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巩固11散文阅读—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 副本
展开复习巩固11散文阅读—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微笑的真谛
李复威
我喜欢微笑。听大人们说,我从小就总是微笑,眼睛透着亮光,眯成一条细缝。到长大与人交往的时候,就微笑常驻了。如今,人已入老境,即使是个人独处的时候,微笑也是时现时隐。可以说,微笑伴随我一生。
对于微笑,我在孩提时,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那还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次同学们上体育课做游戏,一个蛮横的大个子和我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他出言不逊,用极其难听的脏话骂我,话语中涉及父母的尊严。我怒不可遥,出拳打了他。事后,我受到学校“记小过一次”的处分。
那天下午,校长约我去办公室谈话。记得当时我磨磨蹭蹭、左顾右盼地“挪”进了当时在学生眼里极为庄严神圣的地方——校长办公室。同学们十分爱戴的、已届中年的女校长跟我进行了十分钟的谈话。女校长平时端庄大方、和蔼可亲,而办事的果断、管理的威严也是人尽皆知的。校长面容严厉地训斥了我,话语铿锵,吓得我头都没敢抬起来。等她宣布完处分决定后,突然表情骤变,亲切地对我说了最后一句话:“当然,打人是不对的,但你从小就知道维护父母的尊严,还算……你走吧。”我告别时,她冲我微笑了一下。哎呀,她这一笑驱走了我的不安情绪和抵触心理。她那一笑,传递着一个我当时似懂非懂的信息。那眼神、那嘴型、那表情,深深地烙印在我涉世不深的心灵上,至今记忆犹新。
在十年浩劫的日子里,我体味到微笑潜在的、不可思议的力量。那时,我工作的中学已完全陷入瘫痪。一位年近六旬、满头白发的老校长第一个被揪出来,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挨批斗,整日被禁锢在贴满大字报的“牛鬼蛇神”的“窝”里。校长往常整洁的服饰、体面的举止、优雅的风度已荡然无存。
我和老校长同事多年。我凭着自己对他苦难身世、革命经历和为人处世的了解,坚信一点,老校长是一个好人——一个不应受到如此对待的好人。
一次,我在造反派人员的监督下去关押老校长的储物仓库里取东西。刚一进屋,一股冲鼻的霉味令人昏眩。我看见蜷缩在角落的老校长面对着一摞写交代材料的纸张发呆。我不敢多耽搁,取完物品转身就匆匆离开。临关门时,我抬头偷偷瞧了他一眼。此刻正好他也在注视我。瞬间的对视中,我不知从哪里来的胆量,冲着他微笑了一下。这隐秘难辨、稍纵即逝的微笑,让我如坐针毡地后怕了好几天。
风暴终于过去了。老校长得到了平反并官复原职。我再次见到他时,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噙满泪水告诉我,那时没完没了的批斗已让他精神几乎崩溃了,他曾一度打算走上不归之路。就在那刻,我的那一次微笑让他感到了同志们对他依然如初的信任。他终于艰难地找回了自信,打消了那可怕的念头。老校长深情地对我说,谢谢你那救命的微笑啊!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受宠若惊……
我曾领略过许许多多的令人难忘的微笑,而让我最心仪、最倾倒、最崇仰的是近期看到的一张独特的照片:一名年轻的白衣天使,摘下了护士帽和护面罩,显露出剃光了头发的面庞,额部是一道深深的压痕,鼻头贴着防擦的胶布,满脸的汗渍甚至来不及擦一下。这是记者抓拍的一张照片,主人公是数万名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从中明显能感到她工作的极度劳累、护理的莫大风险,包裹严实的防护服上甚至需要前后都写上大字姓名,才能方便辨认。就在这略显尴尬的闪光的瞬间,这位护士依然给人们一个耐人寻味的浅浅的微笑。
我凝视着照片,脑海里还原着这位护士平日的模样:漂亮的脸庞,飘散的长发,白皙的皮肤,爱笑的个性……也许她刚刚结婚,也许她刚刚离开出生不久的宝宝,也许她家中的父母多病正急需照料,也许……
这浅浅的、多少让人感觉些许苦涩的微笑中,我读到了无私、奉献、坚守、担当、信念……我想,这微笑难道不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更美丽、更高贵吗?
微笑是人类最真挚、最友善、最美好的表情,微笑是人类幸运的符号,微笑是亮丽人生的剪影,是生活幸福的速写。微笑,拒绝一切伪装、隐瞒、虚假、欺骗。那形形色色的悖逆真诚的虚笑、假笑、阴笑、狞笑都将在微笑面前露出原形,无处逃遁。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3月19日,有删改)
(1)文章以“微笑”为线索,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老校长深情地对我说,谢谢你那救命的微笑啊!”他为什么这样说?
(4)你认为微笑的真谛是什么?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回故乡不久就重游大明湖。我第一次见到腊梅,简直被迷住了。它半透明的质地像玉一样薄而温润,娇艳的黄色像一朵朵神秘的小玫瑰,真是美极了。其幽香也似玫瑰,不过更凉一些,仿佛冰镇过。开始的时候你闻不到,可是等暗香盈袖,又非常浓郁。
②以前看惯了画中的五瓣红梅,对梅花产生了刻板印象。孰知真正的梅花如此生动超绝、冷香飘逸、冰清玉洁。
③一天,温度断崖式下降十几度。担心我的梅花冻蔫,又来看望。结果人家好好的。初见惊艳,再见倾心!几树梅花立寒风,在阳光下明媚着,玉琢一样的。其香也低调,若有若无,沁人心脾。蜡梅复瓣,中间一圈有橘色的边,在挺拔的枝干上串串开放。有游人说,这么冷,假的吧?又有人说,迎春花开了?终于有人恍然大悟:是梅花啊!越冷越开。
④路上发现许多树的叶子仍然是绿色的,梧桐所剩无几的大叶子也在风中摇晃着坚守在枝头。青青杨柳在夕阳里变身成黄金柳。我驾着寒风回家了。终于悟到梅花为何名列四君子之首:这般美好玲珑的花朵,貌似不堪一击,却不惧零下10度的严寒,亭亭玉立。让人看了不觉感染它的力量,也变得强大起来。
⑤快进入腊月的时候,下了第一场大雪。银装素裹,马上又惦记起腊梅,于是和朋友约好再游大明湖。雪中的梅花晶莹剔透,花瓣边缘挂着水珠,花蒂戴了厚厚的雪帽子,沉甸甸垂了头不胜娇羞。先开的一树过了两个星期,花朵还在。此刻沐浴了阳光,雪化为水滴,半晌落下。腊梅更显冰清玉洁,暗香浮动,令人想起冰淇淋的香甜。柳树两周前还青翠,进入阳历一月便告枯黄凋落,可是梅花依然动人美好。
⑥陆游著有《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何止不争春,更是先行报春。四季轮回里,最寒冷的腊月前后,百花蛰伏,只有梅花绽放。腊月一过,春天就在路上了。
⑦三访腊梅,晴日,风中,雪后,各有其美。梅花三弄,讲的是琴曲,同一段曲调重复演奏,即三种变奏,用来表现梅花不畏严寒,次第开放的情景。有“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横江”的说法。也有人认为三弄比喻人们赏梅的三个阶段:早、中、晚。从含苞清越到盛开,再到凋零。这倒是对应了我三访腊梅的过程,不同之处是第三访时的梅花还未凋零。即便是雪后,早发的腊梅花略显疲惫,却仍然玲珑。后来新冠病毒开始肆虐,阻住了我的脚步。在我心中,腊梅就成了永不凋谢的花。后来才知道腊梅花期很长,可达四五个月。那段时间没有了欣赏的目光,可真是“寂寞开无主”。杨抡的《伯牙心法》谈到梅花三弄时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⑧别的大朵的花招摇,却都不经冻。腊梅枝条直,花朵却谦逊,多低眉敛目,但是即便如此,仍凛然难犯。它有桂花之幽,却更华贵;玫瑰之丽,却更娇美;水仙之清,却更优雅。最重要的是,没有什么花比之更顽强、更有傲骨。连续几个月,历劫寒风刺骨,冷雨浇头,大雪压身,依然盛开。难怪入诗入画,被写进许多歌曲。
⑨“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学生就会背诵,却不懂。画纸上的梅也是一样,没有温度,没有芬芳流动,没有风。可是立在零下10度的严寒中,一下子就理解了苦寒二字。娇弱的鲜花没有保暖衣没有暖气,可是仍然那么美,仿佛柔弱无声的顽强宣言,顿时让人失语,敬佩。
⑩所以大自然的不言之教才是活的,感动的。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作者三访腊梅各有什么感受?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雪中的梅花晶莹剔透,花瓣边缘挂着水珠,花蒂戴了厚厚的雪帽子,沉甸甸垂了头不胜娇羞。
(3)对比是这篇文章的一个写作特点,请结合第⑧段进行分析。
(4)文中多处引用诗句,请任选一处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感同身受
叶倾城
①这是一个残酷又温馨的故事,是一位曾在疫情期间被派到社区的女友的亲身经历。在疫情后期,她的工作是辅助新冠肺炎逝者的家属处理丧葬事宜。
②有一户人家,她一敲门,开门的是一个年轻女孩,不等她说话,女孩先大声说:“我是开着摄像头和麦克风的,今天你们若有不合理的要求,我一个也不会答应。”
