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jiaoxi.com/banner/article_img.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与测试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与测试答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答案不仅是学习辅助的重要工具,更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科水平的有效途径。以下将深入探讨这些答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语文练与测试答案为学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学生在完成练习或测试后,通过对比答案,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答题情况,找出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这种即时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提高学科水平。
其次,答案的存在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通过对比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科知识上的掌握情况。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一致时,会增强他们的学科信心,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答案的存在还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复习工具。在备考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仔细研究答案,查漏补缺,系统地巩固知识点。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科内容,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重要的是,语文练与测试答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标准答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这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科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科水平。
总体而言,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与测试答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建立学科信心、支持自主学习、提供复习工具以及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些答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有益和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学科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偌(nuó)大 黛(dài)色 绷(bēnɡ)紧 鸟巢(cháo)
B. 倏(shū)忽 沸(fèi)腾 蜷(quán)曲 锥(zhuī)形
C. 刹(chà)那 贮(zhù)蓄 烘(hōnɡ)托 颤(zhàn)声
D. 主宰(zǎi) 黄晕(yūn) 嘹(liáo)亮 狭窄(zhǎi)
2.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 而又粗犷。
②那是雨,是使人_______、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③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 啊!
A. 热烈 静谧 沉思
B. 激烈 静谧 思索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筑路工人在铺设水泥路面的时候,隔五六米就要留条缝隙,叫“伸缩缝”,为的是防止热胀冷缩不拱坏路面。(删去“不”字)
B. 日方不顾中方的警告和反对,执意挑起钓鱼岛事件。(把“警告和反对”改为“反对和警告”)
C. 她在报告中倡导孩子应少看电视,多读点书,只有能够安静地读书,将来才能安静地看世界。(应把“才能安静地看世界”中的“安静”改为“冷静”)
D. 我们只要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养成文明的好习惯。(删去“我们”)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B.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 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二、现代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一段中“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2)“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这句话里含有什么情感?如果“我知道她的病到了那步田地”,又会怎么做?
(3)第三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4)你觉得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吗?为什么?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6)文中写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要好好儿活”有什么作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
(2)“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以及“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
(3)“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
(5)“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具体指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内集:________
②未若: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3)文中哪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4)“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5)文章最后一句补充交代“兄女”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8.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面的题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 俄而:___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_______
③相委而去 委:________
④下车引之 引: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四、默写
9.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五、语言表达
10.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母亲是失意时的一杯暖茶,当你感到痛苦时,她会给你带来一阵温暖;
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你选择:第________幅;书体:________
理由:________(限4个字)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A
3. D
4. B
二、现代文阅读
5. (1)无常:变化不定。
两个词:突然,猛地。
(2)愧疚、自责。一定会听母亲的话,不让母亲这样替他操心。
(3)母亲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这一动作,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4)好。①文中两次写到“秋天”,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写人都和秋天有关。②“秋天”也是“我”不幸遭遇、黯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④这个题目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5)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浓墨重彩地渲染出北海菊花的烂漫美丽,表现出作者对母亲“好好儿活”的深情解读,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眷念,深化了主题。
(6)母亲说“好好儿活”,既指自己要不屈地与病魔抗争,更是鼓励身怀病痛的儿子战胜病魔,勇敢地生活下去,表现了她的坚强。“我”的话,是对母亲的承诺,表现了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信念。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6. (1)大路好走;小路有意思
(2)不能互换。“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的角度说的。
(3)“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多了。
(4)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
(5)“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三、文言文阅读
7. (1)家庭聚会;不如、比不上
(2)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融洽、欢快、轻松。
(5)表达对谢道韫的赞赏。
8. (1)不久,一会儿;凭借;离开;拉
(2)①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②您跟我爸爸约定好正午一同出发,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3)B
(4)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四、默写
9. (1)闻道龙标过五溪
(2)潮平两岸阔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五、语言表达
10. 困难时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她会帮助支撑起一片希望的田野;困惑时的一丝细雨;当你感到迷茫时;她会在你心中扬起一点希望
11. 一;隶书;古朴典雅
C. 热烈 安静 沉思 D. 激烈 安静 思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B. 据介绍,这次公车改革将涉及近5000多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
C. 亚航QZ8501客机失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马航MH370失联航班的追忆。 D.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4.《春》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是( )
A.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早来临的季节,有的是时间来计划自己的工作。
B.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一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C. 春天是美丽的,它会给我们带来好时光、好计划、好希望。
D. 一年之中只有春天才能给人们以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二、填空题
5.语言运用——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辛勤的蜜蜂去细数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节选)
朱自清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第一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风?
