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教养》同步练习题
下载地址:论教养
同步练习
补写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即理论材料。
事实材料中又包括正面和反面事实材料,另外,数据材料也是其中一种。
【常见题型】1.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补写一个事实(或理论)论据。
2.结合本文,按第×段画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或理论)论据。
3.结合本文观点,补写一个自己生活实际的事实论据。
【答题步骤】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是名言(道理论据)还是事例(事实论据)。
2.所选事例要典型真实,能证明论点。名言警句、格言、定理等要选择大家熟知的。
【答题模版】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涵养(hán) 汲取(jí) 矫揉造作(jiāo)
B.恪守(ɡè) 遵循(xún) 自吹自擂(léi)
C.箴言(zhēn) 尴尬(jiān) 彬彬有礼(bīn)
D.贸然(mào) 贤达(xián) 附庸风雅(yō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持 无聊 疲备不堪 风度优雅
B.餐具 书藉 大发雷霆 絮絮叨叨
C.愚蠢 究竟 诸如此类 纽捏作态
D.厌倦 俏皮 随心所欲 漠不关心
3.(原创题)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自信不是轻率高傲的狂言,它是一意孤行坚韧不拔的智慧与力量。
B.难道能容许他们随心所欲地破坏规章制度吗?[
C.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
罢了。
D.本来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事,而奶奶却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还让人弄不清她到底想说啥。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教养的人是受人尊敬的,就像有财富的人被人羡慕一样。
B.《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C.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民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智慧,写下光辉精彩的篇章,创造出改变中国和影响世界的伟绩。
D.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5.(原创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美国著名旅行作家凯鲁亚克说:教养,是一种不用说出来的美好。真正有教养的人,会让人感到无比舒服,他们会在出去时悄悄把门关上,不会吵醒你□他们接到电话时会跑到图书馆外面,不会打扰你看书。
有教养的人仿佛春雨,在每一个角落温暖世人,总在不经意间让你舒畅无比。
(1)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仿照文段画线的句子,写一个生动的比喻句。
有教养的人仿佛 , ,
。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人际交往有一条基本规则:你怎样待人,别人也怎样待你。
B.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
标准。
A.④①②⑤③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④①② D.④①⑤③②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4分)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
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
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 。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
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
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有删改)
8.文章③~⑤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3分)
9.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10.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答案: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11.模仿第⑥段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3分)
参考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3.(原创题)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5.答案:(示例)阳光 在每一个黎明洒满大地 总在寒冷的时候让人感到温暖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 )
7.(2018长沙)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8.答案:①“咬牙”体现的是坚韧;②“咬牙”彰显的是智慧;③“咬牙”蕴含的是担当。
9.答案:(示例一)举例论证,文章第③段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努力的例子,论证了“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举例论证,第⑤段举了“拼命黄郎”黄大年具有担当精神,“咬牙”攻克了技术瓶颈,成就无悔的人生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论证了“咬牙”蕴含的是担当这一分论点,说服力强。
10.答案:首先提出“咬牙”体现的是坚韧这一分论点,然后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只有坚持才能突出重围、打开局面的结论。
★11.答案:(示例一)没有王进喜用身体堵住井喷的“咬牙”,就没有大庆油田的传奇。
(示例二)没有爱迪生面对失败的一次次“咬牙”,就没有发明成功后的喜悦。
(示例三)没有司马迁在酷刑面前的“咬牙”,就没有史学巨著《史记》的问世。
下载地址:论教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