③女友先是一惊,然后想:这个门敲开了,就要进去;如果今天不进去,双方的误会越来越深,以后更没法进了。录音、录像也没什么可怕的,大家都是根据政策做事的,自己也不会做出违背政策的事情。于是,她就和伙伴一道进去了,跟女孩子谈。逝者是女孩子的母亲,才40多岁,而女孩子刚刚年满18岁,还是个孩子。
④她一进去就跟女孩子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是进过方舱医院的人。我的女儿才上初二。如果我走了,我女儿会比你更伤心。”女友说的全是真的。她是在社区工作期间被传染的。一开始,医疗资源紧张,方舱医院还没有建好,作为普通型患者,她是靠在家吸氧、洗滚烫的热水澡,以及强大的免疫力扛过去的。而她也是40多岁,与这位逝者同龄。
⑤女孩子一听这话,“哇”一声哭了出来。家里还有个中年男人,一脸尴尬,想说什么,女孩子就对他喊:“你有什么资格发表意见,我妈一个人带大我,她那么苦……”原来男人是逝者的前夫,逝者是单亲妈妈。
⑥女友陪着女孩子哭,听女孩子说了很多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事。她哭了又哭。但哭泣之后,还是要办理后事:挑骨灰盒、领骨灰、选墓地。一样一样办手续,一一签字。而这一切,都得由刚满18岁的女孩子一个人完成。
⑦那个中年男人——逝者的前夫,沉默地开车,送女孩和女友一道去殡仪馆和墓地。工作人员首先推荐了“环保葬”,逝者的骨灰装在可降解的骨灰盒中,把骨灰盒埋在树下、草坪中,半年左右,骨灰便与大地融为一体。环保葬是免费的。
⑧女孩坚决反对,她执意要给母亲一块体体面面、像其他人一样的墓地。
⑨国家确实尽了力,火化是免费的,骨灰盒有3种可选,都是免费的。墓地也打了折,但折后也要3万多元。
⑩女友所在的社区管理的都是安置房小区,小区里有不少低保户。她去过女孩家里,算得上四壁萧然。虽然她知道自己的工作是陪同,不是建议,但她还是忍不住说:“不要花这么多钱。”女孩子一脸倔强的泪水:“她是我妈。”
⑪女友说:“我知道,我也是妈妈。如果我上次不幸没有扛过去,我不希望我女儿在墓地上花这么多钱,我希望她留着钱,去上大学、去恋爱,去……过日子。”一语未了,她和女孩子哭作一团。最后,女孩子接受了她的劝告,选了低一档的墓地,需要1万多元。
⑫女友私下对墓园的工作人员说:“你告诉她,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给她再打一个8.8折。这一部分钱由我来出。”
⑬这是一位母亲送给另一位母亲的礼物,也是一个女儿给另一个女儿的礼物。
(选自《扬子晚报》)
(1)请概括这个“残酷又温馨的故事”,并结合内容理解“残酷”和“温馨”。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女友”的形象。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感同身受”体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本文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这是一位母亲送给另一位母亲的礼物,也是一个女儿给另一个女儿的礼物。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好树如诗
①云蒸霞蔚的浮来山,有一棵大树。它托高了浮来山的天际线,冠荫近千平方米,人称四千岁“银杏之祖”。
②我的目光从日光初照的时刻开始,远远望见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等到站立其下,又感觉它像是昂首的鲲鹏!
③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在快乐的晨阳下闪亮地舞动。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灰岩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凸露的根脉,虎踞龙盘,定力无限。
④仰望这棵老银杏,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鸟儿们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辽阔。
⑤伴随着金黄色的钟声,落叶像鸟儿一般纷飞。落下的一地,仿佛鲲鹏巨大羽翅的倒影。
⑥这棵老银杏树,只能看清楚下面一柱躯干,上面已分不清哪些是干哪些是枝。那些枝干互绕,横出旁逸,交错纵横,完全是一座层峦叠嶂的奇峰。风吹过来,树浪推涌,叶片翻飞,其声萧萧,不禁让人想起那波涛起伏的大海。
⑦老银杏树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在上面的庭院里,便有一棵自唐代长起,已经气势非凡。还有一些,在它的怀里长出,成为它的亲密的依偎。
⑧仰头望着老银杏树的时候,甚至会生出某种错觉,似乎它已不是一棵树,而老成了一座仍在生长的文物。
⑨老银杏树,不光是树的老祖,也是生命的启示。从一粒种子开始,它时时能听见自己体内崩裂的脆响。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生发出葱绿的叶片。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风雨雷电,春华秋实。何时掉一枝就掉一枝,劈一块就劈一块,该长还长,该蔓还蔓,展现着无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
⑩现在,走来一群孩子,有序地站在树下,高声朗诵: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是从小就受到大树与文心熏陶的孩子。
⑪钟声再次响起。金黄的叶片还在慢镜头一般地落着,像雨,也像羽,每一片都带着安详的光芒。地上的叶子越来越多,风吹过,翻涌着发出海浪一般的声响。
⑫这棵老银杏树,它还会存在多久?没有人知道,或许会到地老天荒。在它的不远处,有一堆老藤,老藤将一棵树缠住,又将另一棵树缠住,却没能缠住老银杏树,只是以自己的腾挪翻卷,衬托着它,仰视着它。
⑬我再次回首,望向那蓬辉煌,虽然不能将它看完全,但它那豪放如鹏的格局,像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吟唱在我的心间。
(1)从内容上看,题目“好树如诗”有哪些好处?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3)你如何理解选文第⑨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4)概括选文中“银杏之祖”的特点。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粒谷子的生长
郭震海
①雄伟的太行山,纵横的沟壑,错落的梯田,独特的气候,孕育了勤劳的山里人,也孕育了丰盛的谷子。
②谷子作为太行山的主要作物,以耐旱、耐寒,耐瘠、耐存等特性,千百年来成为山里人种植的首选。
③谷子浑身都是宝。粒粒金色的谷粒,脱皮后变成金黄的小米粒,或熬粥,或煮饭,入口醇香,食之养人。脱下的谷壳称为“谷糠”,是上好的饲料。过去,谷草也弃不得,金黄的谷草风干后,不仅是家养牲畜过冬的草料,而且是乡村人修新房盖屋顶的好材料。行走在乡村,多见屋顶上炊烟袅袅,这屋顶上铺的就多为谷草。
④种植谷子的程序繁杂。每年秋收时节,农民们在收割谷子的时候,会挑选一些颗粒饱满、谷籽圆润的谷穗,放在阳光下暴晒,去其水分。这些被选中的谷穗,肩上便有了新的使命——承担着来年的收成。
⑤俗话说,农时贵如金。春天大地解冻,农民们必须日夜兼程追着时间奔跑,谷种也必须顶风冒雨追着时间奔跑。千百年来,在太行山区,农民和谷子,两者的命运总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⑥太行山的土层薄,春天多风,倒春寒是常有的事情。如何保证入土后的种子顺利出苗,考验的不仅是农民的种植经验,更是谷种的耐性和坚韧。只有顽强地迎着倒春寒破土而出的谷种,才是真正的勇士。这个季节,你轻轻地蹲下身,用耳朵贴近泥土,仿佛可以听到泥土下面传来的声音。成群结队的种子正在用浑身的气力,推开压在身上重如千斤的泥土,然后面向太阳,茁壮成长。
⑦刚出土的嫩芽,怕冰冷的雨,怕呼啸的风。长成的小谷苗儿,需要松土,又需要去苗。去苗就是把生长不好的谷苗儿拔掉,留下强壮、可顶风冒雨生长的好苗子。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山里人称为“间苗”。
⑧间苗是最累人的。蹲下身会压伤谷苗,站起来又间不到苗,必须半蹲着身子。一天活儿干下来,流汗且不说,腰疼如锥刺。但身体的疼痛对于农民来说并不算什么,最疼的还是农民们的心。因为每一株出土的幼苗,他们都舍不得间掉,却又不得不间掉。他们一边间苗,一边和幼苗对话,安抚间掉的苗儿,鼓励健壮生长的苗儿。
⑨间苗后的谷子,一路昂首向天,顽强地生长。走进阴历七月后,半尺高的谷子开始低头,青穗儿开始灌浆。这时需要雨水,但又怕雨水。雨多了会腐烂,雨少了又灌不饱浆。进入秋天,谷子终于成熟了。这时最怕的是连阴雨,更怕提前到来的秋风。
⑩谷子是农民们的希望。谷子在田地里努力地生长着,农民们在田垄里精心地守护着。每一次谷子的生长,都会在农民的手上留下一层厚厚的老茧,额头上刻下一道深深的皱纹。农民们为谷子担忧,为谷子揪心,更为谷子而开怀欢笑。
