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选择题、填空题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选择题、填空题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8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填空题
一、选择题解题方法1.直接判断法:通过观察,直接从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正确结果,做出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
2.淘汰排除法: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将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逐个地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答案。
3.逆向思维法:从备选的各个答案入手,进行题意分析,分别把各个答案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为已知条件,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倒推出题中需成立的条件或满足的要求,从而在备选的答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4.归谬法(反证法):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5.概念辨析法:对题目中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辨析,确定正误的方法。
6.计算求解法: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物理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答案对照,做出正确的选择。7.推理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或物理原理通过逻辑推理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做出选择。
8.赋值法:针对题设条件先赋值代入进行检验,看命题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解题方法1.回忆法:对于一些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题目,根据熟记的物理知识,直接填出正确答案。2.观察法:物理意义明显地紧扣物理定理和规律的填空题或一些技巧性的填空题,通过观察思考可以确定正确的答案。
3.计算法:根据物理公式进行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填出。4.分析法:根据题目所给出的结论和要求,通过分析来确定正确的答案。5.对比法:通过比较两个现象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相应关系得出结论。
6.比例法:根据物理规律,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比例的方法解题。7.图象法:根据题意作图,利用物理图象求出正确答案。8.估算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有关的常量或近似量,然后进行合理的估算。
特别提醒:(1)填写文字要简洁、规范、准确;(2)物理量、人名要用教材语言,不能用同音字。
类型一 物理学史、物理量估算、物理方法【考向突破】考向1物理学史【答题规则】记住科学家的贡献及物理量的单位
【失分警示】 失分点1:科学家的主要贡献记忆不清,如:阿基米德的阿基米德原理和杠杆原理;失分点2:科学家的名字写错,如“伽利略”写成“加俐略”;失分点3:边缘物理学史记忆不清,如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汤姆孙发现电子。
【核心考题】1.(2019·贵港中考)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压强 C.压力 D.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物理量单位的记忆。质量的国际单位为kg,压强的国际单位为Pa,压力的单位为N,功的单位为焦耳,故C正确。
2.(2018·黄石中考)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 )A.欧姆 B.法拉第C.伽利略 D.焦耳
【解析】选A。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3.(2019·通州期中)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电压单位的科学家是 ( )
【解析】选B。瓦特的名字被命名为功率的单位;伏特的名字被命名为电压的单位,B正确;安培的名字被命名为电流的单位;欧姆的名字被命名为电阻的单位。
4.(2019·安徽质检)下列四位物理学家中,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C.哥白尼 D.伽利略
【解析】选D。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A错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B错误;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C错误;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D正确。
5.(2017·黄石中考)为了纪念其在能量转化中发现守恒思想的重大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和能单位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焦耳 C.安培 D.欧姆
【解析】选B。牛顿是力的单位,故A错误;功和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故B正确;安培是电流的国际单位,故C错误;欧姆是电阻的国际单位,故D错误。
6.(2018·日照中考)关于物理学史中的“之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早记述“地理的两极与地磁场的两极并不重合”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B.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
C.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D.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解析】选A。世界上最早记录“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不重合”的是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A正确;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B错误;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C错误;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D错误。
7.(2019·咸宁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帕斯卡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C.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D.焦耳用实验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学史。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电流的磁效应是奥斯特发现的,A错误;托里拆利第一个测出了大气压的值,帕斯卡发现了密闭液体传压规律——帕斯卡定律,B错误;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C正确;焦耳用实验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D错误。
8.(2018·大庆中考)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关于物理学家和他的贡献正确的是 ( )A.首先提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阿基米德B.安培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汤姆孙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解析】选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首先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A错误;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B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C正确;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D错误。
9.(2019·瑞安月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①→③→② D.③→①→②
【解析】选B。1898年汤姆孙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轨道式原子模型(即分层结构模型),先后顺序为③→②→①。
10.(2018·江西中考)初中学过的物理定律有:牛顿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 定律和 定律。
【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和所学的物理知识可知,初中学过的物理定律有:牛顿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帕斯卡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等。答案:焦耳 帕斯卡(或光的折射)
考向2物理量估测【答题规则】 (1)熟记与生活相关的一些物理量。(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
(3)将不熟悉的单位换算为熟悉的单位。(4)将生疏的物理量利用公式计算转换为熟悉的物理量,例如,由熟悉的质量和密度估算体积,由熟悉的电功率和电压估算电流等。(5)牢记下列常用物理量:
【核心考题】1.(2019·河北中考)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 cmB.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m/sC.一支普通圆珠笔重约为2 N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4 ℃
【解析】选B。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μm=0.1 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 m/s=18 km/h,故B符合实际;一支普通圆珠笔的质量约为10 g=0.01 kg,其重力G=mg=0.01 kg×10 N/kg=0.1 N,故C不符合实际;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故D不符合实际。
2.(2019·阜阳质检)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身边物理量的估测结果符合实际的是( )A.课桌抽屉容积约为1 m3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D.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约50 g
【解析】选D。课桌抽屉容积约为30dm3,A不符合实际;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 m/s左右,B不符合实际;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C不符合实际;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 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 g左右,D符合实际。
