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高中语文复习 文言实词 课件28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人教版高中语文复习 文言实词 课件28张.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说明,题形样式,技法解密,相同一样,初次第一次,一何多么,语境推断,联想推断,形声字与“见”有关,形声字“大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大纲》: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这些实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在复习中要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词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
全国高考题文言文阅读只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主要有这些方式: (1)选择正确的解释(意义);(2)选择解释错误的项;(3)选择意义、用法同例句中的实词相同的;(4)选择符合某一实词现象的;(5)比较两句中的同一个词的词义异同;(6)选择与同形现代汉语词意义相同或相异的。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指的是以下几种情况的理解能力:
一、 确认多义词在文中用的是哪一个义项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解决的办法,最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积累,并且要熟记典型例句。
课本中文言课文后面,经常有实词方面的练习,举出同一实词而不同含义的例句,要求区别解释。这是帮助做积累和整理工作,必须认真对待。
例:解释下面“一”字的意思。(1)一人、一桌 (《口技》)(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3)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4)六王毕,四海一(5)上食埃士,下饮黄泉,用心一也(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解释“竟”字。把“竟死”解释为“竟然因此而死”,不恰当。“竟然”是中古以后才出现的后起义。“竟”的本义是“奏乐完毕”,其基本义是“终于”、“终结”、“完毕”的意思,作动词用。如“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蔺列传》);作副词相当于“终于”“最终”,如“(怀王)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屈原列传》);或相当于“从……直到……”,如“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竟日”即“从早到晚”。“竟死”的“竟”字用的就是这后一个义项,言李广从年轻时一直到死,专以射为戏。所以确认多义词的义项,一定要看上下文。
二、 确认词在文中用的是古义还是今义文言文中有些词,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同,有时差别细微,容易被忽视,对这类词要格外小心,不能用今义去解释。
古今词义的变化主要有:1、词义扩大。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古专指长江;现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古专指女子相貌 好看;现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2、词义缩小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臭气)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包括父母和内外亲戚在内,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词义转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为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代指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现在则指为革命献身的人) “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 观,常 在于险远。”(古义不同寻常,不同一般;现在是程度副词)
4、感情色彩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这里是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现在则指品质恶劣,贬义词)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中赏。”(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错;今天指讥讽。)
5、词义轻重不同。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恨”在汉代以前一般表示遗憾、不满、埋怨、怨恨;而“怨”表示仇恨、怀恨,成语“以德报怨”)
6.名称说法改变。 “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三、确认词在文中是否产生了“活用义” 名词、形容词处在动词的位置,起动词的作用,就产生了动词义;同样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名词;名词还可以直接作状语等等。
1、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2、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3、名词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4、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5、动词、形容词作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形容词、数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 自若也。(《过秦论》)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注意 : 任何一个实词,它在语言结构中的位置和语法作用的改变,都会使词性发生变化,因而引起词义的变化。这样产生的词义就是“活用义”,阅读中要看清句子结构,正确判断词义。
四、 确认词在文中用的是不是“通假义” 通假字是文言文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识别掌握常用通假字对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词句意义关系很大。
夫晋,何厌之有? 距关,毋内诸侯。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四支僵劲不能动。令壮者无取老妇。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今王田猎于此。 善刀而藏之。见狱吏则以头枪地。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五、 确认词在文中是不是属于偏义复词 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意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
小结: 尽管词义有这样复杂的变化,但是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一般的说,只有一个确定的意思,试题要求考生确认的就是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因此,只要认真积累常见词的知识,又有较强的语境意识,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如结合课文联想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句结构推断,替换代入判断等),就可以对同义作出正确的判断。
介绍几种推断常见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 语言结构推断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忠不以用兮,贤不必以灭六国者……,族秦者……据 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求全责备 文过饰非 怨天尤人化险为夷 革故鼎新 党同伐异
注意: 文言中多用骈偶句、排比句、并列结构,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字数相同、结构一致;相对应位置上使用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
二、 语法分析推断*抓谓语动词,辨析词性: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晋于是始墨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驴不胜怒,蹄之急湍若箭,猛浪若奔今公子有急,此乃……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善才绳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生男慎未举,生女哺用脯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吏民畏而爱之
至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求全责备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风知劲草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鳞次栉比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日薄西山引次江北 引而不发帝雅闻衡善机巧 素雅
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
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容之一瞥
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使人告丞相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年高中语文全复习(新教材)专题三 学案二 基础落实二 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积累——文言文阅读重在实词的理解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中寻法,使担负,断断裂,与世隔绝,停止呼吸死亡,独一无二,走投无路,行礼表恭敬,实行践行,沿着顺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常见文言文实词积累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买购买交易,缴纳交纳运送报告,就立刻总是经常,及到比得上逮捕,免除除去显示干净,托欠拖延逃逃亡,辅佐违背,偏爱暗中私下,没有暗中暗地,隐藏暗中偷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文言实词,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突破点一,突破点二,突破点三,突破点四,突破点五,读文示范,小试身手,自夸炫耀,去掉清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