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电子版(精选多篇)

    2024-01-03 15:17:30 510次浏览 作者:初中美术组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5.1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木板年画  课件02


    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欣赏、评述)

    第一课时: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人物画

    课  型:欣赏 评述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

    艺术特色和中国花鸟画的种类及寓意。

    能力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难点 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阶段

    提问:什么是中国画? 

    回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样式。 

    小知识: 

    按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 

    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三、新授课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

    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中国最早的独副人物画 。

    2、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种类。 

    人物画按题材分类的种类:人物画(表现现实人物或历史故

    事);风俗画(表现社会风俗);仕女图(表现妇女形象);写真(人物肖像)。 

    鉴赏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

    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人物画欣赏,要看它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⑴、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传说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植少时曾遇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甄宓相恋,后甄宓嫁给曹丕为后,生子明帝曹叡后,惨遭迫害致死。曹植获得甄后遗枕,感而生梦,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叡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化而为神,世人称之为宓妃。将甄后和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是对故人的怀念和感情寄托。

    (2)、唐.阎立本《步辇图》 

    提问:唐.阎立本《步辇图》是中国人物画哪一类? 回答:历史故事画 

    描绘内容:描绘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番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艺术特点:没有夸张化,借助眼睛、面容、姿态,画龙点睛的描绘了一代帝王宏大、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智慧的头脑。面容光滑,太宗一身便服出场。太宗颌下一撮胡须,以及唇上八字胡都很特别。太宗的眼神非常安详、平和,充分显示出一个满腹经纶、道德修养极高的封建帝王的形象。 

    历史背景: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他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在唐文化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吐蕃社会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可以说松赞干布是一位颇有作为的赞普。634年,他派使者向唐求婚,但未能如愿以偿。638年,他又派使者带琉璃宝入唐求婚,同时,他又带领20万军队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想以此向唐施加压力以答应自己的求婚,但被唐军击退。至此,他认识到必须要诚心与唐和好。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

    (3)、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提问: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回答:(学生自由回答) 

    提问:我们来找一找哪位是我们的中书侍郎韩熙载?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 

    回答:(学生自由回答) 

    提问:画家表现韩熙载在听音乐时是怎样的动态神情? 回答:其他宾客超然自适,韩熙载神情严肃 

    五代时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懂音乐,擅长诗文书画。工书善画,而且富有政治才能。但是,此人蓄养歌伎,纵情声色,家里常常云集宾客,时时饮宴,常常酣歌达旦。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权弱的后主李煜倚重韩熙载,想用他为相,又不放心。原来,当时国家分裂,南北分治,南唐国势衰弱,北方强大的后周对南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后主李煜对那些在南唐做官的北方人心有猜忌,生怕他们存有二心。有人向后主李煜报告,今晚又有一些朝中官员要去北方籍大臣韩熙载家聚会。后主李煜心存疑惑,为了了解真实情况,于是派顾闳中和周文矩深夜潜入韩宅,了解一下他的背后活动情况。

    顾闳中发现,宾客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雍、紫薇郎朱铣等官员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当时一些走红的歌女和舞女。夜宴的气氛异常热烈,宾主觥筹交错,大有一醉方休之势。夜宴进行当中,还有歌女唱歌、奏乐和舞女跳舞助兴。宾客们一个个陶醉于欢乐之中。

    顾闳中心里明白,韩熙载这种沉湎声色来消磨时光的做法,实际上是力求自保,想借此来表明自己对权力没有兴趣,以达到避免受皇帝怀疑和迫害的目的。

    回去后,顾闳中和周文矩根据自己的目识心记,各自绘制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送给后主李煜。李煜看了画以后,对韩熙载的戒心减少了许多。后来,韩熙载在南唐累官至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得善终。

    (4)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当时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总结: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对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的揭示。 

    四、欣赏与评述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结合欣赏与评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独树一帜的中国画——山水画、花鸟画

    课  型:欣赏 评述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

    艺术特色和中国花鸟画的种类及寓意。

    能力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难点 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阶段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分类?

    三、新授课程

    1、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范宽(约950-1027),北宋人,名中正,字中立。北宋前期著名画家,长期生活在陕西终南、太华山林之中深入观察北方山川景物之真实面貌。善画山水,重视写生。为人风仪峭古,磊落不拘世俗。其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雄阔壮美,墨韵浓厚,笔力鼎健。晚年卜居终南、太华,置身自然,尽得画意。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2、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

    3、清代.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这幅画卷起首处危崖层叠,中间群山起伏环抱,尖峰峭壁直插,奇峦怪石或横或耸、错落其间,山中溪流萦回,曲曲折折注入大江,卷尾一山屹立江心,烟浮远岫,思出画外。其间并点缀有苍松茂树,舟桥屋宇,以及各种人事活动——幽居的高上正对客论道,觅诗的骚人则徘徊山径,外出的游子刚刚启动轻棹,村民们却忙着罱泥积肥,人勤春早,愈加显出山水有情,风景如画。

    石涛(1630一1724)清初四僧之一。法名原济,一作元济、道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汉族,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之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为清初山水画大家,画花卉也别有生趣。

    4、五代.黄筌《写生真禽图》

    画面中24只小动物均匀地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亦无一个统一的主题。画幅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

    用的一幅稿本。仅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可以想象到黄氏其它作品的巨大魅力。

    《写生珍禽图》乃其传世珍品,图中画了鹡鸰、麻雀、鸠、龟、昆虫等动物二十余件,排列无序,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勾廓填彩,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方法,但与早于此图的唐代人物画与山水画相比较,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

    黄筌(公元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西蜀宫廷画家,先后供职前蜀、后蜀,入北宋画院。早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师刁光胤、滕昌佑、孙位等人。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钩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法”。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

    5、北宋.文同《墨竹图》

     