3.(2019·呼和浩特中考)下列数据较符合实际的是( )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面积约为1.5 m2B.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2 000 Hz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 dmD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14 s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物理量的估测。一张中考物理试卷长约为80 cm,宽约为40 cm,则面积S=80 cm×40 cm=3 200 cm2=0.32 m2,A错误;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B错误;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18 cm=1.8 dm,C错误;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14 s,D正确。
4.(2019·定西期末)下列几种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盏节能灯的额定功率约为100 WB.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5 A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D.普通四冲程汽油机的效率约为80%
【解析】选C。教室中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 W左右,一盏节能灯的额定功率小于此数值,约为20 W,A不符合实际;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为200 W,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大约为I= ≈0.9 A,B不符合实际;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C符合题意;普通四冲程汽油机的效率约为30%,D不符合题意。
5.(2019·扬州期末)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是她在4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
A.当天的最高气温可达38℃B.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 000 mC.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
【解析】选B。从气象学上说,4月份还是春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A不符合实际;小李的步幅在0.5 m左右,所以步行6 001步的距离在3 000 m左右,B符合实际;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 m/s左右,C不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 s,步行后小李的心跳会更快一些,不到1 s,D不符合实际。
6.下列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正常人的心脏一分钟跳动约10次B.某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cmC.家用空调正常工作电流约为50 mA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2 V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对生活中常见的时间、长度、电流和电压的认识。正常人的心脏跳动约75次/分钟,A错误;中学生的正常身高约在1.5~1.7 m间,B 正确;家用空调功率多在1 kW以上,正常工作电流都超过1 A,C错误;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D错误。
7.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B.蜗牛爬行的速度约为0.5 m/sC.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为15 minD.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30 W
【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理量的估算。三个苹果的质量约1斤=500 g,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 g左右,故A符合实际;蜗牛爬行的速度非常慢,甚至不到0.5 mm/s,故B不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 s,跳动100次的时间在1 min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家用空调工作电流不小于5 A,电功率在P=UI=220 V×5 A=1 100 W 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考向3物理方法【答题规则】 1.控制变量法: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某一个因素,观察研究量与改变量因素之间的关系,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
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2.理想模型法:在研究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时,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使描述和应用时简单易懂,这种方法称为理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3.转换法: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或不容易看到)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或容易看到)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如: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反映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反映磁性强弱。
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而制成了温度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而制成了压强计等。
4.类比法: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地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
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5.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串联、并联的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等。
6.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如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核心考题】1.(2019·建湖期中)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称之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下列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 )A.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B.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C.将乒乓球放在音叉旁显示音叉的振动D.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选D。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A不符合题意;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B不符合题意;将乒乓球放在音叉旁显示音叉的振动,运用了转换法,C不符合题意;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运用了实验推理法,D符合题意。
2.(2019·青岛中考)下列实验,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B.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不同高度自由滚下
C.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将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铜丝和铁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D.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质量不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解析】选A。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控制了深度不变,改变了液体密度,正确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A正确;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不同高度自由滚下,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导致小球到水平面的初速度不同,所以不能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选项B错误;将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铜丝和铁丝分别接入同一电
路,导体横截面积与材料均不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选项C错误;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质量不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该操作物质的种类与质量均不同,实验存在多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选项D错误。
3.(2018·天津中考)将玻璃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和橡皮塞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内加入适量的液体,可完成如下四个实验:在这些实验的设计中,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的是( )
①验证力使物体发生形变;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③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④模拟潜水艇的浮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①用力挤压瓶子,瓶子可以发生形变,利用该装置可以验证:力可以使固体发生微小形变;②当大气压变化时,细管中液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利用该装置可以验证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③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液体温度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利用该装置可以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④将瓶子放在水中,通过玻璃管向瓶内吹气,可以看到瓶子上
