的知音和伴侣,它们只能选择手下留情。
D.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具有颜色缤纷多彩、气质超凡脱俗、香气清逸优雅、婉约内敛、枝干姿态极美的特点。
〔3〕文章结尾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表达效果。
以下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A】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B】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快乐。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清楚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惊讶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以上选文都来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A】段选文节选自?________?,【B】选文节选自?________?。
〔2〕结合选文,说说【A】段我不喜欢“郭巨埋儿〞的原因是什么?【B】段中为什么“我〞却觉得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3〕结合原著,简要分析【A】段和【B】段揭示的主题。
三、作文〔50分〕
11.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__ ,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要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那么扣分;④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⑤不少于500字。
四、附加题〔10分〕
12.关于谦称和敬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令〞字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郎〞。
B. “惠〞字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优惠〞。
C. “垂〞字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询〞、“垂念〞。
D. “奉〞字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送〞、“奉托〞。
13.以下不属于名词的一组词是〔 〕
A. 农夫、老师 B. 下去、出来 C. 铃铛、桌子 D. 传统、昨天
14.以“吟诗〞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上联:“笔端山水淬成句〞,下联:________________
请选出下联最适宜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眼中风雨化作诗 B. 袖下沧桑演为史 C. 管中声律唱作曲 D. 梦里风烟熔作诗
15.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________ , ________;幸福是________ , ________;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答案解析局部
一、根底知识〔27分〕
1.【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郎、藤〞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秋风萧瑟;⑵ 随君直到夜郎西;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属于直接性默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根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2.【解析】【分析】ABD理解正确。C.?秋天的思念?作者是史铁生,不是莫怀戚;?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不是史铁生。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积累。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3.【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嘹、贮、歧、覆、谧、祷〞的书写。
故答案为:嘹亮;贮蓄;呼朋引伴;分歧;翻来覆去;静谧;祷告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4.【解析】【分析】A.诀别: 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这里使用正确。
B.酝酿 : 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也可以指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这里使用正确。
C.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开展迅速,给人压力。这里使用正确。
D.喜出望外: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快乐。这里使用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纵观整段内容,理解其大意,然后再根据句意选用适宜的词语。当然这是在正确理解词语的根底上才能做到。如果碰到个别暂时无法选择的词语,也不要着急,先跳过去选择下一个,最后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5.【解析】【分析】ABD修改正确。C.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根底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6.【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成语或典故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鲍〞不要写错。
故答案为:①管鲍之交;②高山流水;③破琴绝弦或伯牙绝弦;④形影不离
【点评】此题考查对成语或典故的积累能力。答这样的题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只有平时多积累,答题时才能根据题目提示正确答题。
二、阅读理解〔43分〕
7.【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些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答题时要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标准翻译。①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②日中:正午;那么:就。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您到了正午还不到,这是您对我的父亲不讲诚信;您对着我骂我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3〕ABD理解和分析正确。C“惭〞不是动作描写,而是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⑴约定;舍弃;回头看
⑵ ①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②您到了正午还不到,这是您对我的父亲不讲诚信;您对着我骂我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⑶ C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答复。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根底上理解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及人物形象,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8.【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这篇小说,可知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商未央夫妇及它们收养的低能儿葵葵。故事情节是;低能儿葵葵的绘画天赋被发现和宣传报道,在娄城引起轰动。最后两段话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是: 赞扬商未央夫妇对葵葵无私的爱,也呼吁人们要善待每一个孩子。然后根据这篇小说通过什么故事赞扬了什么的模式概括主要内容即可。
〔2〕 结合人物的语言作为等分析其形象,由最后两段夫妻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商未央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有宽广的胸怀〔有气量〕的人。葵葵在墙上随意图画,商未央不但不责备,反而拍摄相片、给报社写文章说明他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的潜能的人。
〔3〕 ①“惊呆〞是对商未央的神情描写,结合语境分析,商未央“惊呆〞的原因是商未央被儿子的画那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所震撼。因此“惊呆〞生动地表现出商未央被震撼的神态,突出画作的感染力。②结合语境分析,大画家商未央却生了个傻儿子,人们不但不惋惜、遗憾、同情,反而幸灾乐祸,认为这是老天的有眼,什么好事不能全让商未央占了,是老天的“公平〞,因此这个词语准确地表现出这些人对商未央有个低能儿幸灾乐祸,反映了他们的妒忌〔狭隘自私〕心理。
〔4〕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天使儿〞的表层含义是指低能儿葵葵;深层含义是葵葵具有超乎常人的绘画天赋,就像天使;葵葵虽然不是商未央夫妇的亲生儿子,但他们待葵葵如亲生儿子,在他们心中葵葵就是天使。
故答案为:⑴ 本文通过写低能儿葵葵的绘画天赋被发现和宣传报道,在娄城引起轰动的故事,赞扬商未央夫妇对葵葵无私的爱,也呼吁人们要善待每一个孩子。
⑵ ①善良、有爱心,收养了低能儿葵葵,给他慈父般的关心。②有宽广的胸怀〔有气量〕:面对“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等指责,不作辩白。③善于发现的孩子的潜能:发现画作、拍摄相片、给报社写文章。
⑶ ①惊呆:“惊呆〞的原因是商未央被儿子的画那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所震撼。生动地表现出商未央被震撼的神态,突出画作的感染力。②公平:“公平〞是人们对商未央的评价,认为让他摊上个低能儿子是老天有眼,准确地表现出这些人对商未央有个低能儿幸灾乐祸,反映了他们的妒忌〔狭隘自私〕心理。
