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23 诗词曲五首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春谷(chōng) 狗窦(dǒu) 阑干(lán) 辕门(yuán)
B. 瀚海(hàn) 锦衾(jīn) 羹饭(gēng) 兜鍪(móu)
C. .累累(léi) 干戈(gē) 宫阙(quē) 寥落(liá)
D. 踌躇(chú) 羌笛(qiāng) 潼关(tóng) 狐裘(qiú)
2.“十五”“八十”是什么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对比 D. 对偶
3.解释加线的字有误的而一项是()
A. 八十始得归:开始
B. 采葵持作羹:菜羹
C. 兔从狗窦入:给狗出入的墙洞
D. 不知贻阿谁:同“贻”,送给
4.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A.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B.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C.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D.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5.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 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 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
人吃的凄凉情景
D. 结句“汩落沾我衣”将全诗的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
6.下列各项中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 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顼是( )。
A.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D.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
B. 这首诗情景交融,先写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写雪景。
C. 诗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大雪来得急骤,也表现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 “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二、填空题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冢________ 窦________ 雉________ 舂________ 羹________ 饴________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松柏冢累累(________)
都护铁衣冷难着(________)
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____)
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
山河表里潼关路(________)
11.《十五从军征》节选自________,由________代________所编。被称为 “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的两篇是为________与________。
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前十句重在________,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
1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________
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怀古之词怀想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英雄人物,洋溢着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B.“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引出下阕历史人物。
C.“年少万兜鍪”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是士兵作战时所戴的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D.这首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互相呼应,悲怆雄壮,意境高远。
(2)任选角度,简要赏析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人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四、综合题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D
2. A
3. A
4. D
5. B
6. B
7. A
8. A
二、填空题
9. zhǒnɡ;dòu;zhì;chōnɡ;ɡēnɡ;yí
10. 众多的样子;穿;占据;史册;外面
11.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12.咏雪;送别
13.对偶、比喻;对偶、双关
三、诗歌鉴赏
14. (1)A
(2)【示例1】运用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示例2】运用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15. (1)D
(2)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作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综合题
16. (1)①《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②《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2)①《国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②《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23 诗词曲五首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23 诗词曲五首综合与测试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孔乙己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孔乙己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