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

    2022-03-14 04:22:15 451次浏览 作者:历史资源组
    99%的老师看了都会下载的成套备课资料: 2025年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题(全套)
    前往下载

    image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主备

     

    辅备

     

    授课教师

     

    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张謇、侯德榜等人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重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问题探究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通过给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课题引入

        一曲中国梦把我们带回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当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后,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民族复兴》展览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呈现巩固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教师讲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学生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1. 教师出示:《张謇》《大生纱厂》

    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

    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在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1.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1. 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6.教师展示材料:《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

    after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说一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小。

    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总体发展滞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等。

    教师强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造就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特点。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教师讲述: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飞跃离不开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之后又出现了电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西方科技文化伴随着侵略也大量传入中国,包括火车和轮船在内的近代化的产物也进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轿子、马车和旧式帆船。

    2.教师引导: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说一说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学生回答:新式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学生回答: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1. 教师过渡: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了深刻变化。
    2.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剪发辫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易服饰

    穿中山装、西服、旗袍成为时尚

    改礼节

    废除跪拜礼,代之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称呼。

    习洋俗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流行,时装,烫发流行

    5.教师出示:《中山装》、《旗袍》

    after

    讲述:中山装和旗袍是民国时期主要服装,人们穿着中山装尽显男人本身,身穿旗袍展现女性窈窕身姿,将女人的妩媚典雅、山水韵律尽情体现,在绚丽的色彩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课堂练习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6.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等平等的称呼

    C.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进了百年前的中国,目睹了我们的祖先,在中西文化的碰撞的年代,不断求新求变,创办中国自己的民族工业,改变以往社会中的陈规陋习,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生产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回顾过去,细看今朝,使我们再一次感悟了:生活原本是一支不和谐的歌,有痛苦有寂寞,有幸福也有欢乐;生活同时又是一支和谐的歌,但需要你努力追求、不懈追求和奋发开拓。同学们,加油吧,期待着你不平凡的人生演绎精彩的生活!

     

    板书与作业

    备注

    板书

     

    本课作业

    基础训练第25课

     

    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涉及经济内容,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初中的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材料选取的趣味性,增加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社会生活变化这一主题中,生活性浓厚,增加学生讲解的环节,同时以课件、视频资料的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image

    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熔炉,四五个工人。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但是,它制造的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班的耶松船厂吞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民族工业在起步时期资金少,规模小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民族工业行业、地区分布不均匀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剥削。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居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4.女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时装上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描述反映民国时期发生改变的一项社会习俗是(  )
    A.剪发辫   B.易服饰   C.废缠足   D.改称谓

    5.“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C.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6.“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提出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7.在中国近代,有一位考取状元,却毅然弃官从商的著名实业家。他是(  )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周学熙   D.张謇

    8.191235《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引起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

    9.2008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实现了首次太空行走。19世纪后期,中国人出行能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  )
    轮船     火车     飞机     马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辛亥革命的成功         D.人们生活的富裕

     

    二、读图说史题:

    11. 在多灾多难的近代历史上,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举步维艰。请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材料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区域和行业分布上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通过材料三提供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20%,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少至3千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万两。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剑桥中华民国史》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指什么?并说明其原因。
    3)为什么会转瞬即逝?为什么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9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 5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46 《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阅读全文

    精品成套资料

    八年级上册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