⑷ ①指低能儿葵葵。②商未央夫妇待葵葵如亲生儿子,在他们心中葵葵就是天使。③葵葵具有超乎常人的绘画天赋,就像天使。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即可。
⑵此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那么,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根底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⑷此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在阅读文章内容的根底上,理解大意,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分析,要注意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是指字面的意思,深层含义就是与主旨相关的意思。
9.【解析】【分析】〔1〕ABC理解和分析正确。D文章第④段通过梅花与桃花、杏花、梨花、水仙花的比照,突出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好,但并没有流露出作者对那些“俗常〞之花的厌恶,比照的作用只是为了突出梅花的特点。
〔2〕 ABD理解正确。C 文章第③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但他们并不是梅花的知音和伴侣。这里只是用狂风和大雪反衬梅花凌霜斗雪的精神。
〔3〕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末尾段的作用,末尾段总结梅花的精神品质并将梅花的精神升华为华夏民族的心魂和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因此在内容上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那么总结全文,并与开头“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相照应。
故答案为:⑴ D;⑵ C;
⑶ 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再次点明梅花特立独行的风骨;内容上,深化主题,将梅花的精神升华为华夏民族的心魂和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分析文章语言特定。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从内容、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全面把握和分析文章,然后再仔细分析每个选项,从而正确答题。
⑶此题考查理解文章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根底上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其妙处。
10.【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 这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的,结合文段内容分析,【A】“郭巨埋儿〞这个故事中郭巨为了孝顺双亲,把自己的儿子都活埋了,而我怕父亲学郭巨做孝子,家境坏了,祖母老了,把我埋了孝敬老祖母。【B】结合语境分析,因为正当我们兴高采烈地方案前去观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而且背完才可以去,这让我感到扫兴,也感到痛苦。因此带着这种心情去看戏,当然没有什么大意思。
〔3〕结合原著内容分析这两段话揭示的主题?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迫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迫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迫、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⑵ 【A】段我怕父亲学郭巨做孝子,家境坏了,祖母老了,把我埋了孝敬老祖母。【B】段因为正当我们兴高采烈地方案前去观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而且背完才可以去,这让我感到扫兴,也感到痛苦。
⑶ 【A】段引发了“我〞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如“我〞儿时对“老莱娱亲〞的厌恶〕,觉得一个白发老人还要穿小孩花衣扭捏作态博父母一笑是违背自然的。【B】段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我〞正当兴高采烈地准备去观看五猖会时,突然被父亲叫住,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而且背完才可以去,这让我感到扫兴,也感到痛苦。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积累理解能力。答复此类问题,主要看平时的积累情况。学习中,要对重要作家作品和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加强记忆并做好积累,适当做一些强化练习。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作者的情感态度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那么分散在字里行间,假设隐假设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
⑶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根底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外表,就事论事。
三、作文〔50分〕
11.【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按照要求必须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什么内容,可以采用“追果溯因〞的方法来帮助翻开思路,探索“前因〞和“后果〞。先看对“前因〞的探索。①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人、物还是事?触动我的客观原因是什么?②我的心灵被触动的主观因素是什么?再看对“后果〞的探索。①心灵被触动的结果,使的发奋、感动,还是有所感悟?受到启迪?②我对触动我的人或事持怎样的态度?颂扬还是贬斥〔倾向于颂扬〕?如此向前往后追索,思维很快就展开来了。然后采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构思方式,即选择典型的人或事来反映“触动我的心灵〞的思想情感,思考如何将触动心灵的情感融注于具体形象的人、事、物之中。这样的“触动〞我的人或事就鲜明了,“触动〞的过程就具体了。
【点评】此题考查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能力。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适宜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有关文章体裁,或暗示作文中心、感情,或框定了选材范围等。二、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四、附加题〔10分〕
12.【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优惠〞 优待;给予好处 不属于敬称和谦称的范畴。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比照,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3.【解析】【分析】ACD都是名词,B.“下去〞和“出来〞都是动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词性的能力。词性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的种类及其特点,答题时还须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14.【解析】【分析】此题要求以“吟诗〞为话题,因此BC中的“史〞和“曲〞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笔端山水〞带有诗情画意,“淬〞表现诗人写诗的时候反复斟酌、推敲、锤炼的过程。A句太直白,只有D才与上联的意境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15.【解析】【分析】答题时,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的特点,然后再仿照例句续写。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对幸福的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引用诗句,而且后面的“牵挂〞是所引用的诗句的主旨。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有这个特点。如:“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闲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故答案为:“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闲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点评】此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例如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广东省佛山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阅读,作文,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初一(下)开学测试语文试卷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初一(下)开学测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填空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初一(下)第十四周联考语文试卷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初一(下)第十四周联考语文试卷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填空题,单选题,综合读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