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第二章东西方的先哲2.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文本素材北师大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章东西方的先哲2.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文本素材北师大版选修4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第二章东西方的先哲2.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文本素材北师大版选修4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二章东西方的先哲2.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文本素材北师大版选修4,文件包含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pptx、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docx、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mp4、斜面高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祥和,人际关系密切。
    (2)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①亚里士多德希望用加强中产阶级的力量来平衡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使奴隶主国家不致崩溃。他把巩固希腊城邦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具有“中庸”品德的中产阶级身上。
    ②孔子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他的“中庸”的目的是保持合乎周礼宗法等级制的社会政治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