    文同(1018年-1079年) 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四川梓州人,善画墨竹,他的表弟苏轼曾称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曾深入竹乡观察体会,下笔迅速,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远近、向背。画家米芾称赞他“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

    6、明代.徐渭《墨葡萄图》

    《墨葡萄图》水墨大写意,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画面上方以行次敧斜的草书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表达了画家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一位落泊怅然的文人形象,葡萄在徐渭笔下,成了主体价值的象征。

    徐渭天才卓异,但一生坎坷,出生百日就丧父,此后灾难接踵而至,长兄经商失败,不久弃世,妻子早亡,八次应乡试未中。后又因恐受胡宗宪的连累,于嘉靖四十四年(时年四十四岁),自书墓志铭,并雇工匠做好棺木,蓄意自杀。曾用利斧击破自己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皆折,不死;后又用锤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如此"九死辄九生,丝断复丝续"。那时,他的精神状态已接近疯狂,最后终因疑心继室张氏不贞,失手将她打死,被捕下狱,监禁了六年。出狱后佯狂益甚,贫病交加,数千卷书籍变卖殆尽,七十三岁时,结束了"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悲惨一生。《墨葡萄图》上的题诗,正是徐渭才情满腹而不得施展,历经劫难,心中愤懑悲歌的不平之鸣!

    7、清代.郑燮《悬崖兰竹图》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自称板桥居士,清代画家、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四、欣赏与评述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结合欣赏与评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中国古代雕塑 (总3/14课时)

    课  型:欣赏 评述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鉴赏的方法从而具备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方法和能力,形成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掌握鉴赏的方法从而具备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方法和能力,形成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雕塑艺术的知识。

    难点 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引导阶段

    了解什么是雕塑? 

    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

    雕塑的基本形式: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透雕(镂空其背景)。

    三、新授课程

    中国雕塑艺术有着很高的成就,是世界历史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从现存的大量的雕塑艺术遗产来看,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陶俑、陵墓雕刻和佛教造像三个方面,而其美学特色却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索。

    1、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

    (1)先秦时期——序幕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可追溯至公元前4千年以上,这一时期石器和陶器的出现,拉开了中国雕塑史的序幕。其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形象乖张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2)秦汉时期——第一个高峰

    秦汉雕塑突飞猛进,形成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史载秦代阿房宫前有雕饰, 咸阳宫前置十二金人,始皇陵前立石兽等。 这些虽已不复存, 但近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数千兵马俑,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其兵俑体态与真人相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马俑形象写实身材矫健、活灵活现。此时的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这一时期的墓葬雕塑特别发达,已从秦陵地下墓葬的雕塑的形式发展到地上的陵墓表饰。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之美。现存的霍去病墓的大型雕刻和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陶俑,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前石刻最重要的一件。它采用象征的手法,以气势雄壮、昂首挺立的战马象征霍去病和他所统率的英雄健儿。

    (3)魏晋时期——空前发展

    源于魏晋时期的佛像雕塑艺术在隋唐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其风格的多样化与技巧的纯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此时的佛雕作品既有博大凝重之态,又不失典雅鲜活之美。雕塑制作规模宏伟,数量巨大,艺术技巧有很大提高,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都不同程度超过前代。

    佛教雕塑在这一时期居于主体地位,成就最为突出,北朝是开凿佛教石窟最兴盛的时期,其中重要的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4)隋唐时期——艺术顶峰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步入更为成熟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个时代,主要体现在佛教美术方面,出现了内容更丰富、表现范围更广大技巧更熟练的佛教造像。与此同时,从事雕塑的艺术家与工匠也更多的出现,创造出一批划时代的作品。宗教题材以外的雕塑,则以陵墓雕刻最重要。它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水平和风格。

    隋代至盛唐时期是古代大规模开窟造像的最后一个高峰期,石窟寺遍布北方、 西北以及巴蜀地区。现存著名的石窟寺有:山东云门山、驼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天龙山石窟、广元千佛崖和皇泽寺造像等。其中敦煌石窟的彩塑和龙门奉先寺的雕像艺术水平最高,唐代的艺术风格也最为鲜明。

    (5)宋元时期——日趋衰落

    宋元雕塑缺乏隋唐时期的宏伟规模和奔放气势,在写实手法的精雕细刻上却有所发展, 宗教雕塑占重要地位,开凿石窟的风气已趋衰微,寺观雕塑仍具一定规模。 由于宗教艺术进一步世俗化,神佛塑像中理想化成分明显减弱,现实性生活气息则大大增强,特别是菩萨、 罗汉、侍者像几乎是现实生活人物的写照。继中晚唐之后的宋代雕塑进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创作手法趋于写实风格,材料使用则更加广泛。宋代的彩塑较为发达,在佛雕造像上较唐代有了较大变化,此时的佛雕造像以观音菩萨居多。宋代帝陵的表饰仿效唐代,但其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石雕作品更具端庄温顺之态。宋代雕塑的过分世俗化,严重削弱了雕塑艺术应有的纪念性、恒久性,其作品在空间布局、形体数量上的追求也不及前代。

    元代喇嘛教佛像又出现于寺庙之中,帝王陵寝缺乏汉唐之气魄。现存的这时期比较重要的雕塑有四川大足石刻、浙江杭州飞来峰雕刻、山东长清县灵岩寺罗汉像、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河南巩县宋陵石刻等。 从雕塑整体发展来看, 宋至元题材因袭唐代而有变化, 雕刻手法虽细腻写实,缺乏洗练,整体不够坚实有力,造型上缺乏深沉豪迈的气概,是中国古代雕塑日趋衰落的时期。

