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六年级下《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共两篇)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hān shí yù liǔ wǔ hóu
( ) ( )(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春城(chéng céng)无处不飞花
(2)轻烟散(shàn sàn)入五侯家
3.比一比,组一组。
城( )咽( )侯( )
诚( )烟( )候( )
4. 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御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东风—— 日暮——
6.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无处—— 飞花——
二、课内阅读
1.《寒食》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那几句?
2.《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
三、课外阅读。
寒 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 食,所有叫作“寒食节”。
⑴ 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试作分析。
⑵ 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寒食 御柳 武侯
2 .(1) 城(chéng )
(2)散(sàn)
3. 城( 城市 )咽(咽喉 )侯( 武侯)
诚( 诚实 )烟( 烟花 )候( 气候 )
4. 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5. 东风——西风 日暮——朝阳
6. 无处——处处 飞花——飘花
二、课内阅读
1.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以讽刺.本诗主题体现在第三、四句.假借吟寒食节,巧借蜡烛达到对时政的讽刺的目的。
2. 寒食节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
三、课外阅读
⑴“空”和“忽”。诗人看到花木繁荫的景象,想到家家寒食,感受到节日的氛 围,但自己客居在外,不免悲愁,只有突然传来的莺声让他感觉仿佛置身故乡。“客袂”后面着一“空”字,写出了客居孤单而又无可奈何的景况,而“忽” 字,写出了瞬间失神怀念故土的情态。
⑵写出了寒食节独自一人客居他乡的落寞空虚,以及对故土的思念。本诗前四句叙事写景,因为是春天,树木长出浓荫,花光照着田野,绿柳围绕着村庄,但在这美景之中,却隐藏着不见烟火的寒食节景象,并引发诗人悲愁伤感的情绪,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范。
第一课时
一、诗歌考查。
1.诗歌前两句用( )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喻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三、小试牛刀。
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
第二课时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第三课时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yā yá ),
冷(lěn lěng )露(lù lòu)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 )望,
不知 / 秋思(shī sī)/ 落谁家。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分辨孪生兄弟。(组词)
鸦( ) 庭( ) 栖( )
鸭( ) 廷( ) 晒( )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花柳 汉宫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二、略
三、1.略
2.介子推
第二课时
1.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 情态
第三课时
1.画去: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二个 第一个
.中秋 赏月吃月饼
3.乌鸦 庭院 栖息
鸭子 宫廷 晒伤
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5.①庭院 月光 树木 乌鸦 露水 桂花 秋
②冷 白 无声 作者王建
6.①重阳节 插茱萸 登高
②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