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历史巧记系列之26快谈历史比喻记忆法素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0821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历史巧记系列之26快谈历史比喻记忆法素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历史巧记系列之26快谈历史比喻记忆法素材,主要包含了变未知为已知,变平淡为生动,变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具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变未知为已知
例如,在《八国联军侵华》中讲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时间曾以“治病”作比:“药酒灵通治腰。”又如,辛亥革命(1894-1912年)可记作:“孙中山医爸就是药酒一两”。这样,把那些尚未了解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人们便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变平淡为生动
有些历史事件如果平铺直叙,大家会觉得平淡无味,而恰当地运用比喻,往往会使平淡的事物生动起来,使人们兴奋和激动。比如,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可巧记为:“近闻(晋文)齐桓采松香(宋襄),错锯秦木(秦穆)而逃出(楚)村庄(庄)”。还如,开辟新航路的四位航海家和四条航线,巧记为:“弟弟(迪亚士)到非洲;哥哥(哥伦布)去美洲;大家嘛(达伽马)到印度;没钱了,卖着轮船(麦哲伦)环球走。”再如,北宋五大名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官窑。可巧记为:“汝哥定是军官”。
三、变深奥为浅显
东汉学者王充说:“何以为辩,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就是说应该用浅显的话来说明深奥的道理,用易懂的事例来说明难懂的问题。比如记忆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难在后半部分容易记串,即把前后位置记颠倒了。如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是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记作:“古今小隶盖草房”。古与骨同音;今与金同音;盖与楷谐音;房与行谐音,而行是多音字,这里利用姊妹音来记。再如,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可概括为6个方面: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它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还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的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这六方面主要表现在“高峰、双反、大规模、反侵学西方、严惩反动、激励人民”,再可记为“高峰(人名)学西方大规模搞‘双反’调查,严惩返利”。 [www.z@z&ste^p~.cm#]
四、变抽象为具体
将抽象事物比做具体事物可以加深记忆效果。如,有些不好记材料用谐音编成一故事的记忆法。军阀割据时,北洋军阀分裂为三大派系,冯国璋和曹锟形成直系军阀,由英美两国扶植;段祺瑞形成皖系军阀,靠日本支持;东北的张作霖也靠日本支持,形成奉系军阀。抽出一些字,可以编成一故事来记忆:“逢(冯国璋)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鄂即湖北)得快干(赣)了,端(段祺瑞)来一大碗(皖)卤(鲁)面(闽),内有鸫(鸟名,同东音)鹎(鸟名,同北音)獐(小型鹿,同张音),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再如,鸦片战争(1840-1842年)可记作:“英一把手司令示儿:鸦片战争我们打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可记作:“英法十八武路要霸中国路权”。太平天国(1851-1864)可记作:“洪秀全凭一把武艺建太平天国但失败流失。”……,这样的形象比喻,会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形象、生动,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总之,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在轻松笑声中记住了这些历史事物的重要特征,作到了事半功倍,取得了良好的记忆效果。生动贴切的比喻具有形象的特点,容易造成头脑中的感性形象;具有新颖性的特点, 能给人以鲜明的刺激,便于集中注意;具有通俗浅显的特点,使人减轻记忆的负担。运用比喻记忆法,实际上是增加了一条新的类比联想的记忆线索,帮助打开记忆的大门,既利于记又利于回忆,因而是一条有效的记忆方法。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