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真题精编(原卷版+解析版)
【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八上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八上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八上第六课《责任与角色》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原卷doc、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八上第六课《责任与角色》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①勇于承担责任,无私奉献社会 ②不惜一切代价,从事粮食科学研究
③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探索创新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该题考查如何向袁隆平院士学习。
①③④:题文材料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不畏艰辛,执着追求,潜心科研,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攀登杂交水稻研究的高峰,把一生奉献给了水稻和人民,用行动践行了担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赤诚初心和使命责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做到勇于承担责任,无私奉献社会;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探索创新;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不符合实际;
故本题选C。
2.(2021·年甘肃省定西市)“时代楷模“张柱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一线,拖着病体,战胜千难万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张桂梅的事迹真正感人之处在于( )
A. 无私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B. 勇担责任,履行公民法定义务
C. 师德高尚,确保所有学生圆梦大学D. 全心投入,只为获得个人荣誉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的认识和把握。
A:根据题文,“时代楷模“张柱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一线,拖着病体,战胜千难万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张桂梅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无私奉献,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故A说法正确;
B:勇担责任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而不是法定义务,故B说法错误;
C:师德高尚,确保所有学生圆梦,说法过于绝对,故C说法错误;
D:全心投入,不言代价与回报,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 中学生小陈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禁毒宣讲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禁毒知识。同学们纷纷称赞小陈,这是因为他( )
A. 履行了社会责任B. 行使了文化权利
C. 遵守了公共秩序D. 维护了合法权益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承担社会责任。
A: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学生小陈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禁毒宣讲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禁毒知识,是服务和奉献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所以,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选项A正确;
BCD:题干没有体现小陈同学行使文化权利、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合法权益,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2021浙江省金华市)新中国成立后,大批身在海外的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与国内科学家一起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就。品质润泽人心。我们能从这些科学家身上汲取的精神养分有( )
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 ②国家利益至上的坚定信念
③扶危济困、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 ④不计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优秀品质方面的知识。
依据教材知识,题干中大批身在海外的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与国内科学家一起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就,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 国家利益至上的坚定信念;不计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2021山东省泰安市) 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心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二十多年来家访行程10万多公里,身患绝症仍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她以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她的高尚品德体现在( )
①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③意志坚强,信仰坚定 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爱岗敬业等知识。
①②③④:题文中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心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身患绝症仍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这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不求回报,只是在付出;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教育事业有自己坚定的信仰,对自己严格要求,有着坚强的意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所以①②③④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本题选D。
6.(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时代楷模张桂梅,心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倾情关爱贫困女孩和孤儿,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命无价,承认别人的生命更重要 ②承担责任往往伴随获得回报的权利
③服务社会会限制我们全面发展 ④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勇于承担责任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承担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①: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故①说法错误;
③:服务社会促进我们全面发展,③说法错误;
②④:时代楷模张桂梅,心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倾情关爱贫困女孩和孤儿,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材料表明了承担责任往往伴随获得回报的权利;告诉我们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勇于承担责任,故②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7(202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下列属于对自己负责的是( )
A. 按时完成作业B. 弄虚作假C. 逃避值日劳动D. 暴饮暴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责任的认识和把握。
A:根据所学知识,责任是做好分内的事情,按时完成作业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所以A说法正确;
BCD:弄虚作假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逃避值日劳动对集体不负责任,暴饮暴食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故B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8.(2021年甘肃省定西市)“时代楷模“张柱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一线,拖着病体,战胜千难万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张桂梅的事迹真正感人之处在于( )
