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

    2024-03-06 20:03:23 53957次浏览 作者:语文组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01

    《回忆我的母亲》

    【导入门】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冰心在《母亲》中说: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

    母亲,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去认识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目标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重点)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难点)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

    诗意篇

    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

    •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

    •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自学径】

    一、记文常

    [解题目]

    回忆点明叙事的方式,我的母亲即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标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概括了写作内容。

    [辨文体]回忆录

    1.定义: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特点:

    (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4)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段。

    [知作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1955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查背景]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这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

    钟太夫人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

    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

    二、立基础

    [标段落][圈词语][记音形]

    溺(nì)水  佃(diàn)农  劳碌(lù) 私shú(塾) 周济(jì) 宽厚仁慈(cí) 连夜  慰(miǎn)勉  不辍( chuò) 任劳任yuàn(怨) 为富不rén(仁) 妯(zhóu)娌(li)东挪(nuó)西借

    [释词义]

    1.   不辍:亦作“ 不惙 ”。不止;不绝。

    2.   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3.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4.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5.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6.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7.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8.   劳碌、忙碌辨析

    两个词都含有做事多的意思。

    劳碌强调的是,即辛苦,着重的是结果,如:他年纪不算大,然而经年的忧虑和劳碌,使得他几乎像一个衰弱的老人了。

    忙碌强调的是,即繁忙,着重的是状态,如: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成天忙碌不停。

    1.   慰勉、慰问辨析

    都有安慰之意。

    慰勉安慰外还含有 勉励的意思,只能通过话语来表达,如:这次考试我成绩不太理想,妈妈慰勉我不要灰心丧气,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

    慰问是指用话或物品安慰问候,有多种方法可表达,如:春节来临之际,各级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走访慰问活动。

    【感知石】

    三、划结构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

    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部分(1)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2. 第二部分(2-15)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3. 第三部分(16-17)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四、概内容

    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那些丰富的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1. 感情:“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

    2. “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情意篇

    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

    •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

    •     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

    【解读园】

    五、析文本

    [导向厅]

    把握线索 感受基调

    (一)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走近母亲,感悟深情

    (二)作者对母亲的爱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

    (三)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四)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五)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作用。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便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4.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5.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6.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7.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富贵的财产。

    品读议论 感受伟大

    (六)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

    (七)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八)如何理解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善思堂]

    把握线索 感受基调

    (一)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   开篇点题,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

    2.   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主旨。

    走近母亲,感悟深情

    (二)作者对母亲的爱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

    1.   在贫苦的家境中,勤劳的母亲: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2.   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革命的母亲:母亲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父母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三)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表现出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四)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1.   作者反复写“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2.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和激励,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1)母亲勤劳吃苦,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给生产的知识;

    (3)母亲聪明能干,教会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4)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五)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作用。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样地指上文所写的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敬重又心疼。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极欲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1. 便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这里的“不舒服”,是指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农民的一大特点,从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勤劳的美德。

    4.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5.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6.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在内容上明确母亲的特点,既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又深化了文章主题,突出了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勤劳一生

    7.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富贵的财产。

    这句话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点明了社会的财富,人类的历史,就是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他们所具有的品质,所积累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产。从而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产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品读议论 感受伟大

    (六)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

    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七)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法。

    所谓深层含义是指句子除字面含义之外的隐含含义。理解时要联系具体语境;要联系文章主题;要联系作品背景;要抓住修辞手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和目的;要联系人物身份、性格特点和精神;还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1.   议论。

    2.   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代表,劳动人民虽然平凡,但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已经并正在创造中国的文明。

    3.   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八)如何理解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设问。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人民的爱,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深化文章的主题。

    六、探主题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用尽忠于民族与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七、绘板书

    【拓展林】

    八、拓思维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出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我的母亲    邹韬奋

        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朦胧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谈笑之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的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然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母亲死的时候才廿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1.人物形象

    (1)朱德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反抗压迫、深明大义,同情革命、支持革命,有朴素的阶级意识等。

    (2)邹韬奋母亲: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又早逝。

    (3)老舍母亲: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

    2.写作手法

    (1)朱德: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2)邹韬奋: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3)老舍: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出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特写。

    3.语言风格

    (1)朱德: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2)邹韬奋: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3)老舍:口语和书面语结合,流畅朴素,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

    创意篇

    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

    •   三读:诵读课文,赏析特色读出情感

    •   三写:仿写句段篇章,总写体会反思深入探究

    【赏文亭】

    九、赏写法

    1.通过典型、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形象。 本文虽然没有完整的情节和细致的描写,但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却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2.夹叙夹议,情真意切。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3.记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文叙述事件有详有略,如:回忆母亲的优秀品质写得很详尽,分析母亲的优秀品质对的深刻影响和对母亲的感恩、怀念、哀悼写得较简略,突出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积累台】

    十、储积累

    (一)关于母爱的名言:

    1.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3.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5.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6.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7.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二)国学经典诵读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经》

    【译文】利用季节变化的规律,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 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 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三)朱德的扁担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国民党在军事上的一、二次围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围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就是那时候朱德挑粮使用过的。朱德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之一。

     

    阅读全文

    精品成套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