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学案
展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课程标准 | 核心素养目标 |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1.观察并举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分析不同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体现与关系。(综合思维) 3.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途径。(人地协调观) |
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1.含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
(1)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4)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特别提醒] 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平时所说的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2.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1.自然环境就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 )
2.抽取地下水是利用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的表现。 ( )
3.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就是维护了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 ( )
4.人类排放的废弃物都会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及时净化。 ( )
5.发展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提示: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抽取地下水是获取水资源,属于供给服务。
3.√ 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4.×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在不超过自然环境承受力时才会得到及时净化。
5.C [旅游是人类精神追求的表现。]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
202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为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做到“开门”修法,编规划,面向全社会征集关于编制《“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意见建议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条例的意见建议,呼吁全体公民积极建言献策。
问题1 (区域认知)我国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它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的海洋资源,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何种服务功能?
提示:供给服务。
问题2 (综合思维)海洋通过海—气相互作用维持全球的水热平衡,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何种服务功能?
提示:调节服务。
问题3 (人地协调观)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境的何种服务功能?
提示:支撑服务。
[归纳提升]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主要类型 | 内容 | 实例 |
供给 服务 |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 开采煤炭、油气资源,修建港口 |
调节 服务 | 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化解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 植被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作用 |
文化 服务 | 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观,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 桂林山水甲天下、大漠风光 |
支撑 服务 | 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其主要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肥沃的土壤环境 |
结合下列景观图,回答1~3题。
甲 乙
丙 丁
1.图中为天然环境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2.四地景观中,目前主要体现文化服务功能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3.四地景观中,因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破坏比较显著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1.A 2.A 3.C [第1题,甲图为瀑布景观,乙图为农业生产景观,丙图为人类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而形成的黄土沟壑景观,丁图为城市景观。第2题,甲图中的瀑布景观目前主要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因此主要体现文化服务功能。第3题,丙图中的地貌景观为沟壑纵横,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较差,其形成主要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有关。]
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既是一个绿水青山的生态屏障,更是一个金山银山的财富宝库;内蒙古森工集团既是绿水青山的忠诚守护者,又是金山银山的高效创造者。2020年8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首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成果发布。该评估以2018年为核算基准年,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每年6 160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为5 298.82亿元,湿地生态系统为860.92亿元……翔实的数据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问题1 (综合思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上看,这句话反映了何种服务功能?
提示:供给服务。
问题2 (综合思维)你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它体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怎样的辩证关系?
提示: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如果破坏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现了二者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归纳提升]
1.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辩证关系 | 表现 | 内容 | 实质 |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性 | 人类与 环境相 互排斥 | 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 | 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的对立 |
人类与环境的统一性 | 人类与 环境相 互依存 | 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环境;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也离不开人类的建设与保护 | 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的统一 |
人类与 环境相 互转化 | 人类个体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人类种群通过个体的生生死死,在生生不息的繁衍中实现着与环境的相互转化 |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
(1)箭头①②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获取供给服务,不能超出其供给能力。
(2)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
(3)箭头⑤⑥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服务。
(4)箭头⑦⑧表示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支撑服务。
读下面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 )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
C.滑坡、泥石流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5.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两者无法协调
B.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C.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人类
D.若箭头a、b力度过大,则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4.D 5.D [第4题,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而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台风、寒潮都是自然现象。第5题,当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地协调观——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
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千米,当地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洞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
2.右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的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3.该地可能位于( )
A.河南 B.黑龙江
C.新疆 D.福建
1.A 2.B 3.A [第1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较少,但这不是“地下四合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第2题,虽然当地降水较少,但降水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第3题,结合前面的特征分析,可以推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区。]
[素养立意] 本题组借助黄土高原的窑洞景观的形成系统考查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等知识内容,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要求,黄土直立深厚等特有的性质为人类开挖窑洞提供了基础,是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典范。
题组1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及可持续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人类活动,体现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的是( )
A.开垦荒地 B.游山玩水
C.建设湿地公园 D.建立自然保护区
2.建设长江上游的防护林是为了维护自然环境的( )功能
A.供给功能 B.调节功能
C.文化功能 D.支撑功能
3.下列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是( )
A.地震、火山爆发
B.煤炭资源的滥采乱挖
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围湖造田
1.A 2.B 3.A [本题组考查环境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因素。第1题,开垦荒地是为了利用土地资源,属于供给服务。第2题,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体现的是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第3题,地震、火山爆发影响环境质量,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自然原因。其他三项都是人为原因。]
题组2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人类与环境统一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物质资料生产
5.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天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4.A 5.D [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第5题,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
教材P3思考
提示:(1)采用间伐的方式,砍伐森林、获取木材是利用森林的供给服务。
(2)城市中建设森林公园是利用森林的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
(3)保护热带雨林是利用森林的支撑服务。
教材P4~5活动
提示:1.水坝建设可以强化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文化服务;同时又会对调节服务、支撑服务,造成不利影响。
2.为了保障河流的运输功能,修建水坝时应同时修建船闸;为保证河流中鱼类的洄游,修建水坝时应专门预留洄游鱼类通道。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学案,共22页。
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导学案,共9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双基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反馈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