⑪只有真正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才能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有真正了解谷子的生长,才会发现在浩瀚的天地间,每一粒小小的种子都是一位敢于直面风雨的勇士,每一株庄稼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才会更懂得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每一粒米都弥足珍贵。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3日,有删改)
(1)种植谷子的程序繁杂,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用两个字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②播种——③松土——④_______________——⑤守护——⑥收获
(2)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语句。
(3)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从“一粒谷子的生长”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作答。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门卫老宋
搬来新居快三年了,两个门卫中,其中的一个门卫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勤,三天两头都是新面孔,只有老宋,始终没有挪窝。
其实,叫他老宋,是对他的尊称,老宋并不老,因为他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总会让人把他同“看门老头”画上等号。
因为小区的另一栋28层的高楼还在建设中,物业公司为节约开支,只安排两个门卫守着我们这个名称为“滨江豪园”的小区。一早或一晚,我上下班经过门岗,总能看到身着蓝色保安服的老宋,很负责任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他也会拿着一个红色的探照灯,来回在各个楼道巡视。
今年开春的一个深夜,小区顶层18楼的几户人家招了贼。第二天,整个小区像炸了锅,围着老宋说落个不停,有的人嘴上没德,还恶言恶语地骂起人来。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其实,话又说过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是我们入住的是公安局的家属楼,贼要是成心想偷了,也一定能得逞。
又过了几天,从门岗经过,我依然热情地和老宋打着招呼,老宋应和着,可看他的面容,明显地有很多歉意,好像一个没有考及格的孩子。老宋叫住我,善意地提醒说我家门口的鞋子可以拿到屋里去,怕被坏人拿走。那两双鞋子,都是先生不想穿的皮鞋,我是有意放到防盗门边,做个假象来防贼的。
又聊起几天前小区失盗的事情,我提醒老宋说:“当晚,又不是你值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猛批一大餐,你怎么不解释一句。”老宋局促地搓着那双干枯的手,声音低低地说:“不管是谁当班,都是我们门卫没做好,‘财物连心儿连心’,现在公安局又没有破案,那几户人家更难过,他们说几句难听的,发泄一下,心里也舒服些。”
家里窗户的两个插销坏了,我到建材市场找维修工,维修的小师傅一听我入住的小区,笑着说,他老爸就是在我们小区当保安,真是缘分,我说你是小宋吧,他笑着应允着,我有意端详着小宋,清秀,干练而和善,就是老宋年轻时的翻版。
从小宋嘴里,我知道老宋年轻时在厦门当过海军;知道了老宋转业分配到外地工作,为了生病的老父亲,甘心回家务农;知道了妻子死后,26岁的老宋既当爹又当妈,把年幼的一儿一女养大成人……一下子,我心疼起来,三十多年里,夜比年长,这个男人,这个家,这串苦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把寂寞,痛苦,悲伤都藏在了哪里……
小宋的五金店开的很大,生意也出奇地好。妻子贤惠,孩子聪慧,小宋是幸福的。他无奈地说:“自打懂事后,就一直想让老爸享享清福,想再给老爸找个伴,让他把原来的苦日子补回来,可我老爸总是顾及这顾及那,怕我和姐姐受委屈,怕一家人生分了,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当说起老爸现在的工作,小宋说:“现在,我和我姐生意都搞的不错,我老爸也快六十了,都不想让他再去外面守门,可他非要去。他说有点事情做,日子好过些。”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我的小日子,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1)文末说“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请你说说文中的老宋遭遇了哪些坎坎坷坷?
(2)文章八、九两段写小宋的话,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赏析句子: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半碗面,满碗爱
①阳光普照,雨润大地,就如母亲般的爱一样无私。只要母亲在,回到家,饭菜常常热乎乎的,家里的一切总也被照顾得妥妥帖帖的。走进家门的那一刻,疲惫也好,烦心也罢,全都烟消云散,我只想依偎着母亲,享受那温馨的时光。
②那天上午我很忙,直到肚子“咕咕”叫时我才抬头看表,已经是12:20了,看来是错过了单位食堂的饭了。于是就决定回娘家吃顿饭,也看看母亲,享受和母亲一起吃饭的温暖。
③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正坐在餐桌前吃午饭,看样子已经快要结束了。见我进门,母亲的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并站起身挽住了我的手臂。接着忙又放开我的手臂,准备给我张罗午饭。眼看着母亲的饭碗里还有几口饭没吃完,怕放凉了,我忙说:“我自己做吧,这样更合我的口味。”母亲这才安心地继续吃起来。不一会、水开了,可我的电话却不停地响了起来。于是我一边手忙脚乱地接着电话,一边在冰箱里找面条。这时,母亲也吃完了午饭。她走过来,轻轻推开我,用眼神示意我去接电话。好不容易接完电话回来,母亲已经端上来一个大碗。我皱了一下眉头,瞧向碗里,半碗面条里只零星地拌着几片菠菜。前几天,我刚刚给母亲说过,吃饭要用小碗,控制饭量,有利于健康,并说要多吃蔬菜,少吃主食,降脂降压。
④与母亲四目相对时,她却是一脸的热切,就像小孩子做了好事求表扬。她看到我的表情,忙说:“你让少吃主食,我就只下了半碗面。”一下子,我心里感到了一股酸楚:平日里用好菜好饭侍弄着我们的母亲,她心里只有儿女,从来没有自己。
⑤从儿子出生,母亲就一直给我带着孩子。记得有一次儿子曾经问母亲:“爸爸妈妈每天都上班,你的班是什么?”母亲笑着说:“我的班就是你妈、你小姨、你舅舅和你呀!”
⑥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一生总是奔忙于儿女们成长的各种需求。在家里经济最紧张的时候,她为了供我们上学,做了十几年的小生意。早上,常常是五点就起床,给我们做好早饭,再急急忙忙去出摊。夏天还好些,冬天她总是在天还漆黑的时候就出门去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她常常看着我们吃完饭、写完作业,上床睡觉后,才又“嚓,嚓,嚓……”地洗起衣服来。常常是夜已经很深了,她却还在昏黄的灯光下织着毛衣。
⑦家里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可母亲总能变着花样用极普通的食材做出我们喜欢的口味。我们还小的时候,每年刚入冬,她就把萝卜切成一厘米见方的长条,再平铺阴干。待到萝卜条水分将干未干的时候,用盐和调料搅拌均匀,装到坛子腌制。吃饭的时候,她就舀出些许,热锅沸油炝些姜丝,再用锅的余温和油炝些醋来调制腌萝卜干。搅拌均匀的腌萝卜干,香辣酸爽,口感劲道。我们争抢着,一盘菜很快就一扫而光。清苦的生活在母亲的用心料理下,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每当我想学着做些家务、手工活计时,她总会告诉我:好好读书学习,做个挣工资的女人,就不用过辛苦的日子。她还说,她在梦里常常梦到自己在参加考试。
⑧后来,我参加了工作,结婚成家,有了孩子,工作家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正当我犹豫,要不要换个轻松点的岗位,以便于照顾孩子时,母亲对我说:不要像她,为了儿女,一辈子没有自己的工作。其后,她主动承担起为我照顾儿子的任务。每天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孩,还要保证我们夫妻和妹妹、妹夫下班时能准点开饭。更令我想不到的是,每天中午她都会准备三种饭菜,照顾到两个口味不一的女婿:一个爱吃面食,一个喜欢吃肉和蔬菜。儿子的辅食也被母亲每天变换着花样,米粥、豆浆、菜泥……现在想来,那时每天我们上班后,母亲在厨房里该是怎样的一番紧张和忙碌!