    (6)明清时期——偶有佳作

    明清的雕塑沿着古代传统继续发展,呈现了定型化与世俗化的面貌。雕塑艺术的进展主要表现为敬神意识的衰落与世俗审美趣味的增长。名明清帝陵的陵墓表饰较前代规模更大,像设更多,布置讲究,技术娴熟,但其既缺乏唐代的超然、也缺乏汉代的雄浑,此时的作品更能满足人们的赏心悦目之功能,失去了前代的创造活力。建筑装饰雕刻虽颇精美,但清中叶以后走向堆砌、繁缛而缺乏生气。得到发展显著的雕塑品种是小型的案头雕塑和工艺装饰雕刻,生气勃勃,品色繁多。如泥、陶、瓷塑,明清有广州石湾陶瓷、福建德化瓷塑、广东潮安漆泥塑和无锡惠山泥塑等。明清雕塑有明显追随唐宋风格的痕迹,在明清石雕佛像几乎绝迹,寺庙造像逐渐发达,且趋于程式化。

    2、中国古代雕塑的美学特征。

    (1)实用性明显

    中国雕塑讲究实用,宗教雕塑是为了营造宗教氛围、诠释宗教教义,引发更多信众的宗教热情。陵基雕刻为墓主宣扬生前业绩,构筑身后乐园,驱邪镇兽,继续享乐生活。小品雕塑渗透了更多的民俗观念,或托物言志,或借物传情,表达农耕时代无助人们的美好祝愿。

    (2)装饰性突出

    中国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必然胎记。由于中国古代偏重于工艺美术,所以,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3)绘画性强烈

    中国的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三四千年前的彩陶时代起, 雕塑与绘画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以至二者“长大成人”, 却仍然 “塑形绘质”, 在雕塑上加彩以提高雕塑的艺术表现。 现存的许多泥、 石、 砖、 木等历代雕塑,多数即是妆銮过的作品。 由此而来, 雕塑与绘画便有了一致的审美趋向。雕塑作品明显的绘画性突出地表现为不注重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和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 这种艺术倾向在汉唐陶俑、 敦煌莫高窟唐塑以及太原晋祠宋塑、大同华严寺辽塑、平遥双林寺明塑中,都有很明显的表现。

    (4)意象性超凡

        中国的艺术是从民间走出来的,中国的艺术在不断传承中,是源于自然,高于生活的。精神图腾与艺术创作的想象推动着中国古代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中国的绘画与雕塑无论从形式到造型都浸透着浪漫与现实的结合,显示着艺术的功底与艺术的思想。从中国艺术的背景来看,雕塑和绘画是在工艺美术的母体中共存与产生的。在漫长的千年进程中,它们只是工艺美术形式中不同的两种艺术形态,两种装饰手法,这就使得绘塑在共融中发展,也就使得线刻和平面性浮雕、画刻高度结合的中国式造型方法能发达与持久的主要原因。

    (5)简约性

    由于受意向性的影响,中国古代雕塑家始终重视从中国古代绘画中吸取营养,运用夸张乃至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用简练明快、以少胜多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淋漓尽致、一气呵成的艺术享受。以霍去病墓的石兽为例,它按照天然石块的形状,采取“因势象形”的手法,特别是利用整块巨石的质感和量感和张力,联想到生活中动物的形象,灵活运用圆雕、浮雕和线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只做最低限度的艺术加工,赋予石头以鲜活的生命力,使一匹强劲有力的骏马,在不计较形似的宽松环境里脱颖而出。这种稳定的整体造型而又有强劲动力感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史上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6)含蓄性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之旨,这和中华民族的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及其他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雕塑也是这样,神龙露首不露尾,含不尽之意于像外。没有剑拔弩张、向外张扬的火气,而是像中国书画那样用笔藏锋那样将力量包裹在内部, 给人以更多的品味。例如严阵以待的秦兵马俑、载歌载舞的汉唐女俑、孔武威风的唐代天王力士,乃至雄强猛厉的南北朝辟邪和唐代石狮,都明显地带有这种效果。比之西方掷铁饼者的紧张迸发和拉奥群塑情绪激烈的外露,就能更好的领悟中国古代塑畜而不发的美感特,从中也可以看出它是与它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是一致的

    (7)思想性

    和中国古代绘画一样,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也与中国古代雕塑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 儒家哲学尊天命,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肃穆、典雅等等风格。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泊、天真、稚拙等风格。中国绘画和雕塑都有意返璞归真,追求一种内在美和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四、总结与归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中国古代建筑 (总4/14课时)

    课  型:欣赏 评述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和讲解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掌握古代建筑的知识。

    能力目标:师生互动,通过详细的欣赏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古代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难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征。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引导阶段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与外国古代建筑截然不同的特点,其木构架结构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独立发展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至迟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殷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结构和布局原则,并且影响到邻近的国家。这在世界上其它较有影响的建筑体系中并不多见。

    三、发展阶段

    1、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

    (1)中国建筑单体的形象。

    中国古代的建筑,不论是宫殿、庙宇或是住宅,尽管建筑单体的规模和功能不同,但建筑立面上均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外观与世界上其它建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台基

    房子的最下部是由砖石砌筑的台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的重量,有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种。

    普通台基在出土的汉代明器、画像石和石阙中已有所见,由此可见自秦代起台基已经成为建筑中不可少的部分,这时的台基已经有压石栏、角柱石、间柱等构件。宋、清两代的普通台基的做法基本相同,侧面光平。

    须弥座:是一种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的台基,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

    最早的实例见于北魏时期的石窟,其形式比较简单,表面的雕饰不多。从隋唐开始使用逐渐增多,成为宫殿、寺观等尊贵建筑的专用台基。造型也逐渐变得复杂华丽,并出现花饰等表面装饰。

