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县(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定兴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县(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①能腌制腊肉,示例一,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答题纸上卷头部分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
第一部分(1~5题,共23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1) ,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北冥有鱼》庄子)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4)《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 。
(5)《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
。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岁月如歌,历史无言。历史的记忆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我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璀璨与炫烂;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它博大精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历史宏厚宽阔的肩膀上,我们听到了那一段岁月的波澜状阔,刻骨铭心。狼烟四起是历史,浩浩烟波是历史,兰亭古墨是历史,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中温润的一点一滴是最真实、最细致的存在。(甲)人生短暂,历史却是永恒的。(乙)每一缕尘烟都渴望被铭记,每一段岁月都值得去歌唱!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酿( )酒 一缕(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成 改成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见证”“读懂”都是动词。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上文甲句中的“却”可以改成“也”,改后句子意思不变。
D.文中乙句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她向我们讲述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的情景。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D.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两名士兵失踪为名,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皇帝的年号。
B.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人有专门的称呼,如“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艺”,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D.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庄子《北冥有鱼》中的典故。“扶摇”是“随风摇动”的意思。
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材料一】2019年9月16日,湖南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席并致辞。学生欢呼尖叫,上演“大型追星现场”。袁隆平院士为新生们做了主题为《做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的新时代青年》的演讲,表示年轻人仅仅做梦是不够的,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袁隆平院士说自己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在时刻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希望与年轻人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材料二】追星,是当下最常见的行为,人们都说现在年轻人在追星这件事上过于疯狂,他们为了自己喜爱的明星疯狂的花钱,花高价去买他们的专辑、杂志、演唱会门票……父母认为孩子们的做法不可理喻,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行为。但孩子们却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认为这是唯一一种可以支持“偶像”的方法。有老师发现,一些长期追星的学生会为偶像的一切不合理言行作辩解,而这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表现出规则意识不强、对不良习性接受度更高等特点。
(1)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2)初二年级就青少年“追星”问题开展演讲比赛,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请你就这个问题发表观点看法。(不超过60字)(3分)
第二部分(6~20题,4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6~7题。(6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
6.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节“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些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节叙事,“自”显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世风的凉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深广。
C.《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D.《卖炭翁》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7.两首诗歌里面均出现了“强盗”这一形象,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中“强盗”的异同。(4分)
同:
异: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韩愈)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④期年:一年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____
(3)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以:________________
(4)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反:________________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_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马说》与《战国策·燕策一》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要说明它们命运的不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8分)
筷子小传
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
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
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
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
12.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筷子的主要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⑥段和第⑦段能不能颠倒顺序,请你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解析标题“筷子小传”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来岁的人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_____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莱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嘛。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娃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我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满足你……”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和叮嘱,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5.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2分)
