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电子版是一份实用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以电子化的形式呈现,方便教师随时查阅和使用。该教案紧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和知识点进行编排,为教师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步骤、方法建议和教学资源。教案中包含了丰富的教学案例、练习题和课堂活动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该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比较与运算》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角度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形式归纳出比较角度大小的方法,并且学会运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归纳比较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角度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回忆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并提问:角也能比较大小吗?角的大小又应该如何比较呢?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提出可以用量角器量一量,教师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师提示可以将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通过观察位置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角的运算与比较。
2.师生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探究角之间的大小和关系
教师出示课本134页思考问题截图,并提问:图中有几个角?几个角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交流数一数,得出结论图中共有三个角,角之间的关系为∠AOC是∠AOB和∠BOC的和,用数学符号可以表示为∠AOC=∠AOB+∠BOC,∠AOB是∠AOC与∠BOC的差,可以表示为∠AOB=∠AOC-∠BOC,教师提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指出∠AOC-∠AOB=∠BOC
总结:同一顶点引出的三条不同射线可以组成三个角,这三个角之间存在和差关系。
活动二、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大屏幕出示课本135页探究问题截图,教师展示用三角板画出15°和75°角的过程和方法,并请学生利用三角板画几个角,并找学生展示画的结果,请学生观察,画的角有什么特点?
教师大屏幕展示课本135页图4.3-9,并讲解如图所视如果∠AOB=∠BOC,那么射线OB把∠AOC平均分成两个相等角,这条线就是∠AOC的角平分线。
教师大屏幕出示课本135页探究,并和学生一起画一个角尝试用折一折的方式折出角的平分线。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找学生说一说他的思路,教师点评。
总结: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线做角的平分线,用折一折的方式将角的两条边重合得到的线是角的平分线。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大屏幕出示几个角,让同学们用合适的方法比较大小出示几个关于角度计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我们掌握了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
师: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几个角,让同学们用合适的方法比较大小。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来看大屏幕的答案!同学们笑的很开心,说明都做对了!
师:现在请看第二个题目,老师出示了几个关于角度计算的题目,请学生独立完成!接下来我们以开火车的方式汇报答案!
师:你来说第一个,对了,∠BOC=∠AOC-∠AOB=180°-75°=105°。不错!来后面的同学,继续第二题。
师:你说∠DOF=∠DOE+∠EOF=20°+50°=70°,非常正确!后面的同学,请你来说第三题。
师:你说∠1=1/2∠2=80°÷2=40°!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准确!
4.交流小结,回顾新知
师: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呢?现在把你们的收获大声的告诉你的同伴吧。
师:大家七嘴八舌在讨论自己的收获,看来都收获不少呢。
师:老师再来总结一下,我们比较角的大小时可以将两个角的一边重合,比较另一边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采用量角器测量的方法比较大小。把几个角分成两个相等角的射线就叫做角平分线。
5.布置作业,内化新知
师:数学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习题1、2,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大屏幕拓展题。
6.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角的比较与运算(2)教学设计
一、内容:
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角的平分线
二、教材分析:
这节课内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必备的知识基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是本节知识产生、发展的起点,不论是图形还是数量,除角的大小外,自然会产生角的和差问题,继而又产生等分问题。与线段一样,研究方法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形结合,把几何的意义与度数的数量关系结合起来;二是类比学习,从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重视反向训练。
三、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角的和、差及角平分线的数量关系,并会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进行综合描述。
2. 经历探究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运用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点:
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角的和差关系及角平分线。
五、教学难点:
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六、教学过程
1、温习巩固(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1)教师提问:1.直角的度数为多少?平角呢?周角呢?
90° 180° 360°
(2)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的换算是以多少为进制的?
度、分、秒; 60
3. 如图,(1)若∠AOC=65º,∠AOB=35º, 则 ∠BOC= ;(2)若∠AOB=40º, ∠BOC=30º, 则 ∠AOC= .
4. 如图,如果∠AOB=∠BOC,那么 ∠AOC=2∠AOB=2 , ∠AOB=∠BOC=
2、探索提升:
例1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46º27′,求∠BOC的度数.
例2 把一个周角11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例3 如图,已知∠BOD=80º,∠AOC=30º,OD是∠AOC的平分线,求∠BOC的度数.
3、强化练习
1.如图,把一个圆形的蛋糕等分成6份,每份的圆心角是多少度?如果要使每份中的角是45º,这个蛋糕应等分成多少份?
2.如图,已知∠DOE=80º,OD平分∠AOB, OE平分∠BOC,求∠AOC.
4、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角的和、差及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和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5、课外作业布置:
1. 教科书习题4.3第9,10题.
2.(选做题)已知∠AOB=80°,∠BOC=50°,OD是∠AOC的平分线,求∠BOD的度数.(提示:画图时要分情况讨论.)
七、板书: 角
角的度量与大小比较
角的和差关系
角平分线
人教版七年级角的比较与运算(2)教学设计
一、内容:
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角的平分线
二、教材分析:
这节课内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必备的知识基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是本节知识产生、发展的起点,不论是图形还是数量,除角的大小外,自然会产生角的和差问题,继而又产生等分问题。与线段一样,研究方法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形结合,把几何的意义与度数的数量关系结合起来;二是类比学习,从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重视反向训练。
三、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角的和、差及角平分线的数量关系,并会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进行综合描述。
2. 经历探究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运用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点:
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综合描述角的和差关系及角平分线。
五、教学难点:
认识复杂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六、教学过程
1、温习巩固(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1)教师提问:1.直角的度数为多少?平角呢?周角呢?
90° 180° 360°
(2)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之间的换算是以多少为进制的?
度、分、秒; 60
3. 如图,(1)若∠AOC=65º,∠AOB=35º, 则 ∠BOC= ;(2)若∠AOB=40º, ∠BOC=30º, 则 ∠AOC= .
4. 如图,如果∠AOB=∠BOC,那么 ∠AOC=2∠AOB=2 , ∠AOB=∠BOC=
2、探索提升:
例1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46º27′,求∠BOC的度数.
例2 把一个周角11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例3 如图,已知∠BOD=80º,∠AOC=30º,OD是∠AOC的平分线,求∠BOC的度数.
3、强化练习
1.如图,把一个圆形的蛋糕等分成6份,每份的圆心角是多少度?如果要使每份中的角是45º,这个蛋糕应等分成多少份?
2.如图,已知∠DOE=80º,OD平分∠AOB, OE平分∠BOC,求∠AOC.
4、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角的和、差及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和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5、课外作业布置:
1. 教科书习题4.3第9,10题.
2.(选做题)已知∠AOB=80°,∠BOC=50°,OD是∠AOC的平分线,求∠BOD的度数.(提示:画图时要分情况讨论.)
七、板书: 角
角的度量与大小比较
角的和差关系
角平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