    屋身

    立在台基上的是屋身,以木构架结构作为结构方式。建筑单体的外观都是与这种结构形式相适应的,在构架之间安装门窗。

    中国木构架建筑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使用广泛,在三者中居于首位。

    抬梁式结构: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两组木构架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之为“间”;一座房屋通常由二三间乃至若干间,沿着房屋的面宽方向排成长方形平面。抬梁式木构架至迟在春秋时代已初步完备,后来经过了不断提高,产生了一套完整的做法。

    穿斗式木构架:也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立柱,所不同的是柱的间距较小,柱直接承受重量,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构架。它的主要特点是运用较小的柱和“穿”,做成相当大的构架。这种木构架在汉代已经成熟,流传下来,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建筑中较多被采用。

    井干式是:用天然圆木或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但流传至今,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较少被采用。

    中国古代的房屋普遍采用的木构架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与现代建筑的框架结构非常相似,由于墙壁不负担屋顶和楼面的荷载,因此形成了灵活多变的屋身外观。墙壁上的门窗可以做成不同的大小,甚至做成四面通风,有顶无梁的凉亭,同样也可以做成密封的仓库。

    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有两类,一种是平的或是接近于平的,称为平顶。而另外一种则做成铺瓦的斜面,就是常说的“坡屋顶”。

    坡屋顶 一般的倾斜度在50% ~ 60%之间,其结构形式主要有:

    单坡屋顶 :全屋面向一侧排水。

    双坡屋顶:屋面中间有脊,向脊的两侧排水。双坡屋顶又有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和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等的区分。

    四坡屋顶:通过屋面上的脊形成向房屋四周方向排水的方式,这种屋顶共有五条脊,因此也称为“五脊顶”。

    四坡屋顶共有庑(WU)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和盝(LU)顶等三种形式。

    攒尖顶:房屋呈圆锥、方锥或多角锥的形式,多用于亭榭。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2)建筑组群的形象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上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间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作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布局原则是:内向含蓄的,多层次的,力求均衡对称。一组建筑中的主要建筑物通常是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

    大规模建筑组群平面布局更加注重中轴线的建立,组合方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北京的故宫、明十三陵都体现了这种群体组合的组合方式,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在群体布局上的卓越成就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构件

    (1)柱

    柱是直立在柱础之上,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

    按所在位置有不同的名称:

    在房屋最外面的柱子称为外檐柱。

    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金柱)。

    转角处的称为角柱。

    柱子的排列在外观上向中心倾斜,这种处理方式称为“侧脚”;同时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升高,称之为“升起”。

    (2)额

    额是用于柱列上的联系构件,其作用在于承托斗拱和横向的梁架,用以加强柱网的稳定。

    (3)梁

    梁是承受屋顶重量的主要水平构件。

    (4)斗拱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弓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再安装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托架。

    (5)门窗

    中国古代建筑中称双扇为门,单扇为户,后来通称为门。

    常用的有棂星门、板门、软门、槅扇等

     

    在西周铜器和战国木?上已有带十字格或斜方格的窗的形象。唐代以后窗一般有板棂窗、槛窗和横披等几种。

    (6)地板

    房屋的室内和廊内多铺方形砖面,根据用砖料的不同分为粗铺和细铺两种做法。

    (7)楼梯

    中国古代建筑的楼梯,其坡度为45度,每级的高度为1/12丈。

    (8)举架

    举架是中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3、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总体上保持了一贯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也产生了相当丰富的演变。

    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建筑的装饰和装修与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加工的统一。

    (2)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装饰是随着起居习惯和装修、家具的演变而逐步发生变化的。

    (3)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同时具有鲜明的等级制度。

    四、总结与归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能工巧匠

    第一节《剪纸》教学设计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

    1、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并学会制作剪纸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

    2、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虎》的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

    引出课题。

    二、新授: 

    (1)提问:什么是剪纸艺术呢? 

        学生归纳: 

        教师讲述: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很久前 ,人们就把剪纸作为一种乐趣,点缀和美化 生活。每到喜庆年节,家家窗户上都贴出红红绿绿的窗花、门楣。这就是剪纸迎春的风俗,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出示图片) 

        1、是以纸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和喜庆活动的点缀。 

        2、特点: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剪纸的题材广泛,可以表现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神话故事。“连年有余”、“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等等。 

    (2)提问:这些剪纸表达设计者什么样的情感? 

    都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充分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剪纸的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3)屏幕出示图片 

        请学生欣赏作品归纳按用途可以分为种类有: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 

    (4)结合作品教师讲解: 

    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风格也异彩纷呈分为南北两大流派: 

    北方剪纸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屏幕出示图片) 

    南方剪纸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屏幕出示图片) 

    (5)教师提问:完成这些剪纸作品需要哪些工具材料?剪刀、刻刀。(屏幕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来观察这两副作品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阴刻和阳刻。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画面的主体形象留有下,多余部分剪去。阴刻时要“剪剪相断”。画面的主体形象是镂空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大部分作品都是综合运用。 

    (1)剪纸的步骤:

     1、构思 2、折纸 3、铅笔起稿 4、剪刻 5、粘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第一课时:剪纸课  型:造型 表现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并掌握剪纸的创作、制作步骤。 能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富有传统文化意蕴内容的剪纸制作。

    能力目标:感受并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创新。

    情感目标: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剪纸艺术属于设计范畴,理解和体现形式美法则是关键。

    难点 赏析优秀剪纸作品,提高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1、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剪刀、刻刀、蜡盘(刻垫物)

    材料:一般是纸张 

    2、剪纸的表现方法: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 

    3、示范团花的剪刻,讲解三种剪纸: 

    a、阳刻剪纸 

    b、阴刻剪纸

    c、阴阳结合

    4、展示示范作品,讲解剪纸的制作步骤:

    (1)起稿

    (2)剪刻

    (3)揭离

    (4)粘贴

    三、布置作业: 

