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文题解读,学习字词,多音字,探讨研究讨论,理解词义,激变急剧变化,整体探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CONTENTS 教学目录
1.把握演讲者的观点。2.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重难点)
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状况,这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中,是一个致命伤,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4年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并用英文字母“J”命名该粒子,因此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0年写了一篇自传性文章《在探索中——一个物理学家的体验》 。
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有改动。这是作者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致使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而影响到了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鉴于此,作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联系传统文化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是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就是探察物体,“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格物致知”的意思是通过实验探察物体,从而获得知识。标题表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páng huáng
( )埋没
( )没辙
( )胆量
( )测量
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探察:探听侦察;察看。
埋没:使显不出来;使不发挥作用。
检讨:找出缺点和错误,并做自我批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盲目: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考虑不慎重;目标不明确。
权威: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提出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分析传统教育的弊病(一是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总结全文,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并对中国的新一代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1.第1段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第1段是此次演讲的开场白,作者首先表达了对被授予特别荣誉奖的感谢,说明了自己写《怀念》这篇文章的初衷,并由此引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其含义是什么?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阅读第二部分,划分层次。
第一层(3—5):阐述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不重视格物致知,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
第二层(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分析当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现身说法,深刻揭露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表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1.文中举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
举王阳明“格”竹苦思最终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误将“探察外界”和“探讨自己”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等同,这是由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从而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一观点。
2.从现代观念看,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什么?
通过实地实验得到知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探测客观世界。
3.“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中的“眼光”“勇气”“毅力”三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这三个词语按逻辑顺序排列,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眼光,能选择正确的目标;选择目标后,要想使实验取得成功,必须有勇气,同时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4.第11段中“大都”“往往”“常常”这几个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这几个词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包括特殊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谨性。“大都”指大部分,强调了中国学生轻视实验、不愿动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往往”“都得近一百分”突出了中国学生考试成绩好;“常常”“不知所措”突出了中国学生在研究工作中的能力低,从反面论证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5.文中第12段,作者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
①本文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而是一篇演讲。演讲注重沟通交流,在演讲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真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效果。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从反面深刻地揭露了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论述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更具说服力。③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作者求学时代的经历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本身就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一、在下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_____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____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A.如果 那么 积累 实践B.不但 而且 培养 实践C.因为 所以 培养 思考D.不但 而且 学习 思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梳理结构,合作探究,论证过程,课文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统编八语下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pptx、丁肇中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回顾练习,合作探究,层层推进思路清晰,赏析本文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写作特色,课文主旨,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