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2022-03-17 21:49:33 396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


    下载地址:四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9.呼风唤雨的世纪(学案1)-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课文中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拓宽自已的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等多种能力。

    4、理解“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感受课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感受课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2、理解文题“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含义。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

      课件、给学生发放导学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案自学:

     3、“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要立即行动,用我知道的办法(借助工具书和课文内容或其它),来试着理解。

    呼风唤雨:                            

    世纪:                           

    4、拼音生字对对碰:

    (   )(   )(   )(   )(   )

       赖    耕     潜      舶   

    5、我是辨字组词小明星                   

    潜(  )驾(  )幻(  )核(  )改(  )腔(  )

    替(  )架(  )幼(  )该(  )放(  )控(  )

    小组合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第( )自然段为重点内容。

    3、默读1、2自然段,在文中划出重要的词语。

    4、是什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先写下来再与组员交换一下看法。

    我们的看法(  )

    A、完全一样 B、基本一样 C、大部分一样D、不一样

    5、搜寻生活空间。

    (1)我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发现”

    2)我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发明”

    image

     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第( )自然段为重点内容。

    3、默读1、2自然段,在文中划出重要的词语。

    4、是什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先写下来再与组员交换一下看法。

    我们的看法(  )

    A、完全一样 B、基本一样 C、大部分一样D、不一样

    5、搜寻生活空间。

    (1)我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发现”

    2)我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发明”

    6、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得为题吗?和大家一起讨论。

    自悟自得:

    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达标测评:

    1、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潜入(qián   qiǎn)   船舶(bó   bō   农耕  (gēng   gēn)

    依赖(lài     lǎi)    哲学 (zé   zhé)    程度  (chéng   céng)

    2、 比一比,再组词。

    幻(      空(         核(       驾(    

    幼(      控(         该(       架(    

    3、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改观   改变

    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   )了大油田。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人员的(   )创造。

    由于天气原因,学校(  )了开运动会的计划。

    在大家的努力下,这里的面貌有了很大(    )。

     

     

    课后反思:

     

     

    下载地址:四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9.呼风唤雨的世纪(学案1)-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相关推荐: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拓展练习及答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件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