⑨半碗面吃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就又追问母亲道:“为什么不多买点青菜?之前不是说过要多吃青菜吗!”母亲这才告诉我她的腿有点疼,已经三天没出门了,而我,也已经四五天没回过娘家了。抚看着母亲浮肿的小腿和脚面,我潸然泪下。
⑩子女的各种需求,总是在第一时间被母亲满足,而我们却一次次忽视了逐渐衰老的母亲的需求!亲人间的那些无私的爱护,常常被成长中的我们所忽视!
(1)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⑤—⑧段的插叙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⑨段画线词“潸然泪下”包含了“我”哪些感情?
(4)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题目既交代了选文的事件,又点明了中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选文①段中“依偎”这个词体现了“我”很享受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C.选文③段中“我皱了一下眉头”是因为母亲只给“我”下了半碗面条。
D.选文结尾段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含蓄点明了我们应去关爱我们的父母。
(5)读完选文你是否想到了你在生活中也常忽略父母那无私的爱?请你写一段话送给父亲或母亲,表达你对他(她)的感谢。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30字左右。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普通人
李娟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平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的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又急需生活用品,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不容易才能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可是,那个老账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
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家伙的下落。
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狐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谁知他不看倒罢,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便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没赖账。
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构思巧妙,行文一波三折。开篇设置不知道借债人是谁的悬念,文中又有对普通人的误会,结尾消除误会。
B.文章结尾耐人寻味,普通人虽然很穷,但绝不赖账,八十元钱五次才还完,这样的诚实质朴让人感动。
C.文章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如“我妈”当面骂人之后支支吾吾的语言,形象地表现了“我妈”看到“普通人”承认赊账事实之后见机行事,随机应变,化解尴尬。
D.文章叙述了一个普通人从赊账到还账的故事,表现了喀吾图淳朴的民风和牧民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2)本文题为《一个普通人》,可是作者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这个普通人看似无关的事情?
(3)“一个普通的人”却并不“普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针线
①最近几年,母亲每一次离开故乡来上海小住,行囊中碎布粘好的鞋垫半成品是必带的物件。我们上班忙,没有多少时间陪她,而她时常牵挂的孙子也去上大学了,工作日,家里常常就她一个人,亲戚、朋友都在故乡,找熟人唠嗑几乎不可能。做针线活,特别是纳十字绣或盘绣的鞋垫,就成了她消磨时间、排遣孤寂的最好方式。
②母亲心灵手巧,小时候过年,家里贴的窗花都是她手剪的。母亲缝制衣服的手艺更是远近闻名,我到上海上大学穿的一件深蓝色的外套,就是她亲手缝制的,式样是模仿当时的军装,上下有四个兜,老百姓都称为军便服。
③记得读中学的那几年,临近年关,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母亲安放着缝纫机的房间里总是人来人往,大多是村里和邻村待字闺中的姐姐们和已经成家的年轻媳妇们,她们拿着花花绿绿的布,上门请母亲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屋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④听亲友和邻里们讲,祖母是穿着母亲手工做的绣花寿鞋离开这个世界的。祖母出身大家,秀外慧中,五十多年前祖父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祖母柔弱的双肩上,一直到母亲进门。与天下所有的婆媳一样,都有艰难的磨合期,小吵小闹在所难免,但彼此摸熟了脾气,又都是敞亮人儿,没过多久,祖母和母亲就变得情同母女,难舍难分起来。
⑤我少小离家,许多关于祖母生命里最后二十年和母亲相处的往事都是从亲友口里听说的。据我二妹讲,每到春天,母亲就为祖母做月白色的衬衫,搭配黑色的衣服和裤子,冬天做绸缎的棉衣,上面套上黑色的外套,把祖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同村的老太太中,祖母的穿戴是最体面,也是最干净利落的。
⑥祖母有支气管炎,每到冬季就咳嗽得厉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一入冬,母亲夜夜都陪伴在祖母身边,端茶倒水,捶背揉肩,细心照料,无微不至。这份婆媳情谊,现在提起来,亲戚朋友还是直挑大拇指。村里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十五都有庙会,要连唱三天大戏,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比一般节日都重大的事儿。大约是九十年代的一个农历五月初,祖母突然想穿一双绣花的鞋子去听戏,这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母亲身上。一周后,一双绣花的新布底鞋就做好了。从此,母亲几乎每年都要给祖母做一双绣花的布鞋,大都是黑华达尼的面料,绣花的式样多是红、黄兼有的碎花,翠绿的叶子,庄重而不失典雅。
⑦2005年5月我的弟媳生小孩,需要母亲去照料一段时间,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让父亲一个人照料祖母,怕父亲粗心,照顾不周。离开前几天,先是给我二妈、舅妈叮嘱,又给隔壁本家的婶子和邻居的姨姨再三交代,唯恐有啥事儿怠慢了祖母。这份依依不舍之情,至今仍为邻里们称道,也成了村里婆媳相处的一个典范。离家的那天,八十八岁的祖母拄着拐杖送母亲到路口,告诉母亲,希望她快点回来。母亲在乌鲁木齐住了五个月,既舍不得离开襁褓中的小孙女,更放心不下家里的祖母,心中的矛盾可想而知,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祖母身边。到家里,祖母看上去依然康健,母亲空悬了五个月的心总算安下来了。可世事难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祖母突然就粒米不进了,母亲赶快找出早已做好的寿衣和绣花的寿鞋准备好,但此时祖母的脚已经浮肿,原来的鞋子无法穿上。母亲就请同村的我的小姨帮着赶做鞋底,自己连夜绣鞋面,三天后一双绣花的新鞋就赶出来了,祖母穿上后,见过从数里外赶来见最后一面的娘家的几个侄子、侄媳妇,就溘然长逝了,没有任何的痛苦和遗憾。如果人真的有灵魂,祖母一定会到九泉之下,去寻找离别近半个世纪的爷爷,秀一秀她那漂亮的绣着莲花的鞋子。
⑧母亲的热心善良是出了名的。听我的大妹说,有一年母亲从乌鲁木齐赶到克拉玛依,专门为大妹的公公、婆婆缝制寿衣,在给她婆婆做的寿鞋上,特地绣上了一朵象征富贵幸福的牡丹花,让人爱不释手。
⑨母亲开始大量地纳制鞋垫,大概是在十年前,她不再下地劳作之后,孙子、孙女们也渐渐长大,都上学了,纳制鞋垫,成了她寄托情怀,传达关爱的方式。家里人人都穿过母亲纳制的鞋垫,亲朋好友也得到过母亲慷慨的馈赠。
⑩鞋垫上,或是一针针纳出的精美的图案,或是用各种丝线绣出的漂亮的花草,有时也会写几个吉祥或寄托期望的字,诸如“马到成功”“一帆风顺”“岁岁平安”之类的四字成语。母亲虽然小学三年级辍学,但日积月累,还是认识了很多字,可以读书读报,只是会写的并不太多。我曾经数过,鞋垫上一个“马”字就有近两百个针脚,粗略算下来,一双鞋垫至少有上万个针脚啊。一针针,一线线,需要极大的耐心,也饱含无限的关爱。
⑪日复一日,岁月在五彩丝线的延展中流逝,母亲眼角的皱纹多了,上楼的脚步慢了,可飞针走线依然熟练如初。为了不影响运针的速度,线不能太长,要恰到好处,一双鞋垫需要几百根各色的丝线,母亲的眼睛早已花了,每天那么多的线不知是怎么穿入针眼的?小时候,曾在昏暗的油灯下,帮母亲穿过针,现在她反而怕麻烦我们,宁可自己慢慢地穿针,也不再要我们帮助。也许她穿针只凭感觉,就像鞋垫上精美的图案,早已印在她的脑海里了。
⑫我们每天离家时,看母亲戴着老花镜,坐在窗前,穿针引线,一扎、一顶、一引之间,手法娴熟,头也不抬,只是一句轻轻的话:“早点回来。”下班到家,母亲依然是同样的姿势,说的是另一句话:“赶紧休息。”
⑬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好像是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依然需要每天叮咛,需要时时关爱。而母亲自己,似乎什么都不需要,她的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一家人平平安安。对于母亲,我无以为报,只能努力工作,用工作的成就给她以慰藉。我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称颂母亲、感恩母亲:
窗前孤坐运飞针,红线绿丝绣美纹。鞋垫一双万般爱,愧无尺寸报慈恩。
⑭我想哪一天她要是读到这篇文章和这首诗,手里的绣花针会轻轻放下,脸上一定会露出小孩子一般天真与羞涩的神情吧?