    内容:用单色纸剪刻一幅人物或动物剪纸

    要求:

    a、造型简洁、单纯

    b、剪刻精美,富有装饰情趣 

    四、巡回辅导 

    个别辅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提出、解决

    五、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夸夸自己的作品,通过展示, 

    让学生们发现他人之长,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利用多媒体展台) 

    六、课外延伸 

    1、了解中外剪纸的异同。 

    2、了解本地区的剪纸艺术状况,有无民间剪纸艺人。

    3、用剪纸装饰自己和他人的房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能工巧匠

    第二节《编结艺术》教学设计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了解编结的发展历史,感受传统编结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掌握编结的方法和步骤,体验编结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欣赏编结作品,了解编结艺术的主要特征。通过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协调统一配合学习编结艺术中的基本结的方法并尝试制作中国结饰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结作品中蕴含的民间文化,激发学生对民间编结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培养乐观互助的学习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编结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悠久历史,掌握编结艺术的基本结编制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编结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创新制作中国结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哑剧表演《一根绳子》

    教师通过画外音的指挥展开的关于一根绳子不同作用的哑剧表演,将带领学生从一根实用的绳结走进编结艺术。

    2、引出课题:《编结艺术》

    3、教师边欣赏边讲解:中国人很久以前便学会了打结。而且“结” 也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到了清代,绳结发展至非常高妙的水准,式样既多,名称也巧,简直就把这种优美的装饰品当成艺术品一般来讲究。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利。“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 “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

    4、请大家展示课前收集的编结作品,结合欣赏谈一谈你所喜欢的编结作品,并说明喜欢它的理由。

    二、新授: 

    1、中国结的概念:“结”与“吉”谐音,因此由绳与结产生的艺术,在中国人心中有着吉祥、祈福、立志、辟邪等特殊的含义,故被世人称之为中国结。

    2、中国结的特点:每一个结都是有一根绳编结而成的,并且每一个中国结都蕴含寓意。

    3、请同学参与模拟表演,关于结的不同场合下的应用。

    (1)请先看系物结的说明。系物结是一个最简单,也最实用的结式,本结可以应用于饰物的相接或固定线头用。操作步骤共两步。

    (2)自己看图试着编织一下。可以同桌或自由组合每2人一组,互相帮助完成。

    4、编结的分类:编结艺术从功能上主要分为实用结和装饰结两大类。实用结着重的是结实.稳定.耐用,如行李结.鞋带结等。装饰结则着重寓意.美观,然后是实用,有结必吉祥是此类结特征,如同心结、盘长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盘长结编结原理、方法 (学生回答,投影文字巩固)

    2、两回盘长结编结步骤 (学生回答,投影编结次序图注释)

    二、讲授新课

     1、两回盘长结的编织

     1) 右绳完成上方抛绳圈2圈(认清上方两组根);

     2) 左绳做左方第一绳圈,外包相交;

     3) 右绳做右方第一绳圈,穿入相交;

     4) 左绳做左方第二绳圈,外包相交;

     5) 右绳做右方第二绳圈,穿入相交;

     6) 抽上方2组根(2根绳同时抽),换手;

     7) 从中心耳翼开始,观察、整理成一根一圈一根一圈(根固定,圈可拉,圈转向自己);

     8) 左下留耳翼后,先在结上面依次穿过2个绳圈,穿过中心耳翼至结反面,再依次穿过2个绳圈返回,实现从下向上一穿一包一穿一包;

      9) 全部放开,观察下方第二绳圈应在位置(2并列绳子中),将食指伸进结中,分开并列绳子,先在结上面穿过下层相交绳,实现一上一下的网格结构;再从相应的耳翼穿至结反面,同样将食指伸进结中,分开并列绳子,穿过下层相交绳,实现一上一下的网格结构。(检查完成情况,困难者除提供帮助外,可借给另色编好的中国结进行下一步学习)

      2、两回盘长结的整理和造型

     1) 收紧:一边扶绳结,一边抽耳翼根(两根同时),分多次收紧所有耳根;

     2) 整理:从中间结开始分左右循序向末端整理耳翼和结;

     3) 造型:

     a.中心耳翼取食指长度,两边六耳翼取拇指中间关节长度

     b.中心耳翼取食指长度,两边2个中心耳翼取约2厘米长,其余4耳翼收进

     c. 中心耳翼取约6厘米,两边2个中心耳翼取约2厘米,其余4耳翼取约1厘米。

      3、中国结作品创作准备

      1) 欲表达的含义

      2) 创作思路

      3) 盘长结及配件制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能工巧匠

    第三节《线材造型》教学设计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线材的特征,初步了解线材构成的方法,认识线材构成的美感。
    2、 能力目标:掌握线材构成的方法,利用现有线材制作立体造型,体会艺术创作乐趣。
    3、 德育目标: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以及环保意识,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欣赏大量的线材作品及与线材相关的活动,了解线材的文化及特性,引导学生发现线材构成的方法,体会线材构成的美感,认识线材构成在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启发学生了解线材构成的方法及规律,并尝试恰当地运用现有的各种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件线材造型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实实在在的立体空间中,一个点线面交织的人为的几何形立体秩序的社会空间中,线是其中的重要元素。请你用桌上的材料以形象的方式试着说出线的作用或价值?
    1、教师举例:把两根木棍放在后背并说刺猬的刺。
    2、学生试着进行创意回答:小蜜蜂的触角、机器人……
    用头脑接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线的兴趣,为学习线材知识打好心理准备。
    3、幻灯片展示问题,播放背景音乐,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授新课:
    1、 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现象、物品等体现了线构成的特点吗?并说说线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老师带来了资料与大家分享,并请同学思考线材的概念是什么?
    (1)大自然中的线:
        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
    (2)生活中的线:
        埃菲尔铁塔、铁索桥、游乐园的攀登架、鸟笼、自行车、纸篓……
        教师总结:在自然界中植物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很多部分进化成了线的造型。昆虫和动物也用线帮助自己更好的生活。很多美丽的自然现象的形成也跟线紧密相连。厨师也把美味佳肴做成线的造型来讨好我们的味觉。服装设计使用线来造型及装饰。建筑工人用线来建起高楼大厦。工艺美术师用线为我们设计轻巧的家具。出行时我们不忘带一张线形成的地图,行走在四通八达的高架桥上。线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 有关线的文化:
    (1)说道到用线,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结绳记事。
    (2)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跟线材有关的成语:千丝万缕、断线偶戏 、断织劝学、单丝不成线、楚腰纤细、楚界汉河、丝丝入扣 、顺藤摸瓜、条分缕析、蛛丝马迹 、长绳系日 、绠短汲深、度己以绳 、绳锯木断、提纲挈领、悬崖勒马、野马无缰……
    4、 动手试一试:
        请你能用手中的线材(火柴、牙签、筷子、钱币、塑料管),试着摆出规则的造型:
    你能用手中的线材,排列构成一个面吗?
    你能用手中的线材组织构成立体形态吗?
    5、 看看大师怎么做:从美术的角度了解线材的构成方法:展示现代线立体构成的作品课件。
    谈谈你对北京的奥运场馆“鸟巢”的构成认识?
    6、总结线材的一些造型方法:
    ⑴平行排列、⑵渐变排列、⑶发射排列、⑷交叉排列、⑸叠积排列、⑹自由排列。
    学生联系实际经验回答:斑马身上的线条感等
    7、学生观看课件展示并思考、总结线材概念。
    学生分组活动:
    每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意见,共同完善,合作完成。
    学生谈喜欢的作品及原因,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用了什么构成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展示线立体构成方法,进行视觉刺激。
    二、讲授新课
    1、尝试着用线材构成的方法,利用手中的线材,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喜欢的线材造型,再谈谈你的构思。
    2、按小组为单位协商、讨论,并分工,制作完成。体会创作乐趣,学习合作。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要点:
    1、连接要结实。
    5、 注意体现一定的排列方法。
    6、 运用色彩美化线材造型。
    7、 大胆想象造型。
    8、 注意形式美的体现。
    学生与教师商讨方法并接受指导。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美术用美术进行情感表达。
    四、作品展示:
    1、给学生的作品拍照留念。
    2、请学生上台展示。
    3、对作品进行点评。
    自评互评
    用评价表进行评价,师生应公平公正评价,创建互帮互学氛围。

    用实物投影展示各组作品。
    五、课堂小结:
        经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发现生活中具有线材美感的事物有很多,可后我们还可以继续进行创作,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装点我们的生活。
         对学生创造生活美进行鼓励,挖掘学生自身美术潜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能工巧匠

    第四节《蜡染与扎染》教学设计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2、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蜡染、扎染工艺制作方法,区别两种不同防染工艺的艺术特色。

    2、难点:蜡染封蜡、手绘着色、脱蜡操作技法及要点。扎染防染捆扎技巧、染色、漂洗、拆线、整烫的过程要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具:范画若干幅、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水彩颜料、毛笔、水罐、调色盘、剪刀) 

    2、学具:蜡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水罐、毛笔、剪刀、调色盘。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在事先用白蜡笔画好图案的白纸上渲染色彩。通过引导观察,懂得蜡笔水彩有不相融合的特性。 

    2、出示课题: 

    出示课题《蜡染》 

    二、讲授新课

       (1)举例讲述蜡染花布的设计过程(边讲边示范)。 

        1、先设计好蜡染花布的骨格,可用蜡笔或油画棒画。 

        2、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考虑如何搭配出好看的色彩。可以是同类色,也可以多画几种颜色,用同类色可取得淡雅柔和的效果,运用对比色彩可取得灿烂鲜明的效果。 

       (2)探究与发现 

    1、学生上前尝试练习制作“蜡染”,故意给学生创设不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问题的根源。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深浅色的搭配,也是影响作品效果的重要因素。 

       (3)欣赏与发现 

    1、出示收集的蜡染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欣赏观察,发现蜡画的内容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蜡画表现的内容:简单的动物、花卉、人物等。表现的方法:粗犷的线条和色彩涂块面的办法。 

    2、拓展 

    指导用完成的蜡染作品制作简单的服饰样式。(对折剪一半)使作品更富有生活情趣。 

    三、出示作业要求: 

    1、设计或选择一个简单的图案形象,制作一幅蜡染作品。

    2、用线条和涂块面的办法画形象 

    3、画蜡画时,用力均匀。 

    4、蜡笔色与水彩色的对比要强烈 

    5、渲染颜色可丰富多彩,也可是单色。 

    四、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创作练习 

    能用蜡笔水彩的方法,制作简单的蜡染作品。并可用对折剪的办法,制作简单的服饰样式。使作品更富有生活情趣。 

    五、欣赏与评议 

    1、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制作,并作适当的点评。

    2、学生展示作品 

    3、学会欣赏他人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认识 

    1、直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扎染作品,这些东西美吗?(学生回答:美 ) 

    2、观看视频,了解扎染的发展历史和创作体裁特点。 

    二、尝试与感受 

    1、教师讲解扎染的特点。它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结系、捆挷、缝扎, 然后放进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 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奇特的彩色花纹。其作品色彩 朴实,自然大方,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2、具体介绍扎染的方法和步骤,和学生一起体验扎染乐趣。 折:对边折、对角折、四边向心折 扎:捆扎、包扎、夹扎 

    染色:染料介绍、浸染法、点染法 

    展开:将浸透的布拧干,松开捆扎的绳子,展现布上的纹样。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结论1:扎捆过程中扎紧的力度,间隔的疏密程度直接影响到扎染的染色效果。 结论2:染色的水分多少、时间的长短、染料的浓淡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扎染的效果。 

