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堂训练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作业
一、选择题
1.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 )
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 B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
C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D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
4.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东晋的都城是(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6.东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昭
7.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氏族 D.羌族
8.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以什么农作物为主?正确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高粱
10.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东晋和西晋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
二、组合列举题:
(1)西晋灭亡的时间:
(2)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3)东晋与前秦的战争:
(4)南朝的四个政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变化?
(3)南方经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四、合作探究:
参考西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的经验,如果你现在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建设者,你认为应该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B 3.D 4.A 5.A 6.B 7.B 8.B 9.B 10.C
二、组合列举题:⑴316年 ⑵317年 司马睿 建康 ⑶淝水之战 ⑷宋、齐、梁、陈
三、材料解析题:
(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2)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3)①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也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②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4)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四、合作探究:
解题关键结合事例,从劳动力、技术力量、以及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来发挥。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练习
1.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当选总统蔡英文就职,两岸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台独”势力有所抬头,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三国时期吴国派人到达台湾当时称为( )
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朱岩洲
2.南方的初步开发中,对“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初步开发,主要是哪国人民( )
A.吴国 B.魏国 C.蜀国 D.东晋
3.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经济重心南移 C.北方战乱频繁 D.民族融合加强
4.下列不属于诸葛亮治蜀内容的是( )
A.重视水利 B.减轻赋税 C.联络台湾 D.开发西南
5.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诗中涉及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相对发达
C.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6. 下面是某七年级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到江南地区
B.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良田
C.传人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
7. 南朝时,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有( )
①犁耕的推广和改进②引进北方小麦,麦稻兼作③海上贸易兴盛④养蚕缫丝成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8.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如果你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民,你不可能见到的景象是( )
A.水稻实行育秧移栽 B.普遍实行麦稻间作
C.普遍种植双季稻 D.推广和改进犁耕
问答题
9.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描绘出诗意的江南美景,据史书记载,西晋后期北方官民南迁人口近百万,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简答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不断迁移并逐渐汇聚,南方经济在此期间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哪里?北方人口的南迁开始于何时?北方移民南下后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哪里?
(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请举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材料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之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在哪一大河流域?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改编自教科书
(3)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方民众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C 3.C 4.C 5.C 6.D 7.C 8.C
9. 统治者的重视发展经济、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力、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等。
10. (1)黄河流域;东汉末年;长江中下游地区;
(2)北方人口南迁,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3)开辟了大量湖田;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发展起来;灌钢法的发明;青瓷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建康城是当时最活跃的一个都市。
11. (1)江南经济落后;
(2)长江流域;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12. (1)江南地区还未得到开发;
(2)反映了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
(3)北方战乱频繁。积极影响:北方汉人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4)社会稳定,劳动力充足,先进的生产技术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和台湾的关系。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比较发达,这有利于海上交通的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 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故对“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初步开发,主要是蜀国人民。
故选C.
本题考查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知道对“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初步开发,主要是蜀国。
本题考查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 本题考查东汉末年人口南迁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C符合题意;ABD不是南北人口变化的原因是影响,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故不属于诸葛亮治蜀内容的是联络台湾;
故选C.
本题考查诸葛亮治蜀;
本题考查诸葛亮治蜀,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5. 略
6.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ABC均不符合题意;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D。
7. 本题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①犁耕的推广和改进;②引进北方小麦,麦稻兼作;④养蚕缫丝成风;都是南朝时,南方农业技术进步的表现。③海上贸易兴盛;是宋朝时期的表现,故排除。故选C。
8.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关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主要表现在: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间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普遍种植双季稻的说法错误,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抓住开发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从而得出答案:统治者的重视发展经济、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力、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0.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口南迁过程的理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西汉时,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到西晋后期,形成了南迁的浪潮。当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五个: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历史上合称为“五胡”。
(2)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而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的原因有: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提供了经济基础。
(3)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依据所学可知:农业方面,开辟了大量湖田,新建了许多水利设施,在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丝织业方面,官府建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从此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发展起来;冶铸业方面,灌钢法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瓷器方面,青瓷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商业方面,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建康城是当时最活跃的一个都市。
11. (1)本题考查的是汉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据材料“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之千金之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
(2)本题考查的江南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因此是长江流域。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2. (1)本题考查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据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知,材料一反映了西汉江南地区经济落后,还未得到开发。
(2)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的有关知识。据材料二“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可知,与西汉时期的江南相比,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
(3)本题考查中原汉族南迁的原因以及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汉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4)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社会秩序较安定,北方人南迁带来的 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因此,发展经济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