(摘自《文汇报》,作者王辅臣,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从母亲的角度概括。
(2)文章为什么多处对母亲的针法进行细致的描写?简要分析。
(3)本文是如何塑造母亲这一形象的?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作者花大量笔墨写母亲与祖母的相处,请结合内容阐述这样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
1.
【答案】
(1)①“我”打了同学,女校长严厉批评“我”的打人行为后给了“我”一个安抚的微笑;②“我”给被关押的老校长一个微笑,让他非常感动;③一个赴武汉“抗疫”的护士的照片带着浅浅的微笑,让“我”倾倒、崇仰。
(2)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叙述了女校长秉公训斥“我”之后的神情变化和她亲切的语言,表现了她的公正和宽容。
(3)因为“我”那一次的微笑让他感到了同志们对他依然如初的信任,由此他找回了生活的自信,打消了轻生的念头,重新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
(4)微笑的真谛: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真诚,人性之善的美好。
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解答】
(1)根据文章二、三段的内容可知,孩提时代的“我”因为打了同学被记过,在校长办公室收到了女校长的批评,但是之后“我告别时,她冲我微笑了一下”,给了“我”一个安抚的微笑。文章四至七段写了第二件事,十年浩劫期间,“我”工作学校的校长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一次取东西的经历遇到了校长,“临关门时,我抬头偷偷瞧了他一眼。此刻正好他也在注视我。瞬间的对视中,我不知从哪里来的胆量,冲着他微笑了一下”,风暴过去后,老校长告诉“我”“我的那一次微笑让他感到了同志们对他依然如初的信任”。文章八至十段写了第三件事,一位赴武汉的抗疫护士的微笑,“这略显尴尬的闪光的瞬间,这位护士依然给人们一个耐人寻味的浅浅的微笑”,这个微笑让“我”最心仪、最倾倒、最崇仰。据此概括即可。
(2)画线句中“突然表情骤变”“亲切”是对女校长的神态描写,“当然,打人是不对的,但你从小就知道维护父母的尊严,还算……你走吧”是语言描写。该句叙述了女校长秉公训斥“我”之后的神情变化和她亲切的语言,由此表现了她的公正和宽容。
(3)结合前文老校长得以平反并官复原职后告诉“我”的话“那时没完没了的批斗已让他精神几乎崩溃了,他曾一度打算走上不归之路。就在那刻,我的那一次微笑让他感到了同志们对他依然如初的信任。他终于艰难地找回了自信,打消了那可怕的念头”可推知,正是因为“我”那一次的微笑让他感到了同志们对他依然如初的信任,由此他找回了生活的自信,打消了轻生的念头,重新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才说“我”的微笑是“救命的微笑”。
(4)儿时,校长的微笑驱走了“我”的不安情绪和抵触心理;十年浩劫时期,“我”的微笑感动了老校长,让他找回了生活的自信,重新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抗疫时期,女护士的微笑使“我”读到了无私、奉献、坚守、担当、信念。据此分析可知微笑的真谛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真诚,人性之善的美好。文章最后一段总结说明微笑的重要性,起到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2.
【答案】
(1)一访消除了对腊梅的刻板印象,感受到腊梅的美;二访感到腊梅的不畏严寒,让人看了不觉感染它的力量,也变得强大起来;三访感到腊梅先行报春,动人美好,品质高尚,令人敬佩。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腊梅花人格化,写出了腊梅花蒂被雪覆盖,花朵不胜重压而低垂的情态,表现腊梅的美丽,表现了腊梅花不畏严寒、顽强而谦逊的优秀品质。
(3)①拿腊梅与大朵的花对比,突出腊梅不畏严寒,谦逊而坚强的品质。②将腊梅与桂花、玫瑰、水仙相比,突出腊梅更华贵,更娇美、更优雅。(也可以单独跟这三种花相比)③将腊梅与其他的花相比,突出其更顽强,更有傲骨。
(4)示例一:引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为了突出梅花不仅不争春,更是先行报春。表达了对梅的赞美之情。
示例二:引用“寂寞开无主”,为了说明因为后来新冠病毒开始肆虐,阻住了“我”的脚步,那段时间腊梅没有了欣赏的目光,表现出惋惜之情。
示例三:引用“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说明只有亲自立在严寒中才能体验到这句诗或者画的深刻含义,从而说明大自然的不言之教才是活的,令人感动的。
【解答】
(1)作答本题,阅读文章,依据“我第一次见到腊梅,简直被迷住了……开始的时候你闻不到,可是等暗香盈袖,又非常浓郁”“以前看惯了画中的五瓣红梅,对梅花产生了刻板印象。孰知真正的梅花如此生动超绝、冷香飘逸、冰清玉洁”可知,作者一访腊梅消除了对腊梅的刻板印象,感受到腊梅的美。依据“一天,温度断崖式下降十几度。担心我的梅花冻蔫,又来看望。结果人家好好的。初见惊艳,再见倾心”“终于悟到梅花为何名列四君子之首:这般美好玲珑的花朵,貌似不堪一击,却不惧零下10度的严寒,亭亭玉立。让人看了不觉感染它的力量,也变得强大起来”可知,作者二访腊梅感到腊梅的不畏严寒,让人看了不觉感染它的力量,也变得强大起来。依据“三访腊梅,晴日,风中,雪后,各有其美”“即便是雪后,早发的腊梅花略显疲惫,却仍然玲珑”“在我心中,腊梅就成了永不凋谢的花”可知,作者三访腊梅感到腊梅先行报春,动人美好,品质高尚,令人敬佩。
(2)画线句中,“花蒂戴了厚厚的雪帽子”“沉甸甸垂了头不胜娇羞”赋予了梅花人的情态,将梅花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戴了厚厚的雪帽子”写出了覆盖在梅花上的雪之厚重,“沉甸甸垂了头”写出了花朵不胜重压而低垂的情态,表现出它谦逊的优秀品质,而梅花即使被雪覆盖,仍顽强、不畏严寒,依然绽放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第⑧段中,“别的大朵的花招摇,却都不经冻。腊梅枝条直,花朵却谦逊,多低眉敛目,但是即便如此,仍凛然难犯”,作者拿腊梅与“别的大朵的花”进行对比,突出腊梅不畏严寒,谦逊而坚强的品质;“它有桂花之幽,却更华贵;玫瑰之丽,却更娇美;水仙之清,却更优雅”,作者将腊梅与桂花、玫瑰、水仙相比,突出腊梅更华贵,更娇美、更优雅的特点;“最重要的是,没有什么花比之更顽强、更有傲骨”,作者将腊梅与其他的花相比,突出腊梅更顽强,更有傲骨的品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作答本题,找出文中引用诗句的内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作用即可。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照应了前文“先开的一树过了两个星期,花朵还在。此刻沐浴了阳光,雪化为水滴,半晌落下。腊梅更显冰清玉洁,暗香浮动,令人想起冰淇淋的香甜。柳树两周前还青翠,进入阳历一月便告枯黄凋落,可是梅花依然动人美好”,写出了梅花在寒风中亭亭玉立的姿态,强调了梅花“何止不争春,更是先行报春”,表达了对梅的赞美之情。又如“寂寞开无主”,照应前文“后来新冠病毒开始肆虐,阻住了我的脚步。在我心中,腊梅就成了永不凋谢的花。后来才知道腊梅花期很长,可达四五个月。那段时间没有了欣赏的目光”,表达出对“那段时间腊梅没有了欣赏的目光”的惋惜之情。再如“梅花香自苦寒来”,结合下文“中学生就会背诵,却不懂。画纸上的梅也是一样,没有温度,没有芬芳流动,没有风。可是立在零下10度的严寒中,一下子就理解了苦寒二字。娇弱的鲜花没有保暖衣没有暖气,可是仍然那么美,仿佛柔弱无声的顽强宣言,顿时让人失语,敬佩”分析,该句诗说明了要亲身立于严寒中才能理解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的道理,体现了大自然的不言之教才是活的,令人感动的。
3.
