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优质教案

    2022-03-17 18:36:43 994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14.*在柏林

    下载地址:14.*在柏林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微型小说微言大义、留白想象的文体特点。

    3.领会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领会课文深刻的主旨,体会课文对残酷战争的控诉,深入思考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中的词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2.领会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生命是一种奇迹。在茫茫宇宙中,据说只有这个蓝色的地球才存在生命,但是战争的铁蹄无情地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千百年来,人们渴望和平,对于战争深恶痛绝。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描写战争给人们造成灾难的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探究标题,想象畅谈。(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的资料介绍。)

    师:战争的发生是因为统治阶级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未读课文之前,可以先探究标题《在柏林》,利用已有的知识,想象战争中人们的生活状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思考: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可用关键词提炼,如老兵、老妇人、小女孩、车厢、战争。)

    4.用“——”画出描写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外貌的词语,这些词语揭示了德国人民怎样的境况?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些词语揭示了德国人民当时承受的苦难。“头发灰白”“身体虚弱而多病” 年老了还要去打仗,战争给人们带来饥饿、苦难,揭露了战争的罪恶。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下列问题:((1)、(2)题为第一组;(3)、(4)题为第二组;(5)、(6)题为第三组)

    (1)为什么“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2)为什么老兵在三个儿子死了、妻子疯了之后还要上战场?

    (3)为什么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数“一、二、三”?

    (4)无论如何火车声一定比老妇人的声音大,但为什么后面写声音盖过了车轮声?

    (5)为什么小说中多次提到小姑娘笑老妇人?

    (6)文中写到车厢中两次静下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最后一段写车厢里“静得可怕”?(车厢里的人都在想些什么?)

    问题特点:关注到了文中反复出现或反复过程中有变化的词句。

    2.小组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注意关注细微文字背后的留白。)

    预设:问题(1):健壮的男子都上战场战死了,暗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问题(2):老兵上战场是无奈之举,不是他自愿的。

    问题(3):老人有三个儿子;暗示老妇人不正常;三个儿子的战死,给老妇人带来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

    问题(4):实际上是不可能盖过车轮声,但老妇人的声音给人很强的冲击力。

    问题(5):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的无知;战争对这些孩子们目前的影响。

    问题(6):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摄入人心的震撼和伤痛。

    3.作者有意在创作中留给欣赏者通过有形部分(有限的语言)引起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叫“留白”。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由于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你能找出前面有哪些铺垫吗?

     

    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课文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学生自由交流)

    明确: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课文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的家庭的缩影。

    说明反对战争不仅仅是受害国家的人民的呼声,也是战争发起国的人们的心声。

     

     

    【教学板书】

    14*在柏林

    微小

    静、一二三……微言大义

    留白  蓄势铺陈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时,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分小组探究文章内容,尤其是重点讨论文中反复出现或反复过程中有变化的词句,以及课文采用的“留白”的艺术手法。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体会课文的深刻主旨,感受课文对战争的控诉,并能思考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下载地址:14.*在柏林


    相关推荐:

    14 在柏林 习题课件 

    14《在柏林》导学案(表格式) 

    14 在柏林课件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