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3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475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3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0475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3
展开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3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
①chí( )名 ②盘踞( ) ③天qiàn( ) ④殷红( )
⑤惊chà ( ) ⑥挑衅( ) ⑦风靡( ) ⑧中西合bì( )
⑨面面相qù( ) ⑩叱咤( )风云
2.解释下列划线或加点的字(4分)
①碎裂奏牍 ②明日
③遂以名楼 ④缘坡植果子松数棵
⑤孰为汝多知 ⑥于五所园也
⑦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⑧俱以假山显
3.诗句默写(8分)
① ,流响出疏桐。
②相呼相应湘江阔, 。
③ ,潭影空人心。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⑤ ,鸣噪自纷纷。
⑥万籁此俱寂, 。
⑦ ,乾坤日夜浮。
⑧望尽似犹见, 。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包老师和蒋老师,尽管性格迥异,但他们的教学方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B.袁弘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的表演真是栩栩如生。
C.家长会上,聆听着陈校长精彩的讲话,家长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D.这种用饮料在校园里乱画的行为如果不加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5.下列各项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春天的南菁校园花团锦簇,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B.通过啦啦操的学习,使大家的协调性得到了提高。
C.学校统一着装的规定,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攀比的风气。
D.在校园安全排查中,安监办及时解决并发现了许多安全隐患。
6.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2分)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阅读与欣赏(37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7—8题(4分)
春游湖
【宋】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7.“夹岸桃花蘸水开”这句诗,给人无限的美感,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一美景。(2分)
8.诗歌的最后一句“小舟撑出柳阴来”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完成9—12题 (11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①尝射于家圃 ②释担而立
③微颔之 ④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10.下列各项中“以”的用法与“以钱覆其口”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跪而拾之以归 B.以假山奇 C.我以一日始出时去人近 D.太祖常劝以读书
11.翻译文中的划线句(4分)
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②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
12.从卖油翁的话语和他的惊人的倒油的技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1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13—14题(5分)
①“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
②鸣沙山,东起西北明珠敦煌莫高窟崖顶,西至党河口,东西延绵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度100米左右,最高峰170多米。整个山体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五色沙粒细软圆滑,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游人登山下滑,沙子会发出嗡嗡隆隆的响声,犹如鼓鸣,又似雷声,又像笙笛吹奏,鸣沙山因此而得名。难怪清代诗人苏履吉称:“雷送余音声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13.结合第②段的内容,概括鸣沙山的特点。(3分)
14.文段中的划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5—18题(13分)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1)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才,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结束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15.结合文段的(6)—(9)小节,概括作者所找到的童年的踪迹。(4分)
16.对“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 这句话进行赏析。(3分)
17.作者说“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究竟少了什么?结合第(8)节说说你的理解。(2分)
18.第(11)节中“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五)名著阅读(4分)
19.读《西游记》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人物,就是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缺点。例如:猪八戒,在取经路上他虽然一遇到困难就喊“散伙、散伙”,还要在唐僧面前说悟空的不是,有点挑拨离间的味道;但是他一路上吃苦耐劳,关心师傅,面对妖精的威胁也能一马当先,这是可贵的。
请结合你的阅读实际,任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对该人物进行评价。
三、写作(40分)
生活中,我们品尝着甜美的滋味:或许是一句鼓励,或许是亲人的关怀,或许是读了一本好书、赢了一场比赛,或许是战胜了自我……我们也同样体味着苦涩的滋味,或许是一句严厉的批评,或许是一次失败的经历,或许是一次小小的矛盾……生活的滋味总是那么丰富,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请以“品尝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字数不少于600,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
3.叙事要完整,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答案
1、驰、jù 、堑、yān、诧、xìn 、mǐ、璧、觑、zhà
2、①把......撕碎 ②第二天 ③命名 ④顺着,沿着
⑤同“谓”,说 ⑥建造园子 ⑦缘故 ⑧显扬
3、①垂緌饮清露 ②苦竹丛深日向西 ③山光悦鸟性 ④芳草萋萋鹦鹉洲
⑤野鸭无意绪 ⑥但余钟磬音 ⑦吴楚东南坼 ⑧哀多如更闻
4、B 5、C 6、B
7、桃花开得非常旺盛,将枝条压得很低。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岸上的桃花和水中的倒影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
8、表现了诗人惊喜的心情。(意对即可)
9、①曾经 ②放下 ③点头 ④擅长
10、D
11、①康肃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
②(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12、围绕“熟能生巧”回答。
13、颜色多,形态奇,沙鸣。
14、列数字,列举具体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鸣沙山的规模之大。
15、在书上认真地做笔记,当众朗读,对红字的敬畏和羡慕,在页脚出画简笔画
16、运用动作描写(1分),用“捻”“掀”“放”这些动词写出了“我”翻书动作的轻柔(1分)表现出“我”对书本的珍惜(爱护、爱惜),表达了“我”对童年的依恋(1分)。
17、“少”的是那时的一种敬畏之感(1分)是少时的一种单纯的追求。(1分)
18、 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因失去了儿时的天真,失去了少年的期盼与梦想,失去了孩童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无从寻觅少年情怀的现实。(1分),抒发了作者的一种淡淡的遗憾和伤感之情(1分)点明文章的主旨,对美好童年的怀念。(1分)
结构上:总结全文,回扣文章的标题(1分)
19、略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9: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9,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八两个班去报告厅听道德讲座,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5: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5,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走进名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7: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7,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