【答案】
(1)疫情期间,在社区工作的女友帮助一个刚满18岁的女孩子料理她母亲的丧葬事宜。“残酷”在于这个女孩的母亲40多岁被病魔夺去生命。“温馨”在于女友尽心尽力安抚和资助这个女孩子。
(2)①她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她自己垫付资金帮助这个女孩,体现人间温情。②她是个善于做工作的人,有理性,能换位思考,顺利地做通女孩子的思想工作,完成善后事宜。
(3)①当女孩子拒绝与社区人员交流时,她以病人的身份,讲述自己也有女儿,以同理心,理解并同情女孩子的遭遇,理解她的心情,从而安抚了她的情绪。②当女孩子要花更多的钱买墓地时,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和心愿(也是40多岁,与这位逝者同龄)做这个女孩子的工作,设身处地为女孩子考虑,有效地劝阻了女孩儿。
(4)“这”指的是女友自己出了女孩买墓地打8.8折的差价,她以母亲的身份向与自己同龄的去世的母亲给以帮助,妥善安置处理她的身后事,同时她把这个女孩子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就像是(替)自己的女儿在帮助这个女孩。
【解答】
(1)阅读文章可知,本文讲述了作者“一位曾在疫情期间被派到社区的女友的亲身经历”,在疫情后期,作者女友的工作是辅助新冠肺炎逝者的家属处理丧葬事宜,她遇到了一位刚刚年满18岁、失去母亲的女孩子,女友帮助女孩子料理了她母亲的丧葬事宜。结合“逝者是女孩子的母亲,才40多岁,而女孩子刚刚年满18岁,还是个孩子”分析可知,“残酷”指的是一位刚刚成年的女孩的母亲40多岁就被病魔夺去生命;结合“她一进去就跟女孩子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是进过方舱医院的人。我的女儿才上初二。如果我走了,我女儿会比你更伤心。’”“女友陪着女孩子哭”“女友说:‘我知道,我也是妈妈。如果我上次不幸没有扛过去,我不希望我女儿在墓地上花这么多钱,我希望她留着钱,去上大学、去恋爱,去……过日子。’一语未了,她和女孩子哭作一团”“女友私下对墓园的工作人员说:‘你告诉她,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给她再打一个8.8折。这一部分钱由我来出。’”等内容可知,“温馨”指的是女友尽心尽力安抚和资助这个女孩子。
(2)依据“女友私下对墓园的工作人员说:‘你告诉她,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给她再打一个8.8折。这一部分钱由我来出。’”可知,女友自己垫付资金帮助这个女孩,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依据“她一进去就跟女孩子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是进过方舱医院的人。我的女儿才上初二。如果我走了,我女儿会比你更伤心。’”“女友陪着女孩子哭”“女友说:‘我知道,我也是妈妈。如果我上次不幸没有扛过去,我不希望我女儿在墓地上花这么多钱,我希望她留着钱,去上大学、去恋爱,去……过日子。’”等内容可知,女友有理性,能换位思考,顺利地做通女孩子的思想工作,完成善后事宜,是个善于做工作的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感同身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历相似,女友是进过方舱医院的人,也是一名被感染者,当女孩子反感与社区人员交流时,“她一进去就跟女孩子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是进过方舱医院的人。我的女儿才上初二。如果我走了,我女儿会比你更伤心。’”,告诉女孩自己也曾是病人,自己也有女儿,理解并同情女孩子的遭遇,理解她的心情,从而安抚了她的情绪。另一方面是身份情感相似,女友也是一位母亲,当女孩子要花更多的钱买墓地时,“女友说:‘我知道,我也是妈妈。如果我上次不幸没有扛过去,我不希望我女儿在墓地上花这么多钱,我希望她留着钱,去上大学、去恋爱,去……过日子。’”,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做女孩的工作,设身处地为女孩考虑,从而成功劝阻了女孩。
(4)结合上文“女友私下对墓园的工作人员说:‘你告诉她,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给她再打一个8.8折。这一部分钱由我来出。’”可知,“这”指的是女友私下为女孩出了买墓地打8.8折的差价;依据“我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是进过方舱医院的人。我的女儿才上初二。如果我走了,我女儿会比你更伤心”可知,女友也是一位母亲,并且与女孩去世的母亲同龄,她同情女孩的遭遇,她私下出这部分买墓地的钱,以母亲的身份帮助了女孩去世的母亲,因而说“是一位母亲送给另一位母亲的礼物”;女友也有一个女儿,她很同情这个失去母亲女孩,她把这个女孩子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陪着女孩子哭,听女孩子说了很多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事”,劝阻女孩买贵的墓地等,她私下出这部分买墓地的钱,也是替自己的女儿在帮助这个女孩,因而说“也是一个女儿给另一个女儿的礼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
【答案】
(1)能够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流露出了对“好树”的赞美,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鸟以人的情状“猛然惊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老银杏树的树冠“辽阔”。
(3)“树的老祖”指老银杏树历史悠久、繁衍后代;“生命的启示”是指它给人们的思想启迪,即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惧风雨雷电,展现着无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表达出作者对不惧风雨、昂扬向上精神的赞赏。
(4)历史悠久;枝干(树冠)硕大;根系深扎灰岩之地,根脉虎踞龙盘,定力无限;枝干互绕,横出旁逸,交错纵横;种子落得哪里都是;生命力顽强,怀抱着热情与自信。
【解答】
(1)“好树如诗”这一标题富有文学色彩,像诗一样的树是怎样的呢?这样的标题,具有美感又能够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好”“诗”二字是对树的肯定、颂扬,流露出了对“好树”的赞美,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2)“鸟儿们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中的“猛然惊讶”是把鸟当做人来写,这是拟人的修辞,这个句子赋子鸟以人的情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鸟儿看到生机勃勃的老银杏树时的惊讶、意外的情态,表现了老银杏树冠的“辽阔”。
(3)根据前文“老银杏树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老成了一座仍在生长的文物”可知,“树的老祖”是说老银杏树活得时间长,历史悠久,而且繁衍了很多后代。根据后文“从一粒种子开始,它时时能听见自己体内崩裂的脆响。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生发出葱绿的叶片。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风雨雷电,春华秋实……”可知,“生命的启示”是指这个老银杏树历经风雨,始终以自信、热情、从容和昂扬的姿态面对生活,这样的胸襟,这样的精神给我们思想的启迪,表达出作者对不惧风雨、昂扬向上的精神的赞赏。
(4)梳理语段内容,抓住表现老银杏树形象特点的语句来概括即可。从“人称四千岁‘银杏之祖’”能够看出老银杏树历史悠久;从“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灰岩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凸露的根脉,虎踞龙盘,定力无限”能看出老银杏树枝干(树冠)硕大,根系深扎灰岩之地,根脉虎踞龙盘,定力无限的特点;从“这棵老银杏树,只能看清楚下面一柱躯干,上面已分不清哪些是干哪些是枝。那些枝干互绕,横出旁逸,交错纵横”能看出老银杏树枝干互绕,横出旁逸,交错纵横的特点;从“老银杏树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能看出老银杏树孕育了无数生命;从“它时时能听见自己体内崩裂的脆响。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生发出葱绿的叶片。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能看出老银杏树生命力顽强,怀抱着热情与自信的精神魅力。
5.
