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课程标准 | 核心素养目标 |
认识资源安全问题,说明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 1.了解资源安全及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含义,理解其内在联系。(综合思维) 2.举例分析说明资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区域认知) 3.结合资料分析判断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对策及意义。(人地协调观) |
一、资源安全问题
1.资源安全
(1)含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2)认定条件:
①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
②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2.资源安全问题
(1)产生: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2)实质: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3)影响因素:
①资源禀赋: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
②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
③资源消费需求:与人口增长、消费水平提高等有关。
二、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1)资源安全的分类
(2)战略资源
①概念:指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
②地位: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特别提醒]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略资源主要是指淡水、土地、石油、铁矿、稀土等,即包括可再生资源,也包括非可再生资源。
三、保障资源安全
1.对策: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
2.保障资源供给的对策
3.资源消费方面的对策
(1)目标:通过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来降低资源需求。
(2)实现基础:高度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进步。
4.维持资源安全应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1)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危害自然环境及其可持续供给资源的能力。
(2)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不能危害其他国家或区域的资源安全。
1.水资源通过水循环持续更新,不存在资源安全问题。 ( )
2.资源安全问题与消费水平的提高无关。 ( )
3.在国家安全体系中,资源安全位于基础地位。 ( )
4.技术进步只能提升资源供给的能力,对资源消费无影响。 ( )
5.下列资源不属于国家战略资源的是(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能源资源 D.生物资源
提示:1.×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就会出现资源安全问题。
2.× 消费水平提高会使资源消费需求增加,产生资源安全问题。
3.√ 资源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
4.× 技术进步可提升资源的供给能力,也会增加对资源的消费需求。
5.D [生物资源属于非战略资源。]
资源安全问题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2020年5月26日,受业主委托,浙江招标网发布淳安县特别生态功能区水权交易可行性研究中标结果。所谓水权,就是水资源的使用权,即在一定期限内所拥有的水资源使用、转让、收益等权利。这种改革试点,可以盘活“沉睡”水资源并将其推向市场。
问题1 (区域认知)浙江省的水资源是否丰富?原因是什么?
提示:浙江省水资源很丰富,主要原因是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气候湿润,地表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问题2 (综合思维)进行水权交易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提示: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问题3 (综合思维)我国目前的水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提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许多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许多国际河流流经我国,在这些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与相关国家存在矛盾等。
[归纳提升]
1.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分类 | 产生原因 | 主要表现 |
资源禀 赋问题 | 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表现为因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的资源绝对短缺 | ①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 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 ③资源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
资源生 产与供 给能力 问题 |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表现为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 ①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 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 ③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
资源消 费需求 问题 |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因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短缺 | ①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 ②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③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
2.资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影响表现 | 典例 |
战略资源严重短缺,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 太平洋岛国瑙鲁曾因向全球出售磷酸盐矿而一度经济繁荣,后随资源枯竭而陷入贫困,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
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 中东地区的众多国家围绕约旦河水资源的争夺而进行多次区域战争 |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3题。
| 中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法国 | 世界平均 |
人均水资源 拥有量/m3 | 2 200 | 8 952 | 18 245 | 3 357 | 8 900 |
每万元GDP 耗水量/m3 | 5 045 | 514 | 387 | 288 | 1 344 |
1.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1.B 2.B 3.C [第1题,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并结合各国人口数量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故A项错误;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9.82倍,接近10倍,故B项正确;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故C项错误;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由人口总数少造成的,故D项错误。第2题,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素质较低,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第3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具体措施是发展科技,更新设备,保护水资源,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如何保障资源安全 |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我们身边的很多物品——手机、自行车、汽车、空调以及诸多尖端科技领域,都离不开稀土的应用。目前,全球约90%的稀土产品仍然来自中国。据统计,我国稀土储量仅剩2 700万吨,在世界总储量中占比由过去的7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30%。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未来极可能需要进口。
问题1 (地理实践力)试判断稀土资源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提示: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集中于许多尖端科技领域。
问题2 (人地协调观)我们应如何合理开采和使用稀土,防止稀土资源的枯竭。
提示:依法开采,提高开采技术,节约、合理高效利用,完善市场机制。
[归纳提升] 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主要途径 | 具体对策 | 典例 |