    三、实践与指导 

    布置作业,学生分小组合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习效果、学生之间合作的意识及创新能力) 

    四、展示与交流 

    1、请学生互相看一看自己制作的扎染布,说说自己认为最好看的是哪块,它的图案是怎样扎出来的。 

    2、说一说自己要用这块布做什么东西。(用扎染布制作头巾,装饰花瓶,引导学生将旧衬衫制作成扎染衣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能工巧匠

    第五节《彩塑》教学设计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2、难点: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 

       (1)敦煌石窟彩塑: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介绍的各时期彩塑人物特点

    二、讲授新课:

    1、彩塑人物的基本步骤

    (1)确定彩塑人物的内容和形式:是单人的、双人的还是综合的,是站的坐的还是运动的。

    (2)和泥至熟;

    (3)塑出基本形态——概括性强;

    (4)添加形象;

    (5)刻画要精致;

    (6)上色——待干后;

    三、学生练习彩塑人物。

    1.布置比赛要求和卫生要求;

    2.教师个别辅导,随时表扬胆大而心细的学生,纠正存在的缺点。

    四、作业 展示,轮流观摩。

    民主评出最佳作品,再由获奖小作者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轮流观摩获奖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土和火的艺术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难点: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具:范画若干幅、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水彩颜料、毛笔、水罐、调色盘、剪刀) 

    2、学具:蜡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水罐、毛笔、剪刀、调色盘。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陶艺是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火等因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土和火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 

    1.陶艺之美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教师提问: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陶艺与雕塑有什么不同吗?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教师提问:陶艺与其它艺术门类有何区别?它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吗? 

    2.中国陶艺 

    教师提问:英文的中国如何拼写? 

    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史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英文“中国”China,指的就是瓷器。它以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影响着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陶艺发展概况。 

       (1)原始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它是随着农业的出现、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制陶材料和地域文化的不同,陶器工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其中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彩陶工艺是我国最早以彩绘纹样与造型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反映了原始陶器制造的辉煌成就。 

       (2)原始瓷器 

    从原始陶器到原始瓷器经历了千余年漫长的发展,由于陶瓷原料的突破、陶釉的发明以及烧造温度的提高为瓷器的发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而商周到汉这一时期的陶器称为原始瓷器。 

       (3)秦兵马陶俑 

    秦代的制陶技术在我国陶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兵马俑的规模和尺寸充分展示了秦朝时期精湛的制陶技艺。 

    (4)瓷器发明 

    汉代是我国陶器制造的发达时期,到东汉晚期,浙江越窑首先烧出胎体致密、釉层较厚、光润美观的青瓷。这是我国陶瓷史上极其重要的转折时期,它将永远记录着中国人民的这一伟大创举。 

    (5)唐三彩 

    它是一种挂釉陶器。釉是铅和一些着色金属,如铜、铁、钴等合成的低温色釉,有蓝、黄、褐、绿等色。陶器以氧化焰烧成,烧成温度在950℃左右。唐三彩的生活用品多采用轮制成型,陶俑等艺术品则是以捏塑、雕刻或模制成型。唐三彩加工工艺细致,釉色五彩缤纷,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项创举。 

    (6)宋代陶瓷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烧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和弟窑、定窑,还出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民窑。 

    (7)元代陶瓷 

    元代制瓷艺术在我国陶瓷历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钓窑、磁州窑、龙泉窑等主要窑场,在前代的基础上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在这一时期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把陶瓷装饰引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8)明代陶瓷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至明代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当时,还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为皇宫烧造瓷器。 

    (9)清代陶瓷 

    清代,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已达到历史的高峰,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这一时期又创制了很多新的彩釉品种,例如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黑彩和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以及采用黄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等。陶瓷的器皿造型和装饰纹样也比明代更丰富多样。 

    想一想 

    1. 瓷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 宋代有哪五大名窑? 

    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而外国的陶瓷艺术也精彩纷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考察一下世界各国的陶艺历史。 

    3.陶、瓷之别 

    想一想,陶与瓷一样吗?你会辨别吗?

    小结: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一定想亲手尝试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别着急,下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土与火的艺术——走进中国陶瓷博物馆》。 学生仔细欣赏短片,初步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快速、自然地进入课堂状态。 

    教师:同学们,这些漂亮的陶瓷艺术品包含了我们人类最为亲切的元素在里面:水火土。看来,这些最为质朴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独具魅力的艺术领域 ——《土与火的艺术》陶艺。 

    让同学们在欣赏短片的同时,体会中国陶艺的独特魅力,为学习新课提供情感体验和素材铺垫。 

    二、新授: 

    教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陶瓷艺术品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并且进行了展示。 大家想不想做一件自己的陶艺作品呢? 

    1、教师PPT展示陶艺基本方法。 

    (1)搓泥条、做泥板的方法: 拍、压、擀、切。 

    (2)塑形的方法:捏、盘筑、粘结等。 

    学生在观看中可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处。让学生掌握基本技法。 

    2、教师示范学做小城堡。 

    (1)将泥条放在一块帆布上,用双手拇指将其压在一起。 

    (2)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8——10mm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 

    (3)根据需要准备数块泥板。 

    (4)用木板支撑泥板,保持泥板垂直。 

    (5)在墙面上画出窗户的位置,用刻刀将其镂空,切出城堡墙面凸凹的造型。 

    (6)用泥浆粘合各部件,然后整理完成。 

    教师:你学会了吗?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 

    教师小结: 

    做肌理的方法:压印、掺杂、镶嵌等。 

    装饰手法:压印、刻划、镂空等。 

    学生学习城堡制作方式。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经验,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双手可以创造美。 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表现方法。 

    3、教师小结:

         陶艺的制作工序:设计——备料——成型——装饰——烧制 

         学生进一步完善陶艺制作工序。 

     知识完善系统化处理,为学生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4、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陶艺设计作品,欣赏优秀陶艺作品。 

        三、实践创作: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发挥想象力,用灵巧的双手一起来做一次陶艺设计师,好不好? 

