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一等奖

    2022-03-22 09:05:13 2789次浏览 作者:语文资源组

    第一单元  1.草 原

    下载地址:第一单元  1.草 原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包含的意思。

    4.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5.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学生互相解词。


    三、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四、朗读课文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陈巴尔虎旗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2.同桌互相讨论。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交流点拨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找出句子读一读。

    2.展示句子。看画面并轻声地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读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地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评读,该怎么读。

    4.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指名读。

    5.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交流点拨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① 看画面。② 学生说。③ 指图说: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④ 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⑤ 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① 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② 指名说。③ 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① 学生说。② 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③ 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④ 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① 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②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全文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板书设计】

    草 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下载地址:第一单元  1.草 原


    相关推荐:

    人教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 教案(2课时,共6页) 

    1.草原 教案(2课时,共7页)+作业 

    1 草原 教学设计 (3课时,共5页)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