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 挖掘资源潜力 | 开发深层地下淡水资源 |
开发替代资源 | 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替代常规能源 | |
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 我国修建中缅油气管道,进口石油、天然气 | |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 制定相应政策,限制稀土资源出口 | |
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 我国目前大力推广循环经济 |
使用效益最大化 | 工业生产中废水治理后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
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 大力宣传,增强公民的节约意识 | |
规避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 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开发利用行为 | 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
和平开发利用 | 我国与相邻国家在有争议地区采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策略 |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
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等。
所谓“节流”,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
阅读材料,回答4~5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
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从这以后,导致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三 我国有许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4.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5.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做到( )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
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
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
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4.B 5.D [第4题,考查的是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C、D是矿产资源问题,但既不是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也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5题,要紧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区域认知——我国西部地区的“母亲水窖”工程
干旱缺水是世界性的问题,中国西部是地球上主要干旱带之一,由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流动,妇女成为西部贫困干旱地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她们不得不每日往返几里、几十里山路找回生命水。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制定之时,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国妇联提出“举全国妇女之力,建西部美好家园”的号召,帮助西部贫困干旱地区妇女和解决饮水困难,2000年全国妇联、北京市政府、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具体承办了“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世纪爱心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募捐善款1.16亿元,用于设立“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专项基金,已于2001年开始实施,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A.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2.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貌
C.植被 D.土壤
1.D 2.B [第1题,读图可知西北地区、贵州、重庆、山西和吉林农村水贫困程度高,东南地区农村水贫困程度低,总体来看,西北重于东南。第2题,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蓄水能力差。]
[素养立意] 本题组以我国的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为背景,系统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内容,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要求,水贫困测度主要体现水资源短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水资源属于战略性资源,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经济发展受制约明显。
题组1 资源安全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1.A 2.B [第1题,内蒙古草地所占比重最大,由此可判断土地利用类型Ⅱ为牧草地;读图可知,甲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所占比重最大,牧草地比重次之,可判断甲为新疆。第2题,内蒙古东西跨度大,东部降水量较大,主要为森林;西部降水量较小,主要为荒漠草原,B对。内蒙古降水较少,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内蒙古气候较干旱,以牧草地为主,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易造成土地荒漠化,C错;内蒙古与贵州的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重相差不大,但内蒙古面积远大于贵州,故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贵州多,D错。]
扩容法地热水发电是将地热汽水混合物引入扩容器,在扩容器中降压、扩容,根据水沸腾与气压的关系,使温度不太高的地热水因气压低而沸腾变成蒸汽,从而利用蒸汽发电。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利用该技术发电的是( )
A.华北平原 B.关东平原
C.青藏高原 D.马来群岛
4.与水电、光伏发电相比,地热发电在我国( )
A.适用范围更广 B.燃料需求量大
C.受气候影响大 D.发电量较稳定
3.C 4.D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热发电站。四个地区相比较,青藏高原地热能最丰富,最适宜利用该技术发电,C正确。第4题,地热发电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受地质作用影响大,在我国分布不广泛,因此适用范围较小,A错。地热发电,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对燃料需求量小,不受气候影响,发电量较稳定,D正确。]
题组2 保障资源安全
读1978~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完成5~6题。
5.我国非能源矿产与经济增速不匹配的省份是( )
A.蜀、辽 B.豫、滇
C.陇、黑 D.京、赣
6.闽、粤两省矿产资源不足,但经济增速较快,主要得益于(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科技先进 D.地理位置优越
5.A 6.D [第5题,根据1978~2004年我国部分省市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可以看出:A项中蜀、辽两省非能源矿产占全国比重较高,但经济增速慢,所以两者不匹配。B项中豫、滇两省,豫匹配不合理,滇匹配合理;C项中陇、黑两省,匹配合理;D项中京、赣两省市,北京匹配不合理。第6题,闽、粤两省濒临海洋,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其经济发展,故选D。]
教材P23思考
提示:1.人口数量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对资源的需求会不断增加。
2.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破坏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对人类的资源供给会减少。
教材P24活动
提示:1.读数与计算略(注:读出某个年度的人口数量和用水总量后,用用水总量除以人口数量,即得到人均水资源使用量)。
2.从1949年到2010年,我国用水总量约增加了6倍,人口约增加了2.5倍,人均用水量增加2倍多。
3.人口数量增长,人均用水量增加使用水总量大大增加,产生水资源安全问题。
教材P26思考
提示:1.1948~1999年,排在前3位的淡水冲突类型分别是:水量、基础设施、联合管理。2000~2008年排在前3位的淡水冲突类型分别是:基础设施、水量、联合管理。
2.与1948~1999年相比,2000~2008年的基础设施、联合管理、技术合作、水质以及其他的比例增加了,而水量、水电的比例减少了。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导学案及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板书设计,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设计,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资源安全问题,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保障资源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