(2)文中多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请找出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写得很优美,请你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4)你准备怎样实践“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名言?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小题。
雨的四季(节选)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
③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④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1)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串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________。
冬雨的特点:________。
(3)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请从第③段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四、默写
8.名句默写。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A
3. C
4. B
二、填空题
5. 群星;就交给淘气的萤火虫去点亮吧;天空;就交给孤傲的雄鹰去丈量吧
三、现代文阅读
6. (1)触觉,视觉,嗅觉,听觉。
(2)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表现了春风的气韵。
(3)从视觉的特殊感受写树叶和小草的色彩,烘托春雨的恩泽。
(4)把握住每一个清晨,把握住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美好时节,努力播种,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收获最美丽的果实。
7. (1)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美丽、娇媚;自然而平静
(3)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效果:“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冬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四、默写
8.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枯藤老树昏鸦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歧(qí) 祷(dǎo)告 攲(yī)斜 水波粼(lín)粼
B. 沉寂(jì) 瘫(tān)痪 憔悴(cuì) 狂风骤(zhòu)雨
C. 树杈(chà) 荫(yìn)蔽 匿(nì)笑 满(mǎn)不在乎
D. 菡萏(dàn) 姊(zǐ)妹 脸颊(xiá) 形影(yǐng)不离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C.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一经播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 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步》作者莫怀戚 ,代表作有《务虚笔记》《我与地坛》等。
B.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C.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作者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和中国女诗人谢婉莹。
D. 《咏雪》一文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了谢朗的文学才华。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喜出望外。
B. 沿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只见水波粼粼 , 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C. 母亲节那天,张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D. 班主任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 , 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填空题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后来发生了fēn qí________: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bì________。
③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________的鱼塘。
④我的回答已经让她xǐ chū wàng wài________了。
三、文言文阅读
6.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
③入门不顾________
④相委而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散步(节选)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⑤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说说第②段划线词语“熬”有何作用?
(2)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第①段画线处“我,我的母亲”,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①。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①盈然:漫溢的样子。
(1)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
片断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断二:________
片断三:________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划线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3)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4)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5)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
A.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五、默写
9.补全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观沧海》中特写大海之景,突出惊涛拍岸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B
3. D
4. C
二、填空题
5. 分歧;荫蔽;水波粼粼;喜出望外
三、文言文阅读
6. (1)约定;通“否”,表疑问;回头看;丢下,舍弃
(2)①(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②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芳。
(3)做人要重礼守信。
四、现代文阅读
7. (1)准确传神地写出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艰难,同时表达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和睦、温馨、相亲相爱。
(3)“我”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排在前面承担责任;母亲被排在第二位,看出儿子很敬重母亲,这正是“孝”的体现。
(4)景物描写,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活力,透露出新的希望。
8. (1)望友因为女生的真诚亲切而以改变自己冷漠的性格。;邻家大伯因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2)“一枕”扣住了“夜”“不眠”,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难以入睡的情状。
(3)表达此刻“我”因为得到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内心黯淡愤愤的情绪瞬间消失的喜悦心情。