【答案】
(1)①选种,④间苗(去苗)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种子以人的情状,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种子竭力推开泥土重压,努力向阳生长的情状,赞颂了种子旺盛的生命力。
【示例二】运用“推开”“面向”“成长”等动词,赋予种子以人的情状,细致具体地描写出种子竭力推开泥土重压,努力向阳生长的情状,赞颂了种子旺盛的生命力。
(3)谷种从萌发到成熟,要经历土地、阳光、风雨、温度等的重重考验,种子就像勇士、英雄一样,具有敢于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坚韧顽强,自立自强,最终茁壮成长,顶天立地。
(4)示例一:谷子在太行山瘠薄的土地和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生长,耐旱、耐寒、耐瘠、耐存,直面风雨,顶天立地。我要学习太行山谷子的顽强精神,不惧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坚韧顽强,负重忍耐,做一个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示例二:农民伯伯辛苦间苗,为了谷子的丰收,忍痛去掉经历千辛万苦才生长出的不好的谷苗儿,留下强壮、可顶风冒雨生长的好苗子。这让我明白,只有强壮、可顶风冒雨生长的好苗子才能更好地迎接丰收,我们一定要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坚决克服缺点,下决心改掉生活、学习、为人等方面的毛病,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积极向上、知错能改的中华好少年。
【解答】
(1)通读文章可知,有关种植谷子程序的内容主要集中在④—⑨段。依据第④段“每年秋收时节,农民们在收割谷子的时候,会挑选一些颗粒饱满、谷籽圆润的谷穗,放在阳光下暴晒,去其水分。这些被选中的谷穗,肩上便有了新的使命——承担着来年的收成”可知,首先应“选种”。第⑤⑥段写的是“播种”,第⑦段“长成的小谷苗儿,需要松土”写的是“松土”,依据第⑦段“去苗就是把生长不好的谷苗儿拔掉,留下强壮、可顶风冒雨生长的好苗子。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山里人称为‘间苗’”,第⑧段“间苗是最累人的。蹲下身会压伤谷苗,站起来又间不到苗,必须半蹲着身子”可知,“松土”之后的程序应是“间苗(去苗)”。第⑨段写“守护”与“收获”。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画线句中,“用浑身的气力”“推开”“面向”“茁壮成长”等词语赋予种子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前文“只有顽强地迎着倒春寒破土而出的谷种,才是真正的勇士”分析,此处将种子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种子“迎着倒春寒”,努力破土而出、面向太阳茁壮生长的情形,突出了种子生命力的旺盛。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3)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画线句中“谷子的生长”是十分不容易的,它们被播种之后,需要“顽强地迎着倒春寒破土”,需要努力向阳生长,“需要雨水,但又怕雨水。雨多了会腐烂,雨少了又灌不饱浆。进入秋天,谷子终于成熟了。这时最怕的是连阴雨,更怕提前到来的秋风”,需要合适的温度等,由此可以看出,种子是“敢于直面风雨的勇士”,有信心、有勇气,敢于面对、克服生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最终茁壮成长,顶天立地。
(4)作答本题,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从“一粒谷子的生长”过程中获得的启发即可。如可从太行山种子在恶劣的环境中努力生长中学习到要像种子一样,拥有坚韧顽强的精神;可从农民为了谷子的丰收辛苦间苗中学习到要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我等。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6.
【答案】
(1)①小区的几户人家遭了贼,老宋遭到指责。
②妻子死后,老宋辛勤抚育一双儿女。
③年老后,为子女减轻负担,老宋仍不辍劳作。
(2)插叙或侧面描写。借小宋之口,补充交代老宋以往坎坷的经历和不辍劳作的品格,从侧面衬托老宋善良、勤劳的品质
(3)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宋的尴尬处境,表现了他善良、憨厚的品质。
【解答】
(1)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老宋的描述,将他所遇到的不顺归纳出来,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根据文中第四段的内容,可以概括得出:小区的几户人家遭了贼,老宋遭到指责。根据文中第八段的内容,可以概括得出:妻子死后,老宋辛勤抚育一双儿女。根据文中第九段的内容,可以概括得出:年老后,为子女减轻负担,老宋仍不辍劳作。
(2)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常见表现手法的种类及一般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去作答。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文中写小宋的话,就是对老宋的一个侧面描写,通过小宋讲述的事情,从侧面了解了老宋善良、勤劳的品质;另外,从全文内容来看,这一部分属于插叙。
(3)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找准赏析的角度,结合本句话内容,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蜷缩”“低着头”“面有难色”等词语,是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老宋的尴尬处境以及他被人们指责的难受,表现了他善良、憨厚的品质。
7.
【答案】
(1)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看到“我”之后的欣喜。
(2)写出了母亲为家庭和子女付出奉献的点点滴滴(日常琐事),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以及母亲对“我”的教育,体现出母亲心里只有儿女,从来没有自己,由此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爱。
(3)①为误解母亲而自责;②对母亲腿疼的心疼;③没有对母亲尽到儿女的责任而愧疚。
(4)C
(5)示例:我最爱的爸爸妈妈,首先请原谅我,这么多年来从未将对你们的爱与感激说出口。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的鼓励,像春风一样温暖着我,支持我,让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坎坷,勇敢地向自己的目标追逐。曾经无数个春夏秋冬,无数个日日夜夜一直陪伴我的不是别人,正是你们——我最爱的爸爸妈妈!
【解答】
(1)画线句中“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是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见到“我”时高兴的样子,“站起身挽住了我的手臂”是对母亲动作的描写,写出了母亲见到“我”回家,不由自主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看到“我”之后的欣喜之情。
(2)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选文⑤—⑧段的插叙了母亲照顾我么长大,供我们上学,帮我们做饭、带孩子,写出了母亲为家庭和子女付出奉献的点点滴滴,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以及母亲对“我”的教育,从中体现出母亲心里只有儿女,从来没有自己,也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爱。这一内容的插入,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这一内容的加入,也让作者的感情抒发有的放矢,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感。
(3)根据上文“我”对母亲的质问“为什么不多买点青菜?之前不是说过要多吃青菜吗!”再结合母亲的回答“她的腿有点疼,已经三天没出门了”可以看出,“我”对自己误解母亲而自责,对母亲腿疼感到心疼。从“而我,也已经四五天没回过娘家了”可知,“我”对母亲没有尽到儿女的责任,母亲受伤“我”居然不知道,所以内心感到愧疚。正是这些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让“我”“潸然泪下”。
(4)C项,“因为母亲只给我下了半碗面条”有误。选文③段中“我皱了一下眉头”是因为“前几天,我刚刚给母亲说过,吃饭要用小碗,控制饭量”,而“母亲已经端上来一个大碗”。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对于此类问题,要结合文章内容,也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本文中主要讲了关于母爱以及“我”对母亲的误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一定有误解父母的时候,可以从这一角度来立意,也可以从平时对父母的关心不够来立意。注意语言要生动感人,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8.
【答案】
(1)C
(2)①这些内容交代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背景;②这些内容表现的是诚实守信在喀吾图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凸显了本文的中心;③这些内容既与文章开头普通人借钱相照应,也为后文他绝不赖账作铺垫。
(3)①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个人”却一下承认了账本上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字,丝毫没有掩饰的意思。他的坦诚、率直让人觉得不普通。
②“这个人”想不起什么时候赊的账,又买了什么东西,却没有一点点想要赖账的意思,“这个人”是真诚的、负责任的,难能可贵,所以他是不普通的。
③“这个人”非常穷,但坚持一点一点还清自己都记不起的债。这种高度自觉、信守承诺的精神比金子还宝贵,所以他是极不普通的。
【解答】
(1)C项,“见机行事,随机应变”理解错误,结合原文看,原文中”我妈”的语言“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只能表现出“我妈”的尴尬情态,并不能表现出她“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2)从文章内容来看,这些内容交代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背景;从人物形象来看,其他的还债人与这位牧民,他们都具有诚实守信的美德,虽然他们都不知名,很普通,这些内容表现的是诚实守信在喀吾图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凸显了本文的中心;其他的还债人都陆续还上了钱,唯独“这个人”几年没有出现,但是他在无意间发现了自己欠下的债后,还是陆续还上了钱,既与文章开头普通人借钱相照应,也为后文他绝不赖账作铺垫。
(3)结合全文探究“一个普通的人”却并不“普通”的原因。人物形象是通过故事情节得以展现的,所以解答此题,重点是把“这个人”不普通的细节找出来,加以梳理概括。根据“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记不起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字迹这个东西,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没赖账”“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等语句,可以看出“这个人”坦率、诚实,负责任,信守承诺,所以他并不普通。
9.
