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jiaoxi.com/banner/article_img.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竹节人精品教案
9 竹 节 人
下载地址:9 竹 节 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豁、凛、屉”等生字,理解“威风凛凛、疙瘩、别出心裁、技高一筹”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词语。
(2)在感受美好童年的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和集体交流,品味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故事。
3.情感与价值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
的,童年的生活是绚丽多彩、自由快乐的。
【教学重点】
在感受美好童年的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绚丽多彩、自由快乐的。
【教学准备】
学生:参照课文中竹节人的做法做一个竹节人。
教师:《童年》歌曲;生字、新词卡;以学生平时的生活照片为背景做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潜心交流 1.播放歌曲《童年》,背景为学生平时的生活照片。 师:看到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你们是否想起美好的童年?光阴似箭,一晃,我们已经一起度过了近6年的童年时光。童年,是那么美好!在你们的童年里有哪些有趣的事赶快和大家分享分享。 2.学生交流。 3.回顾概括。 童年藏在作家的笔下,童年藏在泛黄的照片里,童年还藏在孩子们的游戏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竹节人》,跟随作者去看看, 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的年代,孩子们玩什么,怎么玩?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文章,画出最打动你的句子,并加以思考。 |
二、检查预习,自学本课生字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疙瘩 疲倦 冰棍 跺脚 沮丧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2)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别出心裁: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技术;筹,筹码,这里是量词。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轻手轻脚:手脚动作很轻,尽量少发出响声。 |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竹节人》这篇文章的。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课文按照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的顺序生动地叙述了“我”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
四、布置作业 你喜欢竹节人吗?参照课文中的做法,也试着做一个吧!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难以忘怀。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竹节人》,和作者一起走进多彩的童年,享受童年的快乐吧! |
二、品读“做竹节人”部分,交流分享 1.“竹节人”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 (毛笔杆。把毛笔杆锯成……就成了。)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竹节人”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 3.师:课下大家都尝试做了竹节人,现在请把你做的竹节人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做的竹节人比较成功?你们在做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和心得? 4.学生交流。 |
三、学习“玩竹节人”部分,感悟读书方法 1.学生用心品读。 2.读后自由交流,教师相机评价,总结读书方法。 |
(1)“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①你们见过竹节人是什么样的吗?文章的哪一段告诉了我们? ②出示句子,这就是描写竹节人的。 ③指名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④总结方法:你看到了怎样的竹节人?(生说)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我们在读书时,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板书:想象画面) (2)“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①同学们,你们课下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感觉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部分。(出示句子) ②再次读句子,你又有什么感受? ③总结方法: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也能加深我们的读书感悟。这又是一种读书方法。(板书:联系生活) 3.总结:走进《竹节人》,我们不但分享了快乐,还收获了两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 4.师:作者将玩竹节人的场面描写得生动、传神,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吧! 5.学生自由朗读。 6.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相信大家在读的时候一定也手心发痒,想让自己做的竹节人也一展身手。现在,让我们开始一场斗竹节人大战吧! 7.学生斗竹节人,教师巡视。 8.师:玩得开心吗?谁想把自己刚才玩竹节人的过程、感受讲一讲?斗竹节人时,你都使用了哪些招数? 9.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评。 |
四、学习“竹节人被没收后”,领悟重点语句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竹节人如何被老师发现并收走的?(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看出了破绽。) 2.“我们”以为老师会怎样处置竹节人?结果呢? (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老师自己在办公桌上玩竹节人。) 3.为什么“我们”会把“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呢? (“我们”怨恨老师是以为他会像往常一样,把“我们”辛苦做的心爱的竹节人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从而导致“我们”只能眼巴巴看别的同学玩得欢,自己只能沮丧得要命。“化为乌有”是因为看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投入地玩竹节人,骤然明白:老师收走竹节人并不是因为“我们”玩竹节人,而是不想让“我们”在课堂上分心、耽误学习。) 4.师:从小到大,我们遇到过许多位老师,哪一位让你印象最深刻?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吧!讲的时候注意要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哦! 5.学生自由讲“有关老师的故事”。 |
五、升华情感,推荐阅读 师:童年是多么令人向往!童年,是一首绮丽的小诗。(指名有感情地朗诵。) 童年,就像五彩缤纷的梦,醒来还是那样清晰,让人回味无穷;童年就像放声歌唱的小鸟,带着无限的希冀展翅高飞…… 走进童年,我们充满了美丽的梦想;走进童年,我们享受着无穷的欢乐!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难以忘怀。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我们的童年更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课下,让我们继续走进童年,读读高尔基的《童年》,林海音的《童年乐事》,不让童年的欢乐悄悄溜走,愿你们在快乐阅读中,继续享受童年!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以歌曲《童年》引入,以学生平时的生活照片为背景,将学生的思绪快速带入童年生活,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在学习中,抓重点,抓体验,以“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为顺序来品读、学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3.课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竹节人,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也激发了学生对下一个学习内容的兴趣。课堂中让学生玩竹节人、交流玩的过程,将生动有趣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现实中的游戏,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
4.在学习课文中,结合课文内容及时、有效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事半而功倍。
[不足之处] 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简单,课堂时间充裕;而第二课时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紧迫,导致有些环节仓促收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今后安排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高效。
下载地址:9 竹 节 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