母亲 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回答19~20题。(6分)
“摆脱一切束缚,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吧,让我们一起为消灭统治阶级而奋斗。……你说我的朋友们对你不友好,但是你为什么要打扮得像去参加资产阶级的舞会呢?是虚荣心害了你。你说你不愿意穿上肮脏的军便服。你既然有勇气爱一个工人,却不能爱工人阶级的理想。跟你分手,我感到遗憾,但愿你能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A不再说下去了。
19.文中的“你”是 (人名),A是 (人名)。(2分)
20.阅读选段,按照要求批注。(4分)
(1)提要式批注(要求概括选段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式批注(要求结合事件对A进行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1~5题,23分)
1.(8分,每空1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2.(6分)(1)(2分)niàng lǚ (2)(2分)炫-绚 状-壮 (3)(2分)A
3.(2分)B(A语序不当,“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调换位置;C“强烈”修饰不当,应改为“有力”;D句式杂糅,应改为“借口两名士兵失踪”或“以两名士兵失踪为名”)
4.(2分)D(“扶摇”指旋风,此处是动词,乘着旋风。)
5.(5分)(1)(2分)袁隆平出席湖南大学开学典礼并致辞。(意思对即可)
(2)(3分)示例:青少年更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追星,不应只追颜值和流量,追的是励志的精神和正能量的影响。更希望青少年追那些对国家、社会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以他们为成长的榜样。(意思对即可)
第二部分(6~20题,47分)
6.(2分)D(“勇敢反抗”不正确,应该是“无可奈何”)
7.(4分)同:同样是当面为盗(1分)。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盗贼是群童,“抱茅”也许是顽皮无意为之,即使有意而为,实为社会所迫,情有可原。(1分)《卖炭翁》中的强盗是宫中派出的宦官,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的统治者的代表,他们的行为是诗人所要痛斥的社会恶疾。(2分)(意思对即可)
8.(4分,每小题1分) ⑴鞭打(用鞭子打,驱使)(2)有时 (3)用,凭借 ⑵同“返”,返回
9.(4分,每小题2分)⑴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⑵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10.(2分,每空1分)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11.(4分,意思对即可)《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战国策·燕策一》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参考译文】我听说以前有个国君,想用一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过去了还没得到。有位宫人对他说:“请让我去替您找吧。”于是国君就派他去,三个月后得到了一匹千里马,马已经死了,那人用五百金买了马的骨头,拿回来给国君,国君很生气,说:“我所想找的,是活的马,要死马干什么?还花了五百金!”那人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了五百金来买,更何况活马?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君王真的想买马,千里马就会到来的!”果然,不出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12.(3分)①中国独创,历史悠久;②寄托美好愿望;③使用有讲究;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⑤花样繁多;⑥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答对3点即可)
13.(3分)不能颠倒顺序。因为两段间是递进关系,第⑥段写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第⑦段在此基础上写筷子常成为文创产品灵感来源。
14.(2分)标题将筷子拟人化,生动、幽默地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5、(3分)①能腌制腊肉、咸火腿;②善于侍弄菜园;③会做满满一桌菜;④雕刻的软木青蛙栩栩如生。(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
16、(3分)示例一:“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写出了母亲独居山村的寂寞和冷清,交代了母亲希望儿孙们多住几日的理由,揭示了莉君对母亲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原因。
示例二:“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
全是嫌弃。”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和爱,也表现出了莉君从前对母亲的不理解。
示例三:“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以及莉君对母亲快递青菜的不理解,写出了母亲对劳动热爱的原因和儿女们远离自己的孤独寂寞。(举例正确1分,简析作用2分)
17、(4分)(1)示例:生动传神地突出了莉君愧疚、悔恨之情。(2分)
(2)示例:大喜过望(喜形于色、幸灾乐祸……)
理由:母亲想儿孙们多住几天的愿望意外地实现了。(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恰当1分,理由合理1分)
18、(3分)示例一:“人间亲情”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与母亲朝夕相处,增进感情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了母亲对儿孙们的浓浓亲情,以及莉君对母亲的理解和爱。
示例二:“人生感悟”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的故事,描述莉君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心路历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揭示了陪伴、换位思考可以消除亲人之间的隔膜、让亲情更融洽的道理。
(要重点关注学生答案中栏目与理由之间的相关度。选定栏目1分,选材1分,主题1分,只选定栏目,没有说明理由不给分)
19.(2分)冬妮娅 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20.(4分)(1)(2分)示例:这段文字叙述的是保尔和初恋情人冬妮娅分手的情节。(2)(2分)示例:保尔是个为了党的事业,放弃个人幸福(或:信仰坚定,敢于牺牲;在个人
幸福与革命事业发生冲突时,信仰坚定)的人。
第三部分(21题,50分)
21.评分标准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 四类 |
内容 (20分) | 20—18分 | 17—14分 | 13—10分 | 9—0分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较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感情不真实 | |
表达 (25分) | 25—22分 | 24—18分 | 17—14分 | 13—0分 |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用词生动 表达方式运用好 |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用词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较好 |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用词基本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一般 | 结构不完整 语言不通顺 用词不准确 表达方式运用差 | |
书写 (5分) | 5分 | 4分 | 3—2分 | 1—0分 |
字体美观 | 字体工整 | 字迹清楚 | 字迹潦草 |
说明:①不同的项目可以在不同的等次里给分。②内容上有创见的或能够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的加1~5分,加到满分为止。 ③没有题目的减2分;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减1分;错别字3个减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有三处以上错误的酌情减1~3分。④套写、抄袭的在第四类之内评分。⑤文体不明确的适当减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须用蓝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选择题,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答案docx、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调研考试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