    1、作品要求: 

       (1)作品要构思新颖、设计独特; 

       (2)作品能体现出一定的风格; 

       (3)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2、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创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

    第一节 古城古镇考察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古城古镇体系的介绍和对中国古城古镇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以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实例的欣赏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城古镇建筑的主要特色。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自主欣赏更丰富多彩的古城古镇建筑。

    2、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从网络等查找搜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我国各地古城古镇和中国古建筑的书籍,培养学生从对具体内容的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古城古镇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从对古城古镇和中国古建筑分析中归纳、概括古城古镇建筑特点如何形成的。

    2、难点:从对古城古镇和中国古建筑分析中归纳、概括古城古镇建筑有何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的美丽河山同学们游览过很多地方,可是我们去过的古城古镇有谁注意到了他们的建筑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建筑有什么样特点?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都有哪些代表性建筑组成?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些特点?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欣赏一下课本各种古城古镇建筑。

    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古城古镇建筑的感受。 

       (2)欣赏古城古镇建筑的外观造型 同学们观察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从“屋顶 、门窗、墙壁等建筑物的构件上” 说一说,各个部分的造型特点。

       (3)欣赏建筑结构 同学们说一说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让我们走近古建筑找一找它的特点。

       (4)欣赏群体布局 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些建筑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5)同学们分组从课本中找出在建筑中所包含的艺术内容。

        体现在经历漫长历史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上如一些建筑物上的匾额、楹联以及当地的民间艺术等。请同学们看一下如:额枋上的匾额、柱上的楹联。 同学们说一说在古城古镇中加上各种艺术手法的效果是怎样的?请每个组来说一说。 我国古建筑综合运用了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表现手法。

       (6)为古城古镇保护献计献策

         师:我国古城古镇建筑,由于历史上天灾人祸的原因,现以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的以不复存在。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古城古镇保护的重要性。

         绘制一份古城古镇的建筑调查方案,或者用写生或摄影的手段来展示古城古镇的美。

    三、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古城古镇的建筑,这些建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伟大,最优秀的建筑,都永远令我们骄傲,可以看得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辉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

    第二节 民俗文化展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钟敬文语)。它流传在老人们的口中,存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远古、今朝和明天……

    二、讲授新课

    1、简介一些节日民俗文化。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例如:年画、剪纸、皮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和民俗风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还有什么样的民俗和我们息息相关,广泛探究讨论。

    4、民间艺术品蕴藏了哪些民俗文化?

        吉祥的图案和颜色隐喻吉祥安康欣欣向荣美好愿望。

    红色是我国人民喜庆色彩。

    三、作业布置

    在班级或者学年策划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

    四、小结:

    我国各民族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我们可以实地考察当地的民俗文化,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还可以走访民间艺人,更加深入了解民间艺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中国民美术

    第一节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各种类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审美,增强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分类

    2、难点:民间美术种类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艺术来源于生活”进行引入民间美术种类,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民间美术?

    1、讲授新课

    作品欣赏:出示幻灯片,展示民间美术的种类;

    木板年画、剪纸、玩具、刺绣、民间陶瓷、印染,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种类之间的不同。

    2、过程展示:

    以玩具为例,展示凤翔泥塑玩具:老虎,让学生观察特点,与真实的老虎进行比较,哪些地方有夸张,颜色是什么样子的。

    3、欣赏描述:

    学生结合书中的知识和教师展示的实物对玩具一项进行描述并和其他种类进行比较。

    4、教学拓展:

    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民间美术,进行描述,并且完成一幅自己创作的民间美术作品的草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中国民美术

    第二节 民间美术的功能和特点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民间美术的,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2、过程与方法:欣赏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了解其社会功能、传统民间手工艺和艺术风格,直观的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保护意识及审美。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功能

    2、难点: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生活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二、组织教学;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且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来分析,图片中的 艺术特点,与生活有怎样的联系作品欣赏展示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学 生欣赏并讨论回答: 

    1.这些作品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形式、色彩、轮廓等。

    2.这些作品有什么样的功能? 

    美化生活、反应民俗风貌、地域特色等。 

    三、制作过程展示 

         教师展示民间美术剪纸的过程和方法,从中让学生思考剪纸可以和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功能是什么? 

        观赏描述生观看图片及书中文字,对民间美术的功能和特点进行描述。 

    四、教学检测 

    展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分组从功能和特点进行描述展示与评 价学生思考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民间美术,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否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一幅民间美术的作品? 

    再次展示图片,教师对本节课作出评价

     

     

    板书设计:

    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 

    民间美术的功能 

    民间美术剪纸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二、组织教学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动手制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三、欣赏评议

         分小组展示制作的民间美术作品,介绍作品属于哪个类型的民间美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中国民美术

    第三节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与现代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能够简单分析古代与现代之间微妙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欣赏优秀的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通过观察、讨论、分析、设计完成本课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学会保护,提升审美。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古代与现代的美术文化

    2、难点:古代与现代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共享预案

     个性调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有关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有所搜集。 

    二、组织教学 

        小组合作,整理资料以56个民族开始谈起,从而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抛出问题,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三、作品欣赏 

        展示书中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欣赏,让学生分清楚古代与现代的区别,从几个方面分析。 

        小组讨论引出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最终给出各组的答案,从古代到现代是怎么样演变和发展的。 

    四、教学检测 

        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练习,最后描述自己的设计方案。 

    五、教学拓展 

    发现身边的少数民族文化,说说其自身的艺术特点。

    六、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对作品的意见,教师给与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