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技术的积累 B.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C.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D.海外市场需求的增加
2、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当时英国陈列的展品中有可能包括( )
A.铁路设备、马车 B.纺纱车、蒸汽机
C.蒸汽机、铁路设备 D.马车、珍妮机
3、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4、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5、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出现此现象主要得益于英国( )
A.率先出现工业文明
B.提出先进的科学理论
C.确立先进的制度
D.成为日不落帝国
6、“‘旅行者号’机车拖着30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兴奋地跟着机车跑,还有一些人骑马与机车并驾齐驱。”这样生动的历史情景曾出现在( )
A.18世纪早期
B.18世纪晚期
C.19世纪早期
D.19世纪晚期
7、“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 )
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肯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谴责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8、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了工业革命的起点。由此,英国工业革命最先进行技术革命的部门是( )
A.农业 B.交通运输业
C.棉纺织业 D.面粉加工业
9、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恒定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部门的技术变革。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为( )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
B.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C.人们开始使用内燃机作为交通动力
D.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
10、“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量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11、1765年,织布工出身的他发明了一种新式的手摇纺纱机,以其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凯伊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斯蒂芬森
12、京九铁路、青藏铁路等大动脉的建成,大大加快了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人类社会最早的火车机车是( )
A.蒸汽火车 B.内燃机车 C.电气列车 D.磁悬浮列车
13、西方“步入近代”的社会巨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
A.文艺复兴 → 工业革命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 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D.工业革命 → 文艺复兴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4、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这一革命性的、纯属英国本土的特征,是煤的应用越来越广,烧煤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烧煤经济”在英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的储存量丰富
B.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C.采掘技术提高
D.煤的出口量激增
15、《大国崛起》在谈到英国时,一再提到英国崛起中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核心竞争力”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英国成为海上强国 D.英国对欧洲大陆实行均势外交政策
16、工业革命是( )
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重大变革
B.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
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D.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
17、“1801—1831年,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人口增长两倍多。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总人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 D.宪章运动
18、小明同学在课堂上记录了以下学习笔记,由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背景:英国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
结果:推动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世界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评价: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1850年,英国棉纺织老板可以( )
A.使用汽船运输产品
B.在电灯下制作棉衣样品
C.用电话谈生意
D.驾驶汽车欣赏泰晤士河夜景
20、“沸水顶壶盖”“苹果落地”这种常人司空见惯的自然想象却引发了两位科学家的思考,并促成了两项科学发明(发现)。这两位科学家和两项科学发明(发现)是( )
A.达尔文--进化论 B.莱特兄弟--飞机
C.爱因斯坦 --相对论 D.牛顿--万有引力
二、分析解答题:
21、1765年, ____________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1825年, __________设计成功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________水平,人类进入“__________”。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国家。
2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虽然按人口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境况不错,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说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 材料二表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⑶ 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可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它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材料二: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业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大事。
(2)指出这件大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发明成果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社会关系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分析资产阶级在当时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
(5)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C
5、A
6、C
7、D
8、C
9、B
10、C
11、B
12、A
13、C
14、B
15、B
16、C
17、B
18、C
19、A
20、D
二、分析解答题:
21、哈格里夫斯 斯蒂芬森 生产力 蒸汽时代 工业
22、⑴变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⑵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分);
⑶环境污染和贫富悬殊的问题。
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关注民生。
23、(1)第一次工业革命。
(2)改良蒸汽机;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产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4)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进一步摧毁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使资产阶级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征服世界。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任一点即可)。
第二十课
1.在“解放”手的发明中,第一台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 )
A.飞梭 B.珍妮纺纱机 C.水力织布机 D.蒸汽机
2.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与使用,最早出现于( )
A.棉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采矿业 D.交通运输业
3.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美国人发明了轮船 B.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4.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重大改革 B. 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
C.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D. 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
5.在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之前,若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厂,那么厂址最好选在( )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煤矿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 D.临近河流的地方
6.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7.西方“步入近代”的社会巨变: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
A.文艺复兴 → 工业革命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 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D.工业革命 → 文艺复兴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1万多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这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 )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殖民扩张的影响
9.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0.下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文艺复兴的推动 B.英国的殖民扩张
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11.随着沪宁城际高铁、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时代。饮水思源,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 B.史蒂芬孙 C.爱迪生 D.瓦特
12.《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工业革命 ( )
A. 提高了生产效率 B. 拉大了贫富差 C. 改变了生活习惯 D. 改善了生活质量
13.某中学九年级同学以“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为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其中:
【搜集资料】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向专家学者请教,有的去图书馆……他们搜集了材料、图片等:
材料一 如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的欧美国家,华而不实的上层社会服装被抛弃,简朴实用的服装非常流行。原来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食品,如巧克力、果脯、茶叶等,也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品。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1)请你也参与,为了更好地了解工业革命,除了同学们搜集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外,还可以搜集哪些形式的资料?
【整理材料】
(2)同学们根据搜集的图片制作了一份表格,根据图片完成表格。
图片 | 名称 | 发明者 | 意义 |
图片一 | A | 哈格里夫斯 |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
图片二 | 改良的蒸汽机 | 瓦特 | B |
图片三 | 火车机车 | C | 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
【分析总结】
(3)材料二反映工业革命后,人们日常生活在哪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4)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5)活动感悟:通过本次活动,谈谈你的认识。
1.B 2.A 3.B 4.C 5.D 6.B 7.C 8.C 9.A 10.D 11.B 12.C
13.(1)影像资料。
(2)A:珍妮机 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史蒂芬孙
(3)服装、食品。
(4)环境污染。
(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拘泥于以上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