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jiaoxi.com/banner/article_img.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长征优质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
下载地址:《长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逶迤,磅礴,岷山”等加上运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诗句里具有对比性的词语学习“反差”表达,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点。
3、通过朗读,理解,资料补充体会“乐观”的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识人,导入课题
师:出示图片。关于毛泽东,你知道多少?(生介绍)。师: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领袖。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二:诗歌常识介绍
孩子们,知道什么是七律吗?(生猜)古诗分为两种,有一种诗只有四句,例如我们刚学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这叫绝句;另一种由八句组成,每句字数一样,并且中间四句两两对仗,这种诗叫律诗,所以这首《长征》是律诗。每句七言,所以叫作“七律”。
三、初步检测
1、读诗,一个字也不能掉,一个字也不能错。自己练习练习。(生自读,抽生读)
2、这里有几个新出现的词语。A出示“逶迤”,抽生读。这个词什么意思?看偏旁猜字义。(咱们中国汉字是最神奇的,他的字形就悄悄向我们传递了它的意思哦。)你看,逶迤就是这样曲曲折折地向远方延伸。出示“逶迤”图。 师:本文中指的是什么“逶迤”?既然五岭是“逶迤”的,那该怎么读?(小结,声音是可以表达意思的)。
B..出示“磅礴”。抽读,是什么意思?(这两字不但都是石字旁,而且笔画也特别多,真的像两座巨大无比的石头山。)出示磅礴的山势图。咱们读读读这个词。
3、再读诗。咱们中国的汉字真的很神奇,字形就透露了意义的秘密。咱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好“逶迤和磅礴”。
4、师:读得有进步。这首诗大概都讲了些什么?(怎么读出不怕和毛主席领袖的气势来?)生再读。
5、师范读。现在,我读,你们听,关注老师强调了哪些词。生听,生说。再齐读。
四:理解古诗,学习表达。
1、 了解长征
师:对长征,你了解多少?(生答)出示课后的资料袋。这里有些数字,我们一起来读读。(11个省,18座大山,24条河,二万五千里。)其实,还有一个数字这里没有写明,那就是长征历经的时间,13个月零2天。此时,你们觉得这长征,是什么长?(路程长,时间长。)
师介绍。是的,然而,你们可曾知道,有人统计过,在这13个月零两天里,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红军一共遭遇战斗400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分每200米就至少有一个战士牺牲。孩子们,这是怎样的长啊?(战争的长,苦难的长,悲痛的长)
师过渡:是啊,近400多天的日子里,红军战士不但要赶路,还得与敌人周旋,战斗。时间长,路程长,斗争长,要写长征,可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然而,诗人毛泽东只写了多少个字(56个字)。他是怎样做到的?
(预设:概括,抓住关键事件)以下为预设:
1、概括:文中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里有个词语尤其概括写了长征的难,那便是—— —生:万水千山。师:是啊,“万水千山”就包含了红军翻过的一座座大山,蹚过的一条条大河,参加过的一次次战斗! 我们一起读这一句。(生齐读第一句)
师:同学们,把这第一句和下面几句联系起来,你发现了这首诗结构上的秘密吗?生:这是总分结构。师:不错! 前边“万水千山”是“总”,后边就是分。那么,后边分别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 请大家默读诗句,动笔标记出来。(生默读,标记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
师:是的,写“万水千山”,诗人只写了三座山、两条河,用它们来代表“万水千山”,代表红军经历的无数艰难险阻, 多高明!那么,诗人是怎么具体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呢? 我们读读诗句,想一想,讨论讨论。(生自由读,思考讨论)生回答夸张比喻。
当学生汇报到,“五岭逶迤腾细浪”时,在红军眼里,(呈现“逶迤山形图”)这样逶迤的五岭,起起伏伏,曲曲折折,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细小的波浪!(呈现“细浪图”,与上图对比)这样两种形象,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师:构成了巨大的—— —生:反差。师:(板书:反差)反差如此巨大, 怎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齐读该句。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很高大,有气势,可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个小泥丸。师:一语中的!出示乌蒙山与泥丸的图片,又是一对反差。我们一起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也有,“更喜”和“千里雪”是反差!师,这里的千里雪山是对红军的残酷考验啊! 但,诗人毛泽东却说—— —生:更喜!师:不但不怕,反而“更喜”!我们一起读这样的反差。
师:你们听说过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吗? (讲故事,并解释“云崖”)听到红军这样渡过金沙江,你们此刻的心情怎么样?生:很开心! 激动!师 :用 诗 中 一 个 字 说 , 就是—— —生:暖!师:本来是地势险要,军情紧急, 但我们可以轻松巧渡,心情暖洋洋的,这又是—— —生:反差。
师:相信我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了,来试试看。(生背诵全诗)
四:体会长征精神
师:漫漫两万五千里,平均每 200 米就有一个战士牺牲啊!面对牺牲与伤痛,我们的红军,我们的毛泽东,也曾落下眼泪。但他还是写道—— — (呈现诗行,“不怕”“等闲”变红)这是为什么呢?
(呈现《过雪山草地》歌词: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师:这是一句歌词。这一句,好像也运用了—— —生:反差。“风雨侵衣”和“骨更硬”,“野菜充饥”和“志越坚”。师:真好。 (继续呈现歌词: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能从这几句里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红军的“不怕(革命的理想)。
师: 为了新中国的革命理想,怎么会怕? 我们继续看—— —(呈现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 毛泽东)师:这一句里,你会找哪个词来解释“不怕”?生:精神。师:说说你理解的“精神”。生: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无所畏惧……师:是啊,精神也好,理想也好,为了革命,为了天下百姓,毛泽东和他领导的红军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不管环境有多艰险、局势有多危急,毛泽东从不曾灰心失望,永远斗志昂扬。 你们看!(逐句呈现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下的诗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 — 《清平乐·会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 《忆秦娥·娄山关》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 《清平乐·六盘山》(生逐句朗读,师相机简单解释)
师:这就是伟人毛泽东说的那一点“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在长征路上宣扬,一直像种子一样在播撒!师:让我们一起像红军一样,坚定地站着! 我们要把“长征”刻进我们的记忆,刻进我们的生命!一起诵读《七律·长征》!(生诵读全诗)
下载地址:《长征》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