A. 无私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B. 勇担责任,履行公民法定义务
C. 师德高尚,确保所有学生圆梦大学D. 全心投入,只为获得个人荣誉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的认识和把握。
A:根据题文,“时代楷模“张柱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一线,拖着病体,战胜千难万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张桂梅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无私奉献,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故A说法正确;
B:勇担责任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而不是法定义务,故B说法错误;
C:师德高尚,确保所有学生圆梦,说法过于绝对,故C说法错误;
D:全心投入,不言代价与回报,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9.(2021年广西梧州)成就幸福人生,离不开责任,下列行为中属于积极承担责任的是( )
A. 学习任务繁忙,不做家务劳动B. 临近考试,拒绝参加学校公益活动
C. 配合疫情防控,做好防护措施D. 见有人驾车撞人后逃逸,置之不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责任的认识和把握。、
C:根据题文下列行为中属于积极承担责任的是配合疫情防控,做好防护措施,这既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故C说法正确;
ABD:学习任务繁忙,不做家务劳动;临近考试,拒绝参加学校公益活动;见有人驾车撞人后逃逸,置之不理,都是对自己、对集体、对他人不负责任的做法,故AB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0.(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不畏艰辛,执着追求,潜心科研,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攀登杂交水稻研究的高峰,把一生奉献给了水稻和人民,用行动践行了担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赤诚初心和使命责任。我们应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做到( )
①勇于承担责任,无私奉献社会 ②不惜一切代价,从事粮食科学研究
③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探索创新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该题考查如何向袁隆平院士学习。
①③④:题文材料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不畏艰辛,执着追求,潜心科研,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攀登杂交水稻研究的高峰,把一生奉献给了水稻和人民,用行动践行了担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赤诚初心和使命责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做到勇于承担责任,无私奉献社会;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探索创新;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不符合实际;
故本题选C。
11.(2021年江苏省无锡市)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增强义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下列属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有( )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在日常生活中拒绝使用塑料制品
③热心公益,个人遇有困难及时向网络求助、募捐
④动员家长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疫苗
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责任方面的知识。
①:依据教材知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属于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所以①说法正确;
②:错误,拒绝使用塑料制品,不符合实际;
③:错误,个人遇到有困难向网络求助募捐,不属于承担社会责任;
④:接种新冠疫苗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是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所以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B。
12.(2021河北中考)每一份职业,都有一份责任。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由此推知C
①公交司机见义勇为 ②公务员为人民服务
③交通警察严格执法 ④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1山东威海)“对不起,我和同学不小心把您的车划了一道,这是我的电话号码,看到后请与我联系。”2020年7月22日,湖北卫辉市两名中学生不小心刮蹭了他人汽车,主动给车主纸条留言。这一举动启示我们( )
A. 生活中一定不能犯错B. 要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C. 行为不同,后果相同D. 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答案】D
14.(2021浙江丽水)2021年“五—”小长假期间,浙江省禁毒先进个人雷汤菊,利用印有禁毒标语的纯手工编织的畬族彩带,向游客讲解禁毒知识。她的行为( )
①有利于畬族彩带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②有利于增强游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③体现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
④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题文中,浙江省禁毒先进个人雷汤菊的行为有利于畬族彩带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有利于增强游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体现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④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故选:A。
本题靠的知识点是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仔细读题,在理解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做出符合题意的选择。
非选择题
1.(2021年云南省)【角色与责任 权利与义务】
有一种深情表白,叫做“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份深沉的爱,是戍边战士寸土不让的守护,是医务人员逆行出征的勇毅,是科研人员披星戴月的攻关,是农民兄弟风雨无阻的劳作,也是扶贫干部日复一日的坚守。山河无恙,岁月静好,只因千千万万奋斗者负重前行,担当尽责。
(1)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责任。请你选取上述材料中任意两种角色,并写出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对一些在互联网上造谣诋毁英雄烈士的行为,公安机关予以依法处理。“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这是亿万国人的心声,更是在呵护法律的尊严。
(2)有人认为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随意地发表言论。结合材料,请你从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答案】(1)戍边战士:保家卫国的责任: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责任;科研人员:科学研究的责任;农民兄弟:辛勤劳作的责任;扶贫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2)上述观点是错误的。①行使权利有界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解析】
(1)本题考查角色不同,责任不同,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从戍边战士、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农民兄弟、扶贫干部各自的责任回答即可。
(2)本题为辨析题,考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首先判断观点的正误,认为“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随意地发表言论”的说法错误。依据教材知识,理由从行使权利有界限,依法履行公民义务,违反法定义务须担责等方面来回答。
【种子之光】(10分)
2.(2021年湖南省湘潭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您倔强,母亲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您却“死活要学”:“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中国人怎么办?人类怎么生存?”
