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训练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01 积累运用
【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秩序(zhì) 小楷(kǎi)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警报dié(迭)起 仰之mí(弥)高 锲而不舍(qiè) 迥乎不同(jiǒnɡ)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2)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3.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基础提升】
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地壳(qiào) 深霄(xiāo) 伴侣(lǚ) 心会神凝(nínɡ)
B.赫然(hè) 抱歉(qiàn) 无暇(xiá) 兀兀穷年(wù)
C.澎湃(pài) 救济(jì) 典藉(jí) 群蚁排衙(yá)
D.校补(jiào) 何妨(fánɡ) 窥园(kuī) 气冲斗牛(dòu)
(解析:A.“霄”应写作“宵”;C.“藉”应写作“籍”;D.“斗”应读“dǒu”。)
5.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D )
A.科罗的建筑与加勒比地区的风格迥乎不同,是当地西班牙和荷兰风格相交融的唯一现存的例证。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D.“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此处应用“淋漓尽致”。)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他并没有先“说”,而且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C.遵义市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解析:A.不合逻辑,将“他对我”改为“我对他”;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而且”改为“但”;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安全”。)
7.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B )
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觉得不满意便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因为有事想要请教,昨日登门拜访敝人您,可惜您不在,只能等下次了。
(解析:A、C中的“关你什么事”“神经病”等词语使用不礼貌,D.敝人是对自己的谦称,不能称呼对方。)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8.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还引起悬念。内容上,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品质。
9.请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们民族比喻成一个病人,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要从研究民族文化来拯救我们的民族,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10.课文中“炯炯目光”“头发凌乱”都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外貌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学术的研究,无心于外表装束的专注精神。
03 拓展阅读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选自《人间草木》)
11.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事例一:抗战期间蓄须明志。事例二: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12.结合文意说说第⑥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叫座”指闻先生讲课非常有吸引力,来听课的学生很多。
13.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识这样的学生。
14.结合选文概括,本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特点?
①强烈坚毅;②治学专心;③写字爱用秃笔,一笔不苟。
15.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闻一多先生取出画的图纸,钉在黑板上。大家都在为女娲画像的惟妙惟肖而赞叹。闻老师口讲指画,绘声绘色,学生们仿佛全都置身于远古的天地中,如春天的小苗,接受着闻一多先生知识的灌溉。
04 综合性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邓稼先、闻一多这样的“英雄”,现实社会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英雄”。遵义光明中学某班级开展了“我说英雄”主题活动。请你根据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6.请你根据《邓稼先》和本课内容拟写对联。
上联:闻一多唐诗杂论严谨治学
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
17.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内容。
“我说英雄”朗诵比赛;推荐我最喜爱的英雄人物
18.李光是“贵州年份英雄”之一,2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爱心助学,使许多困难家庭的失学孩子重新回到课堂,累计资助孩子1 700多名,资助金额达40万元。除了捐资助学,他还长期坚持为青少年宣讲革命历史和传统,犹如春雨般滋润着青少年的心。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大家,学校想邀请李光老师在3月23日下午两点来学校演讲,希望他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学生讲讲革命历史和传统,请你以学校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李光老师:
您好!您的事迹让我们深受感动,我校想邀请您于3月23日下午两点来学校演讲,希望您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学生们讲讲革命历史和传统,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
光明中学
2018年3月19日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辅导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壳(qiào) 锲而不舍(qì) 炯炯目光(jiǒnɡ) 窥园(kūi)
B.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小楷(kǎi) 校补(jiào)
C.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慷慨淋漓(kānɡ) 弥高(mí)
D.气冲斗牛(dǒu) 臧克家(zānɡ) 赫然(hè) 宝藏(zànɡ)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字下画线)并改正
疏赖 夜霄 卓跃的成绩 十年坚辛 独栽 形式紧张 警报叠起
改正: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的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多选)
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难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E.秋日的晚霞给校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煞是好看。
F.通过和老师的长谈,使他明白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
G.我家的楼下刚开张一家专卖通俗读物的综合书店。
H.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7.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比喻)
B.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拟人)
C.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D.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引用)
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在集会上痛斥特务,骂得慷慨激昂,群众大呼过瘾。
B.闻一多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足不出户,埋头研究。
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开车的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
D.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9.仿写(注意格式,修辞,景和情的和谐,不可生搬硬套)
①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抹新绿。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投下一片阴凉;如果________,就________;如果________,就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⑦段的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的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闻一多在古代典籍的研究上取得了哪些硕果?(不超过2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⑦段和第⑧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探究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取到光明!我们的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鼓掌)
16.文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观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闻一多先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正面的例子和反面的例子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A(锲qiè窥kuī)
2.懒 宵 越 艰 裁 势 迭
3.①原意是用机械向地下钻孔探矿。这里形象地写出闻一多刻苦研究古籍的精神。另外句式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②形容引人注目的样子。表现了闻一多潜心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③很不一样。表现了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说和做的高度统一,“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
④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表现了闻先生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4.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5.D 6.A、E
7.B(应是比喻)
8.D(“无动于衷”是贬义词,应该用“安之若素”)
9.①仿句:我不是屹立在巍峨山崖上的巨石,而是绵延道路上的一颗石子——为前进的车流奉献一份力量。
②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吐露一季的翠绿);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奉献一缕芬芳)。
10.“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闻一多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11.这个题目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12.写作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并开始研究“古典新义”。
13.研究古籍是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表现了闻先生全心全意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是伟大的爱国者。
14.第⑦段和第⑧段是文章的过渡段,第⑦段总承上文;第⑧段总起下文。第⑦段和第⑧段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15.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16.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7.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战斗。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18.正面例子:“看今天来的这些人……还有广大的市民。”
反面例子:“希特勒……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19.比喻,表现了反动派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