浮;通过玻璃管向外抽气,可以看到瓶子下沉。通过此实验可以直接模拟潜水艇的沉浮,不需要把微小变化放大。
4.(2019·泰州中考)物理学中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下列做法应用了同种研究方法的是 ( )A.用磁感线来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B.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
C.探究小车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D.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
【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理研究方法。物理学中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应用了模型法;用磁感线来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也应用了模型法,故A符合题意;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应用了类比法,故B不符合题意;探究小车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应用了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
力大小的影响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5.(2018·泸州中考)在物理实验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模型法”“归纳法”等。研究电阻的串、并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 ;用“水压”类比“电压”,主要采用了________ ;列举一种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物理学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研究电阻的串、并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主要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水压”类比“电压”,主要采用了类比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较多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如: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压力;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改变接触面积大小;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改变
电压;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改变电阻大小。
答案:等效替代法 类比法 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压力
类型二 坐标曲线类在物理学中,常运用数学中的函数图象,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象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
1.读图:(1)明确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了解图象特征:明确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①正比: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②反比:一个物理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大而减小。
2.明确截距:图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所代表的坐标数值。3.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加的量的比值,如s -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分析时,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垂直于横坐标或纵坐标一点作一条直线,比较另外一个量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所表示物理量的大小。
4.注意拐点意义:拐点是坐标数值,是物理量之间的突变点。
考向1力学坐标曲线【答题规则】 1.匀速直线运动:
解读:(1)甲图: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运动速度为v0且保持不变。(2)乙图:s-t图象,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s与t成正比,物体运动速度v0= 。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断变化,路程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3.重力与质量、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1)重力与质量关系图象。①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②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9.8 N/kg,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而不能写成“1 kg=9.8 N”。
(2)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
①求密度:在m-V图象中,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图象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对应一组m、V值,根据对应量可以求密度。
②比较大小:斜线越靠近纵轴,m与V的比值越大,密度越大;斜线越靠近横轴,m与V的比值越小,密度越小。③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当V一定时, 。④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当m一定时, 。
4.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1)图象中的h是液体的深度,是指所研究的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而不是点到容器底的距离。(2)液体的压强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在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5.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1)液体密度一定时,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2)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核心考题】1.(2019·南京期末)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5 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 mB.整个20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 m/sC.物体在20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5 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 s内的速度大
【解析】选C。物体运动5 s时对应的路程是2.5 m,即5 s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是2.5 m,A正确;整个20 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 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 =0.2 m/s,B正确;物体在5~10 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20 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前5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 m,其速度为:v1= =0.5 m/s,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
运动;物体在10~20 s内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10~20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 m-2.5 m=1.5 m,速度为v2= =0.15 m/s。物体在0~5 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 s 内的速度大,D正确。
2.(2019·昆明期末)如图Ⅰ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甲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液体的密度为ρ乙,把同一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则 ( )
A.图Ⅱ中的容器盛的是甲液体B.图Ⅱ中的容器盛的是乙液体C.木块在图Ⅱ中受的浮力大D.木块底部在图Ⅲ中受的压强大
【解析】选A。由图Ⅱ、Ⅲ可知,同一木块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F浮甲=F浮乙=G,C错误;由图Ⅰ可知,当甲、乙两液体深度相同时,甲中的压强大于乙中的压强,由p=ρgh可得:ρ甲>ρ乙,由图Ⅱ、Ⅲ可知,木块在图Ⅱ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而F浮甲=F浮乙=G,所以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Ⅱ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即Ⅱ容
器中盛的是甲液体,则Ⅲ容器中盛的是乙液体,A正确,B、C错误;由图Ⅱ、Ⅲ可知,木块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都为0,且F浮甲=F浮乙=G,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同一木块,底面积相等,根据p= 可知,木块底部在图Ⅱ、Ⅲ中受到的压强相等,D错误。
3.(2019·宿迁质检)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所做的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的功率P甲与P乙相比 ( )
A.P甲>P乙 B.P甲T乙 c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电与磁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构建,奥斯特,条形磁体,电磁铁,高压工作,弱电流,强电流,法拉第,力的作用,应电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压强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构建,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各个方向,pρgh,不流动,水位计,托里拆利,013×105,管内外水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欧姆定律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构建,UIR,各分电阻,都不变,2“四个弄清”,图象分析,电阻R短路,定值电阻R断路,电阻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