您坚持,70年如一日,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虽然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也曾如影随形,但您默不作声,顽强攻关,用一场又一场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增产,为杂交水稻扬名,展现了自己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您奉献,一辈子像农民一样,打赤脚,戴草帽,日晒雨淋,九旬高龄还坚持下实验田。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也把自己种在了亿万人心里。我们会牢记您的嘱托:“做一粒好种子!”
您走了,但您永远是夜空中那颗璀璨的明星——“袁隆平星”。
(1)袁隆平爷爷是如何做负责任的人的?
【答案】①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承担社会责任。②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并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③主动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④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责任的正确认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题文中袁隆平的言行,70年如一日体现了他择自己承担的责任,并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承担社会责任。“死活要学”体现了他主动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顽强攻关,体现了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学生据此分析即可。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选择题
1.(2021年黑龙江大庆市)义务植树、捐款捐物、做志愿者等都是我们服务社会的方式。服务社会有利于( )
①拓展我们视野 ②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③实现我们的自身价值 ④提高我们的道德境界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服务社会的意义的理解。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服务社会有利于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实现我们的自身价值,提高我们的道德境界等,故题文中的选项均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正准备回家的郝先生,得知同事突发急病,立即开车送同事去医院。路上遇到堵车,他拨打122求助,警民联手上演生死时速,把病人安全送达医院。经抢救,病人转危为安。这一感人事例告诉我们( )
①要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人
②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
③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④对生命应有一种敬畏的情怀,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关爱他人、敬畏生命。
①④:郝先生救助同事生命的事迹,说明我们对生命应有一种敬畏的情怀,为挽救生命而努力,要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①④说法正确;
②:错误,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在行动上给予支持;
③:说法与人物事迹无关,应排除;
故本题选B。
3.(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从小学到高中.10年间安徽广德渐冻症男孩程东东身边始终有一群同学,抱他下轮椅,翻书、打饭……2020年,程东东进入大学,爱心接力继续在大学校园延续。这说明( )
①关爱传递美好感情,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②生活中的点滴善行,汇聚成爱的海洋
③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④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关爱他人的意义。
①②③:同学们对程东东的关爱,表明生活中的点滴善行,汇聚成爱的海洋,关爱传递美好感情,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关爱他人对自己的影响,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故本题选A。
4.(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爱因斯坦说:“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启示我们( )
①要学会感恩,主动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 ②回报社会应当以别人对我们负责为前提
③努力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是负责任的表现 ④关心他人、服务社会要坚持等量交换跟则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服务社会。
①③:爱因斯坦的话说明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承担着责任,我们应心存感恩之心,积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主动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 ,努力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是负责任的表现,①③说法正确;
②:回报社会应首先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②错误;
④:关心他人、服务社会是不计代价与回报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5.(2021年甘肃省定西市)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甘肃各地青年志愿者迅速集结,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者精神,一抹抹志愿红,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青春力量。下列行为中与志愿者精神相一致的是( )
①中学生陇陇游览麦积山时在墙壁上刻下“东方雕塑馆”
②大学生兰兰参加社区敬老服务活动
③甘老师去甘肃省博物馆当义务解说员
④初三一班同学上街清理小广告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服务社会等相关知识。
②③④:分析题干可知,甘肃各地青年志愿者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者精神,这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参加社区敬老服务活动、博物馆当义务解说员、上街清理小广告都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与志愿者精神相一致。②③④正确;
①:游览麦积山时在墙壁上刻下“东方雕塑馆”,这是不文明的行为,①错误;
故本题选D。
6.(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为响应张家界团市委希望工程“一元捐”的号召,给寒门学子送去关怀,提高师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给师生提供一个传递爱心、奉献爱心的服务平台,某校利用早读时间开展了“一元捐”活动。参加爱心“一元捐”活动有利于( )
①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表现自己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①②③:参加爱心“一元捐”活动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不言代价与回报,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参加爱心“一元捐”活动不是为了表现自己,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八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八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原卷doc、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八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九上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原卷doc、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九上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原卷doc、备考202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课精编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