【答案】
(1)①到上海上大学时,母亲亲手给“我”缝制一件深蓝色外套;
②读中学那几年,母亲为村里的姐姐、年轻媳妇们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
③母亲给祖母做春装、冬装,几乎每年给祖母做一双绣花的布鞋,连夜给祖母做绣花的寿鞋;
④母亲专门给大妹的公公、婆婆缝制寿衣,特地在大妹婆婆的寿鞋上绣上牡丹花;
⑤母亲在鞋垫上纳出精美的图案、花草、吉祥的字,来寄托情怀,传达关爱;
⑥母亲年迈但仍然坚持做针线,依然每天叮嘱儿女早点回来。
(2)①“大都是黑华达尼的面料,绣花的式样多是红、黄兼有的碎花,翠绿的叶子,庄重而不失典雅”等描写针法的句子,侧面突出母亲针法的娴熟,技艺高超、心灵手巧;
②一针一线包含母亲对亲人关爱,对绣花、纳鞋的热爱;
③绣鞋、针法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刻画了“我”对母亲的赞美、感激和爱。
(3)①正面描写:运用动作描写,如“母亲戴着老花镜,坐在窗前穿针引线,一扎、一顶、一引之间”中“坐”“穿”“引”“扎”“顶”等动词,形象地突出了母亲的技艺娴熟、沉稳有耐心;运用语言描写,如“早点回来”“赶紧休息”语言朴实,刻画了母亲关心儿女、无微不至的形象。
②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对母亲针法的认可,如“大多是村里和邻村待字闺中的姐姐们和已经成家的年轻媳妇们,她们拿着花花绿绿的布,上门请母亲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侧面描写了母亲针法技艺娴熟、心灵手巧的形象。通过对鞋子,衣服的具体描写,“鞋垫上一个‘马’字就有近两百个针脚”侧面表现母亲心灵手巧,有耐心、关心亲人。
③通过抒情,议论句塑造人物形象。如“一针针,一线线,需要极大的耐心,也饱含无限的关爱”“而母亲自己,似乎什么都不需要,她的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一家人平平安安”,突出母亲疼爱子女、关心亲人、无私奉献的形象。
④通过典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围绕着母亲的针法,选取了母亲为村里人裁剪、缝制衣服,为家人缝制衣服、纳鞋垫等情节,表现了母亲的针法技艺高超和对亲人无私的爱。
(4)①写母亲为祖母做漂亮衣服和绣花鞋子,紧扣“母亲的针线”,不仅有助于突出母亲的心灵手巧,也表现了母亲的孝顺、体贴、无微不至,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②婆媳关系难处是普遍现象,花大量笔墨来写母亲与祖母相互依恋、难舍难分的和谐关系,突出其难能可贵,呼唤社会弘扬传统美德(丰富了文章内涵);③写母亲孝顺、陪伴祖母,与“我”因为忙碌而很少陪伴母亲形成对比,有助于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愧疚之情。
【解答】
(1)根据第②段“我到上海上大学穿的一件深蓝色的外套,就是她亲手缝制的”可得出:到上海上大学时,母亲亲手给“我”缝制一件深蓝色外套。根据第③段“临近年关,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母亲安放着缝纫机的房间里总是人来人往,大多是村里和邻村待字闺中的姐姐们和已经成家的年轻媳妇们,她们拿着花花绿绿的布,上门请母亲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屋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可得出:读中学那几年,母亲为村里的姐姐、年轻媳妇们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根据第⑤段“每到春天,母亲就为祖母做月白色的衬衫,搭配黑色的衣服和裤子,冬天做绸缎的棉衣,上面套上黑色的外套,把祖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第⑥段“母亲几乎每年都要给祖母做一双绣花的布鞋”和第⑦段“母亲就请同村的我的小姨帮着赶做鞋底,自己连夜绣鞋面,三天后一双绣花的新鞋就赶出来了”可得出:母亲给祖母做春装、冬装,几乎每年给祖母做一双绣花的布鞋,连夜给祖母做绣花的寿鞋。根据第⑧段“有一年母亲从乌鲁木齐赶到克拉玛依,专门为大妹的公公、婆婆缝制寿衣,在给她婆婆做的寿鞋上,特地绣上了一朵象征富贵幸福的牡丹花”可得出:母亲专门给大妹的公公,婆婆缝制寿衣,特地在大妹婆婆的寿鞋上绣上牡丹花。根据文本⑩自然段“或是一针针纳出的精美的图案,或是用各种丝线绣出的漂亮的花草,有时也会写几个吉祥或寄托期望的字”“一针针,一线线,需要极大的耐心,也饱含无限的关爱”可得出:母亲在鞋垫上纳出精美的图案、花草、吉祥的字,来寄托情怀,传达关爱。根据第⑪段“日复一日,岁月在五彩丝线的延展中流逝,母亲眼角的皱纹多了,上楼的脚步慢了,可飞针走线依然熟练如初”和第⑫段“只是一句轻轻的话:‘早点回来。’下班到家,母亲依然是同样的姿势,说的是另一句话:‘赶紧休息。’”可得出:母亲年迈但仍然坚持做针线,依然每天叮嘱儿女早点回来。
(2)文章多处对母亲的针法进行细致的描写,如“大都是黑华达尼的面料,绣花的式样多是红、黄兼有的碎花,翠绿的叶子,庄重而不失典雅”“鞋垫上,或是一针针纳出的精美的图案,或是用各种丝线绣出的漂亮的花草,有时也会写几个吉祥或寄托期望的字”等内容,侧面突出母亲针法的娴熟,技艺的高超。全文围绕母亲修鞋和母亲的针法来叙写,所以绣鞋、针法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以此串联起了全文。母亲的一针一线都包含了对亲人的关爱和对绣花、纳鞋的热爱,作者多次写到母亲的针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与赞美。
(3)文本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以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手法,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赞美了母亲的勤劳、耐心和对亲人朋友的无限关爱。语言平实质朴而富有感情,写母亲坐在窗前衲鞋垫的情景和对“我们”嘱咐,语浅情深,母亲的形象和对儿女的怜爱跃然纸上。如“母亲戴着老花镜,坐在窗前穿针引线,一扎、一顶、一引之间”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形象地突出了母亲的技艺娴熟、沉稳有耐心;“早点回来”“赶紧休息”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语言朴实,刻画了母亲关心儿女、无微不至的形象。再如“大多是村里和邻村待字闺中的姐姐们和已经成家的年轻媳妇们,她们拿着花花绿绿的布,上门请母亲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通过其他人对母亲针法的认可,侧面描写出了母亲针法技艺娴熟、心灵手巧的形象;“鞋垫上一个‘马’字就有近两百个针脚”,侧面表现母亲心灵手巧,有耐心、关心亲人。又如“一针针,一线线,需要极大的耐心,也饱含无限的关爱”“而母亲自己,似乎什么都不需要,她的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一家人平平安安”,通过抒情、议论等句子,突出了母亲疼爱子女、关心亲人、无私奉献的形象。文章还通过典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如母亲为村里人裁剪、缝制衣服,为家人缝制衣服、纳鞋垫等情节,都表现出了母亲的针法技艺高超和对亲人无私的爱。
(4)阅读④—⑥段内容分析。文中④—⑥段写母亲与祖母的相处。“母亲几乎每年都要给祖母做一双绣花的布鞋,大都是黑华达尼的面料,绣花的式样多是红、黄兼有的碎花,翠绿的叶子,庄重而不失典雅”紧扣题目,体现了母亲心灵手巧。“在农村,婆媳关系疏远甚至紧张是普遍现象,但母亲和祖母却情同母女,难舍难分”表现了母亲的孝顺,写出了家庭关系的和谐,丰富文章内涵,呼吁社会弘扬传统美德。“祖母有支气管炎,每到冬季就咳嗽得厉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一入冬,母亲夜夜都陪伴在祖母身边,端茶倒水,捶背揉肩,细心照料,无微不至”“离家的那天,八十八岁的祖母拄着拐杖送母亲到路口,告诉母亲,希望她快点回来”“到家里,祖母看上去依然康健,母亲空悬了五个月的心总算安下来了”“自己连夜绣鞋面,三天后一双绣花的新鞋就赶出来了”写出了母亲对祖母的孝顺无微不至,与下文“现在她反而怕麻烦我们,宁可自己慢慢地穿针,也不再要我们帮助”“对于母亲,我无以为报,只能努力工作,用工作的成就给她以慰藉”形成对比,母亲对对祖母的孝顺无微不至与“我”对母亲因工作忙而疏于照顾形成对比,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和愧疚。
复习巩固01字音字形—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 副本: 这是一份复习巩固01字音字形—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 副本,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 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巩固03句子的衔接—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 副本: 这是一份复习巩固03句子的衔接—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 副本,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巩固04病句的辨析—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 副本: 这是一份复习巩固04病句的辨析—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期作业(含答案) - 副本,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