(4)动作描写,通过“护”“挤”“推”三个连贯的动词,生动地刻画了父母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奏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5)B
五、默写
9. (1)则是无信;则是无礼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闻道龙标过五溪
(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瘫痪(huàn) 匿(nì)笑 菡萏(hàn dàn) 欹(xī)斜
B. 拆(chāi)散 憔(jiáo)悴 骤(zhóu)然 粼(lín)粼
C. 祷(dǎo)告 并蒂(dì) 脸颊(jiá) 姊(zǐ)妹
D. 霎(chà)时 凝(níng)之 嫩(nèn)芽 逮(dǎi)住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祷告 霎时 花瓣 猜得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殉(xùn)职 狭隘(yì) 热忱(chén) 鄙薄(bò)
B. 纯粹(cuì) 干涸(hé) 坍(tān)塌 酬( chóu láo )劳
C. 灼(zhuò)热 滑稽(jì) 恍惚(hū) 抽噎(yē)
D. 附和(hé) 呻(shēn)吟 晕眩(xuàn) 突兀(w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麻木不仁 拈轻怕重 见异思迁 漠不关心
B. 精益求精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C. 气喘吁吁 烘堂大笑 参差不齐 惊慌失挫 D.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 , 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B. 他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已经到了不毛之地。
C. 现在经济不景气,我劝你安心工作,不要见异思迁了。
D. 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二、填空题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内德cháo xiào________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②狂风hū xiào________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jīng yì qiú jīng________。
④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mó bù guān xīn________,麻木不仁。
三、名著导读
5.名著阅读。
(1)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分别指出文段中的“他”或“她”指的是谁。
【甲】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乙】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孙悟空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人物,“悟空”的法号是________给他取的,唐僧救了他之后,又给他取名________。
6.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佛祖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你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叉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节)
(1)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
(2)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
四、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赵襄主学御
赵寰主学御①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②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③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④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君)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
【注】①御:驾驭车马。②易:更换。③调:协调。④诱:引导。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②年与时驰________
③俄而与子期逐________
④今君后则欲逮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3)结合《诫子书》中的相关内容,分析赵襄主驭马落后的原因。
(4)源于《诫子书》的“宁静致远”为不少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
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雁尾,线条匀净修长。
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传不习乎________
②曲肱而枕之________
③夫君子之行________
④意与日去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五、默写
9.补全下列句子。
(1)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歧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开阔画面。
(7)孔子教育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他说:“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天,市民易先生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池塘,不善游泳的他来不及脱衣服,就纵身跃进池塘将小孩救了上来。孩子平安无事,而当筋疲力尽的易先生被别人拖上岸时,孩子的妈妈却已经带着孩子离开了,连声“谢谢”都没说。易先生对此感到有些伤心。
如果见到这位妈妈,你会这样对她说:“阿姨,________”(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C
3. B
二、填空题
4. 嘲笑;呼啸;精益求精;漠不关心
三、名著导读
5. (1)阿长;父亲
(2)菩提祖师;行者
6. (1)孙大圣闯龙宫,强借定海神针做兵器;闹冥府,勾销了生死簿中猴属名字;偷桃、偷肴、偷酒、盗仙丹,搅乱瑶池蟠桃会;逃出八卦炉,大闹天宫,天兵天将拿他没办法。
(2)示例一:尽管孙大圣没能跳出如来佛的手心,但是孙大圣却在如来佛的手指间撒了一泡猴尿,留下一股臊气。我认为,小说给佛祖开了个大玩笑,渲染了孙大圣对主宰天地万物的如来佛的轻慢,孙大圣的桀骜不驯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意识。
示例二:孙大圣虽然本领高强,但是最终还是受制于如来佛。我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确实有很多难以摆脱的困境,本领再大的人也难以幸免。这故事其实正是当时人们对某些社会现实无可奈何的反映。
四、文言文阅读
7. (1)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不久;赶上
(2)①放纵解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②方法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用的时候有问题。
(3)《诫子书》中指出“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文中赵襄主在比赛中没有保持内心的宁静,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手身上,心有杂念,未做到“人心调于马”,从而导致落后。
(4)C
8. (1)老师传授的知识;胳膊;品德;意志,志向
(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②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4)重视品德的修养;排比、比喻;对比(或对偶)。
五、默写
9. (1)峨眉山月半轮秋
(2)崔九堂前几度闻
(3)遥怜故园菊
(4)受降城外月如霜
(5)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
10.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那位先生的舍身相救,你孩子会性命难保。你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
B. 遮拦 絮叨 绝别 翻来覆去
C. 瘫痪 谯悴 温馨 罗摩衍那 D. 豌豆 仿膳 匿笑 暴努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